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完结) >

第233章

顺明(完结)-第233章

小说: 顺明(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对李孟来说,的确是大有好处,方才还在考虑如何让自己地士兵经历实战,河南平贼正是大好地练兵机会。

    山东兵马有实力却声名不显,孙传庭本有大功却被下狱,这种种匪夷所思之事全部都是深受崇祯皇帝重新的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所为,而今督师五省兵马地他却不复当日的风光。

    十月底,杨嗣昌在重庆的时候,曾经对张献忠开出赏格“有能擒斩者偿万金,爵通侯”谁想到这个命令发出的第二天,他的住所和办公的衙门就被贴满了纸条,纸条上面写着“斩阁部来着偿银三钱”。

    看到这纸条,杨嗣昌瞠目结舌,对身边的亲随以及护卫都是不再相信,疑神疑鬼,这件事情在川、楚一带传闻笑谈,就连杨嗣昌统领下的军队官兵也都是耻笑不已。

    统兵打仗,首领的威严也很重要,眼下杨嗣昌是颜面尽失,下面的军将都是虚应故事,所谓的局势糜烂,渐入绝境,就是这样子了。

    崇祯十三年的腊月,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春节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到了腊月就应该是准备过年了。不管这一年怎么辛劳,怎么苦难,都应该好好歇歇,为这一年划个圆满的句号,为第二年来个良好的开头。

    但在河南,这一切都是个奢望,将近十年的连续大灾,福、周、赵、伊、郑、唐等九位藩王和大小地主对地方上的盘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和官兵在中原大地上的往来战争,让这个所谓腹心之地,变得赤地千里。

    除却几条大的水系边上的城市,其余的地方都是有如地狱。城池之外地乡间地头,地主豪门纠集家丁民壮互相连接。或在结寨,或者建造坞堡。而农民们不是饿死在乡间地头,就是聚集成伙,去和民团还有官兵拼死作战,看看能不能有一丝活路。

    这样的局面,就不要提什么腊月忙年,不过汝州地宝丰县却是热闹异常。对一些人来说,是灾难,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是节日。

    宝丰县城已经被李自成率领的大军打破了,按照常规,大军取走一定量的存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就要分给城内的百姓和城外来得及赶到的饥民。这也是大批的流民加入李自成麾下地原因。

    真正让人发指的是,小小的宝丰县城,被闯军打开之后。拿走一部分满足军队需要的存粮之后,城内的百姓和附近的饥民还能分到不小地一份。

    城外饿殍遍野,城内还有这么多的存粮,实在是反讽异常。城内最大的大户封员外家里,此时已经不复往日地尊严气派。

    那些赤贫的农户正在其中进进出出,这封员外自从把女儿送给宝丰张县令做妾之后,在县城就是一霸,寻常人家连门前都不敢过的。

    可眼下全家老小,连同那些家丁仆役都是被杀了个精光,府内的地窖和粮仓都被打开,进进出出地贫民正在搬运。

    有一名形容枯槁的妇人坐在这封家正堂台阶上嚎哭。边哭边骂。已经是有些疯狂的模样。

    “你们封家满门都是不得超生的畜生啊,我的儿病重想口饭吃。来这求你,你说你们也没有余粮,让我母子去吃草,我那可怜的儿啊,在天上睁睁眼,看看这千刀万剐的封家,他家狗吃的都是粮食啊……”

    封家被打开地宅院之中,进进出出全是搬运粮食和财物地贫民,那妇人就那么疯颠颠的坐在台阶上哭骂,尽管是光天化日,可因为这妇人地哭喊,宅院仍然是有若鬼蜮,阴气森森。

    宝丰县城的知县衙门和这封家的大宅相隔一条街道,宝丰县的知县满门也都是城池被打破的时候全部被杀死。

    同样是按照规矩,知县衙门的后面的牢狱在闯军攻破城池之后,会被打开,同时放出牢狱中的囚犯。

    牢狱中的囚犯都是被犯了国法或者是得罪了城内有势力的官绅,这样的人放出来,先天性就是和反乱的人站在一边,因为大家都是同样敌视官府和朝廷。

    这等灾荒年代的监狱实际上和死地没什么区别,能在里面活下去,全靠着家人贿赂狱卒送些饭食进去,但这年头,谁又有什么多余的饭食。

    闯军打开监牢没过多久,他们根本不管里面的囚犯,直接去做别的事情了,任由里面的人随意。

    监牢里面没什么几个囚犯了,得到了自由之后的囚犯都是跑散了,现在满城的人都是在大户人家那边搬运粮食和财物,或者用“抢“这个词更加准确些,满城闹哄哄的,只是县衙有些安静。

    这边根本没有什么财物,知县衙门又是个破破烂烂的建筑,平日里众人对这里有没有好印象,这时候更是没有什么人,空落落的县衙周围,只有附近在封家传出来的凄惨哭声在回荡。

    在县衙的门口站着一个人,在城内全是身着短衫的贫民百姓的时候,这人倒是难得的穿着长衫。

    这名长衫的人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出头,看起来应该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在这时候,有功名的读书人不是呆在家里面闭门不出,要不就是在闯军来袭的时候早早的跑到了别处,这真算是异数。

    年轻人的气色看起来比起那些贫民要强太多,显然生活也不错,但身上的长衫却很破旧,说明最近的生活颇为的窘迫。

    这人在县衙门口有些期盼,又有些恐惧,拼命朝着县衙里面张望,想要进去却不敢举步。

    过了会,一名中年人佝偻着身体,拖着脚步,缓缓的从县衙内部走出来,看到这中年人,站在外面的年轻好人浑身一颤,连忙朝前面跑去。

    “父亲大人,父亲大人……”

    跑到跟前,这年轻人已经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哽咽着说话,可却说不出话来,那中年人疲惫的笑了笑,摸摸这年轻人的脑袋,温和的说道:

    “儿,你已经成年,也该有些担当,为父这不是没事吗,你母亲可好?”

    被称“儿”的年轻人匆忙的低头伸手抹去了眼泪,点点头,回答说道:

    “母亲大人有些害怕,父亲,咱们牛家在卢氏被那县令逼的无处容身,躲到这宝丰来,为什么还不肯放咱们家,他们官官勾结,到底要把咱们逼到什么地步啊!”

    说道后面,年轻人的声音之中已经是带上了哭腔,中年人低声的笑笑,缓声说道:

    “若是这闯王晚入城两天,为父怕是就要死在这牢狱之中了……”声音放得很低,年轻人没有听清楚,那中年人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有段时间没有看见阳光,感觉到很是刺眼,可河南腊月的阳光,并没有一丝的暖意,已经有些沙哑的哭声,让寒冷更是加重几分。

    那中年人愣了半响,重重的叹口气,拍拍他儿子的肩膀,温声说道:

    “好啦,咱们走……”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闯军破汝州宝丰县,举人牛金星被诬下狱,借城破出监,携家小投闯王李自成军。

    自陕西乱始至今十余年,有功名士人投贼效力,河南举人牛金星为首例……

正文 第三百零五章 军依水动 有旨不尊
    崇祯十三年腊月,不光是河南一省没有什么太平节日过,山东上下也是不安宁,在李自成河南聚众的消息传到山东,李孟立刻是发布命令,胶州营开始进入战备状态。

    在太平时节,每年都有些军人还有探亲的假期,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但战备状态之下,所有人都要呆在军营之中等待命令。

    兵器制造局也是加班加点的连夜开工,生产胶州营需要的各种兵器,周扬和宁乾贵的属下也都是去往山东各处屯田田庄,清点田庄内仓库的积储数目,随行的还有老营总兵衙门的军官,去各处清点符合征兵要求的青壮男丁。

    济宁州的灵山商行也和其余几家合作的商行提出了要求,除却各项军需物资的购买之外,还请对方尽可能的筹集船只,以备胶州营的使用。

    崇祯十四年的春节,李孟在家中仅仅是呆了两天,陪陪家眷,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军营之中,马罡、赵能各率领五千兵去往兖州府济宁州附近驻防,李孟手中的直属部队,也开始朝着兖州府移动。

    其余的兵马也都是去往各处的边境,做好防御的准备。

    黄平和手下的情报人员们更没有什么回家过年的机会,两淮的事情刚刚的平定,他们就直接取道南直隶赶往河南活动。

    孙传庭那句话确实是有道理,河南若是有事,不管是河南的兵马还是朝廷的大臣,第一个考虑出兵救援的就是他山东的军队。

    李孟劝慰孙传庭的那些话,说什么李自成仓促间凑成十几万兵马,根基不稳,不会对河南的造成大害。

    现在看来这些话没有一句说对,李自成河南十几万众聚集起来之后。立刻是爆发了极大的战斗力,河南千里赤地,还活着地那些流民饥民都是过来投奔,加上已经是河南境内流窜多日的那些骨干。

    官兵们已经没有能力和这样的流寇抗衡,说来也是可怕,李自成在两个月前还是在四川的鱼腹山区流窜,绝望的想要跳崖自杀。但他只不过是抓到了左良玉防御上的一个空档,几百轻骑连夜的穿过湖广,逃入河南。

    然后。完全没有个过程,几百人的残兵败将突然就变成了几十万人的大军,这前后地差别用天上地下来形容都不够。

    而且这时候的闯军和几年前的有些不同了,从前李自成率领的闯营部队。比起如今来,战斗力和实力甚至还有超过。但那时候,仅仅是一支贫民流寇组成地大队,为了和官军作战而作战,整日都是在逃生求食。

    但现在的李自成地部队,却有了自己的宗旨。闯军已经是对外号称“均天下田地。让乾坤无有贫富之分”,当然,更加脍炙人口的还是那句“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对各处辗转求生的平民百姓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福音,不管这口号到底是真是假。人人都想过去投奔。

    相应地。闯军在战斗中根本不担心战力受损,因为各地来投奔地民众很快就能补上这个缺

    为什么一支流寇的部队。突然间有了宣传的口号,这肯定不是这些农民能够想出来的,这就是牛金星加入之后的不同,这也很少的解释了,一名举人刚刚加入这一支大军,马上就被封为军师。

    崇祯十四年的正月,李自成率领大军围攻洛阳,天下震动……

    洛阳城是河南第一大城,也是历史悠久地重镇古都,但更加重要地,洛阳城内住着这天下最重要的藩王,福王。

    福王是万历皇帝最喜欢地儿子,本来想要立他做太子,因为长幼之分没有成功,结果万历又准备给福王分封土地。却因为土地面积太大和朝中的大臣不断的争执拉锯,到最后才确定一个小很多的数目。

    但即便是这所谓小很多的数目,河南省的田地已经是不够分封,还需要去外省割去土地来凑齐,就连山东兖州也有部分土地属于福王的王庄。

    土地这么大并不能说明福王在崇祯朝的重要,崇祯皇帝刚刚登基,那时候九千岁还是呼风唤雨势力极大,崇祯皇帝在宫中吃东西都是吃皇后送进来的饭,生怕遭了莫名其妙的毒手。

    这么危急的时刻,福王派了一队士兵来保护崇祯皇帝的安全,这队士兵实际上的作用没有多少,但这意义却非同寻常。

    崇祯皇帝登基以来,福王的这个表现自然是被他记在心中,而且崇祯皇帝实际上是大明历代皇帝对亲藩勋贵最为宽容的人,有了皇帝的信任,福王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远胜其他的藩王。

    福王身份不同,行事也是肆无忌惮,洛阳周围和王庄的庄田,都被福王盘剥的天高三尺,豫西的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这些事情,朝廷中枢是不知道的,却只是知道福王危急,正在被闯逆几十万兵马围攻,必须要派兵救援。

    和众人判断的没有什么区别,福王的求救文书上只是请朝廷速派兵马救援,而河南巡抚李仙风则直接是在奏折上点明,请山东兵马速来救援。而朝廷中的诸位大臣,也是第一个想到山东兵马。

    没过正月十五,朝廷下旨,命令山东巡抚颜继祖、山东总兵李孟,带兵去河南洛阳救援,剿灭闯贼。

    附带说一下,在崇祯十三年十一月的时候,大部分地方的监军宦官都是被崇祯皇帝撤回了京师,把带兵的权力完全集中在文官一人手上,监军太监刘元斌离开济南回返京城,按说外放的实缺太监回京师并不是什么好事,可这刘元斌如释重负,甚至连给他饯行的酒席都被推辞掉,连忙上路。

    京师传旨的太监和护卫的锦衣卫也已经是赶到了济南城,他们这些人是不理会带兵的军将,而是每天去催促领兵的文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