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朝求生记 >

第580章

清朝求生记-第580章

小说: 清朝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有这么好用的东西,那为什么不早拿出来呢?”十六阿哥疑惑的问道,“白白的让这战事拖了这么多年。”

“早些年是皇阿玛有些犹豫,他老人家不想让这种厉害的火器让太多人知道,”十三阿哥解释道,“而皇上登基之后,则纯粹是因为没银子大量的制作,就现在做的那些,也是这一年来皇上想尽了办法才筹集起来的。

如果不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事的话,那国库可真就支持不住了,可就算是如预想一样尽快结束了战事,国库也依然还是空虚的,所以要是能够从对方那里要些赔偿出来,倒确实是能解决很多问题的。”

“可是这样,”十六阿哥还是有些转不来劲儿,“会不会有损咱们泱泱大国的风范呢?”

“什么叫泱泱大国的风范?”雍正冷冷的说道,“打胜了仗却还要给战败一方赏赐吗?既劳了民又伤了财,然后再给对方休养生息的机会,让它们用咱们赏赐的东西养足了精神再来攻打咱们?这就是泱泱大国的风范?朕看这是再傻也没有了。”

“可是,以前不都是这样吗?”十六阿哥让雍正这么一说,也觉得很有道理,心下不禁怀疑起来,难道以前那么多的君王都做错了吗?包括自己的皇阿玛在内?

“妾上说的没错儿,”十七阿哥这次倒是马上就接受了,“要打就一次性把他们打服”让他们再也翻不过身来,也让其他的人看看,惹到了咱们大清会落得什么样的后果。”

“话是这么说没错,”十六阿哥在赞同之后,又提出了新的疑问,“可是刚才皇上不是说要用打仗来挣银子吗?如果都没有人敢跟咱们打了,那还上哪挣银子去?”

“我说小十六你今儿个脑子是不是忘在府里没带过来?”十七阿哥用看白痴的目光看着十六阿哥,摇了摇头说道,“真要是想打仗的话,要什么理由找不出来?”

“真是!我今儿个是怎么了###“

###阿哥看了看雍正和十三阿哥的眼神,抬起手来在自己的脑门上拍了一巴掌,然后又看向十七阿哥,“都是让你传的。”

“好了,别开玩笑了,这打仗挣银子的事儿,你们几个再回去合计合计,”雍正淡淡的开了口,又叫苏培盛把从云锦那里打包过的点心拿过来,分别送到三个阿哥那里去,“这是皇后亲手做的,特意让朕带给你们三个,好吃不好吃的,朕可不敢保。”

“太好了,”十六阿哥拿起点心包来,看那表情象是恨不能马上就打开来吃进嘴里似的,“臣弟可是有好长时候没吃到皇后的手艺了。”

“少来,”十七阿哥不屑的看了十六阿哥一眼,“上回在十三哥府里喝粥,那咸菜你自己就吃了一大半。”

“咸菜怎么能算呢?”十六阿哥怀念着说道,“想当初可是三天两头就有新鲜样式的东西吃呢。”

“行了,”雍正摇了摇头,看着这两个弟弟说道,“你们也不用在朕面前故意念叼,皇后初进宫事情难免多些,自然也没多少工夫做吃食,连朕这边其实也就是些汤汤水水的,等转过年去,朕跟她说说,总少不了你们吃的就是了。”

“那就谢过皇上的恩典了。”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马上起身冲雍正行了一礼。

“你们现在也都是王爷了,”雍正看着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说道,“不要只顾着吃和玩,虽说你们在政事上还算用心,但还要更精心才好,今儿个朕跟你们说过的话,你们也多想一想,再想想还有什么法子可以充实国库的。”

“是。”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收起了笑容,郑重的向雍正行了礼。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雍正对他们点了点头,“朕过些日子说不定会有差事派给你们,你们要有些准备。”

“是,臣弟告退。”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答应一声,告退而去。

“皇上留臣弟在此,”十三阿哥等两个弟弟走后,起身对着雍正行了一礼问道,“可是有事吩咐吗?”

“老十三,”雍正看着十三阿哥的样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朕知道要你跟以前一样对朕,是难为了你,但私下里你总可以放松些吧?”

“皇上,”十三阿哥抬头看了看雍正,笑了笑回到椅子上坐好,“是不是县后跟你说什么了?”

“哼。”雍正轻哼一声。

“臣弟就说嘛,”十三阿哥笑着说道,“皇上今儿个怎么会把点心分成三份了呢。”

“还有其他人那里也有,只是就不是云锦亲手做的了。”雍正看着十三阿哥说道,“朕这些日子可是让你为难了吗?”

“皇上对臣弟的厚爱,臣弟只有感动的,哪里会为难?”十三阿哥看着雍正,认真的说道,“只是皇上初登大宝,各种事务繁杂,国库又空虚到此,实不需为臣弟太过费心,咱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彼此心中明白就已经很足够了。”

雍正看了十三阿哥一会儿,什么也没说,只是点了点头。

“皇上,”十三阿哥面上放松了一些,笑着问雍正,“臣弟记得皇后对挣银子是很有法子的,虽说后宫不能干政,但既然她已经帮过皇阿玛了,再帮帮您应该也是无碍的吧?”

“装什么糊涂?”雍正白了十三阿哥一眼,“朕不相信你想不到这打仗挣银子的事儿就是云锦说出来的。”

“这么剑走偏锋的法子,臣弟当然也想到是皇后的主意了,”十三

阿哥笑着说道,“只是臣弟不相信她只说了这一个法子。”

“她还说了要与其他国家做生意,”雍正皱着眉头说道,“说银子都让洋人和走私的挣去了,她心有不甘。”

“这话倒真是皇后的口吻,”十三阿哥笑了起来,“看来她当了皇后,还是不改财迷的本性啊。”

“她也不止是想着挣银子,她还说了一些隐忧。”雍正把云锦的担心正色的跟十三阿哥说了一遍。

“逞倒确实是个问题,”十三阿哥的面色也郑重了起来,“从到洋人那边学东西的人传回来的消息来看,这种事儿也确实需要注意,虽然看着他们一时未见得会打咱们的主意,但如果咱们没有防范之心和能力的话,那大清的富足,怕就是咱们的怀璧之罪了。”

“皇阿玛曾经说过,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雍正沉声说道,“朕自然不能轻忽,老十三,这事儿交给你去关注,看看是否需要开海禁,也看看如果洋人要是有异动,咱们有什么法子应对。”

第七百四十四章 白瞎了这个荷包

云锦把心中所想告诉了雍正之后,也就不再去担心了,###能当上皇上,又那么勤政努力,就必然是想把这个江山治好的,现在可能会有的隐忧他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那就是他的事儿,自己参与太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或者可以随着他一些策略的实施,多少提点元寿一些,好歹云锦也是从现代穿来的,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还是不想让中国再去遭受那么多磨难的。

可是这种关系国家命运的事情虽然很有使命感,但却并没有让云锦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毕竟她的人生理念只是混吃等死过一生,虽然她现在所处的位置使得这个人生理念实现起来充满了很多的困难,但也不意味着她就要去当一个力挽狂澜的巾帼英雄了,能对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连着三代帝王都或多或少的提醒了一些,云锦觉得已经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了,“挥斥方道,指点江山”可不是她这等胆小怕死的清穿女会去做的事情。

更何况现在对云锦来说,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雍正大人唰州布置下来的、有人在外面冒充皇太后位下的首领太监进行招摇撞骗的事情,二就是准备雍正朝的第一个冬至大节,虽然雍正已经宣布了皇后前上笺庆贺之礼,要等过了三年孝期之后再举行,可是“冬至大如年”,做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即使是在孝期内一切从简单,宫中各处也还是一片繁忙的。

临近冬至,宫中上下、宫内宫外还有一样东西要准备,那就是“九

九消寒图”,自从在康熙朝的时候,云锦弄出了那个“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的九九消寒字以后,在冬至做九九消寒联的风气就开始盛行起来,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各处的文人又开始绞尽脑汁,为新一年冬至的到来开始想新一轮的消寒联,而雍正在处理朝政、准备祀天和接受庆贺之礼之余,也没想什么新词,只是沿用了康熙的做法,只写了“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交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写的消寒图,分赐给王公大臣们,当然后宫各处的主子们也是人人有份的。

云锦除了忙于宫中的这些事务,也为冬至给自己的孩子们准备了另类的“九九消寒图”,既然称之为另类”当然就不会再是这些个文字或是对联了,别说她的文采本就不好,就是她能想出什么新颖的句子,形式上也称不上什么变化,自然也算不得另类了。

“皇额娘,”冬至这天,孩子们得以免了上学,而去参加了雍正的庆贺之礼,回来到云锦这儿来请安的时候,早就听云锦说这天会有礼物给他们,只是一直没问出来,所以行礼之后,安之已经忍不住的直接问了起来,“您到底是准备了什么礼物,现在可以给我们了吧?”

“就你性子急,”云锦笑瞪了安之一眼,“既说了是给你们的,额娘自然不会赖的。”

“皇额娘这次瞒的够紧的,”元寿笑着说道,“这几日我们费尽了方法都没打听出来这礼物到底是什么。”

“这是当然的,”云锦笑了笑说道,“都让你们知道了,那还能有惊喜吗?”

“到底是什么啊,”默之也忍不住着急了,“皇额娘快拿出来吧。”

“好了,这不就拿出来了嘛,”云锦笑着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盒子来。

“这是荷包?”安之急不可待的打弄了食子,看到里面的东西愣了一下。

“哎呀,安之真是聪明,连荷包都能认出来了。”云锦笑呵呵的看着安之,一脸真诚的夸着他。

云锦当然知道安之为什么会这么诧异,自己弄得这么神神秘秘的,保密功夫又做的十足,再加上自己以前的做为,他自然要往稀奇古怪的方向去想,觉得看到的必然是以前没见过的,不说是奇模怪样,至少也是与以前所见决然不同的,可没想到打开了盒子,却是再平常不过的荷包,这个落差实在太大,所以他才不由得惊诧出声。

“皇额娘。”安之让云锦这么一说,饶是以淘气惯了,也不由得红了脸,赶紧伸手盒子里面拿出一个荷包来,“这个荷包绣的真是好看,真真是皇额娘的手艺,到底是不一般。”

“臭小子,”云锦笑骂了安之一句,“你这是在夸额娘呢,还是在损额娘,明知道额娘的针线活不过是马马虎虎,你还这么说。”

“我可没说谎,”安之也笑了,摇着头说道,“额娘虽说针线上略平了此,但这绣样却是新奇之极的。”

“皇额娘所用的倭样自然是新奇的,”元寿也拿着一个荷包看着,这时已经看出名堂来了,“而且这不只是一般的荷包呢,要是儿子没看错的话,这是个“九九消寒荷包”。

“不错,“云锦看着元寿,笑着点了点头,“正是“九九消寒荷包“,既然是冬至的礼物,额娘怎么也得应个景不是?”

“这个梅花必然是我的了。”乐之伸手拿起了唯一一个花的图案,念着隐在花瓣上的诗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皇额娘,”元寿听着这个词眼睛一亮,看着云锦问道,“这个词好象只是半阙,另半阙呢?“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云锦一边把荷包分给每个人,一边笑着把全词念了遍,又马上开口把元寿接下来要说的话堵了回去,“你不用问了,这个词不是额娘写的,是额娘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是谁写的?”安之随口问了一句。

“说了你也不认识,也就不用说了。“云锦笑笑说道。

“哦,”安之也不以为意,拿着自己那个绣着海东青的荷包,也读着上面的诗道,“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读完后沉吟着,“这个诗好熟悉,哦,是了,这是皇玛法写的。““安之的记性还是不错的嘛。”云锦对安之还是不吝于表扬的。

“皇额娘,”乐之插进来问道,“为什么你把安之那个诗都绣上了,女儿这里却只虚画着。”

“额娘这么做当然是有道理的,“云锦笑着对乐之说道,“你现在也开始学习女红了,这个词就由你自己来绣上,岂不是好?只可惜那个笔画并不正好是八十一个字,所以每天绣多绣少,绣哪几个字就由你自己来安排了。”

“皇额娘,”安之忙说道,“您不会也让我每天往这上面绣东西吧?“

“你?”云锦看着安之笑了起来,“让你绣,岂不是白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