好莱坞制作-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断的爆炸,如果整部影片都是这种节奏,那绝对是一部烂片!
想要他为这样的烂片说好话,对方必须付出足够的代价!
“收到了几份邀约。”
放下茶杯,霍尔特明白艾伯特的意思,直接说道,“没有《独立日》的邀约。”
“我记得他们的试映快举行了吧?”艾伯特藏在眼镜后面的眉毛缓缓皱起。
“后天。”
听到经纪人的话,罗杰?艾伯特的手指轻轻弹着桌子,“他们没有邀请我?”
“不是。”霍尔特摇了摇头,“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没有邀请任何影评人!”
“what?”罗杰?艾伯特抬头看着经纪人。
霍尔特非常确认的说道,“制片方邀请了影迷、媒体和院线方,但没有邀请任何职业影评人参加。”
罗杰?艾伯特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他们想做什么?”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影评界就和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达成了默契,只要影片举行试映,职业影评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种不是规则的规则,也从根本上扭转了影评人收入不高的窘境。
尽管这些年来,不断有被影评人看好却票房大败,以及如《星球大战》这样被影评人谩骂却超级大卖的影片出现,但影评人能深刻影响到电影行业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职业影评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影星、导演和制片公司需要讨好的对象。
时至如今,职业影评人与电影行业可以说密不可分。
至少,从罗杰?艾伯特的角度看,确实是如此,过去、现在和未来,职业影评人一直会深刻影响整个电影行业。
端起茶杯,缓缓品着红茶,罗杰?艾伯特陷入思考之中,如果说只是没有邀请他参加,那属于正常现象,如今却是没有邀请任何影评人,难道说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开出的宣发预算不足?
肯定不是这样,这部影片的宣传势头如此猛烈,资金不会是问题。
虽然想不出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这么做的原因,但罗杰?艾伯特思考了几分钟后,突然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影评界的问题。
如果没有影评人在其中发挥作用,《独立日》上映却能大卖,那整个好莱坞会如何看待影评界?会不会影响到影评人以后在商业大片试映中的地位和收入?
忽然间,罗杰?艾伯特发现,这件事不仅关系到他自己,甚至可能关系到整个影评人行业的利益。
动人的利益就像是从人身上割肉,杜克提出的更符合实际状况的宣传建议,会有触动影评人行业利益的可能。
但他并不在乎,只要能带动影片收益,为自己带来利益,就算是站出来与影评人对喷也没什么大不了。
影评人影响最大的地方是颁奖季,尤其是以奥斯卡为代表的学院派奖项,对于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商业导演的杜克来说,奖项有当然好,没有也不会太过刻意的去追求。
好莱坞历史上那么多拿过最佳导演小金人的导演,有几个比从没有获奖的希区柯克的影响力大?留下的名声更响亮?
奥斯卡小金人他当然想拿,却不会刻意去奉迎,更不会去制作专门的冲奖影片。
当然,冲将影片也不会采取《独立日》这样的宣发方式,院线方也不会如此重视,在今天的试映会上派出各自公司的首席看片团队,也只有这种大投资大制作以及票房可能超级大爆的影片,才是院线方最欢迎的类型。
坐在影院最前排,杜克心情很平静,远没有前两次试映时紧张,身后坐的就是院线方的代表,刚刚进入影院的时候,这些人看他的眼光,就像是在看绿油油的美钞,连续两部暑期档制作大卖,作为与市场最接近的院线,显然对他有了一定的信心。
就在杜克想着这些的时候,索菲亚?科波拉从外面走进来,目光稍稍搜寻了一下,过来坐在了他旁边。
“刚刚拿到一份数据。”她低声对杜克说道。
“与我们有关?”杜克转头看着她,索菲亚点了点头,“竞争对手的消息,《夜访吸血鬼》基本从全球下档了,全球票房2亿2157万美元。”
“还不错。”杜克笑了起来,“盈利应该不是问题,想必caa还有在商业大作上打包制作的机会,汤姆?克鲁斯的号召力依然惊人。”
“你明白就好。”索菲亚双腿交叠,“即使迈克尔?奥维茨今年离任,caa依然是个庞然大物。”
caa只会更加庞大,杜克清楚这一点,即使caa的打包服务在商业制作方面全线败退,却不断吸引新的明星投入旗下,未来会占据好莱坞演员市场一半乃至更多的份额,而与他去年互相抹黑的汤姆?克鲁斯,虽然在市场争夺中败北,但超级巨星之路没有丝毫延缓的迹象。
“还有……”索菲亚又说道,“我刚刚从华纳得到消息,晚于我们一周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赎》在去年的影评人专场中得到了9。8分的超高评分。”
她看了看杜克,“我知道你一向不重视影评人,认为他们在暑期档的影响力非常低,但你不要忘了,能站在影评行业顶端的人,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本身就有不少支持者,很难说他们的高评分,不会为《肖申克的救赎》带来轰动效应,从而对我们第二个周末的票房形成冲击。”
“放心好了,索菲亚。”杜克还是那副淡然的样子,“与其担心《肖申克的救赎》,还不如担心《狮子王》和《阿甘正传》的余热会不会波及到我们。”
《肖申克的救赎》?就算是上帝亲临,也无法在院线对这部影片进行救赎。
见杜克根本不在意,索菲亚不再说什么,精力转到了渐渐亮起的大银幕上。(未完待续。。)
ps: 求订阅!求推荐!求收藏!求支持!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卖座和不卖座
ps: 求订阅!求收藏!求推荐票!
作为帝王院线在西海岸的首席看片专家,乔斯曼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一部制片成本号称1亿美元的超级大作,何况这还是连续两次引爆过暑期档的杜克?罗森伯格的作品,去年《勇闯夺命岛》的试映他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随后爆出的票房数字也没有让帝王娱乐集团失望。
银幕上又一次亮起爆炸的火光,震耳欲聋的音响效果中,乔斯曼自己似乎都被爆炸掀飞到了天空中,爆炸的火光就像是独立日的烟火一般绚烂,令人不自禁的就融入到了战胜邪恶外星人带来的喜悦中,内心那种舒爽的感觉,如同最美丽的色彩一样迸发。
影片已经到了结尾,乔斯曼渐渐冷静下来,迅速对影片做出最基本的判断。
这部影片的剧情并不出彩,外星人入侵地球在好莱坞只是个很老套的故事,其中用个人英雄主义堆砌出来的桥段,也早就被好莱坞渲染到失色了。
但是,乔斯曼还是在心中给出了a+的商业评价,因为影片的缺点明显,卖点却更多!
首先是演员的选择,杜克?罗森伯格显然经过了慎重考虑,其中份量最重最出彩的角色,分别选用了白人、犹太裔、拉丁裔和非洲裔,这是北美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几个族群,他们在影片中战胜外星人时,都发挥了巨大的甚至关键性的作用,不仅仅能讨好传统的白人观众。必然也会吸引其他族裔的观众!
二是场面,影片的大场面层出不穷,只有影院的大银幕才能体会到最棒的视觉效果。呈现出的特效逼真的让人佩服,刺激肾上腺素飙升的爆炸戏接连不断,感觉最为人盛赞的《侏罗纪公园》的特效也不比《独立日》好到哪里。
再就是情节了,情节确实一般,却带有暑期档成功影片最关键的要素——足够简单——《独立日》题材老套,可是有清晰的主线,一开头就把观众带入了地球末日的危机氛围中。开门见山,丝毫不拖遢。
还有关键的一点,《独立日》不需要动脑就能看懂。也不讲究什么内涵艺术等虚无的东西,是典型的视觉听觉都能得到享受的娱乐大片,尽管影片的结局就像所有好莱坞大片一样皆大欢喜,但观众谁不愿意看到世界和平。有情人终成眷属。正义战胜邪恶呢?
暑期档走进影院的观众就是来开心的,这个档期想要大卖的影片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让观众开心!
作为直接接触院线市场的人,乔斯曼很清楚一点,绝大多数观众走进电影院,就是花钱买娱乐的,而《独立日》恰恰不缺乏娱乐效果,甚至还做的特别出色。
这肯定是帝王院线七月初重点推的影片!
做出这种判断的不止是乔斯曼,还有amg院线的代表林奇。他同样认为《独立日》非常符合观众在暑期档的口味。
对于院线来说,什么是好电影?
专业评分八分以上的是好电影?反映社会现实的是好电影?思考人性和人文关怀的是好电影?让人脑子转不过弯来的是好电影?在结尾能吓人一跳的是好电影?让人半夜睡不着觉揣测导演手法和用意的是好电影?
电影又该怎么分类?
聪明的电影。技巧娴熟的电影和有智慧的电影?商业片、励志片、文艺片还是独立制片?
其实在院线的眼里,这些并不复杂,比如林奇看来,电影只有两种——卖座电影和不卖座的电影!
前者是院线欢迎的目标,后者是院线讨厌的对象,而《独立日》显然具备了前者的众多要素。
“《独立日》是一部技巧娴熟的电影。”林奇心中下了结论,“杜克?罗森伯格成熟的非常快,对市场的把握也特别出色,似乎特别了解主流观众的心态。”
导演杜克?罗森伯格非常聪明,没有像其他成名后的导演那样,迫不及待的想要跟观众在影片中探讨人生哲理,制作的依然是他最拿手的标准爆炸商业片。
或许在影评人眼里,商业片没有灵魂、没有内涵,都是被鄙视的存在,但在林奇看来,商业片就要有商业片的素质。
《独立日》绝对是他这几年看过的商业片中的翘楚,甚至远远超过去年试映时观看的《勇闯夺命岛》。
不去说炫目的特技,其他卖点同样清晰无比。
就说影响观众观影另一个要素叙事节奏吧,《独立日》情节的衔接和转换,有张有驰的节奏控制,人物群像的塑造,都做的极其出色。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电影中的人物塑造,两个半小时的电影里,几乎每个出场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
爱晕机的环保主义的信息专家,他的事业女强人前妻,他啰嗦的老爸,带有嬉皮风格的黑人飞行员,他开朗能干的脱衣舞女郎女友,作为正面人物典型的仁智勇兼备的总统——虽然过于高大全,却迎合了影片的需求——无能糊涂最后却成了英雄的农药喷洒员,神经兮兮的外星人研究专家,甚至是那个几乎没有台词的严谨年轻的上校,统统都能给他留下了印象。
别说这很容易做到,林奇记得很清楚,许多以严谨和艺术著称的冲奖影片,都难以在塑造人物上做到这些,那些影片的角色总是充满呓语和不知所云,以说废话的方式推动情节和人物向前发展。
别说这种电影缺乏人文关怀、人性深度等等,这些对于院线毫无意义,而且在林奇的印象中,大部分标榜着人文关怀、人性深度的片子勾勒人物的水准和技巧都显得做作和笨拙。
那样的影片拿不到高票房才是理所当然!
反观《独立日》,对桥段和技巧的娴熟,充分体现出了导演杜克?罗森伯格对市场对观众的尊重。
“杜克?罗森伯格显然很清楚。”林奇低声自语,“在让一个故事变得伟大和深刻起来之前,至少要知道如何讲好、讲圆熟一个故事。”
这位年轻的导演聪明的讲了个简单却有趣的故事,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又很讨人喜欢的角色,再加上绚烂到华丽的特效,让影片看起来非常有趣。
就是这种影片,才是能为院线带来收益的类型!
相比坐在前排的那些院线方看片专家,有幸参加试映的希尔只是普通的影迷,作为一个接受过标准美式教育的青年,他最关心的是影片好不好看,会不会感觉很爽!
《独立日》不但没有让他失望,还大大超出了期待。
是的,剧情看起来很普通老套,但是画面绝绝对对一流!在电影院看的效果绝对震撼!
飞船的壮观令他惊叹,其突然发射出的毁灭性光束瞬间摧毁了全美各大城市,白宫、国会大厦、金门大桥、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全都倒在了爆炸的火焰中,甚至让他一度感觉毛骨悚然,幸好人类的反击制造了一场振奋精神的世纪之战!
还有影片体现的‘大美利坚主义’,美国带领全世界走向胜利的主题,也非常符合他的胃口。
“这绝对是暑期休闲娱乐的佳作!”希尔如此对身边的朋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