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146章

顺明(完结)-第146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眼红是一方面,立刻也都是知道站队应该站在那里了,古人屯田都是因为天灾人祸,有大批的无主荒地,而山东屯田,虽然说天灾人祸也是频发。可荒地却不多,大部分都是被大地主买下了,所谓的兼并是也。
    从前一县一镇都有几名,几十名士绅地主,可因为这几年的大灾和兵乱,登州府和莱州府的北部的士绅地主地数量大大的减少。除却在城池周围的那些士绅地主之外,其余的地方土地都是集中起来。
    李孟的屯田就是从这些人手中获取土地,土地获取有两个方法,有一个叫做购买,有一个叫做合营。
    那些大地主们获得了大批的土地,但自己手中地人力根本不够去耕种这么多的土地,而且招募那些流民和灾民过来耕种的话,还要预先搭上许多的物资和钱财。都不愿意做这种赔本的买卖,所以大批的抛荒和废弃,都是等着地价飞涨的时候转手赚钱。
    既然是没有太多利益到手,李孟这边来买,这些地主们倒也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也不是没有不卖地,不过周同知当日说的明白。咱们好声好气的去和对方谈买卖,对方肯定都会答应。
    试想,一个人和气带笑的来要买你的地,态度十分的客气,但这买家的身后跟着一帮那种刀枪棍棒地凶汉,你卖还是不卖。
    果然,周举人用“十分公允”的价格买到了大批的田地,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的田地都是被收拢了过来,这些田地差不多都能连接成片。当然了,隔在中间的那些土地,总归是可以和颜悦色的谈下来。
    在宁师爷和侯山的运作下,郑家的八闽商行代为中转,大批的粮食、粮种和工具通过海路运送到胶州,这工程不光是把盐场贩卖私盐的银子全都丢了进去,而且还倒贴了一部分,前段时间,闯营那边借去了五万两,山东又是因为大灾民生凋敝。本地地私盐买卖收入也是剧减。
    屯田、招兵、练兵都是花销极大的事情,李孟手头真是紧张无比,已经开始动用在银库的老底子了。
    去年的大旱灾之后,许多人熬不过这个冬天,还有很多熬过来的。却面临粮食吃完。没有任何后继的局面,眼看着就是等死的惨象了。
    一方面。闻香教,弥勒教在地方上借机拼命的鼓动,另一方面却是这三府有许多大田庄招募佃农,这件事官府也是大力的支持,常平仓的粮食早就是见底,南方地粮食大部分都是补给京师和各路剿贼的兵马,山东这边能分到极少,而且这极少的部分也都是优先于军镇和官吏系统。
    有人开大田庄招募灾民,尽管晚了些,却强过没有,同样是三月初,经过专门的人员在各地宣讲之后,大批的无地流民开始向登、莱、青三府流动,地方上地官府都是如临大敌,生怕流民聚集有人趁机作乱。
    不过这三个府县都是胶州营地兵马镇守,兵强马壮,监视的紧密,倒也不担心有人作乱。
    三月中旬地时候,算上正在赶路过来的,差不多有五万多人,大部分都已经安置进了田庄中简易搭造的窝棚之中,正在进行春耕的各项工作。这些流民眼下是纯粹的消耗粮食,不过李孟却丝毫不在意消耗,通过各种途径购买,这也就是李孟有海路这途径,要不然,还真是为难粮食的来源。
    合营这种方法则大多在兖州府一带进行,由孔府的族人豪商孔三德出面,在兖州府和东昌府购置大批的田地,招募各地的流民耕种,田地所得孔三德七成,李孟三成,但人口完全归李孟来支配。
    对于苦熬了一年的流民和饥民来说,屯田给绝望的他们活命的希望,只要是愿意到田庄耕田,那会得到糊口的口粮,会有农具和耕地的牲畜发到手中,在没有收获前,都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看起来,这当真是慈善无比的举动,把什么善人、寺庙之类的都给比了下去,不过这样的“善举”却也有着残酷的条件,无耕牛者,收成抽五成,提供耕牛者,收成抽六成,剩下的那些粮食也就是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且凡是如屯田田庄种田者,都要在官府派出的公人公证下,签下契约,要签死约,终生为田庄主人的奴仆,而且世世代代如此,他们的后代也都是田庄主人的奴仆。
    很多原来是自耕农,甚至是小地主的人们,却一下子丧失了自由人的身份,变成毫无尊严的奴仆。条件很严苛,可在生死面前,这些都是无所谓了,最起码在这个田庄耕种还能活下去,能避免土匪流寇官府衙役的压榨和骚扰活下去,好死不如赖活着。
    五万多人,人数并不算多,更多的人还在等待,心想今年的年景是不是会比去年好些,这样几年也就缓过来了。
    对于自己的屯田之政才招来了五万多人,胶州同知周扬的心中颇为的不满,几次在李孟的面前,表达了歉意。李孟却和他说无妨,说咱们这屯田又不是只办一年,肯定还要持续着办下去,这才一个月就五万多人,相信将来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不过李孟内心实际上对这五万多人颇为的满意,经过大灾之年,能熬过这个冬天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女,至于那些老弱则是被寒冬和饥饿无情的淘汰掉了,这五万多人共有两万户有余,而在平时,两万户的人口将近要十万。
    那些死去的人,那些人间惨剧,综合到胶州营的中枢这边来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已。
    银子紧张归紧张,花钱的地方一点没有见少,京师,济南府还有南京那边的银钱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虽说把五个府有能力和自己别苗头的军将都是打垮,但却没有取得进入这些府县的官方许可,所得到的无非是默认而已。
    总归要在上面取得个名义才好,只是山东一省,总镇才有济南府的地盘,可分守某地的参将却控制五府之地,委实是有些怪异,很给人本末倒置的感觉。
    但大明而今,怪异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多这山东一件,李孟下面做下既定的事实,上面再明文下来,万事大吉。
    李孟的内宅里面,而今却有些奇怪的情况,顾横波和柳如是两女不再呆在宅院里面自娱自乐,而是主动的帮助木云瑶整理邸报塘报,还有侯山和黄平一明一暗带回来的各类文书情报,侯山是作为商队行走各地,黄平则是通过从前私盐的渠道,招募江湖中人。两人一在明,一在暗,逐渐的在山东展开一个情报的网络。
    这些私盐贩子和江湖中人自然就不要提什么文化水平,可凭着口述肯定是面目全非,眼下正逐渐形成这样的制度,一般常规的事情,都由帐房文书之类的角色抄录成信笺带回胶州,若有重大的情况,这些人则会去胶州某店铺买某样东西,会被掌柜请进内室。
    内室当中垂下一门帘,帘子上有铃铛,报告者背对门帘坐,铃铛响,则开始陈述自己所要报告的事情,报告完之后,铃铛响,则出门。
    帘后坐着的人则是木云瑶、顾横波、柳如是三女,所记录内容,不过夜传至李孟手中,阅后签字存档。
    最新的消息是,闯营在陕西步步败退,被孙传庭和洪承畴率领的官军盯住不放,天下皆云,反贼覆灭在即……。





    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护庄队
    更新时间:2009…2…21 11:33:31 本章字数:3121

    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各处田庄之中,凡是招募足种地农民的地方,都是组织了所谓的“护庄队”,由庄头选出来精壮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定期进行军事技能的操练,和修缮田庄的各种基础措施。
    能入选这个“护庄队”之中的屯户男丁,每年所交的粮食收成之中可以被减免一成或者半成,这可是不少的粮食,最起码家里面的人从大部分吃个半饱,能多几天吃个饱饭,这也是好事,加入的颇为踊跃。
    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去,总归有类似挑选兵丁的标准,因为李孟的屯田之处,在购买田地的时候,多少做到了连接成片,所以万一有事,各处的护庄队迅速的可以集合起来护卫或者攻击。
    屯田所在的几个府,李孟就是那天,就算是绿林巨寇也不敢过来招惹,有了护卫队的武力之后,也算是安定局面了。
    自从胶州营成军以来,太大的阵仗没有,但是小规模的,不为人知的战斗总是有许多,有战斗总归是有伤员,而且,胶州营的训练之中受伤的几率很大,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即便是尽心救治,也会有些落下残疾的人。
    而且当日灵山卫所纠集起来的那些汉子,有一小部分也是年纪大了,成家立业,也不想去前线打生打死。
    对这些伤员,老退的人,胶州营肯定不会弃之不理,老退的那些人其实也是正当壮年,可以去铺子做工,跟着忙碌些买卖盐货上面的事情,可那些伤员,却只能是每日花费银两供养,还有那些死去的战士,他们的遗属家人。胶州营也都是出钱供养。林林总总的加起来,这也是好大的一笔费用。宁乾贵私下里和李孟也是谈过这事,觉得不如发一笔遣散的银子打发了事,普天下地军队也没有养一辈子的道理。
    李孟自然是拒绝了这个提议,普天下没有胶州营这样的,那正是让普天下的人看着胶州营有始有终。对待战友不离不弃,只要是给胶州营,给李孟卖命作战的军人,都不用担心后路,只要勇猛向前就是了。
    胶州营的训练体系所训练出来地士兵,特别是那些前期的骨干和老兵,即便是受伤了,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这次屯田之政,正好是把这些人全部的利用起来,分散在各个田庄,把他们在胶州营得来的知识,训练那些经过大灾之年,惶恐万状的流民们,经过这样的训练。一部分强健,悟性高的流民最起码会成为基础地民兵,转化为正规军的速度也会比普通人快上许多,是最好的兵源。
    尽管现在还是在投入,可到了收成的季节,收获的部分就可以划拨出来相应的份额给这些伤残军人还有退役退伍的士兵,以及牺牲士兵地家属们,一方面有绝对忠心于自己的人管理屯田,从前那部分供养的费用也可以节省掉。
    现代在解放军的时候,学习军事历史。李孟曾经受到过这样的教育,说是日军入侵中国,随着占领地盘的加大,有限的兵力不断的被分摊在各处守卫,可以机动的力量越来越少,战略上也会逐渐的陷入窘迫之中。
    让李孟有些难堪地是,胶州营此时正是陷入了这样的局面,地盘已经是扩展到了将近五个府,但手中的九千兵马加上武装盐丁,完全是不够用。私盐的盐路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必须要有人看守。各处盐场盐田也是如此。在胶州城,银库,武库,私宅,盐场盐田。大营。私港,这些都是需要重兵把守。
    可目前只能在青州府驻扎一千五百人。登州府驻扎一千人,大部分的力量还是集中在莱州府,不敢轻出。
    在四月份到五月份,屯田田庄的胡庄粗略组织起来之后,李孟再次的调整了手下兵马的比重,年初招兵差不多有三千人左右,能有两千五百兵,马罡为益都守备,手下三千兵马,驻扎在青州府城益都,赵能为莱阳都司,手下两千兵马,驻扎在莱阳县城周围,两个人手中的兵马都是新兵老兵各一半,以老带新,除却本部兵马外,马罡和赵能都可以让镇守所在地地武装盐丁给予配合,差不多各有八百人左右的样子。
    一直是驻扎在胶州老营的胶州守备陈六,得到了新的认命,改为宁阳县守卫,率领两千老兵进入兖州府镇守,眼下也只能是扼守住交通要道和中心地点,以点带面,控制住地盘。
    李孟手中五千兵,汤二领马队两千驻扎在高密和亭口镇之间,李孟自领三千兵留在胶州,而今李孟平时就是居住在逢猛镇,灵山卫所的一干事情,都是由他直管。
    东昌府靠着北直隶,算是个比较富裕地府县,但因为距离北直隶和河南很近,常受到兵灾波及,地方上很是不安宁,李孟目前只是在那里维持着私盐生意地控制,并且逐渐朝着大名府,广平府和顺德府渗透,和淮盐长芦盐争夺市场。
    但李孟的这个政策却让一个人捡了便宜,那就是东昌府高唐州千总张承业,对,就是那位跑得比骑兵还快地南山贼张承业,李孟和刘泽清拉锯的时候,把驻扎在东昌府的兵丁都是撤了出来。
    本来这张承业是投了刘泽清的,等到刘泽清“莫名其妙”的被闯贼打掉之后,张承业迅速又回到了李孟的势力之中,不过山东总兵扣押李孟的粮饷,在山东闹得沸沸扬扬之后,这张承业盘算着这山东总兵总归是要比莱州参将要大不少,见机的倒也快,迅速的又是投靠了山东总兵丘磊。
    可二月一过,到了三月,这张承业又是傻眼了,敢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