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力荐河山 >

第74章

力荐河山-第74章

小说: 力荐河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行远:“不过可能是晚了。她这文章到现在都没写完呢。不惹人不生气,不大可能。那就不是方拭非了。”
  “写或不写都罢,陛下自己能不清楚吗?”叶书良说,“不过也不用急,我应该还要一年半载的时间。等那边腾出空了,才能上任。金部这边也还有许多杂事要处理。顾侍郎冬天一般很少去户部,我要帮着一点。”
  方拭非拍手:“感情好,就是还不用直接告别了。”
  叶书良说:“我离开京城之后,只能让顾侍郎多照顾照顾你,可你千万不要没事去打扰,他需要多休息。”
  方拭非说:“这些临别之言,您还是等要走的时候再跟我说吧,不然我还日日见到你,显得多奇怪啊?”
  叶书良点头,叹道:“也是。只是在户部呆了许多年,忽然要离开,就觉得许多事安排不下,吊着难受。”
  林行远见这气氛不对,打了个响指,叫两人看过来。
  “这是好事啊。好事都叫你们给说衰了。做什么呢?”
  方拭非拍上他的肩膀:“好事的话,少将军请客吗?”
  林行远抖肩:“你又占我便宜。走开。”
  方拭非拉了叶书良就走:“他这是答应了,走!”
  林行远咬牙切齿:“方拭非!”


第93章 升迁
  过了两日; 方拭非已正式回户部当值。
  叶书良与度支郎中开始着手教她如何管理郎中的事务; 并带着她去度支各处见员外郎与主事; 以及手下帮忙做帐走动的小吏; 好混个眼熟。
  虽不确定是否能说服陛下应允此事,反正户部顶头的几位官员; 都在王声远示意下这样准备了。
  一时间户部内出现了各式不同的声音。
  即便王声远有这种打算; 正式公文下来前,依旧有人不相信。
  何况吏部那边已有消息,几位官员的确不同意王声远的人选,不仅驳回; 甚至根本不加考虑。
  风声传得总是快的。
  但方拭非即便这次做不了郎中,员外郎的位置定是唾手可得。看笑话的,等她落难的,提前过来假意讨好的,总之或嫉或恨的都有,真心的却少了。
  王声远也全当不知道此事。等着吏部做完结果,再去找陛下塞人。
  方正叶书良不急着走,他们尽管可以慢慢拖。
  吏部拟定人选; 便去找陛下盖章。顾登恒没有直接批准,到议事的时候,才当着众臣的面; 将册子拿出来。
  “户部空缺一职,最后选了一位下州的别驾。”顾泽列拿着名单换了个姿势,沉吟道:“嗯……王尚书你怎么看?”
  王声远道:“回陛下。臣的意见依旧是; 提方主事为度支郎中。此事臣与顾侍郎、叶郎中皆商议过,他是目前户部最合适的人选。”
  吏部尚书道:“王尚书?区区从八品的主事直接提到郎中,还是从金部提到度支,实在难堵悠悠之口。您如此大力推举,未免叫人猜测。”
  王声远道:“方主事自南边来,众人皆知,与我能有多少关系?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吧,那老夫还是很乐意当得”
  吏部尚书道:“王尚书曾与臣提起过,可臣觉得不妥,已经驳回。吏部掌管官员调任升迁,责任重大,臣任职多年,却从未有过这般情况。何况方主事尚入户部不久,主事一职公务杂乱又浅显,与郎中所事截然不同,他初担重任,如何服众?户部除却他,怎么就没有能人了?如何也担不起‘最合适’这三个字啊。”
  王声远道:“叶郎中并未立即卸任,他还要在户部留段时间,正好可以教方主事如何接手掌管。谁人也不是生来就会,我等亦是摸打滚爬,前人提携方有今日,怎就容不得他人年轻意气了?臣倒觉得年轻人学得更快,何况方主事本身就够聪明,这才合适不是?”
  一官员道:“他若真聪明又岂会几次三番惹得陛下不快?可见即便他算作聪明,却无大智。不然便是性格火爆,莽撞冲动,于户部一职来说,更为不妥。何况数月之前,他还被陛下罚职在家,于户部多有生疏,如今尚未归职,就要连升数品?不知王尚书,究竟有何高义?”
  王声远道:“君臣之间,自然会有冲突不和之见。方主事做错过事,说错过话,莫非就没个改正的机会了?方主事的确在家面壁数月,如今已知已过,潜心向上,何来不妥?”
  “朝中自有法纪,吏部亦有规章,岂能您说他是,他就真是了?王尚书在户部可一家之言,在吏部可不是。”
  “我若真是一家之言,他又岂会还是小小主事?”
  王声远一人群挑,看着都要打起来了。
  礼部尚书憋着嘴站在角落,冲旁边无辜的同僚摇了摇手。
  这些人自己吵着吧,一个个都不安分,可真是要了老命。
  顾登恒听了片刻,抬手一压。还在争吵的众臣立马噤声,站好位置,等他发言。
  顾登恒道:“朕明白你们的意思了。诸卿是指,方主事原为金部主事,直接调任郎中,此举不妥,会叫其余官员心生芥蒂。”
  “陛下圣明。便是朝臣任选之事,也该讲究公平二字。多少老臣尚兢兢业业,多年恪守,却未曾升迁,方主事被罚在家数月,初蒙赦令,便是练级拔升,实在叫人难以信服。若众人怨怼,也于他不利吧。”
  “是吗?”顾登恒道,“如此说来,陈尚书自从七品下的国子监主簿,到兵部郎中,再至长安令,当初也不过只用了三年时间。如今已是吏部尚书。”
  顾登恒拿着笔算道:“方拭非呢,当年可是进士科头名,若非当初强行要进没有空缺之位的户部,拼个七品,或者从六品,不难吧?他当初写的那篇文章,朕不说当时,就现在,这几年,加起来的所有门生,都拿出来比比,看看有谁能比他写得更好,看看这些人现在都在做些什么,看看有什么建树,是否就比方拭非高明到哪里去了。有谁?”
  众人沉默。
  顾登恒又指着一人道:“周卿,朕记得周二郎前两年也升迁了,这调出京畿之后,朕都不大记得了。你说说他现在在何处任职?”
  被点名的官员出列,脑海中想了想,连忙道:“陛下,臣认为方主事若确有其才,何必非屈于主事之位?至于升迁之路,不过形式而已。合不合适,该看他能否胜任。王尚书于户部官员更为了解,既然是他亲自推举,想方主事定有他人难以匹及之处,可以多加考虑。”
  顾登恒:“哦,你支持王尚书。”
  那官员道:“臣实在不了解,不过随意说说罢了。”
  “朕当初是为他拒绝朕的安排而生气,所以才罚他去做了主事。可当初她一篇文章,实在惊艳,朕至今还会想起。再仔细想来,有一点他比许多人好,那就是不计名利。”顾登恒颔首说,“朕赏识他,多次要提拔,他只要顺从朕的本意答应,今日前程不可限量。可他却不惜言语冲撞,触朕心事,也要直言不讳,因为他想做事,因为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朕就问问,满朝上下,几人有他这样的抱负?几人又能如他一般,超脱淡然?”
  百官垂首聆讯。
  顾登恒:“王尚书。”
  王声远:“是。”
  “方拭非进你户部多久了?”
  “回陛下,也近三年了。”
  “是啊,快三年了。”顾登恒道,“水东县县令贪腐,是他检举有功,牵连出江南一众官员。荆州官商勾结,查出数万音量的赃款,也是他有功,却未曾奖赏。何山县当初如何混乱,朝中可有人敢去?他去了。不仅平了邪教邪僧,安抚县民百姓,逢大风大灾,还不曾拖累朝廷。还是有功,依旧未赏。此人算不算能人?”
  这点真算来,实在不可反驳。
  方拭非是比较倒霉。
  ——不,准确来说是非常倒霉。
  她这功绩拿出去,怎么也能唬唬一大片人,可就因为她官职小,即便做了实事,功劳也是给别人领的,没人会记在她的头上。
  顾登恒道:“见微知著,以小博大,有勇有谋,不惧生死。朕只是没给他机会,不代表他就不行。”
  吏部尚书道:“陛下,方主事年纪过轻,阅历太浅,度支郎中极为重要,若是一次连拔数级,恐惹人非议啊。”
  顾登恒冷下脸道:“管年纪什么事?有的人空长了年纪辈分,拿着自己的阅历做什么去了?受贿,压榨,搜刮。这些人上任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说不合适?”
  吏部尚书扯扯唇角,犹豫片刻,还是低头退了下去。
  顾登恒拍板:“此事,朕允之。王尚书,你与叶郎中等人,提携提携。若他真的不行,届时再换人替任。”
  王声远行礼:“是。臣领旨。”
  众臣面面相觑,暗自思忖。心中已多有考量。
  陛下坚定地听从王声远的建议。
  王声远要选一个信任的新官,培植下属,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户部变动啊。
  陛下在众臣面前表示自己的支持,又是为了什么?是他默许了户部的动作啊。
  想想户部近日言论作为,已经很是明朗。
  当年陛下严查运河,驱逐商船,二十多年了,莫非真要迎来公开之日?
  众人哪怕再多猜测,事情依旧如此定论,此事掀过,转向下一议题。
  吏部消息一出来,方拭非将来的就任算是板上钉钉。
  原先还存着半点希望的官员得知此事,这下捶胸顿足,好不生气。
  林行远时隔许久重回户部扫地,万分怀念。拄着根扫把观察各路官员,就扯着路过的方拭非说:“你瞧,那人看你的眼神,像是要杀了你。那是吃人的气愤。”
  “金部员外郎。”方拭非小声说,“我抢了他的位置,他怎能不恨我?怕是等了多年,没想到被我捷足先登了吧。”
  朝廷里还是鲜少有人这样跳着升职的,一般都是逐级往上,去各地各处补缺,从下州到中州,再到上州,哪像她直接一步到位,都没个商量?
  即便有,也不是人人都这么倒霉,能遇上这等从天而降的大石。
  她还是个二十多岁的人。这下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有下次的机会啊?
  叶书良也察觉到了户部内气氛的变化,特意过来宽慰方拭非道:“几位员外郎此前争得凶猛,还有三省六部的其他官员来打听这边的空缺,这些人都在吏部与户部下了好一番功夫。最后折腾一场全是白忙活,难免心里会不舒服。不过你也毋须在意,我户部看的是人,是实力,有人若以此为难,你可直接告知侍郎与尚书,将他请走,不必客气。”
  方拭非说:“我可就指着你这话活了。”
  林行远:“方拭非还能晓得客气是什么?她四处支使我的时候,可连这两字都不会写。你真是多虑。”
  方拭非哼道:“我心中也有愧疚,只是你看不见而已。”
  叶书良笑道:“你这样想就好。别的就不用管了”


第94章 
  纵然满朝上下一片猜测之声; 以为此次变革已可见端倪; 顾登恒那边却始终没有松口。
  这运河商用; 就一直这么拖着; 百官谁也摸不清他的心思。
  一会儿好像是偏向开的,还特意顺着王声远把方拭非给提上来了; 之前冒犯的罪名也撤销了。一会儿又完全不动作; 户部也提,算怎么回事?
  王声远心里同样没底,但是他能等。
  二十多年他也等了,还有什么不能等?只要他活着在任; 就可以继续等。
  他知道对方在犹豫,此时不能慌,更不能刺激顾登恒。
  但是他可以催。
  往日王声远从旁侧击,总是被顾登恒敷衍打发。可他锲而不舍,就在陛下耳边叨叨缺钱、实在缺钱、缺到要命。
  “陛下,今年军饷吃紧。冬天快到了,这冬衣还尚未有着落。粮草运输过去,又是一笔花费。几位将军报过来的账册; 户部实在批不下来啊。”
  顾登恒负手而立,站在窗外,看着窗外摇摇欲落的叶片沉默不语。
  王声远跪下; 恳请道:“陛下,运河就是不开,也没关系; 可这漕运,实在需要管一管了。如今漕运用的还是转般法,江南漕船停在四洲粮仓,待黄河、洛水等线,水位通航合适,再转运至京师及各处。如此空船还可载盐铁回航。原本这是没有问题的呀,可谓一举多得。可如今呢?南面运过来的时候,粮仓全都能存下,四处灾荒,缺粮该调配的时候,粮仓却也跟着缺粮。说是存储不当粮食霉烂,要少个三四成。水路上运输,朝廷的官船,再少个几成,转上陆路,还要少个几成。天底下再多的粮米,也禁不住这样损耗。这盐粮侵盗之害,户部都看不下去了。”
  因大秦朝粮食大部分倚靠关东、东南一带,而江南距离京师,又路途遥远,官船航行,很受水势影响,有时还要被阻停一两月,备极艰辛,易出危险,且花费巨大,耗时过久。所以如今采用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