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复兴城到江北工业区照例是要乘坐火车的。第一次坐火车的张兆欢和战友们一样都非常的兴奋。
叶风就坐在张兆欢的身边。看着东张西望的张兆欢,叶风说道:“兆欢同学,你看火车跑的快不快?”
兴奋的张兆欢高兴的点了点头。
叶风又问道:“你看和牛车马车比起来,火车装的货物是不是也更多?”
张兆欢又兴奋的点了点头。
叶风继续问道:“那你想不想知道火车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
张兆欢继续兴奋的点着头。
第266章学员张兆欢6
和正常历史上的蒸汽机生产过程不同,复兴会的第一机械厂生产蒸汽机的过程,可不是完全使用手工方法敲敲打打的完成的。
虽然蒸汽机的工业化生产在明末这个环境中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因为王书辉穿越时空的金手指,所以,复兴会的蒸汽机生产一上来就是“用蒸汽机生产蒸汽机”的正规工业化的模式。
经过五六年的摸索和实践,复兴会的所有工业企业都已经大略的实现了标准化、专业化、流水线的生产。由钢铁厂生产的铸铁(气缸体,机座等)、熟铁和低碳钢(曲轴,连杆等);中炭及以上钢材(活塞销啥的)等;由冶金厂生产的青铜(十字头,轴承)等各种不同工厂生产出来的标准尺寸的蒸汽机零件,都是由蒸汽动力的车床和设备制造出来的。
最后,这些部件会在标准流水线上被逐个的安装起来,最后成为针对各种工厂的不同类型的蒸汽机。这些蒸汽机经过检验部门的检验之后,就会被装到复兴会生产和使用的标准集装箱里,通过铁路运输到各个部门和单位。
从1624年开始,复兴会的专门生产蒸汽机的第一机械厂,就已经开始扭亏为盈产生大量的效益了。这一方面是复兴会内部新的经济核算制度开始运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复兴会第一机机械厂生产的多用途和多型号的外销型锅驼机开始在江南地区打开了市场。
说起来也是非常有趣,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工人运动就是在复兴会带领下的长江中上游商团(枝江商盟、松滋商盟、武昌商盟、秦氏商团等)的纺织品倾销冲击下的江南地区发生的。
因为复兴会和长江中上游商团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倾销价低质高的机(蒸汽机)织棉布,导致了江南地区特别是松江地区的大量棉布织坊开始破产。从1624年年初开始,因为江南地区棉布的市场竞争的全面失败,江南地区从松江府开始,大量的纺织作坊开始进入全面破产的状况。大量在纺织作坊中完全依靠做工为生的江南手工工人大量失业。
有趣的是,因为复兴会领导的长江中上游商团大量收购棉花,所以河南、山东、江苏、南直隶等地的棉花生产不仅没有因为江南地区的棉布作坊的破产而进入萎缩状态,反而因为复兴会和长江中上游商团的蒸汽纺织工厂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大规模的增加。
甚至于原本并不怎么进行棉花种植的湖广地区(湖南和湖北)的地主们,也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棉花种植。(主要是在湖南地区,湖北地区的棉花种植基本上是由复兴会农场实现的。复兴会的部分农场规模化的种植了一定量的王书辉从现代带来的优质长绒棉。)
从宏观上讲,因为复兴会的蒸汽机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推广,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农业种植出现了粮食生产减少而棉花种植增多的状况。因为从事棉花种植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一方面南方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因为棉花种植的有利可图,本来土地集中程度就已经非常高了的江南地区的土地兼并开始进一步的激烈起来。
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特别是湖南地区的棉花种植的推广和复兴会严厉的限制粮食流通的政策(“湖广熟天下足”,大明王朝的粮食供给主要依靠江汉平原地区,而江汉平原上现在几乎全部都是复兴会的集体农场),使得本来就因为小冰河气候而不断升高的大明朝粮食价格进一步的快速抬高。
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破产而产生的大量的集中的失业手工业工人,一方面是因为土地进一步集中而导致的大量失地农民,一方面又是因为复兴会的粮食政策和小冰河气候以及棉田扩张而造成的粮价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江南地区的局势变得进一步激烈起来了。大量的民变开始在江南地区发生。
从1624年到1625年间,光是松江一地就多次出现百姓抢劫粮店吃大户的骚乱。部分比较清醒的棉布生产商先知先觉的对自己的纺织作坊进行蒸汽化改造,也使得松江地区出现了几次失业工人冲击新式工厂砸毁蒸汽机的事件发生。
不过,这些此起彼伏的民变和骚乱还是被江南地区的士绅和武装部队轻松的镇压了。(他们是棉花种植扩大化的受益者。)
从1625年开始,复兴会生产的专业蒸汽机和纺织机开始在江南地区得到快速的普及和推广。光是已经开始没落的华亭徐家(徐阶后人)就一次性用真金白银购进复兴会生产的蒸汽机五百台,纺织机一千五百台。结果在1625年当年,自己本身就种植了近十万亩棉田的华亭徐家就获利十几万两白银,不仅一次性收回成本而且还产生了大量的效益。
正是因为华亭徐家的带头,整个江南地区的棉纺织厂开始全面引进复兴会的蒸汽机和专业纺织机进行棉布生产。他们虽然目前仍旧不能和运行合理,管理严格,人机配合良好的长江中上游商团进行抗衡,但是因为同样进行了蒸汽动力升级,江南棉纺和长江中上游棉纺集团的势均力敌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复兴会是比较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因为越多的现代工厂的建立,就意味着复兴会生产的机械产品的市场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对于王书辉来说,工人阶级的出现绝对是他喜闻乐见的事情。更何况没有残忍刻毒的近代工业资本家剥削下的工人们的现状作为反面教材,复兴会治下的工人们是很难理解国有企业的先进和优越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叶风领着张兆欢所在的排参观复兴会第一机械制造厂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因为工厂里巨大的噪音,讲解都是参观前进行的,所以这一排参观工厂的少年军学员们都是手里拿着相关的介绍材料(汉语拼音标注)对照着每个生产设备和生产程序一点儿点儿的进行参观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因为在打铁方面有着大量的实践,张兆欢对于流水线生产有着非常直观和明确的认识。他对于流水线生产的先进性和高效性认识的非常深刻。
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流水线生产的深刻认识,张兆欢开始对于少年军中高度集中和高度组织的纪律化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在他看来,如果没有高度集中和高度组织的规范化的训练的话,一般人对于复兴会工厂里的这种流水线生产都会很难适应的。
第267章承天事变1
在大明朝的湖广行省里,有一个地方是比较特别的。这个地方就是嘉靖皇帝的诞生地,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改名为承天府的原湖广行省的安陆州。
嘉靖十年八月辛丑(二十日),湖广归州南逻口巡检徐震请于安陆州建立京师。下礼部议:“京师之建于典礼无据。太祖发迹濠州,改州为府,较之安陆,事体相同,宜升为府治以隆根本。”
于是户部请钦定府县名,行吏、礼二部铨官铸印,令其赴任管事,割旁州县以为治属,请应行并未尽事宜悉听湖广抚按等官酌议以闻。诏俱从之,乃定府名曰:承天,附郭县曰:钟祥,割荆州之荆门州,当阳、潜江二县及沔阳州、景陵县隶之。
明嘉靖间编修的《兴都志》和《承天大志》均称:“是岁,言者请建安陆州为京师,礼官言:京师惟天子之都得称之,文皇帝定鼎北京,实万国朝宗之地,不必又建京师于安陆。但皇上龙飞之域,又皇考陵寝所在,宜改州为府如凤阳故事。上可其奏,定府名曰承天,附郭县曰钟祥,以重陵寝。”
承天府名和钟祥县名均为嘉靖皇帝钦定。改州为府虽为礼官所言“如凤阳故事”,但嘉靖皇帝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尊显所生,将故里定名承天,是要与北京顺天、南京应天相提并论。其管辖范围也扩大到五县二州。
作为嘉靖皇帝的诞生地和“龙兴之地”,更因为皇帝世系的突然转移,所以无论是嘉靖皇帝还是嘉靖皇帝之后的隆庆、万历等皇帝,都把自己的老家安陆作为一个可以和北京、南京相媲美的国都进行建设。故而承天府在大明王朝的政治体系内也被称为兴都。
虽然承天府既不像北京那样是明王朝实际的行政首都,也不像南京那样因为历史原因有着体系完整的完全复制北京的中央行政体系,但是因为几代皇帝的祖籍都在这里,所以无论是镇守太监还是防御部队,在承天府内都有行政级别较高的部署。
与其他接受湖广都指挥使司直接管理的军卫不同,承天卫由明王朝的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承天卫的最高长官也不是承天卫指挥使,而是承天府镇守太监。
自从复兴会对于整个长江以北的卫所开始进行农场化改造以来,湖北境内的荆州、武昌、黄州、襄阳和郧阳五府所在的由湖广都指挥直接管理的所有军卫,都已经被复兴军所接管。不到半年时间,这些卫所从指挥使到百户的各级军官及其家眷,都被送至枝江进行劳动改造了。五府军卫所辖的军田全部开始进入农场化改造的阶段。
承天卫虽然是由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直属的,由当地镇守太监直接管理的军卫,但是它并没和其他军卫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到了明朝末年,别说地方军卫了,就是号称二十万人的就在天子脚下的京营都一片糜烂,乃至于从中找不到一个能打仗的士兵了。所以承天卫固然名字好听,说起来似乎比一般的卫所有面子,可是本应该有五六千人的承天卫也不过是两个皇陵留守司方面有些明面上还看得过去的里面全是花架子的全脱产的仪仗兵。
其他的承天卫的军户,同样都是不脱产的为各级军官种地的农奴兵。
太监这个东西非常有趣。可能是生理上的残缺导致的心理上的变态吧。一般的太监们,主要是那些从小就被阉割进宫的太监们,不像刘瑾、魏忠祥这些人似的在政治上有什么抱负。他们对于金钱的喜爱反倒是超过常人的。
承天府虽说被称为兴都,是大明王朝法理上的三个京师之一,但是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又地处偏远的湖广内陆,所以这里不仅没有什么政治权利可言,而且在经济利益上也非常的寡淡。所以,无论是在权力争夺上还是在获取外快上,作为承天府镇守太监,看起来应该位高权重的穆楠,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
虽然名义上和南京镇守太监同级,可是承天府镇守太监的职责也不过是统领承天卫,管理和防卫几座皇陵而已。管理皇陵这种事情最是吃力不太好的。做好了是你的职责,做不好就要掉脑袋。对于已经年近五十的穆楠来说,他在承天府镇守太监的位置上不过就是安然养老而已。
穆楠在承天卫镇守太监的位置上,也不过是像那些地方卫所的武将一样,吃吃空饷而已。这样的状况让来自京师内廷的他大感清苦。
一般的武将吃空饷,比较严重的也就是吃七吐三。也就是说吃掉七层的军饷,实发三层的军饷。这种情况指的是,本来只有三十个人的军队上报有一百人。也就是说,本来那三十个人的军饷即使发不全军官们要克扣一部分,但是大体上还是会发下来的。
穆楠是太监不是武将。作为天子近臣,这位吃空饷的手段也和别人不同,他老人家玩的是全吃不吐的。也就是说,穆楠麾下本来有三十个人,他上报有一百个人,等到朝廷发下经过了“飘没”的军饷之后,他会把所有的军饷都收进自己的腰包,一分钱也不发给麾下的士兵。
本来嘛,穆楠就是这么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卫所军户作为各级军官的农奴,实际上都是些待遇极差的佃农。在封建社会里,即使待遇比较好的佃农,也没有主家给发钱的道理。所以不给这些已经是农奴的军户们发军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问题就出在,湖广行省虽然名义上还在大明朝的治下,可是目前掌握着整个湖北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命脉的,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武昌府的湖广总巡抚衙门里无事可做的湖广巡抚了,而是掌握着四万多近代武装水平军事力量的复兴会。
复兴会目前不仅通过复兴军掌握了湖北各府的卫所,而且也开始以荆州府为中心,向北进行势力扩张。面对复兴会的势力扩张,承天府首当其冲。
复兴会和穆楠的矛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