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开始互相串通消息,白天时,没有人管他们行走。
大家感觉不对劲儿了,这是不是看我等到底能拿出多少孝敬来,然后再说?这可是太高明了,抢劫才能抢多少
最大的抢劫都是让人主动送上门的,送完了,还得咬牙说没赔,没赔。
最后大家核计了一个数字,凑了凑钱,结果一拢总数,五万两白银,底线是八万两。
谁去谈呢?
大家把眼光投向了鲍家家主鲍益的身上。
台州鲍家家主原是徽州鲍家的一个分支,在台州这里拥有盐田近千亩,属于当地不大不小的家族。
鲍家家主鲍益在心里叹了口气,只能是自己去了,这些都是上百年的家族了,而自己来这里只有几十年,怕是在他们心里面,还是把自己当成外乡人。
鲍家家主鲍益盘算了一下,决定去找那姓马的人,看那姓郭的人打扮上吓人,而姓马的像是心善的样子。
马旁经理接见了他,莫明其妙地听了半天后终于明白了他的意图。
马旁经理开始动起了心思,这是一个好机会呢。
他说:“这是你们自觉自愿的捐献吗?”
鲍益偷眼看马旁经理没有露出嫌少的样子,心中大喜,五万两能搞定,天大的喜事!
“正是,正是!”
“好吧,你把那些捐献的人,要当事人,说话算数的,都给我找来。”
马旁经理开网店的经验非富,他深知小网店被各大运营商压榨的痛苦,不把这些商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拳头,他们拿什么去和郑家啊,潘家啊竞争?
简而言之,一帮子大户在马旁经理的撮合下,台州商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莫名其妙地成立了。
鲍益也莫名其妙被推选为董事长,还选了董事会。
马旁经理没有时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没有时间让他们自我成长,他强行把这五万两白银当成他们的入股股份,然后自己百般和汉唐集团红星工业公司讲价,用这钱购了锅炉和低压蒸馏设备、烘干等设备,准备先在柑桔和生姜等当地特产之物上发展加工业。
然后每一家都出一个账房先生,组成财务部门,统一结算,统一计账……
在马旁经理的拔苗助长下,一切运行的还比较顺利。
关键是那些大户人家也彻底放了心,原来他们真的不是来抢掳的,是让我等做些莫名其妙事的。
他们偷眼看马旁经理在一条条发布着命令,他们都一一照做后,他竟然露出开心的笑意……好的,只要你高兴。
大户人家彻底放心后,开始拿出自己的私货了,原来他们每一户都在农村、山村里藏着大批大批的货物……
马旁经理一看,真是服了,这帮子人一点也不傻,真会藏啊。
台州的海贸以每天一变的速度进展着,大概是在战争发生了两个月后,海商们的商船终于多过了汉唐集团的帆船了,市面顿时活跃了起来。
马旁经理和郭子仁站长在轻松写意地布置着台州地区发展的大局,但是他们潜意识里都明白,正是强大的安保队保证了他们政策的实施。
这是在刺刀下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强迫的进步,但是这一样有成效。
汉唐集团里有人说马旁经理在作弊,他对此没有否定。
“没有办法,我身旁就发生着战争,没时间等着他们去慢慢发展……”
这是马旁经理回答大家的话。
……
如果安保大队和鞑虏交换一下作战方案,他们会发现,在大方向上,两家选的打法一样,都是一面是陆地上进攻,另一面是海上进攻。
只不过鞑虏因为船少,不得不选了偷袭;海安大队则准备来个雷霆之击!
安保队的海安大队在得到了特工大队和准确消息后,立即整队北上,他们要来个漂亮的抢滩登陆,一举夺下杭州城!
这一次陆安大队还并没有使出全力来,他们还留下一批队员守卫台湾,但是,海安大队这次可拼了家底,拿出了所有的东西。
决不能有一点点的闪失!
孙瑜大队长和同僚们反复在审议着计划里的每一步,反复推演,他们力求这一次一点差错也没有。
但是,杭州城可不是台州城,想起来真是让人心跳不已。
在那面的世界里,那里的房价可是天价啊,除了伍大鹏董事长,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敢说我要在西湖边买一处房子。
但是,现在,他们竟然要去夺下这座城。
杭州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定行在于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扩展,当时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即皇城,方圆九里,环绕着凤凰山,北起凤山门,南达江干,西至万松岭,东抵候潮门,在皇城之内,兴建殿、堂、楼、阁,还有多处行宫及御花园。
外城南跨吴山,北截武林门,右连西湖,左靠钱塘江,气势宏伟。设城门13座,城外有护城河。
这基本就是杭州城现在的城建结构了。
这时期杭州的城市人口,向未见有人做研究。
汉唐集团的人根据万历时“城中百万蒸黎皆仰给于北市河之米,……必储米六十万石为二月之粮”的记载来推算,当时杭州府城居民每年食米总量达360万石。
江南城市人均食米量,男女老幼合计,每人岁食米以2石计,则推算万历时杭州府城人口当在百万以上。
万历《杭州府志》里也说“(杭州)城有四十里之围,居有数百万之众。”
四十里也就是差不多二十公里,假设杭州城墙为长方形,一边长4公里,另一边长6公里。
在《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一书中,附有历代杭州城和西湖的地图,其中明代的杭州府城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杭州城基本是一个规则的长方形,西湖则在杭州城外。
以上的估计应该还是适当的,则杭州城墙包围的面积是24平方公里。
而实际当时大量人口已经溢出到了城墙之外。
比如城外的西湖周边本身是济最为繁荣发达的旅游业服务业区域,再加上其他方向的杭州城外市民,这些人虽然居住在墙外,但仍旧属于杭州城市人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共达到两百万以上,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这是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
而海安大队不得不拿出了全部的精力来对付它!
杭州,你知道我们在想你吗?
谢谢投我月票的朋友们!
胡镇南!你在我书评区里上窜下跳地乱说话,看不到我们汉唐集团的群号吗?快进来说话!233500801
第五百七十三章 郑家兄弟的早饭
元朝时期,在西方古地图上,杭州其实比同时期的大都更重要。
在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以前,西方人对东方的地理知识始终是局限于托勒密(公元90年…168年)的时代。
在托勒密世界地图上,东亚是混沌一片。
14、15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在游记中,杭州被叫做“uinsay”。
这个词后来多次出现在15、16世纪的西方古老地图上。
其中,一张绘于1581年的“飞马亚洲”地图,就是代表作之一。
这张地图用飞马的形象来表现亚洲:“马首是小亚细亚,后领是亚美尼亚,颈部是西亚,右翼是斯基泰,左翼是鞑靼,从后腰到右后腿是印度,左后腿是马来半岛,明大陆则在马尾,名为uinsay。”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如果单是对城市本身的描写,杭州的篇幅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大都,也就是北京,体量约占到全书的十五分之一。
正是在马可波罗记下uinsay,并对它做了大量描述以后,杭州才开始受到西方人的注意,明显地表现在西方人绘制的古地图上。
受马可波罗的影响,杭州成为是西方制图家们非常看重的城市。
因而在一些著名的地图上,如果只标出很少的地名,一定有uinsay,甚至只标出uinsay。很多古地图上这个特点很突出。
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的西方,知道杭州的人,肯定比知道大都的人要多。
更有甚者,直到17世纪早期,一些西方制图家在描绘明代首都北京时,实际上还是根据马可波罗描述的杭州来下笔的。
可是让人有些伤感的是,汉唐集团事先为杭州做准备工作时,查过杭州诸多的历史资料,还不得不借助西方的一些记录再来印证。
这个明大陆上文人的各种记叙太过于抽象和简约,更可怕的是他们善于夸张,汉唐集团的人只能选择性的信任,或是在打折后接受。
他们的描述,很像是那面世界里的不良房地产商对新楼盘的描述,看他们写的是一回事,亲眼看到是另一回事。
还有他们那些根本没有比例的所谓地图,像儿童画了,但是,这个水平都是这个时空里水平相当高的地图了,凑合看吧,总比没有强。
所以,他们更多的要借助人员的描述来设计计划。
两个小队的特工队员早都潜进了城里,就像是几粒沙子洒进了钱塘江里,连个泡都没有,但是他们陆续传回的信息比黄金还重要:杭州城只有3000到4000鞑虏,真正的鞑虏。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许多安保队员都去过杭州城,甚至他们中还有很熟悉道路的,这样的队员都被分配到海安陆战队里了。
还有一些江湖人士也被利用上,他们都是经过了实战的考验,绝对是合格的带、路党。
这一次海安大队集体在灵江江口整队。
海安大队里所有的二十七条战舰全都出动了,这时候不是帆船不够,而是合格的水兵不够了。
在孙瑜大队长的心目中,水兵和水手是两个概念,不能等同,所以只能逐步训练来配备上。
跟随这支战队的还有两艘机帆船。让人骄傲的是,它们上面全是明人海安队员在操纵。
一共有十条后勤保障船,都是鲸鱼级别的,在它的侧舷上,挂着数不清的轻重型号的冲锋舟,没办法,那里是水乡之地,没这个可不行。
他们总共有三千名海安陆战队队员,全部带上了,
另外陆安海战队还支援了五百人,必要时,水兵都要配上武器上岸。
安江造船厂也支援了三百名船工。
吴杰厂长说:“放心,他们都是亲手造过这样的船,玩这种船比你们的水兵还顺,还会修船。这可是我家厂子里的精英,你可别把他们当士兵来用,我还指着他们去文莱地区开分基地呢。”
樊修技术员想要报名参加,吴杰厂长当时就不让了,说:“咱俩好好设计新船吧,别去搞不是我们专业的事情,马旁经理没有理由的去质疑人家的加特林机枪,结果输了吧?要不他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人家的要求?
再测试一下,那个运油帆船的中心还是不稳……”
孙瑜大队长对此表示感谢,发誓一定会把这些船工全须全尾的带回来。
郑家集团也曾经提出过帮忙,但是被汉唐集团礼貌地拒绝了……杭州城太重要了,他们对郑家集团的军纪有很深的顾忌,他们这一下子要打起兴了,真不知道他们能干出什么事来。
不过郑家集团的永胜伯郑彩对此一点也没有生气,他就是表明一个态度,行不行,都可以。
…
1653年2月初,一个阴沉的早晨,也就是汉唐集团海安大队出发的第二天。
永胜伯郑彩爽朗的笑声在房间里回荡,甚至能飘到院子里,这是人们第一次听到他大声笑了,而且是真心笑了,整个府上人人也都带着些许笑意。
“哈哈哈,你我兄弟三人多少年没有一起吃顿早饭了?
哈哈哈,想起来可能有三十年了!
那时,三弟你才这样高二弟你才这样高”
永胜伯郑彩快乐地比划了两下。
他的三弟郑斌刚从台湾红星工业区回来,他的二弟定远侯郑联刚从闽西回来,哥三个能吃一顿早饭,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这个平常的事情,却让永胜郑彩感到非常幸福!
咱永胜伯郑彩今儿个真高兴,这不是伪装**,真高兴。
但是二弟定远侯郑联开口说话了,他一定会说不好听的。
“大哥,一起吃个早饭算个啥,你要是喜欢,我天天陪你吃!”
三弟懂事,他笑而不语,大哥这是彻底打开了心结啊。
永胜伯郑彩瞪了定远侯郑联一眼,说:“就为了我等兄弟三人能安安心心吃顿早饭,你可知道我郑家上上下下付出了多少努力?!”
定远侯郑联更想不明白了,吃个早饭罢了,这是怎么了?
他知道自己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