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陕西,攻山西,破河南、入山东,无数次的战斗,无数次的流血,在经历了最彻底的磨练和折腾后,这个幸存下来的闯军低级军官,终于在高迎祥攻入北京之前得到了提拔,成了一个中级军官。
然而不幸的是,还没等牛有禄享受到中级军官应有的花天酒地的生活呢,他就在镇压京师暴乱的过程中不小心被躲在小巷子里的一个辽东兵,用三眼铳击中了胸口,无声无息的死在了一次改朝换代的大事件中。
和两个哥哥都不同,生存能力最差的牛有福离开家乡不久遭遇了一次抢劫。失去了身上所有钱财和物资的牛有福立即沦为了流民。
沦为流民还不算什么,看起来身体状态比较好的牛有福,成了专门针对流民的人口贩子的目标。他先是被骗后被卖到一个大地主家当农奴。农奴虽然很惨,但是真要说起来也比当流民要强一百倍,虽然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管事的打骂,但是毕竟一条命可以保下来。
可是还没等牛有福的“幸福”农奴生涯过满一年呢,这个大户人家就被当地的一伙农民造反势力攻破。侥幸藏在地窖里躲过一劫的牛有福在没有主家的情况下,再次沦为了流民。
第二次成为流民的牛有福有了充分的经验。他在流浪的过程中变得铁石心肠了。他能够安然的看着老弱病残手中最后一点食物被抢走而无动于衷,他能看着身边的妇女被强暴而视而不见,他能够充分利用手中的石块和木棒,打杀一切敢于和自己争夺草根树皮的同伴了。
牛有福真的有福,命运居然再一次眷顾了他。在一年多的流浪中勉强的保证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的牛有福,被一个招纳家丁护院的地主看中。这一次,他成了一个家里有一丈高院墙的地主家的家丁。
有了丰富经历的牛有福已经掌握了在末世生存下去的诀窍。和那些本地出身的家丁不同,牛有福知道,再高的院墙也挡不住造反者的兵锋,再强壮的家丁也挡不住饥民组成的人浪。
他学会了偷奸耍滑。他学会了在主家出现的场合里表现出一副努力认真的样子。他学会了在主家面前表现的忠心耿耿。然而,在私下里,他关注着这座大院子里每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他抓住一切机会在身边积存食物和物资。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又一次院墙被破,主家被灭的情况下,早就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看明白大事不好第一个躲藏起来了的牛有福,居然在高迎祥的大军下幸存了下来,并且躲过了成为炮灰的下场。
牛有福丝毫不知道,就在他在自己精心准备的土坑里一动不动的趴在那里的时候,他的亲哥哥曾经三次在他头上经过。
第二次逃过一劫的牛有福充分的认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是在乡下,无论多厉害多有势力的地主老财都无法抵御造反大军的进攻。
充分吸取了经验的牛有福,毅然决然的逃进了开封城。
没有积蓄,没有手艺,没有任何工作机会和谋生手段的牛有财,在开封城里生活的要多艰难有多艰难。他白天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晚上在破庙里避风挡雨。接受着本地乞丐的排挤和欺压,不顾一切的想要找到一个安全生存环境的牛有福居然真的就在开封城里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然而似乎老天专门跟他过不去似的,刚刚觉得拥有了安全感的牛有福,居然再一次遭遇了农民造反军的围城。而且这一次围城,一围就是两年的时间。
但是,遭遇围城,似乎对于已经彻底沦为乞丐的牛有福是个很好的机会。开封城内的大户人家不愿意把自己的家丁人手派到开封城的城墙上送死,所以满开封城的乞丐们有了新的活路。他们纷纷被这些大户人家用极为低廉的,只是每天可以吃饱饭的代价雇佣,代替这些大户人家的家丁和人手,走上开封城墙值守。
牛有福觉得自己很安全。虽然城外那一望无际的人群让他从心底里惊恐,但是看着十几丈厚几十丈高的巨大城墙,牛有福还是觉得这一次他不再需要躲藏了。
对于他来说,如果开封城这样的巨大城池都不能给自己一个安全和稳定的话,那这天底下就没有任何地方是安全的了。
两年的时间,让牛有福不断加强着自己的这个信念。然而两年之后,高迎祥从复兴党手中购得的滑膛大炮,用开花弹崩醒了牛有福的迷梦。
就在闯军攻进开封城前,奇迹般的没有受到一点伤的牛有福,绝望的跳下了那座几十丈高的开封城墙。
牛有财、牛有禄、牛有福,这三个名字里寄托着所有中国普通人梦想的三胞胎兄弟,有着完全相同的身体,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然而,他们三人和无数明末中国人都一样的遭遇,马上就要被改写了。
就在1631年末北京城内的喧嚣和动荡就要平息的时候,就在高迎祥大步走进紫禁城的大门的时候。一支支整齐的队伍,正从湖北境内出发,快速的向着北中国的中心进发着。
真正的变化,就要在中国发生了。
第443章绝望的李岩
在物质世界里,一切事物的基础都是物质的。
这个道理,即使不是唯物主义者,即使在不同的时代里,不同的条件下,只要是做具体事情的人都是有着直接而又深刻的体会的。只有面对现实才能解决问题,这是一切做事情的人都知道的道理。
公元1632年初的北中国,被现实问题困扰着的主要有两股势力。一股是目前仍旧认为大明王朝是正统的明王朝地方军队势力。主要包括最北方的辽东军阀集团,中原地区正在鏖战中的孙元化山东新军以及卢象升的天雄军。
另一股则是和他们对立的谋求改朝换代的闯军势力。主要包括已经驱逐了崇祯皇帝占据北京城的高迎祥,以及正在真定地区和卢象升、孙元化对峙的李自成、张献忠。
单纯从军队数量上讲的话,高迎祥麾下除了目前正在北京城内驻扎的一万“精锐”部队以外,从山东西部地区正在源源不断的开进北京周边的普通部队也有将近十万人上下。而且在北京城内的大暴乱被镇压之后,被甄别出来的四五万京营士兵,也被高迎祥收编。
闯军方面除了高迎祥麾下的十五万人以外,李自成和张献忠麾下的兵力因为在战争中被大量损耗,目前总共还有六到七万人左右。
面对总人数超过二十万的闯军,明朝方面的军队数量就相对较少了。在祖大寿领导下的辽东军阀集团刨除那些作为苦力和炮灰存在的农奴兵以外,能在正面战场上打仗的部队只有三四万人。当然了,这三四万人算得上是辽东军阀集团安身立命的根本,都是可以在正面战场上和女真兵交锋的骑步兵部队。
除祖大寿麾下的四万辽东军外,孙元化麾下的山东新军损失最小,目前还有两万多人。卢象升在后期也花了大价钱从“葡萄牙”军火商曾德昭那里采购了大量的“南洋”军火,但是因为前期缺乏准备,以至于目前的天雄军只剩下一万人左右的骨干,其他三万多新兵都是卢象升在周边地区就地招纳的流民兵。
也就是说,目前北中国的局势是,四万辽东军正在山海关到北京一线和十五万高迎祥部队对峙。而七万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闯军正在和总人数六万左右孙元化领导的山东新军、卢象升领导的天雄军对峙。
从目前的局势上看,东北方是高迎祥以北京城等北京周边的主要城市为依托的闯军,对抗以山海关为屏障的祖大寿辽东军。而中原地区则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对孙元化和卢象升,双方各有胜负的状况。
不过东北地区的高迎祥部队虽然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是北京以及北京周边的不安定局面拖住了高迎祥的手脚,而祖大寿辽东军阀集团方面则需要防备已经老实了很长时间的后金女真方面。
李自成、张献忠和孙元化、卢象升之间经过了一年多连续不断的战斗,目前也开始进入到双方精疲力竭的迟缓阶段。实际上,从1631年十月份开始,双方的战斗就从大规模混战逐渐的转变为小规模战斗的模式了。
1632年年初,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被传到双方阵营中。这个消息对于双方来说,都不能算是个好消息。原本的闯军首领,闯王高迎祥攻破北京城,并在十天前登基称帝了。
这个消息给明军方面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
对于卢象升和孙元化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大明忠臣来说,他们心里觉得这是一个天崩地裂的不幸消息。对于祖大寿这个名义上的大明臣子但是实际上是**的地方军阀首领来说,他关心的则是一方面自己的后勤供给彻底的被切断,另一方面自己作为辽东军阀集团首领的法理依据已经消失了。
说实话,五万辽东军驻守的北京城被一万闯军轻易攻破,这样的消息还是很震撼的。当后续的情报被传到到卢象升和孙元化手中之后,知道了是因为京城市民暴动和辽东军失控才最终导致了北京城沦陷后,即使忠臣如孙元化和卢象升等人,也从心里往外冒出了一种天亡大明的冷气来。
京师作为首善之地,大明朝连京师子民的生存都无法保障,最终爆发了导致亡国的暴乱,这实在是让孙元化和卢象升这样的臣子无语了。
不过在绝望中也不是没有希望。据情报人员汇报,崇祯皇帝和皇后太子以及一小部分朝廷重臣还是侥幸逃出生天,逃往了天津卫地区。
就孙元化和卢象升推断,帝后一行很可能是准备在天津卫冒险乘海船南下南京。
毕竟,从几年前开始,天津卫的海运繁荣就已经恢复了。据说南方地区的很多大海商常年在江南和天津卫地区从事贸易活动,天津卫地到江南地区的海运是完全畅通的。这一点即使崇祯皇帝不知道,和崇祯皇帝一起逃出京师的孙承宗、王承恩等人还是都心知肚明的。
在一片绝望中,这基本上就是孙元化和卢象升最后的希望了。在他们看来,只要崇祯皇帝一行能够安全到达江南地区,那么只要崇祯皇帝在南京重开朝廷,那么大明朝就能继续运行下去。
同样是明军势力,祖大寿对手中接到的情报就非常的惊悚绝望了。要知道,对于现在的辽东军阀集团来说,尚未经历过大凌河之战的他们,头脑里还完全没有投降后金的概念。他们虽然**于朝廷,甚至于对于崇祯皇帝的圣旨也不理不睬,但是他们却仍旧认为自己是大明王朝体系下的一部分。
靠着北京方面源源不断的输血供养的辽东军阀集团,可丝毫也没有准备之直接背叛朝廷的想法。在他们看来,维持目前这种因为后金女真的军事威胁,让朝廷投鼠忌器而常年供养他们的状态,并且把自己辽东将门的世家势力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才是最有利于他们的局面。
特别是对于高迎祥这个刚刚登基的大顺皇帝,辽东军阀集团是从心里瞧不起他的。尚未有对闯军正面作战经验的辽东军阀都认为,凭借着四万人左右的辽东铁骑,踏平高迎祥的十几万乌合之众不在话下。
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而言,自己的老大攻破北京杀了皇帝老儿(高迎祥对外宣称)的消息固然让两人惊喜。但是刚刚勉强平定了北京城的乱局,自己的老大就迫不及待的登上皇帝宝座,还给自己封了个别有意味的蜀候(张献忠)和湘候(李自成),则是让两人惊大于喜了。
即使像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大老粗,即使像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枭雄人物,他们也知道,称帝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地方上没有任何势力,周边还有着众多虎视眈眈的敌对势力,距离北京不远处还正在打着分不出胜负的仗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称帝的道理。
李自成和张献忠麾下的文人心腹也都对二人讲过这方面的典故。自古以来,那些匆匆忙忙就称帝的人物,从来就没有一个有个好下场的。
二人知道高迎祥麾下有一个让整个闯军上层都佩服的智囊人物李岩。他们搞不清楚,一向作为高迎祥谋主的李军师为什么会给高迎祥出这样的馊主意。
其实别说高迎祥了,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是不怎么高明的。
所谓忘乎所以丧心病狂,这就是在封建农业时代里,那些没有接受过阶级意识教育,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积累的底层人物,一旦翻身就会表现出来的一种劣根性。
别说是17世纪像高迎祥这样手握十多万大军的人物了。就是在解放后的八十和九十年代里,新中国还发生过七八起让人喷饭的奇葩称帝事件呢。
所以说,像高迎祥这样,手握十万大军占据京师,名义上掌握着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的家伙,在进了紫禁城被雄伟壮丽的皇宫景象所刺激,产生立即就登基称帝的想法,那是要多正常有多正常的。
李自成和高迎祥埋怨李岩的工作不给力,李岩本人还不知道要埋怨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