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好姑娘恃宠而娇 >

第29章

好姑娘恃宠而娇-第29章

小说: 好姑娘恃宠而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问你问。”傅攸宁也不是个得理不饶人的,见他一副讲和的样子,赶紧笑眯眯顺着梯子就下了。

    “我有个朋友啊,”梁锦棠幽幽瞪她一眼,“他有个……心爱的姑娘。那姑娘懵懵懂懂也不拿正眼瞧他,却喜欢看美人。他为此已然很低落了,那姑娘竟还逮着他问更多美人的事……你说,他惨不惨?”

    “惨!”傅攸宁咬着饭箸点点头,好奇地看着他,“可,那姑娘也心爱他吗?”

    “不知道。”梁锦棠垂下眼帘,很没出息地躲开了她的目光。

    傅攸宁不疑有他,扒了两口饭还在思索:“那……他自个儿是美人吗?”

    “我想,”梁锦棠觉得自己耳朵发烫,声量都低了下去,“是的吧。”

    傅攸宁“哦”了一声,点点头:“那姑娘既爱看美人,早晚也会心爱他的,叫他别急。”

    “嗯,不急。”

    “你问完了?”傅攸宁没太明白为何会突然出现这个问题,却忽然兴致勃勃道,“你的美人朋友,或者他心爱的那个姑娘,是有名的人物吗?”

    梁锦棠无奈地发现,这家伙抓的重点总是很奇怪。“你又在想什么?”

    “若他们两人中有一个是有名的人物,那我可以将这个消息卖给秉笔楼来写一写呀!”傅攸宁兴致高昂,眉开眼笑,“《四方记事》里从前也记过类似的事情,妙笔生花,写得可有趣了。”

    “你想啊,一个美公子,心上人是个爱看美人的姑娘,可这姑娘偏偏又喜欢看许多别的美人……这种事写出来多精彩,大家都爱看的!”

    梁锦棠扶额苦笑:“这种事也记?标题都没法起吧。”

    “标题我都替他们想好了,就叫——”傅攸宁面露得意的神采,掷地有声地宣布,“春来江水绿如蓝!”言简意赅,漂亮啊。

    梁大人黑脸咬牙,用尽毕生功力才克制住自己,才没拿面前的碗扔她一脸。

 32。第三十二…三十四章

    第三十二章

    晚饭后; 傅攸宁自觉回到客院时,丹露正在为她铺床。

    丹露一见她进来; 忙歉然回身,福礼道:“请姑娘勿怪。我与宝香今日才急急自大宅过来,从前未到过三爷这宅子,尚不熟悉; 手脚慢了。”

    “无妨的,给你们添麻烦了; ”傅攸宁忙摆手,回以善意的笑; “其实我自个儿也是可以的,你们早些歇着吧。”她藏在身后的手有些抖; 心跳也愈发快了些。

    丹露谢过她,又仔细将床铺理得齐齐整整; 等宝香端了净面的热水来; 才近虚虚扶着傅攸宁到雕花面盆架前的圆凳。

    “还未请教,姑娘如何称呼?”丹露是梁家大宅出来的大丫鬟; 自也有些眼力。

    瞧着面前这姑娘虽只一身绣衣卫武官袍,无妆点、无首饰,却眉目舒朗; 言行谦和,只这教养; 便叫丹露觉得这姑娘定是个简单的人物。

    “傅攸宁; ”见宝香来搭手帮自己除去外衫; 傅攸宁领情颔首,轻声道,“有劳宝香妹子。”

    先时只不过管事大娘引荐过一会,只怕连三爷一时都分不清她二人谁是谁。

    宝香见她并不轻看人,顿觉她亲切,便笑容可掬地多嘴问一句:“傅?是青阳傅氏的姑娘吗?”

    大宅的人皆知梁家三爷是在青阳傅氏府中受教过的,一听傅姓便免不得多想些。毕竟都知三爷这宅子轻易不留人,往常也最多只留两名小厮照应,问大宅要丫鬟这还是头一遭。

    若是青阳傅氏的姑娘,得三爷这样礼遇看重,倒就顺理成章了。

    傅攸宁抿唇笑笑,摇头轻道:“只是双凤堂傅姓的旁支。”她觉着自己的手抖得更厉害了,但愿她俩并未察觉。

    “傅姑娘有伤,让宝香替您净面吧。”丹露轻道。

    “只是小伤,我自个儿可以的,”傅攸宁面上的笑意撑得稳稳的,“我好歹也是光禄府的武官,若这点小伤也扛不住,那成什么了。你俩快去歇着吧,乍然换了地方,我还怕你们认床。”

    “咱们就在东厢,傅姑娘若有什么需求,拉一拉床头绳铃即可。”见她目光诚恳,丹露便不再坚持,领着宝香恭谨辞礼,退下了。

    房中只剩下自己一人,傅攸宁脸上镇静的笑意终究绷不住了。

    行走江湖,若非天份超群,或师门出身尊贵,活命的首要,便是察言观色。

    踱步到雕花面盆架前的圆凳上缓缓坐下,傅攸宁整个人都止不住的抖。

    她定定看着铜镜中那张惊惶的脸,好半晌后,倏地将脸埋进整盆温水中。

    梁锦棠的话,其实她……听懂了。

    她脑子慢,初时真不明白梁锦棠讲那个故事用意何在。直到她发现梁锦棠闪烁回避的眼神,发红的耳廓,梨涡中的蜜糖……

    然后,她就开始胡说八道。

    每当她不知所措时,她总会不自觉地开始胡说八道。

    自范阳春猎以来,梁大人的梨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多到她曾疑心这人被调包。

    可先前她脑中忽然像被人劈开了混沌,细细回想,他在旁人面前,依然还是那个威风凛凛的梁大人啊。

    她若再不明白,就当真不如自挂东南枝。

    她想,她大约至死都不会忘记今夜这顿晚饭。这大约是她迄今为止吃过的,最美好的晚饭。

    彼时烛火通明,梁锦棠闪躲的眼神带着他不自知的温柔;他唇角的笑意虽已尽力克制,可仍旧像在糖堆里打过滚一般,甜如蜜,美如画。

    那个在她年幼无助时总在想象中陪在侧的少年,竟就这样一步一步,活生生的,走进了她的心上。

    以这般美好的模样。

    沈蔚说,她觉着世上不会有比杨慎行更好看的美人。傅攸宁想,这份心思,自今夜起,自己也是能懂的了。

    可,两个人想好好的在一块,真的不易。

    她是连姓名都不能落上青阳傅氏族谱的二姑娘。

    也许,在她死后几百年,若有人追溯这段过往,也只会知道,双凤堂傅姓旁支孤女傅攸宁,师从太史氏,混迹江湖,无所成;后辗转于绣衣卫东都分院、绣衣卫帝京总院,官至总旗而止;一生无大建树。于某年某月,卒。

    她无须像沈蔚那般,得要去历过生死,才能将柔软的小女儿心思退到不那样重要的位置。

    因为,她打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走在怎样险峻而叵测的窄路上。

    她一路行来百忍成钢,孑然孤勇。

    她沉默而坚定地炼着自己的心,为的就是若有朝一日没有好下场,她不必连累任何人。

    她不愿连累任何人。

    尤其是梁锦棠。

    在水盆中憋到自个儿快断气,傅攸宁才又倏地抬起头。

    铜镜中那张挂满水珠的脸上,有淡淡羞赧的绯红水色,也有强压住的浅浅苦涩。

    心头被撕扯般的轻痛,她可以忍。如同一路忍住腕骨骨折自范阳回京那般,不叫任何人察觉。

    她这一生已错失、将错失的,美好的人或事,只会多,不会少。

    也许到头来,只会一无所有。

    可,她会将一生所遇过的所有美好的事、那些带给她温暖的人……和今夜那个使她心中怦然的美人,一一收妥,仔细放进心里。

    然后,无所畏惧。

    待夜再深些,就该去见季兰缃了。

    ***********************

    一向里,傅攸宁要躲宵禁,总是很容易的。

    当她忽地出现在“一丈春”的大堂,柜台后正在打烊的掌柜抬起头,笑脸迎人。

    “傅姑娘,夜安。”

    仿佛这个人,这个时辰,出现在这个地方,是恰逢其会。

    傅攸宁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也笑道:“黄掌柜,近来可好?”

    “多谢姑娘挂念,老朽好着哪,”黄掌柜笑呵呵地捋了捋胡子,满脸俱是热忱,“上回不是说想要一坛子桃花酿吗,今夜既来了,正好就取了回去吧。”

    “好。”哪有什么桃花酿,季兰缃就是那坛子桃花酿。

    跟着一位店小二穿过大堂,又经了回廊,过了中庭,一路就走到“一丈春”后院最里处的一进院子。

    这进院子里也没点个灯笼,四下乌漆墨黑。月影之下,院中的花木扶疏全看不见春夜盛景,只觉着鬼影幢幢。

    傅攸宁跟在小二身后拾级上了台阶,在院子中堂的门外立住。

    小二轻叩了中堂的房门后,躬身秉道:“东家,傅姑娘到了。”

    片刻后,中堂内灯火乍然通明,亮光透过窗纱柔柔洒出来一地。

    “傅姑娘,请。”

    小二抬手替她推开虚掩的房门。

    傅攸宁低声谢过,侧身进了那间中堂,反手又将门掩上。

    “来啦?”屋内的小桌旁坐了位容色清雅的姑娘,正拿着一把青玉小茶壶斟茶,“坐啊。”

    “小师姐。”许久不见。

    傅攸宁缓缓行过去,在她对座坐下。

    “手怎么了?”季兰缃看她手腕上包裹的药布,隐隐皱眉,“在范阳伤的?”

    傅攸宁忽然冲她笑了:“是。”

    她猜想,此刻季兰缃心中定是气的,气她在范阳的眼线居然没有发现,傅攸宁的手是在范阳伤的。

    虽只是小事,可季兰缃也有不知道的事,这真叫人痛快。

    季兰缃面色本隐隐有些不豫,盯着她瞧了片刻,忽地没来由就噗嗤一笑,斟一盏春茶递到她面前:“特意叫人送过来的明前‘一丈春’,就等你回京的。”

    京中人们只知“一丈春”是这间食肆的名字,自幼长在青衣道的人却会明白,“一丈春”也是青衣道最好的明前春茶。

    在范阳时,季兰缃的人向傅攸宁传话,说“季姑娘请您回京后找她喝茶”,傅攸宁就明白,“一丈春”这间店,已被季兰缃收入囊中了。

    傅攸宁接过茶盏,却并未就饮,只是轻轻放在桌上,目光清明地浅笑:“小师姐有何吩咐。”

    “哪有什么吩咐,”季兰缃展颜一笑,“我就是,想你了。”

    傅攸宁左手拇指微微摩挲茶几桌布的边缘,轻笑:“我的师门联络人,是齐广云。”

    许多年以前,她的师门联络人曾是季兰缃。那时季兰缃说,傅攸宁资质太差难成大器,她不要。

    她的拒绝虽不直白,却也并不委婉,季兰缃碰了这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只好收起耍花腔的意图。

    “我得师父允准,若遇非常时刻,可绕过齐师弟与你联络。眼下,就是必要时刻。”

    季兰缃拿出一支小小的狼毫轻拍在她面前。

    那只狼毫约莫不过一指长,做工精巧却华而不实,显然并非当真用来写字的。

    黑曜石笔杆上鎏金细雕四个小字,“秉笔无隐”。

    傅攸宁讶然片刻,点头笑:“掌史君子啊,可喜可贺。”

    看来季兰缃与齐广云的“掌史君子”之争,已然落幕。这一回合,季兰缃胜。

    可也不知季兰缃是否还没明白过来,“掌史君子”在师门位尊,实权却不足。齐广云轻易在掌史君子之争上认输,那便只有一个可能。

    也许,齐广云真正图谋的,是秉笔楼主。

    秉笔楼每旬出一册《四方记事》,专录江湖逸闻或朝中笑谈,供坊间消遣;又间或排些江湖战将榜、江湖英俊榜之类的名单,有时也做些不痛不痒的消息买卖。

    世人皆知秉笔楼消息灵通,号称“尽知天下事”,却仿佛从没人细想过,他们手上那些曝光或未曝光的消息,是否还有其它去处。

    事实上,无论秉笔楼、宝云庄,还是这“一丈春”,他们均同出一门。

    世有黄、老、庄、释、道、墨、儒、法、史等百家争鸣,史家虽非显学,常被世人遗忘,却,从未消亡。

    齐广云、鸣春、季兰缃、傅攸宁,及现任秉笔楼主荀韶宜,还有众多有名或无名的人们,无论他们在朝在野,无论他们台面上的身份是显赫或是潦倒,他们共同的身份永不会被磨灭。

    他们是史家分支太史门弟子,师尊复姓太史,单名隐字。

    千百年来,除兰台官史外,民间的私家记史也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

    不论岁月荏苒,朝代更迭,总有无数散在江湖、在庙堂的各门各派史家弟子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地执拗记录着那些真真切切发生过,却常常为官史所刻意忽略、删改的沧海遗珠。

    太史一门只是本朝众多稗官野史中的一个流派,却是唯一一支传承近千年未断代的史家门派。

    千百年来,太史门弟子始终紧握着手中的笔,绝不顾左右而言它。

    无数人,无数次,执拗地记下那些发生过的事,然后在天子一怒中昂起高贵的头颅引颈就戮,却永远后继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