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年大人已经来京城了,徐妙仪根本坐不住,忙跑去神机营找亲爹徐达,“父亲,我要见他们。”
徐达说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他们两个都是曹国公一手提拔的,算是曹国公的嫡系军官,我已经去信曹国公,他近期会安排见面。”
徐达觉得曹国公李文忠冒着触犯龙鳞的危险帮忙查清往事,已经很难得了,此事不好绕过曹国公。而徐达没想到的是,在徐妙仪看来,曹国公有幕后黑手的嫌疑,当年李文忠亲手将外祖父谢再兴逼到绝路,失踪,谢家人凌迟,灭门等,李文忠都是亲历者。
万一李文忠对两个刚进城的军官做了什么手脚……徐妙仪表面上顺从了父亲的决定,却没有从神机营回徐家瞻园,而是骑马拐到了北城一户民宅门口。
这是年大人的住所,曹家前天才定居在此,大门刚重涂了绿漆,油漆未干。门口由年大人的亲兵看守着。
徐妙仪递上了父亲的名帖,亲兵拿着帖子禀报,不一会便恭恭敬敬的将她请到了年大人的书房。
年大人客客气气的请徐妙仪上座,丫鬟奉上香茶。
年大人抬了抬手,说道:“请用,这是我从泉州带来的冬茶,别有一番风味。”
自从上次和买的里八刺喝酒被人下药后,徐妙仪便不在碰外头任何入口的东西了,她端起茶杯做了做样子,并没有入喉,拱手说道:“这次晚辈冒昧前来,是为一桩往事。当年年大人奉曹国公之命追击谢再兴,在河滩与之交战,谢再兴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晚辈想详细听年大人讲一讲当年往事。”
年大人说道:“我当年的确和谢再兴面对面交战过,不过后来乱军中不见了他的踪影,此事已经过去十一年了,很多细节记不清楚了,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徐妙仪说道:“无妨的,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年大人是二品武将,书房里不是兵书就是兵器,西面的墙上挂满了各种收藏的刀枪剑戟。年大人走到墙下,取下一柄看似寻常的宝剑,他将此剑递给徐妙仪,“当年我只是曹国公手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旗,管着几十个人而已,多年征战,死了很多人。混到今天二品官的位置,纯属运气,老天保佑。徐公子打开此剑看看,我当年就是拿着这柄剑和谢再兴交战。那一战十分残酷,我手下仅余六人存活。”
徐妙仪抽剑,时隔多年,这柄剑保存的很好,至今寒光闪烁,透着一股无形的杀气。
年大人说道:“兵器是一个武者的灵魂,昨晚我刚刚亲手打磨上油,吹发可断。”
年大人的手指在锋利的剑刃上轻抚,宝剑似乎和主人心有灵犀,发出一声清越的嗡鸣。
“我的老伙计,只有你一直陪着我。”年大人的手指在剑上轻弹,突然毫无预兆的朝剑锋撞过去!
顷刻之间,年大人的胸膛被贯穿而过!
年大人拼着最后的力气大声叫道:“你外祖父谢再兴是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外头守护的亲兵闻言纷纷踢门而入,看见自家大人倒在血泊中,瞪着眼睛看着年轻的访客,“凶……凶手。”
杀人凶手徐妙仪先被年大人的亲兵扭送到了五城兵马司衙门大牢,当晚被转到了锦衣卫刚刚建好的监狱,洪武帝赐名为诏狱。
徐妙仪是诏狱第一位囚犯。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亲自审问,“光天化日之下,杀害朝廷二品官员,徐妙仪,这是杀头的罪名,你胆子太大了。”
徐妙仪穿着粗麻白色囚服,靠在石壁上木然看着跳跃的烛火,“不是我杀的。”
毛骧说道:“十几个亲兵亲眼所见,你还狡辩。”
徐妙仪说道:“他们只看见年大人死了,我站着,并没亲眼看见我捅死他。年大人早有预谋,他骗我拿着剑柄,然后冲过来把自己捅死了。”
毛骧问道:“你有何证据?年大人好端端的,怎么就莫名其妙自尽而死。”
徐妙仪摇头,“无人为我作证。但是我若真想杀一个人,绝对不会用这种笨拙的方法,连条后路都不留,白白的被人捉住见官蹲大狱。我做不来这种蠢事。如果你们相信是我杀的,只能说明你们蠢,被人轻易蒙骗利用了。”
“激愤杀人,再寻常不过了。盛怒之下,许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杀戮之心。”毛骧说道:“外头守护的亲兵说,他们隔着窗户听见年大人骂你外祖父是逆贼,人人得而诛之。而年大人是当年追击谢再兴,和他面对面交战,并活到至今的人。”
徐妙仪说道:“年大人不是唯一一个,还有一个刘大人,你们应该派人好好他和他的家人,有人要彻底灭口,斩草除根,顺便栽赃给我,让我永远无法翻身。”
毛骧说道:“已经派人去路上迎接刘大人一家了。”
徐妙仪冷笑:“年大人自裁,刘大人一家八成已经遇害了,如果你们的人够快,或许能赶在凶手前面。”
作者有话要说: 幕后黑手放了个大招
☆、第152章 祸水东引
锦衣卫成立以来,几乎是无案不破,但只要和徐妙仪有关的案件,不管是栾凤夫妇的真实死因,还是太湖纵火案,亦或是酒楼下药杀人失火案,幕后黑手统统都将线索抹的干干净净,毛骧几乎一无所获。
凭直觉,毛骧觉得徐妙仪在刺杀年大人一案上是清白的,但是人证物证皆在,对徐妙仪大大的不利,尤其是年大人的家人去了应天府衙门击鼓鸣冤,状告魏国公徐家的公子横行无忌,杀了二品朝廷大员,整个金陵城都立刻传的沸沸扬扬,这事已经闹大了,不是毛骧能够掌控的。
如何处置徐妙仪,只有洪武帝能决定。
金陵城,百草堂。
宋秀儿带着一身胭脂香粉的味道而来,肩背上鹅毛大雪尚未融化,“朱五郎!你怎么还在药铺?快进宫给妙仪求情去啊!”
周王朱橚身上一股药香味,将宋秀儿请到里间说话,“四哥说此事颇为蹊跷,如果贸然给妙仪求情,恐怕适得其反。”
宋秀儿急道:“哎呀,你们这些人说的话我每个字都知道,但拼在一起我就不懂了,难道不求情反而能救妙仪?我没听错吧?”
朱橚说道:“我也不懂,反正从小到大,听四哥的准没错,四哥说不要乱动,我就不动,四哥说要我冲锋陷阵,我就放心往里冲便是。秀儿莫急,四哥说妙仪暂时安好,她就一定没事。”
宋秀儿是个单纯的女子,关心则乱,急得直跺脚,“你就知道四哥长、四哥短的,你自己不会想想该为妙仪做些什么呀,她好歹是你半个师傅呢,你也忒绝情了!”
宋秀儿一张刀子嘴,讽刺起人来不留情面。朱橚没什么亲王架子,被指着骂绝情,也不反驳,只是一再说道:“四哥说不要轻举妄动,我们就别乱动,免得帮倒忙。你放心,只要四哥发话了,我就是跪破了奉先殿,也要救妙仪的。”
宋秀儿站起来在屋子里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呢,我都看见年家人大雪天在应天府衙门设灵堂了,说妙仪杀了他家老爷,要一命抵一命呢。街上都传的沸沸扬扬的,说皇上向来嫉恶如仇,绝不会包庇杀人犯,要将妙仪就地□□。朱五郎,你进宫求求情好不好?”
朱橚说道:“四哥说了,这时候去求情,等于坐实了妙仪杀人的罪名,幕后主使就盼着我们求情呢,我们要做的不是求情,而是洗清冤屈,还给她清白之身。你莫慌,四哥已经拿着一些证据进宫见父皇了……”
皇城,奉先殿。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看着儿子,“你要给徐妙仪求情?”
朱棣说道:“徐妙仪有罪无罪,自有锦衣卫查明真相,儿臣身为亲王,不便干涉刑案。徐妙仪有罪便定罪,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倘若查出无罪,应当场释放,以明忠奸。”
朱棣的不动声色,深得父亲真传,此刻父子两个都是面瘫脸,谁都看不透对方的表情。朱元璋并不知朱棣和妙仪有情,只知道徐妙仪曾经以女医的身份为儿子做事,立了不少功劳,朱棣进宫八成是要为她当说客。
谁知朱棣一口否认了,反而有种撇开徐妙仪这个总是麻烦缠身的包袱的势头,朱元璋不解,试探的问道:“哦,依你看,徐妙仪有罪还是无罪?”
朱棣说道:“徐妙仪虽出身名门,但她在民间十年,沾染了些江湖义气和匪气,不受管束,一时激愤杀人,或许有之。”
朱元璋更觉得奇怪了,儿子这是要将徐妙仪置于死地?
朱元璋问道:“你觉得徐妙仪有罪?”
朱棣越遇大事,便越冷静,很少热血上头和人争吵辩论不休。他很了解父亲的脾气——多疑,冷酷。
所以想要让父亲接受自己的观点,首先要搞清楚父亲的立场和看法,如果说站在对立面逞口舌之争,谁人比御史的嘴皮子厉害呢?但是父皇听御史的话吗?不可能。
所以朱棣探一探父亲的底细,说道:“儿子觉得徐妙仪极有可能激愤杀人,父皇觉得呢?”
儿子没有预料中的苦苦求情,或者拿着某些疑点据理力争,和自己辩论,朱元璋放松下来,说道:“你分析的很对,朕也觉得徐妙仪有可能激愤杀人,这个女孩子的脾气太过暴躁,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温柔娴静,朕早就将谢再兴案交给了锦衣卫,她偏偏要横插一脚,这不就出大事了?听说她和亲哥哥过招,招招狠辣,毫不留情,幸亏徐增寿这小子是个机灵人,否则早就重伤在她剑下了。”
朱棣点头称是,说道:“徐妙仪不仅身手了得,还精通医术,聪明机变,屡立奇功。有本事的人大多行事张扬高调,目中无人,不太顾及别人的看法。”
朱元璋摇头说道:“那也未必,徐妙仪的父亲魏国公徐达就是个稳妥人,他是我大明开国第一功臣,立下无数功劳,却从来不飞扬跋扈,开国十大功臣,他行事最为谦和从容。唉,偏偏生了个这么个不听话的女儿,真是好竹出歹笋。”
心上人被贬为“歹笋”,朱棣心中不快,不过面上依然从容,说道:“儿臣也觉得奇怪,徐妙仪的性格脾气不像其父徐达,倒和开平王常遇春的暴脾气相似。”
一提起常遇春,朱元璋的眼里明显有了一丝不忍惆怅之意,常遇春是出名的杀将,动不动就要屠城,名声在民间和官场并不算好,远不如魏国公徐达,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撼动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的份量,永远都是他最喜欢的爱将。
朱元璋写给常遇春的祭文上说“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常遇春将星陨落后,再无任何将军或者文臣的死亡能够使得他这番深情流露。
朱棣将常遇春和徐妙仪相提并论,朱元璋想了想,两人的本事、脾气、莽撞勇猛、执着倔强的个性还真有点像。常遇春在最辉煌的时候死于乱箭,徐妙仪在稍有收敛的时候陷入了杀人案,连人生跌宕起伏都类似。
将这两人凑在一起,朱元璋对徐妙仪的不快少了许多。朱棣观察着父亲的神色,知道机会来了,他将手中的卷宗奉上去。
朱元璋翻开一看,气得吹胡子瞪眼,“你把谢再兴的卷宗找来作甚?”
朱棣不慌不忙的说道:“儿臣得知徐妙仪杀年大人之案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徐妙仪激愤杀人,毕竟她那个火爆脾气,全金陵城的人都知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如果徐妙仪真有罪,相信魏国公深明大义,定舍女以全大义。只是儿臣觉得,徐妙仪毕竟是功臣爱女,只要此案有一点点疑问没查清楚,就不能草率定罪,否则岂不寒了功臣的心?”
“此案源头还是谢再兴案,年大人骂谢再兴是叛徒,徐妙仪觉得她外祖父是无辜,两人起了争执,激愤杀人。儿臣将当年卷宗找了出来,反复比对,发现十年前谋反案和昨日的杀人案十分相似,都是人证物证俱全,当事人无法自辩,都死无对证,这种手法太熟练,儿臣想到了第二种可能,那就是这两桩案子幕后之人可能是同一人。”
朱元璋冷着脸问道:“同一人?你觉得谢再兴和徐妙仪祖孙无罪?”
朱棣立刻说道:“铁证如山,谢再兴有罪,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之后徐妙仪的出现,旧案重提,发生了太多蹊跷之事,要将徐妙仪灭口,阻止她翻案。儿臣担心当年有朝中大臣和谢再兴合谋而为之,事发后将此事全都推到谢再兴头上,毁掉所有痕迹,一想到同谋依然逍遥法外,还在朝中为官,儿臣不禁为大明江山社稷担忧,此人一日不除,大明就一日不得安宁。”
朱棣这一下猜中了父亲隐秘的心思,朱元璋一直反感徐妙仪插手谢再兴案,追根问底是因他对谢再兴谋反深信不疑,连曹国公李文忠劝降都拒绝了,这种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元璋对背叛自己的人深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