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路,甚至没有公路。
不过情况在华军登陆东南沿海后发生改观,从东南亚抽身后华军拥有充足的运输力量空余,两个海军陆战师和四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师的部队被运送上岸,标志着联军的抵抗进入倒计时。
如果澳洲失守,美国就将失去最后一块抵挡华军的掩体,有鉴于此,美国人制定了名为“台风”的反击计划。意在打通美洲至澳洲的运输线路,夺回一部分东太平洋制海权,至少要向国民证明政府没有一直被动挨打,增强国民继续战斗的信心。
这个计划出自华盛顿的授意,即使军方极力反对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主动出击,白宫还是下达了这个命令。国内国际局势已经不允许美军龟缩暴兵,东海岸德军潜艇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北美沿岸,每天都有船员和运输船只沉入大西洋的消息传回国内。大战进行到现在,美国人在华军的进攻下失去了整个太平洋,因为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导致从欧洲获取财富的效率大大降低。与其华国、德国这些强硬的国家死拼到底,不如和谈、置身事外,继续从世界大战中获取财富。
这种舆论覆盖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大有超过主战派的架势,在这种舆论氛围下,白宫急需一场胜利,压倒和谈派,让国民看到战争能够带来的红利。
反击的方向也经过深思熟虑,大西洋方向的德军因为北海海战的失利,再次缩回港口,英军和美军的战舰逐渐主导了大西洋。但陆地方向德军实力未损,即使几百万大军进入俄罗斯,西欧方向德军依然布置了一百多万大军,防止协约国登陆的大西洋壁垒正在成形,美国人不想在陆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与强大的德军开战。联军加强了在北非的军事存在,目前仍旧以防守为主,尽管俄罗斯的抵抗非常需要盟友的帮助,尽管尼古拉二世的求援信堆满了白宫总统办公室的案头,英美两国仍旧决定将反击地点放在太平洋上。
海军的强大是协约国做出如此决定的主要原因,他们也想在太平洋复制北海海战的局面,甚至与华国海军两败俱伤都是可以承受的结局。只要能够迫使华国海军暂时后撤,就能打通与澳洲的联系,甚至打通北太平洋航线,继续向俄国输送战略物资。
“台风”反击计划被列为绝密,调查局没有获得该计划的详细信息,却知道美国人正在针对华国调兵遣将,并可以确定战斗会发生在海上。在西海岸,美军太平洋舰队只有一艘航母和四艘战列舰,如果想反击的话这样的兵力稍显不足。所以美军从大西洋舰队抽调了一艘舰队航母和两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分舰队前往太平洋,这支分舰队的调动就是调查局获得关键情报的节点,它在调动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漏洞可以被调查局掌握。
美军分舰队要想进入太平洋只能绕道中美和南美、经麦哲伦海峡驶入太平洋,排水量高达几万吨的主力舰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这条运河在1910年初通航,美国人获得了开凿权和运河公司的所有权后,在华国巨大的压迫下,加大了对这里的开凿速度。华国引领的科技进步也使运河的开凿拥有更多更先进的工具,再加上充足的资金和人力,使运河终于在1910年通航。只是限制于运河区热带雨林气候、复杂的地形,巴拿马运河无法通航一万五千吨以上的轮船,需要后续不断建设。
不得不绕道的分舰队需要在沿途许多港口停靠补给,这是调查局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得到美国海军即将出动的消息后,华军太平洋舰队立刻着手准备迎击。协助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东南沿海进行登陆作战的四艘主力舰返回关岛,进行几天的修整和补给。回到本土修整的两艘舰队航母和两艘主力舰立刻停止修整,官兵停止休假,赶往夏威夷。在北太平洋进行封锁作战的一艘舰队航母和两艘主力将也将赶往夏威夷,再加上珍珠港那里的一艘航母和两艘主力舰,太平洋舰队主力聚集,只等美军赶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华军不打算被动挨打,胡乱猜测美军的进攻目标。他们有充足的兵力,可以采取更加主动的战术。以东太平洋上的岛屿为临时基地,五十多艘远洋潜艇进入南美西海岸,侦查美军分舰队的情报,获取他们的前进信息。二十一艘轻型巡洋舰也加入搜寻的队伍,不过在太平洋上找到这么一只舰队并不是容易的事。华军既不知道美军分舰队的航线,也不知道他们前进的具体时间和速度,在发现这支舰队之前,华军主力舰队只好耐心等候。
在这段时间,圣迭戈美军战舰的异动引起了华军的注意,有准确的情报表明,这里的战舰正在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可以出港作战。三天后来自旧金山的一条绝密情报证实了华军主力舰队的猜测,美军要将分舰队和圣迭戈的舰队汇合,之后寻找机会在东南太平洋活动,威胁华军登陆澳洲的军队和海上航线,吸引华军舰队前来,并伺机决战,最后掩护陆军登陆圣诞岛,打响反击战。
能获得如此详细的情报得益于调查局十年多来的苦心经营,美国是调查局布置的重点之一,上千名高级基因人渗透进这个国家,分布在各个行业。而这条情报,来自于美国海军参谋处的一名后勤少校军官,一名基因人间谍。
当美军分舰队从智利圣地亚哥港出发时,华军主力舰队已经驶入东南太平洋,这支由三艘舰队航母、七艘主力舰和另外三十九艘战舰组成的舰队,目标就是美军分舰队,华军要在美军战舰汇合之前将其消灭,将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美国人同样得到了华军主力舰队离开珍珠港的消息,他们在太平洋上有一百五十多艘远洋潜艇活动,从夏威夷战役之后,华军和美军之间的潜艇战、反潜战就一直没有停歇,其激烈程度不亚于大西洋。蔚蓝色的太平洋海底,有五十多艘美军潜艇、七艘华军潜艇和一百多艘运输船的残骸,可以证明这里的惨烈。
向国内传输华军舰队离港的美军潜艇很快就被追送的驱逐舰击沉,牺牲变得价值非凡,航行在南美海岸的美军分舰队立刻警觉起来,再加上幸运女神的眷顾。这支分舰队有惊无险的驶过加拉帕戈斯群岛,甚至在克利伯顿岛以南五十多海里的时候都没有被华军发现。
可惜好运到此为止,发现美军分舰队的不是华军潜艇或者巡洋舰,而是一架华军远程高空侦察机。事情就是如此荒谬,被认为效率最低的高空侦察机发现了敌人,数量最多、效率相对较高的潜艇和战舰却没有发现。
第四百九十七章
负责警戒的战斗机发现华军高空侦察机后,舰队就进入最高境界状态,舰队司令官下令起飞十一架侦察机、扩大舰队四周搜索范围。防空与反潜作业同时进行,让舰队官兵疲惫不堪,距离本土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不可能一直持续精神紧绷的状态。而且他们已经经历了上万海里的航行,官兵的状态、战舰的状态都不好,他们只能期盼不要在半路上遇到华军舰队。
可惜的是美国人没能如愿,当圣迭戈军港的战舰驶入太平洋,试图与分舰队汇合的时候,华军主力舰队距离美军分舰队已经不足两百海里。在墨西哥西海岸。雷维亚希贺多群岛附近,华军准确捕捉到美军分舰队的身影。
华军三艘舰队航母释放的第一攻击波很快抵抗目标上空,十架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美军战斗机首先迎上去,而唯一的一艘美军航母则准备释放战斗机。但这艘航母是华军飞机的首要打击目标,美军舰队防空阵型散乱,没有专门的防空战舰,防空效率一般。而且面对华军高速飞机,那些防空机枪和防空炮有些力不从心。
当干掉美军战斗机后,那些防空火力成为华军战斗机的目标,仓促之下单凭防空火力根本无法阻止华军飞机肆虐。第一波攻击结束后已经有两艘美军主力舰被重创,一艘巡洋舰沉没,那艘珍贵的航母甲板上正燃起熊熊大火,即使扑灭也无法继续起降飞机。另外一艘战列舰被三枚鱼雷和五枚航空炸弹命中,舰体大幅度倾斜,狂暴的海水涌入,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美军分舰队继续像靶子一样被华军飞机攻击,耗尽弹药的第一波飞机返航,第二波飞机紧随其后赶到战场。强大的战列舰只有被打击的份,一身武力无处发泄,这种憋屈是美军官兵难以承受的。他们幻想中的巨炮对轰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事视线外的远程打击。那些灵巧却又残暴的华军飞机,似乎比战列舰更加强大。
先发现、先攻击,航母时代不仅仅需要先进的飞机和战舰,更需要科学合理的战术。美国人在这方面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他们拥有的一艘舰队航母本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起码给华军飞机和战舰造成一定的损失。
空中打击共分为三个波次,四艘主力舰中,两艘战列舰被击沉、四艘重创,一艘速度较快的战巡因为进水,速度变得和海龟一样。另外还有十多艘其他战舰受创,所以当华军舰队主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代理舰队司令官发现他们的敌人是六艘主力舰和四十多艘其他类型战舰,因此果断投降。
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反击计划失败,这可以看做是对华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也有一定的赌博心理因素。美国人为此付出了一支强大的分舰队,开战以来暴兵的成果消耗大半,他们再次缩回圣迭戈军港,在路航的庇护下战战兢兢。
消除了美军海军的威胁后,华军在澳洲大陆上的攻势恢复,在华军多面强压下,联军陷入苦战,接连丢失重要城市。在悉尼战役中,有一万多名美军士兵和三千多名英军士兵向华军投降,这是澳洲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投降,联军终于被华军打掉了抵抗的决心。一万五千多名澳军士兵退回堪培拉,这里是他们最后的城市,最后的防线。
正面战场打成一锅粥的时候,一场交易正在秘密进行,在北方边境,大量物资被堆积到火车车厢内,通过铁路快速运往俄国境内。这些物资没有标明产地,而且全部用俄文书写标注,但外界很容易看出,这是华国生产的物资——她正取代英美成为俄国最大的援助国家,用俄国牵制德国,吕梁已经开始为战争之后的利益划分做准备,华德两国之间的矛盾凸显。
澳洲之战尚未结束,东南半岛再次燃起战火,准备充分的华军出动十五个步兵师、三个山地师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向缅甸的英军防线发起猛攻。已经没有多少退路的英国人死战不退,这里有上百万殖民地军队,比较充足的物资,再加上几千名英军本土军官指挥,竟然挡住了华军的攻势。
英军付出了十五万殖民地军队的代价,成功守住仰光,这个战役被伦敦的报纸成为“仰光大捷”,并宣称华国人无法迈过仰光防线,进入最宝贵的印度。但这个报道在十天后成为笑话,等待重火力抵达的华军发起了第二次攻势,五百多们大口径火炮和六百多架飞机加入战场,英军赖以为支柱的丛林被华军投掷的燃烧弹点燃,英军哭喊着从燃烧中的丛林跑出来,然后进入华军早已准备好的伏击圈。
与此同时,华军印度洋分舰队从新加坡出发,利用马来半岛上五百多架飞机的掩护,突破英军岛屿防线,将战火烧到印度洋内。
面对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英军调整策略,试图利用拉长华军战线和后勤补给线的方式,延缓华军的前进速度。他们放弃了缅甸大片地区,一路向西撤退,最终躲到边境地区坚固的工事后面,这里囤积了上百万阿三士兵和为数众多的物资,可以说英国人利用在印度上百年的积累,在印度能够拿出的力量,大半都位于这条防线上。
华军偏偏绕过了这条防线,地面上的平行推进对于华军来说得不偿失,他们不仅需要面对英军坚固的工事和漫长的防线,更需要解决热带丛林地区的后勤补给问题。因此华军在这里放置了十个师的步兵和五个师的缅甸独立军士兵后,就将精力放在了海洋上。
英国人和法国人一样,将希望寄托于敌人攻打自己的坚固防线,德国人从阿登森林绕过去,华军则从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绕过去。华军拥有优势的海军和海上运输力量,而英国人在印度却没有完善的海面防守力量,英军印度舰队也因为本土的抽调变得单薄许多。
两艘舰队航母和七艘轻型航母为核心的华军印度洋分舰队完全控制了南亚的制海权,两个海军陆战师的华军部队在印度恒河河口附近登陆,拉开了南亚攻略的序幕。
陆地上的战斗并不激烈,英军殖民地军队面对精锐的华军不堪一击,英国人能拿出和华军数量相等的军队,对于华军士兵来说,其实和那种军队作战就是对自己的侮辱。不是说敌人装备低劣,而是他们根本算不上军队,哪怕面对凶悍的日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