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还芪颐窃趺匆槁郏羰遣荒芄徊斡氲匠霾撸鞘敲挥卸啻笞饔玫模ㄓ胁斡肫渲校芄凰祷埃踔潦且谎跃哦Γ庞锌赡苷嬲谋渚质频摹!�
陈贞慧的这番话,让冒襄和侯方域震惊,他们的确没有想到那么多,甚至有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以为通过复社和应社,号召天下读书人建言献策,就能够真正改变朝廷的很多决策,现在看来,不能够参与其中,恐怕说话没有多大的作用。
想要进入朝廷,想要决定自身的命运,还是必须走科举这条路。
雅间里面沉默下来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警觉
殿试之前,杨廷枢算是秦淮河的常客了,这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南直隶的读书人大都是这样,不过进入朝廷为官之后,杨廷枢从来没有涉足秦淮河,也没有机会涉足了,出任南京户部尚书之后,身份不一样了,杨廷枢同样不可能到秦淮河去,所以有关秦淮河的传闻,他也是不关心的,但盛泽归家院被查封,还是引起了杨廷枢的注意。
秦淮河所有的青楼,杨廷枢印象最深的就是盛泽归家院了,和掌柜徐佛家也是比较熟悉的,所以盛泽归家院被上元县衙查封,杨廷枢马上就注意到了,特别听闻县衙查封盛泽归家院是因为勾结流寇的原因之后,感觉到匪夷所思。
两天之后,盛泽归家院很快开业,但掌柜徐佛家被关押在上元县大牢里面,据说是因为勾结流寇的事宜,乃是徐佛家个人的作为,与盛泽归家院没有多大的关系。
得知了这个消息,杨廷枢感觉到很好笑,徐佛家不过是盛泽归家院的掌柜,素无野心,怎么可能勾结流寇,再说流寇远在北方,根本就没有到过南京,人家就是想着勾结也没有机会的,难不成是徐佛家得罪了什么人,遭遇他人的报复了。
既然关心这件事情,杨廷枢自然就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很快一些准确消息传来,徐佛家在秦淮河为人一直都很是谨慎,没有得罪什么人,更不用说是得罪权贵了。秦淮河的女子眼睛很毒,一眼就能够看出客人是什么身份,也知道该如何的应对。她们是万万不会得罪权贵的。
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陈贞慧等人宴请钱谦益、黄道周和瞿式耜的时候,徐佛家参加了,可能当时的情绪不是很好,拒绝了陈贞慧提出来伺候黄道周的要求,不过后来顾横波主动出面,愿意伺候酒醉的黄道周。这件事情也应该算是解决了。
杨廷枢感觉到奇怪,按说这么一点小事情,不至于让陈贞慧等人报复的。陈贞慧身为四公子之首,素质怎么说都是不错的,不至于为这么一点的小事情出手,那样岂不是自毁清誉。再说秦淮河的姑娘。大凡有一些名气的,都是有着一些脾气的,不愿意出面接待或者伺候某个人,也不算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
杨廷枢是户部尚书,还是有着不小权力的,掌控南直隶的府库,故而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人,考虑到事情的特殊性。他决定插手过问一下了。
徐佛家被关押在上元县县衙的大牢里面,杨廷枢通过关系。得知徐佛家被单独看押在一间牢房里面,连续几天过去,都没有提审,如此的情形不符合常理。
勾结流寇是重罪,羁押之时就要提审的,弄清楚事情的缘由,盛泽归家院已经开业,上元县衙给出的答复是勾结流寇仅仅是个人的缘故,这就说明县衙已经掌握清楚了情况,至少是得到了徐佛家个人的口供,徐佛家承认了勾结流寇的事宜,并且明确说是个人行为,与盛泽归家院无关,但被关进大牢的徐佛家,没有提审,县衙就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是不符合常理的,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早就有人给徐佛家定好了罪名,不承认也得承认。
为了证实自身的判断,杨廷枢迅速找到了盛泽归家院背后的老板,南京的某位大商贾。
这位大商贾见到杨廷枢的时候,态度很是低调,一再解释说盛泽归家院被上元县衙查封,不过是误会,杨廷枢当然要询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遭遇查封的,商贾居然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知道,说到徐佛家的表现,这位商贾是俺不绝口,并且说到了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徐佛家几乎没有离开过秦淮河,唯一的一次还是到淮安去的,不过已经是年前的事情了。
与商贾的交谈,如同利剑划过杨廷枢的心头,他突然明白了什么。
商贾离开之后,杨廷枢思索了很长的时间,决定插手这件事情了,他马上给郑勋睿写信了,详细说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对于事情的判断上面,郑勋睿是有着不一般的预见性的,相信郑勋睿看到这封信之后,能够做出判断。
杨廷枢首先需要做的事情,是让徐佛家离开上元县的大牢,大牢里面是什么情形,他非常清楚,一旦把鞋酷刑上身了,徐佛家不一定能够承受,若是被迫承认一些事情,那就晚了。
徐佛家被套上勾结流寇的罪名,而且点名是资助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首领,这样的罪名是不小的,想着将徐佛家马上从大牢之中揪出来,可能性不是很大,这样做也很是莽撞。
仔细思索之后,杨廷枢将目光集中到了应天府衙,将徐佛家羁押在应天府衙的大牢里面,自己出面专门打招呼了,这样就没有人敢逼迫徐佛家了。
说干就干,杨廷枢马上做出了安排,亲自找到了应天府尹林宗辉,林宗辉曾经是杨成的心腹,得到了杨成的大力举荐,与杨廷枢之间的关系很是不错。
林宗辉没有犹豫,马上答应下来,亲自开出公函,派人将徐佛家从上元县衙大牢提出来,带到应天府大牢看押,因为是杨廷枢专门打过招呼的,故而林宗辉亲自过问,暂时不要将徐佛家关押到大牢里面,而是安置在大牢外面的客房,每日里好好的照顾。
如此情况之下,也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徐佛家被应天府衙来的人带走了。
徐佛家被带走的时候,几乎失去了知觉,她不知道还会遭受什么样的凌辱,不管是在上元县衙的大牢,还是在应天府的大牢,结局都是一样的,孤苦无依的她,这个时候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被带到应天府大牢的时候,徐佛家没有被关押到大牢去,枷锁也被去掉了,狱卒非常客气,说徐佛家暂时住在大牢外面的客房里面,同样是单独的房间,只是平时不要四处走动,不要离开房间,否则大家都不好交差。
房间里面没有怪味,狱卒早就收拾过了,府尹大人亲自做出的安排,他们是高度重视的,况且刑房的司吏和典吏都专门来强调过了,床上的被子等都是新换的。
徐佛家有些恍惚,暂时没有明白过来,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改变。
很快狱卒送来了饭菜,都很是精致,可以看出是从寅宾馆出来的菜肴,而且还有一小壶酒,狱卒说话很是小声,看样子是很怕得罪了徐佛家。
徐佛家不是傻瓜,她很快明白,有人出手了,不过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气候,能够改变她的状况,要知道她的罪名是勾结流寇,这可不是小的罪名。
遭遇到惊吓之后,骤然看见希望,徐佛家的心情可想而知。好长时间没有好好的吃一顿饭,更不要说喝酒了,略微放松的徐佛家,终于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了。
徐佛家被带到应天府衙的消息,陈贞慧等人很快知道了。
陈贞慧、冒襄和侯方域三人再次聚到一起。
陈贞慧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他的能力尚不足以左右应天府衙,应天府衙林宗辉不是东林党人,不会听从摆布的,将徐佛家押解到应天府衙,这说明事情出现了大麻烦,有人出面干涉了,更加关键的是,上元县衙没有拿到口供,甚至没有来得及动手,这无疑是重大的失误,开弓没有回头箭,设计好的计谋,眼看着就要夭折,陈贞慧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冒襄和侯方域也想不到好的办法,这样的事情,侯方域是不敢禀报父亲侯询的,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侯询知道后,肯定会大发雷霆。
三人商议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陈贞慧毕竟年纪大一些,他很快想到了,出手的人不一般,没有谁会真正的去关心一个秦淮河的掌柜,也是青楼女人,再说动手之前,他也详细了解过盛泽归家院的背景,没有多大的了不起,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是谁,难道是郑勋睿出手了。
陈贞慧的分析,让冒襄和侯方域两人的兴致大为增加,凭着他们的身份,能够让郑勋睿直接出手,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若是他们能够想到办法,打败郑勋睿,那岂不是有了更大的声誉。
三人的兴奋劲很快上来了,开始商议办法,他们已经将对手锁定为郑勋睿了。
想要让人灭亡,必定让人疯狂。
陈贞慧、冒襄和侯方域三人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情,凭借他们的实力,得不到家族的帮助,根本就不可能是郑勋睿的对手,郑勋睿要是真的出手对付他们,恐怕他们的家族都是无法挽救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三人收手是最好的办法,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可惜三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或者说对自身的能力估计过高,对郑勋睿的能力估计的太低了。
商议完毕,陈贞慧径直到官驿去了,事情重大,他需要明确每一个步骤,做到万无一失。
第三百九十六章大胆的决定(1)
火器的研制并非是那么顺利的,穿越的郑勋睿有着先进的理念,他提出来的精细分工,将火器生产分为了多个步骤,每个步骤专门负责某一种零件的制造,这个思路发挥出来了巨大的作用,也让零件的合格率接近了十成,毕竟零件的合格率与个人的收入是直接挂钩的,技术不行的工匠,在这里没有生存的余地,不仅仅是挣不到银子,也会遭遇他人的排斥。
但牵涉到技术方面的事宜,就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了,郑勋睿头脑里面的先进理念,譬如说弹夹等概念,在毕懋康和汤若望等人看来,太过于新奇,这些理念毕懋康等人需要时间接受,也需要多次的试验来验证,尽管众人都是兢兢业业,一门心思投入到火器和火炮的研制上面去,可想要真正出现成果,那是需要数百次的试验。
郑勋睿很是后悔,早知道如今的情形,穿越之前多研究一下军事知识该是多好,初速、弹道以及射程等方面的知识,他脑海之中几乎是空白,穿越之前是不可能抓们研究这方面的事宜的,除非是有着其他一些想法。
大部分的时间,郑勋睿都是在火器局。
银子源源不断的投入,在燧发枪前面加装刺刀的技术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取得重大突破的还是燧发枪扳机的问题,在改进燧发枪扣动扳机难的问题上面,郑勋睿提出了滑轮理念,也就是在枪械之中转进精密的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让撞针撞击燧石发火,减少扣动扳机的力度。这个建议,对于毕懋康来说是醍醐灌顶,仅仅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毕懋康一次次指导薄玉实际试验,再次改进出来的燧发枪,扣动扳机的力度小了一半。
不过这样的改进,郑勋睿是绝不会完全满意的。他最为注重的还是子弹的填装问题,不管是燧发枪还是火铳,子弹都需要从枪膛口灌进去。首先倒入火药,接着放进去子弹,火药的多少难以保证,导致发射的效果不一样。而且每次灌装子弹。都需要用通条将子弹夯实,接着才能够发射,这样的手法非常耽误时间,就算是最为熟练的射手,能够保证每分钟四次发射,就算是很不错了。
钢铁尚未出现,也无法炼制出来,这预示着现代子弹的制作将遭遇到巨大的挑战。不过这是火器局研究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不管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必须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旦能够研制出来从枪膛中部或者底部装入子弹的方式,那么火器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郑勋睿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不着急。
大部分的时间守在火器局,与毕懋康、汤若望等人一起,郑勋睿的目的就是将先进的理念灌输给众人,让众人沿着自己提供的思路思考和研究,他是不可能亲自研究的,这些学术方面的钻研,不是他所要操心的事情,术业有专攻,他毕竟不是专家,顶多算一个伪专家。
可毕懋康等人却不是这样的看的。
郑勋睿提出的新颖的思路,对众人是有着非同一般影响的,毕懋康的感触和震动是最大的,他毕竟是火器研制的专家,多年都钻研此事,他这么多年思索出来的东西,往往比不上郑勋睿随口提醒需要注意的事项,这让毕懋康惭愧,也越来越尊重郑勋睿,尽管从年纪上面来说,他可以做郑勋睿的父亲了。
郑勋睿提出来的理念不少,需要众人慢慢试验和研究,到了这个时候,毕懋康已经不可能离开火器局了,而且郑勋睿承诺了,一旦新型的火器研制出来,准许毕懋康出书,将一切的制作过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