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343章

宋仕妖娆-第343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子承心里却笑了。

赵惇这神态,显然已经被自己说服。

不管皇甫坦今日从德寿宫得到什么消息,赵惇都必须要孤注一掷。

这是被逼的。

谁叫太子和赵恺两人联手,连李凤梧都放弃,可想太子和赵恺已经有了何等强大的势力,如果赵惇不反击,就只能坐以待毙。

最终成为一个失败的王爷。

博一下,有可能成为太子,就算失败了,也还是一个咸淡王爷,最多不过贬为庶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很可能是贬到地方成为郡王。

赵惇当然不甘心那种局面。

所以柳子承今日来到恭王府,就知道会有这样的效果。

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绝地反击。

成为赵惇谋臣,就注定了兴荣与共,赵惇若是失败,自己的仕途大概也到头了,就算官家执政期间重用自己,可有太子等人掣肘,自己在仕途上很难做出业绩。

最终的下场,好一点是黯然致仕,差一点就是流放雷州琼州,然后死在路上。

所以赵惇必须得赢!

……

……

赵昚今儿个一起床,心情本就不好的他在前往垂拱殿的路上,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谢盛堂不带丝毫情感的声音说道:“大官,您可能要有点心理准备,昨夜突发状况,有人在西湖畔刺杀了太中大夫、秘书少监、开国男爵李凤梧。”

赵昚猛然顿住,不可思议的盯着谢盛堂,“谁?”

“李凤梧?”

“死了?”

“倒是没死,重伤。”

赵昚松了口气,旋即勃然大怒,“龙大渊和曾觌都是吃干饭的么,在朕的皇城根下,竟然还发生了刺杀朝廷士大夫的重大案情,盛世之下,岂容这等腌臜事!”

天子雷霆之怒,纵然是谢盛堂,也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口。

赵昚怒意汹涌,扫视了一眼,却没有发现可供自己发泄的,越发恼怒——若是庸君,大概会拿身边的人出气。

但赵昚终究是中兴之主。

咆哮了一阵,控制了情绪,深呼吸一口气,“查到凶手了没?”

谢盛堂摇头,“老奴不知,龙大渊和曾觌会在朝会上对大官禀告。”

赵昚点点头,“先去上朝罢。”

大朝会上,所有朝臣都敏锐的发现,官家怒气大的很啊,好事还好,官家会平淡的回复几句,若是遇到点窝心事,主事的官员几乎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就连工部尚书王望北也因为一点小事,被官家骂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老脸无光。

议定了昨日在垂拱殿商讨过的事情,不等谢盛堂宣问,曾觌便出列,“官家,臣有事启奏。”

来了,来了。

一场狂风暴雨来了。

这个时候,就连汤思退也小心翼翼——在天子脚下刺杀朝廷士大夫,本来就是件大事,何况这个士大夫还是官家最为看重的大宋雏凤。

这件事要是查明了,很可能就是一场株连极广的大牢狱事件。

刺杀官家宠臣,这俨然就是挑战官家威严。

赵昚冷哼了一声,“说!”

曾觌手捧朝笏,额头上出了一层密汗,斜乜了一眼龙大渊,得到这位伙伴的支持示意后,硬着头皮说道:“昨夜西湖畔发生一件凶案,受害人正是我朝堂太中大夫、秘书少监、开国男爵李凤梧,目前皇城司正在全力缉查真凶!”

话音未落地,就听得天子震怒的咆哮:“大胆!”

群臣噤声。(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五章好事和坏事

天子震怒。

所有人都意料到了。

毕竟刺杀士大夫已经是大事,更何况还是天子近臣。

其实又何至于官家震怒。

大凡临安朝臣,对这种行径都感到深恶痛绝。

大家读书求财求权,仕途勾心斗角也就罢了,何至于要闹得出这种手段,今日杀的可能是李凤梧,没准明日刺客要杀的就是自己。

可以这样说,若是发现刺杀李凤梧的太子,一夜之间,太子也得被群臣口诛笔伐。

官家都保不住。

在事关大是大非面前,大宋的读书人那可是团结的人。

不团结何以斗皇室?

是以当官家大怒着宣布,责成曾觌全权负责此事,由皇城司全力缉查,刑部、禁军、临安府无条件配合,一定要给李凤梧一个交代,也给天下臣子一个交代时。

没有人因为立场不同而反对,反而一个个帮腔出策,要求一定要捉拿到真凶,严厉处罚,给天下不臣之心以警戒。

群情沸然。

这确实是自古以来的真事事情。

但凡有人杀了当官的,尤其是民杀官,处罚之严厉,绝对让人看了辣眼睛。

通知阶层必须树立起这个典范。

正如君威不可冒犯一般。

这最重要的事情议定之后,又陆续有人启奏,都还算正常。

其中涉及到一件属于赵惇管辖的事情,谈论了许久,也没见到恭王赵惇发言。

赵昚看了一眼自己这个三儿子,有些意外,“恭王怎的了,看你脸色不好,也病了?”

赵惇慌忙回礼,“回父皇,昨夜发生大事,孩儿彻夜不眠,在想着为父皇分忧,是以睡眠不好,身体并无大碍。”

答完之后,却猛然醒悟,心头一阵狂喜。

这一刹那,赵惇只觉得人生实在是太刺激了。

自己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眼前耳边的一切都已不见,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表露出任何一丝破绽。

与此同时,大庆殿上的群臣反应不一。

都是仕途奋斗多年的老油条,所有人都面色正常没有异色,但所有人心里都波澜起伏——原来,大皇子真的病了!

汤思退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多事之秋来了。

诸葛瑾我心里暗喜,天助我也!

自己虽然登上了右相,但太子赵愭却处处掣肘自己,这段日子诸葛瑾我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他做梦都想着女婿扶龙的赵惇成为太子。

参知政事张杓心里暗暗叫苦,官家误太子大事也!

枢密院几位,倒还正常一些。

如今的枢密院咸淡的很,盛世之下,短期之后又不北伐,四境无战事,加上有主和相公汤思退、诸葛瑾我掣肘,枢密院的几个大佬很有点不舒适。

本来没参与争储,原本看好的恭王先是被降为庆郡王,后有被贬到光化军整顿军备,虽然有可能是李凤梧的建议,去整顿军备的同时保护了襄阳那几个人,但终究有被外放的嫌疑。

等从辽国迎亲回来,西辽的安和郡主成了庆郡王侧妃。

这基本宣告,庆郡王退出了争储行列。

是以枢密院几个人也不去纠结谁当太子,反正赵愭和赵惇都差不多,两人能力是有的,主战主和的意愿也表现得差不多,由得他们去折腾。

站在末位方向的柳子承,手捧朝笏,面无表情。

然而此刻他的内心,是最为激动的。

甚至超过了赵惇!

赵愭竟然真的病了,那么这就是赵惇的机会,只要赵惇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入主东宫不过是时间问题。

等赵惇入主东宫,运作一下,加上官家需要自己掣肘制衡李凤梧和张杓,没准自己就有可能走入中枢,最后成功的成为太子少师、太子少傅之类的。

等赵惇登基,自己妥妥的大宋左相!

当然,历史上也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痛教训。

但柳子承不怕。

赵惇虽然也算明智,但远远不是李凤梧、张杓这等才智卓越之人,就算他登基之后要除自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自己掌握了他那么多秘密。

赵惇绝对不敢冒这种险。

他到时候若是要除自己,自己只需要将他的丑事大白于天下,联合朝臣,未尝不能做到逼宫让他禅位——大宋的臣子,只有不想做,没有做不到。

赵昚心情不好,也没明白自己这一句对未来大宋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看了一眼众臣,“还有事否,无事退朝。”

群臣噤声。

赵昚起身,于是宣礼太监高宣退朝。

回到垂拱殿,赵昚屁股还没坐下,就对谢盛堂道:“盛唐,你去找两枚贡品雪参,再还那些阿胶何首乌什么的,找些合适的送到梧桐公社去。”

等谢盛堂走后,赵昚陷入了沉思。

怎么感觉临安忽然就炸锅了。

太子赵愭病重,东宫着人通知了自己和上皇,但为了稳定人心,所以在张杓建议自己首肯下,东宫封锁了消息。

这才几天功夫,忽然就发生刺杀士大夫这种事。

而且刺杀的人不寻常。

是今年最受自己看重的大宋雏凤李凤梧。

这当中莫非有什么牵连?

是因为恺儿娶了安和郡主的缘故?

自己也明白,恺儿被降为庆郡王,又道襄阳光化军整顿军备,虽然并不是自己主观意愿,但在群臣眼里,是恺儿被外放了。

加上今年又娶了安和郡主,在群臣眼里,恺儿确实没有资格争储了。

自己当然也是这么想的。

自从立了愭儿为太子,自己虽然也要想办法制衡愭儿,但绝对不是用其他两个儿子,所以愭儿入主东宫后,自己表示的意思很明显。

赵恺和赵惇都不会再有可能。

只不过效果不太好。

惇儿似乎不甘心,这一两年依然在案中培植势力。

加上那个柳子承不显山不露水的策划,惇儿的势力稳步攀升。

自己也就睁一眼闭一眼。

反正愭儿是东宫正统,惇儿再怎么折腾,也是无用之功。

而恺儿因为李凤梧在出使辽国,那个赵汝愚还没成长到可以独自撑起一个皇子谋臣的地步,所以恺儿低调了两年,估计心气也就这么没了。

这是好事。

但对李凤梧而言,是坏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四两拔千斤

恺儿没有争储的希望,李凤梧也就失去了一个依靠。

现在又忽然发生了这么多事。

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李凤梧没有了靠山之后,愭儿或者惇儿他们其中的一个,要开始和李凤梧清算前仇旧怨了。

赵昚叹了口气。

这一次无论如何,得给李凤梧一个安生的交代。

就算是愭儿和惇儿做的,也得好好敲打一番,不能寒凉了我大宋功臣之心。

出使金国、大理、西辽。

三件大事,哪一件都办得漂漂亮亮的……尤其是最后出使西辽,每年五百匹精锐战马,那就是大宋重骑军的底子啊。

而且耶律普速完的侄女还在李凤梧身边。

很可能成为李凤梧的一个平妻。

如果李凤梧被自己两个儿子逼得无法立足,这货会不会一怒之下跑到西辽去?

赵昚完全不怀疑这种可能性。

若是李凤梧被逼去了西辽,五百匹精锐战马恐怕没了,就是从西辽购买蒙古战马,估计希望也不大——赵昚从来没寄希望在安和郡主身上。

真正受到耶律普速完喜爱重视的,还是耶律杞颜。

否则怎会如此大费周章的给她安排后路。

赵昚也清楚,以李凤梧的才能,若是留在辽国,恐怕真能帮助耶律普速完搞定萧朵鲁不父子,日子过的不会比在大宋差。

至于李凤梧有没有能力逃到辽国去……赵昚没有想过。

也不愿意去想。

打心眼里不愿意看见自己喜欢的这个年轻人有那么一天……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也许自己会心慈手软的放他一条生路。

毕竟辽国和大宋隔了个吐蕃,并没有实际的利益冲突。

想到这里,赵昚叹了口气。

皇城司那边,曾觌肯定要全力彻查,但究竟能查到哪里却是个未知,既然有人敢刺杀李凤梧,必然做好了万千的退路。

是人都知晓刺杀士大夫的厉害之处。

恐怕最有用的线索还是那种来自黑市的军弩。

也是最难的。

这牵扯到将门利益。

叹了口气。

愭儿病在身,而我大宋却是病在骨髓了啊。

乾道元年、乾道二年、乾道三年在政策上大力发展经济,颁发了多想利国利民的政治措施,又整顿了隆兴元年北伐后残军军备。

如今的大宋风华正茂。

如李凤梧说的那般,真快速的进入一个繁华盛世。

而自己励精图治,意图北伐恢复江山,何尝不是一种慢性治疗手段,希望能将病入骨髓的积弊清除——难得李凤梧也有此想。

可是怎么就是有人看不明白呢。

赵昚忧心忡忡。

梧桐公社听雪院里的李凤梧却惬意的很。

经过一夜的思索,李凤梧已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包括赵惇为何让影子刺伤自己而不是刺杀自己。

赵惇就是想借这个事情,摸一下赵恺的态度。

至于赵恺现在什么状态,李凤梧清楚的很,虽然赵恺没了争储的心气,但不代表自己就要放弃。

就算没有赵恺的配合,自己也有把握让赵惇走上弑兄的历史轨迹上去,最后再想办法让赵惇身败名裂,那时候由不由得赵恺,他都得入主东宫。

而赵恺真的没了心气吗?

想到这一点,李凤梧忍不住乐了一下,却不经意扯动了伤口,顿时疼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夏末初秋,秋老虎临近。

临安燥热的很。

好在梧桐公社从来不差冰块,也不差打扇降温的丫头。

耶律弥勒和朱唤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