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仕妖娆 >

第92章

宋仕妖娆-第92章

小说: 宋仕妖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身在北朝,可也是知晓山阴陆氏的大名,只是这陆游么……好像没听说过啊,并不是什么学问昭赫之人。

其实这倒是怪不得刘仲洙。

陆游虽有大才,可谁叫他科举时候得罪了秦桧呢,要不是赵昚给了个恩科进士,这位放翁就要被历史湮没了,是以金国这边不知道陆游之名再是正常不过。

刘仲洙又问道:“李使君能取锁厅试第二名,断然是有大才的,不知所学所专何科?”

科举考试,有进士、九经、明法、明经和宏词博学等诸科。

李凤梧参加的秋闱是大科,也不谦虚,“皆有所学,皆有所知。”

刘仲洙是金国大定三年进士科进士,闻言笑道:“那倒要多多讨教了。”

李凤梧哈哈一笑,摆手。

刘仲洙愣住了,“李使君何意,莫非是嫌我刘仲洙才疏学浅,不配与君坐而论道?”

李凤梧笑了笑。“非也,只是我李凤梧读书不过一年多,能考取锁厅试第二名实在是我大宋官家厚爱,恰好我又有那么点运气。侥幸而已,并不是我李某有多么厉害,区区锁厅试第二名,在大宋本次秋闱中,泯然众人矣。不说正试解元的慧子木待问,随便拧一个吕祖谦,便不是我李凤梧可以比拟的。”

这倒是有几句实话。

如今的临安,李凤梧虽有官家谬赞大宋雏凤,可真正明春春闱的状元热门人选,且并不是他独占鳌头,慧子木待问夺下了秋闱解元,声名大振。

出身东莱吕氏的吕祖谦本已授恩荫官,按理应该参加锁厅试,不知何故。秋闱前两三月被罢了官,所以参加的正试,夺下了正试第二名。

如今成了春闱状元的二号人选。

这个吕祖谦和木待问一般,也不是平凡人物,出身东莱吕氏,吕夷简的六世孙,吕大器的儿子,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

当然,现在他还只是个年轻人而已。

不过其家世真是显豁得不能再显豁了。

其祖吕夷简,字坦夫,咸平三年登进士第,天圣六年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登上北宋相公宝座。景祐二年加右仆射,封申国公,庆历元年徙封许国公,判枢密院,改兼枢密使,次年因病以太尉致仕,庆历四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然后重点来了:

嘉祐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其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并非一朝之功臣,上至赵普、曹彬这种开国元老,下至赵汝愚、史浩这种中兴名相,从北宋延续到南宋。

但这二十四个人可谓大宋最精锐的臣子。

来看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都有哪些人,赵普、曹彬、薛居正、石熙载、潘美、李沆、王旦、李继隆、王曾、吕夷简、曹玮、韩琦、曾公亮、富弼、司马光、韩忠彦、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浚、陈康伯、史浩、葛邲、赵汝愚。

当然,这个二十四功臣都是站在宋理宗赵昀的角度上来选的,所以诸如范仲淹、王安石、寇准、狄青、岳飞和虞允文等并不在列。

如今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并没有出现,但这却也说明了吕夷简此人的不简单。

吕家之辉煌,在整个大宋和历史上都极其罕见。

自曾祖吕希哲以下,吕家便世代有人在朝中为官,可谓真正的龙门世家,而在学术上,则以吕祖谦为最,创造了婺学,堪称一代宗师。

所以吕祖谦考中正试第二名,真不是黑马。

而李凤梧因为锁厅试只考了个第二名的缘故,在大众眼中还不如锁厅试第一名史弥大,呼声大减,被此二人压在身后。

刘仲洙自是不信李凤梧读书不过一年多时间,开什么玩笑,读书一年多就能考个锁厅试第二名,其他考试的人都是吃干饭的啊。

笑道:“李使君自谦了,听闻得大宋士子喜爱对子,不如你我籍此机会,探讨一二?”

李凤梧摇头。

刘仲洙郁闷无比,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莫不是看不起我,我刘仲洙虽只是个进士,但四岁读诗,八岁读赋,十三岁作词,也算薄有名声,不至于辱了使君。”

李凤梧嘴角扯起一抹弧度,看起来刻薄得可恨,“再有才学,终究宋改金姓,道不同不相为谋。”

刘仲洙扯扯嘴角,心里恚怒,“我自幼饱读诗书,才华贯通,如今中进士……”

“你宋改金姓。”李凤梧毫无道理的回复。

刘仲洙眼冒金星,脸红耳赤,“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省自身,时势使然,我徒奈何,使君此言,实在是不辩明白是非……”

李凤梧依然是毫无情绪的一句:“你宋改金姓。”

刘仲洙大口喘气,额上青筋暴突,声竭力嘶的吼道:“君子有天地正气,我立身清白,持家为重,依礼倚学,行得浩然,断无愧对先祖天地。”

李凤梧冷冷的瞥了一眼几欲发狂的刘仲洙,还是那句:“你宋改金姓。”

刘仲洙猛然怒睁双眼,眸子里几欲喷火,两只手狠狠的抓着衣衫,不停的颤抖,“君子灼灼然,上不愧天地,下不愧父母,后不愧子嗣,何罪之有?”

李凤梧轻蔑的哂笑,声音中云淡风轻的蔑视宛若大风泼墨,“你宋改金姓,两姓家奴。”

刘仲洙的身躯顿住,定定的看着李凤梧。

“哇!”

突兀的,刘仲洙身躯一个委顿,猛然一口鲜血喷在茶几上……“气煞我也!”(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三木为森

这一番变化让院内所有人口瞪目呆。

金国大定三年的进士,才华贯通的迎送使,龙门主簿刘仲洙,竟然被大宋的一位副使气得吐血!

赵云兆和卢仲贤在心里拍手叫好。

好你个李凤梧,真的是杀人不见血啊。

简简单单的宋改金姓四个字,配合上他那无以复加的蔑视神情,再加上最后盖棺定论的两姓家奴四字,便让这位才华甚高自恃不凡的刘主簿吐血。

这才真是文人之口如剑,杀人不过点头地。

好一个大宋雏凤!

直到这一刻,卢仲贤和赵云兆才隐约明白过来,为什么李凤梧抗旨几次,官家赵昚还是要青睐于他,非得让他来出使金国了。

这小子……真特么适合谈判。

按照常理出牌,就算在才学上打败刘仲洙,也不过是博个好的开局而已,但此时什么都还没讨论呢,就直接把金国文官气得吐血。

果然不愧是敢和邓王赵愭、恭王赵惇对着干的大宋雏凤。

完颜永中大吃一惊,怎么也没料到,在金国素有才华贯通之誉的刘仲洙出师未捷身先死,竟然直接被那小子气得吐血了。

要知晓刘仲洙并非浪得虚名之辈,连四元状元孟宗献都对其赞不绝口的啊。

关键是……这尼玛别人都还没出招啊。

就说了几句你宋改金姓,我说刘主簿,你用的着这么急火攻心么。

完颜永中自然无法明白汉人心中礼义廉耻的重要性,两姓家奴这个骂名之重,就算是脸皮厚如王安石之流,要是被这么一骂,那估计也是要暴跳如雷的。

眼看刘仲洙吐血之后精神萎靡,完颜永中慌忙示意随从将扶了下去,咱的刘主簿啊,还是赶紧走吧。别在这丢人现眼了。

说了些场面话,完颜永中也灰溜溜的离开。

连刘仲洙都说不过李凤梧,自己留下来争辩什么的,那不是自取其辱么。

金国迎送使离开后。初战告捷的李凤梧并无得色,叹了口气,“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了。”

赵云兆笑道:“出使哪有好日子可言。”

卢仲贤感同身受的接道:“是啊。”

李凤梧笑了笑,不置可否,本来此次出使金国。若无自己的话,卢仲贤等人也就是受些刁难罢了,现如今多了自己和耶律弥勒,怕是要和金国的文官们斗智斗勇,而远非些许刁难了。

一旁的耶律弥勒贴心的为李凤梧斟满茶,顺便为赵云兆和卢仲贤也添满。

赵云兆看了一眼耶律弥勒,笑了,“李奉礼郎真是豪迈啊,这也舍得,就不怕折了夫人又赔兵么?”

李凤梧苦笑。指了指天。

你以为我想啊,还不是为了咱们官家赵昚的腹黑心理。

终于见识到大宋雏凤风采的卢仲贤心中一横,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四望一眼,院子并无他人,这才悄然说道:“两位,此次出使我们还须齐心,才能不辜负官家厚望。”

李凤梧心中一动,这个时候卢仲贤说这话似乎有点值得揣摩了,他终于藏掖不住了么。

赵云兆愣了下。他知晓的并不多,此次出使不过是因为赵塮的上奏,鸿胪寺少卿来走一个过场罢了……但他并不想就此无所作为。

卢仲贤犹豫了下,道:“其实临行之前。汤相公曾授意于我,可接受金人割让海、泗、唐、邓四州的要求。”

赵云兆大惊,继而沉默,心里暗叹一声,这次完了,汤思退身为相公。他既然授意卢仲贤同意割让四州,那说明官家的心思也差不多如此。

出使、割让土地,这千古骂名自己背定了。

仕途也完了。

李凤梧却却撇嘴,“官家不会同意的。”

赵云兆闻言,心中猛然一震,官家不会同意?难道李凤梧还知道什么细情?

卢仲贤忧心忡忡,他也知道官家的底线,那日在魏杞府上,那位礼部尚书可是一字一句的告诉过自己官家的底线,无论如何都不接受割让四州,只能苦笑着道:“所以我实在是为难,到时候又该如何。”

李凤梧心中一动,似乎到时候勾搭一下这两人了?

笑了笑,看着卢仲贤和赵云兆,很是随意的说:“我们来看看,如果此次出使割让了四州,你说咱们会得到个什么下场?”

不待两人回答,李凤梧继续道:“若预料不差,恕我直言,卢大人你怕是要被革职的,至于赵少卿么……估计这辈子也别想离开鸿胪寺了。”

卢仲贤和赵云兆闻言脸色一白。

“那你呢?”

两人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李凤梧呵呵一笑,“你觉得按照常理,我有没有资格出使金国?没有的吧?就算让我出使,也得加封个什么直学士的虚职吧,可也没有吧?那为什么官家还非得让我来?”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耶律弥勒,“我的任务就不是和谈,所以割让四州对我没什么影响,退一万步说,割让四州后为平息朝堂议声,官家革了我的职,可别忘了,我等几年照样还可以参加科举。”

卢仲贤和赵云兆一听,想死的心都有了,难怪这大宋雏凤这么惬意,感情别人怎么都不会吃亏,和谈好了锦上添花,和谈崩了继续参加科举照样入仕。

顿了顿,等这两人揣摩了一阵,李凤梧才道:“所以,咱们要不开诚布公的谈谈?”

能在官场上混的有几个笨蛋?

卢仲贤和赵云兆一听这话,就知道李凤梧有什么心思,两人对视一眼,事已至此,似乎可供自己考虑的选择不多了。

赵云兆失神的道:“有什么好谈的,关键是割让四州,同不同意都是两难。”

不同意割让,回去怎么给汤相公交代?

同意割让?这更直接的判了自己仕途死刑。

李凤梧笑了,“这有什么难的,大宋的天下,到底该听谁的?”

卢仲贤和赵云兆都有些蛋疼,你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一朝相公的厉害,若得罪死了如今权势正隆的汤相公,下场会好到哪里去。

李凤梧笑眯眯的伸出手,在茶杯里蘸了些茶水,然后写了个标标准准的楷体“木”字,斜乜一眼两人,轻声道:“独木易折。”

这句话前后不搭,很是诡异,但赵云兆和卢仲贤却心里一跳,两人再次对视一眼,陷入沉思之中,许久,赵云兆才嘿的吐出一口浊气,“鸿胪寺我是呆够了。”

也伸出手蘸了些茶水,写了个行书的“林”字,郑重的道:“双木成林。”

卢仲贤苦笑,却有些解脱的意味,依样画葫芦,在茶几上写下一个“森”字,“三木为森。”

李凤梧笑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改变历史?

如今的赵云兆官职并不高,卢仲贤也是如此,但这两人并不是没有真材实料,况且李凤梧知晓,官场这东西和文学才华真的没多大关系。

才情高如苏仙,不也仕途不畅么。

只要此次出使自己能帮助这两人摆脱困境,未来他两人自然会给以自己厚报。

当然,前提是自己没看错人,这两人不是白眼狼。

咳嗽一声,李凤梧认真的道:“先前我说过,这大宋的天下听谁的,当然是官家的,所以此次出使和谈,卢大人大可将汤相公的授意抛诸脑后,咱们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绝对不同意割让四州。”

虽然隆兴和谈最终还是割让了四州,但那是原本的历史轨迹,如今自己掺和了进来,为什么就不能去尝试改变一下历史?

况且,这也是自己仕途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