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铸清华 >

第626章

重铸清华-第626章

小说: 重铸清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小太监飞快的从船上奔了下来,对着刘坤一和李鸿章打了个千,“奉西圣爷旨意,请各位大人快快请起。”

群臣肃穆站立,过了一会,鼓乐渐渐的停了下来,轮船上面冉冉升起了一朵明黄色的云朵,那是太后的罗盖伞了。(未完待续。)

七十四、海上上海(三)

黄云冉冉升起,随即慢慢降落,侍卫太监宫女的簇拥下,慈禧太后慢慢的走了下来,群臣鞠躬行礼,慈禧太后踏上了吴淞码头,笑眯眯的环视四周,点点头,“十多年没见,上海这里,看着又繁华了不少啊。”

慈禧太后一招手,李莲英心领神会,喝道:“上海巡抚觐见!”

李鸿章心里咯噔一下,上海巡抚连忙出班请安问好,慈禧太后问了问上海的建设和发展,点点头勉励了几句,“全国洋务看东南,东南洋务看上海,上海这里搞得好,全国各处才有了效仿的榜样,才有了追赶的目标,你在这儿只要把上海的事儿办好了,这功劳就是天下一等一的。”

天语褒奖,十分难得,上海巡抚感激涕零,连忙跪下谢恩,慈禧太后朝着刘坤一和李鸿章点点头,也不说话,径直走过了红地毯,进了临时燕起的小楼。

上海省设立之后,由哪个总督代管,一直是争论不休的事情,李鸿章在上海,足可以和两江浙闽成鼎足而立之势,那时候他在两江的曾国藩和浙闽的左宗棠之间左右逢源,谁也无法逼着他投向自己一边,可他转任浙闽之后,屁股决定脑袋,在其位谋其政,就由不得上海逃出他的手心,两江总督刘坤一圣眷不如李鸿章,所以打了几年擂台,明争暗斗了一番,上海省还是归属了浙闽总督兼管。今日慈禧太后先就和上海巡抚说话,却没有直接和自己这位上海巡抚的上司说话,可见这其中怕是有什么不好的倾向性问题出现了。

李鸿章心里敲响了警钟,面上却是丝毫不露,和刘坤一一起,陪着伴驾的军机大臣几位尚书到了燕起的小楼前,预备着慈禧太后叫起,此处小楼在前几日已经由中枢来人接管,任何人不得靠近,就算李鸿章也不知道此处关防如何,几个人垂着手在外面等了好一会,结果没人先被叫起,里头反而出来了几个人,看清为首来人,不仅李鸿章不免脸色大变,咸丰年间就在朝中为官的董元醇和庆海更是要险些惊叫出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的身上穿着寻常的粗布衣服,可气势惊人,隐隐有迫人之感,鹰钩鼻,双眼含煞,两道又粗又黑的眉毛十分醒目,竟然是祺祥政变之中被流放至钦州的肃顺!

肃顺可是慈禧太后昔日的死敌!原本已经定下了遇赦永不返的肃顺,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地!

这绝不是说惊讶就可以解释心情了,只能说群臣实在是太过于震惊了,一时间就连交头接耳的人也都没有,知道肃顺身份的人震惊到了失声,庆海结结巴巴的说道,“肃顺?你为何在此地?”

肃顺朝着庆海微微拱手,“给庆中堂请安。今个是太后召见,”肃顺的脸上十分冷漠,“故此我前来觐见。”

说了这么一句,肃顺也不继续解释什么,“我先告退。”他看了一眼又喜又悲眼中含着热泪的郭嵩焘,微微点了点头,就带着一个太监离开了,李鸿章显然也是认识那位太监的,赫然又是一位昔日的传奇人物,被发配到合浦养珍珠的昔日太后宠臣安德海。

这天下,李鸿章微微摇头,只怕又要多事了。这时候不远处似乎传来了嘈杂声,李鸿章皱眉,不一会,一位穿着号服的警察疾步跑了过来,“启禀督台并各位大人,有一群日本人在外面鼓噪,其中还有日本国驻上海领事。”

“都给我打出去,”李鸿章不悦的说道,“这个时候那里轮得到他们来放肆!”

“且慢,”郭嵩焘忍住了眼中的热泪,他也是昔日在肃顺门下为幕僚的人物,昔日官文陷害左宗棠,就是他在其中奔走,说动了肃顺,加上慈禧太后在咸丰皇帝面前进言,这才代为回转,这又是有关系的人,突然在此相见,不免有些激动,这时候他定了定神,日本人的事儿,他是清楚的,淡然说道,只是声音还有些别扭,“日本人的事情,我已经知晓,先让他们在外面呆着,等西圣叫起,决定好了对策再做处置也不迟。”

肃顺出了码头,和安德海分道扬镳,上了内务府分拨给自己的马车,马车上已经有一整套的官府、朝珠、顶戴、官帽、朝靴等摆好在那里,肃顺摊开朝服一看,上面绣着一只锦鸡,这显然是二品官的服制,他不屑的一笑,丢在了一旁,翘起了二郎腿,仰面躺在马车上,马车慢慢的朝着前面驶去,他躺着想了一会心事,从袖子里拿了两卷明黄色的卷轴出来。摸了摸,想起了刚才和二十年未见的死敌见面的场景。

肃顺显然是早就被带到了此地,就等着慈禧太后一到,就即刻会见,肃顺到了正殿,宝座之上坐着慈禧太后,肃顺犹豫了一会,还是甩着袖子跪了下来山呼万岁。

慈禧太后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好一会,才对着陪在一边的王恺运点点头,“你的差事办的不错,肃顺,这么些年没见,却不知道想不想回朝中当差?”

慈禧太后觉得有些尴尬,所以也就不说任何废话,直接了当的问肃顺,肃顺冷冰冰的说道,“太后拿端华载垣的性命要挟,奴才不敢不想。”

“你这么想就是最好,”慈禧太后舒了一口气,显然这之前的准备工作到位了,肃顺虽然还是倨傲,但不至于无礼,自己现在这个年纪,实在是不愿意做礼贤下士的事情,也比以前更容易恼羞成怒,如果肃顺不给自己面子,这个后果,怕是很严重。

现在这样是最好的了,慈禧太后心里放下了一小块石头,她朝着李莲英招招手,李莲英从袖子里拿出了两道明黄色的卷轴,双手献给了肃顺,“给你留了三个位置,一个是宗人府,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后来想想,还是先定下来一个,别的以后你当差腻了,再换也不迟。怎么样?”

PS:适时地需要考虑完结本书了,因为半个月之内订阅跌了大约一半左右,但是我觉得最近的情节还行,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大家都不喜欢了吧。虽然我不指望这本书赚钱,但是缺乏读者是硬伤,也不可能说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特别是现在,如果会有更好的生活方式,我应该会结束这种坚持了。大家给点建议吧。(未完待续。)

七十四、海上上海(四)

肃顺默不作声,慈禧太后于是又说,“另外一个圣旨就是你想要的,端华载垣赦免罪行回京安置。”

“回太后的话,回京安置远远不够,”肃顺看着那两道圣旨,凶狠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松动,似乎是严冬出现了一些暖意,天地要回暖的意思,只是还没有接过圣旨,“奴才要的不仅仅这个,他们,还没有复位。”

肃顺的意思是要端华载垣重新得封亲王爵位。慈禧太后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谈判的时候,不怕别人提条件,就怕别人闭口不言,如果别人不提条件,这样谈判永远达不成,“俗话说无功不受禄,肃顺你久不当差,我却不知道你昔日的功夫还留下来几成,”慈禧太后戴着翡翠镶珍珠银护甲的双手交叉放在了小肚子前,整个人坐的笔直,对着肃顺笑道,“起码也要让我瞧一瞧您的本事,再行别的封赏吧?”

“这容易的很,”肃顺快速的说道,“王大人已经和奴才说过,太后您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擅自动八旗的铁杆庄稼,这样大的胆子,奴才从未见过,只是不知道太后您是装腔作势呢还是真刀真枪的干?”

“自然是真刀真枪。”

“那我就有一计,”肃顺满不在乎的说道,“却不知道太后敢不敢如此行事?虽然有醇亲王在京中坐镇,到时候埋怨自然是埋怨不到太后您这里,醇亲王背黑锅背定了,只是如果这样行事,只怕是八旗众人就要生不如死了。”

“你说来就是,”慈禧太后挑眉说道,“我没有不敢做的事儿。”

“八旗复征兵,”肃顺就说了这五个字就没有了下文,显然这五个字让慈禧太后震惊了,一时间太后没有说话,但肃顺这时候突然有了微笑,他那极粗的眉毛抖动了起来,挑衅的朝着太后说道,“太后敢吗?”

慈禧太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肃顺,却不答话,偏过头对着伺立在一旁的王恺运说道,“拟旨,端华载垣回京安置,赐回旧居,发放亲王位份禄米。”

赐回旧居就是发放回两王府了,又赐给亲王俸禄,显然是一半达成了肃顺的要求,只是还没有下旨复位而已。王恺运应下,“你既然出了这个主意,就别想置身之外,这事儿你要帮衬着办,你不是说八旗废物最多吗?让你多处置一些无妨,我答应了你一半的条件,你也要好好当差啊,端华载垣的前程,就看你如何当差了。”

肃顺想着刚才的谈话,抚摸了两道黄绫,不免长叹一声,“强项令做了这么多年,晚节不保,到底还是服了软做了小,哎,”他把赐还两王的旨意打开,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你们两个被我牵连了这么多年,所幸还让我找到了机会弥补一番,来得及,来得及啊,你们能够有个好结局,也不怕有人骂我杀我了,千夫所指怕什么,老子又不是没有被这样过。”

他自言自语了几句,又打开了另外一道旨意,上面赫然是任命他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圣旨,都察院、宗人府、户部尚书,到底是给了一个都察院的位置,难怪配了锦鸡的补服,肃顺一声冷笑,把那个圣旨丢在了一边,“左都御史,”他复又躺了下来,双手枕在脑后,喃喃自语,“那接下去就看我大闹天宫吧。”

慈禧太后也不休息,等到肃顺出去,立刻就叫了郭嵩焘,“银河丸号如何了?”

“回西圣的话,已经被北洋水师派出经远、来远击沉。京中传来电报,日本国大使已经提出抗议,上海码头这里也有日本国领事出没了。”

慈禧太后喝了一口茶,低着头的时候,茶盏里的水汽升腾,看不清楚脸色如何,等到她抬起头来,脸上显然挂着是得意的笑容,“打得好。”

三个字足以表明她的态度,郭嵩焘是执行派,不太会在自己不相干的领域行业之内发出疑问,所幸慈禧太后也不用他来表明什么疑问,慢悠悠的说道,“日本人,和法国差不多已经结成同盟,法国人拿着蚕丝和我们打经济战,日本人也不甘落后,在蚕丝上做文章,筠仙,我告诉你,我不是为了报复田边太一的不敬,大使级别这种程度的不尊敬,我瞧得不少,其实也无所谓,他来问一问北洋水师的行踪,我不告诉他就是,可是他想着联合法国人参与到蚕丝这一战,那就是想错了法子做错了事儿,”慈禧太后放下茶盏,用手绢擦了擦嘴角,“就要惩戒一番了。”

“恕微臣多嘴,”郭嵩焘苦笑的说道,“微臣以为,其实扣押住即可,击沉银河丸号,未免又要树敌,如今和法国人对战,其他的敌人,微臣以为还是能避免就避免为上,何况日本又是近邻。”

慈禧太后摇摇头,“宝洌б晕┭业氖露切∈拢慌虏唤霰︿'如此认为,外头的人,”她抬了抬下巴,不知道她指的何人,“也觉得是小事一件,无非是一个商人,最多只是让左宗棠灰头土脸丢个份儿罢了,其实不尽然啊,蚕丝的事儿是胡雪岩的大事儿,也是江南的大事儿,算到朝廷的头上,更是大事儿,宝洌淙皇抢匣Р浚飧龅览砣椿共欢侥鲜切〉胤剑杂谥泄此担娜肥切〉胤剑悴坏檬裁矗啾冉现拢纤康氖露匾毡救艘晕乙膊换嵩诤醪纤康纳猓换嵩诤鹾┭业乃阑睿梢岳床艉弦唤牛潮憷创蛞淮蛑泄牧趁妫靡油韬爬窗压诘牟纤恳还赡远脑顺隼矗胍诔隹诘纳庹饫锓忠槐潮憷雌苹抵泄木茫雒巍N蚁铝罨鞒烈油韬牛贝褥蟛恍家还说男α似鹄矗劢峭赋鲆凰亢猓熬褪且谝话诖蠊耐纾萌毡救嗣靼祝贝褥笸缕缋迹崛峄坝锢锼档娜词茄芰艿氖率担拔也蝗盟艉希筒艉喜涣耍 保ㄎ赐甏#�

七十五、股掌之间(一)

“我不让他掺合,他就掺合不了!日本国的蚕丝,当然也就别想从东海运出去!”

郭嵩焘被慈禧太后霸气侧漏的话震惊到失语,除了心悦臣服之外也只有敬佩了。不过慈禧太后继续说道,“这话儿当然不能说给日本人听,日本人还是很讲究面子的,如果这么红果果的话儿说给他听,只怕他狗急马上就要跳墙,外交的事儿,就交给你们,如何柔和的表明这个事实,并且把自己的话儿说明白,就靠着筠仙你们了。”

郭嵩焘应下,“日本国章京袁本初是从驻日本大使任上回来的,擅于和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