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王侯 >

第324章

锦衣王侯-第324章

小说: 锦衣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懂得什么道理,就知道,你在蒙古军营里泼了命的救我,又是我的男人,我得向着你。所以我这次在家里,是把嫁妆钱全都押上了。大不了,他们亏的钱,我拿我的嫁妆给他们补上!谁要是敢不信你,我就去他家门口骂架去!”
  有这么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一胡闹,那些勋贵们就算有心护着自己门下的粮商,也要担心这个混不论会干出什么事。再说,都是体面人,为了点粮食伤了亲戚的感情折了面子,也是划不来。不管心里是怎么想,至少现阶段,勋贵这一部分,应该是已经成功橇动。
  杨承祖轻轻揽着九姐的柳腰“好娘子,果然是个贤内助,帮了我的大忙。我今天捉来个粮商牛家的小姐,人长的还不错,你家那个不着调的兄弟,眼睛都快落到她身上下不来了。回头我做主,把这丫头许给他就是,也算是我报答老泰山。至于你的嫁妆,绝对不会损失的,你对我这么好,要我怎么犒劳你?”
  见他突然凑过来,郭九姐只觉得芳心乱颤,身体不由自主的瘫软下来,只好嘴硬着“你过来干什么?我喜欢的是你的侧室又不是你。不……不许乱来,成亲之前……是不行的。”
  就在两人眼看要擦枪走火的当子,红牡丹一脸不悦的从外面进来,先向着九姐施个礼,又对杨承祖道:“老爷,杨阁家的大公子送来拜贴,求见老爷。”
  “老爷?”杨承祖笑了笑“牡丹姐,你不是一向都叫我妹夫的么,怎么又成了老爷了。你这么一说,我就不知道你喊谁了。”
  “如今主母已经来了,牡丹只是个下人,妹夫这种话,没大不小的,可是不敢喊,再喊该挨家法了。”红牡丹面无表情的说完这句话,就候在了一边。郭九姐并未发觉对方话里的醋味,脸红红的说着
  “没关系的,以前该怎么叫,还是怎么叫就好。我这个人在家时就烦那些规矩,所以最爱跑出去骑马打猎,嫁过来以后,没规矩是最好。对了,杨阁的公子,该不会是杨慎吧?”
  杨承祖看了看拜贴上的名字,点了点头,粮商看来有些手段,居然是把这位大明第一才子,大明朝当今第一才子做说客,无论如何,也得是见一见了。


第六百四十七章杨慎登门(上)

  对于这位大才子,杨承祖算的起是久仰,自己抄过人家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当然,在现在这个位面,这算不上抄袭,得算自己首创。不过不管怎么说,杨承祖不管写多少话本,还是写过滚滚长江东逝水又或者是满座衣冠尽紫袍,论才名或是自身真正的学问,都和杨慎不在一个级别上。
  他初进京时,其实也有人想过,是不是搞个聚会,让两位才子见一见。倒不是说非要通过某种比试分个高下,那忒也无趣,主要是借着才子这个身份,让两人互相结交一下。作为安陆系官员与川系官员的结交桥梁,未尝不是个好路子。
  只可惜,嘉靖还没登基,就闹了礼仪状风波,接着又是大礼议开端,杨廷和这边与杨承祖的关系闹的十分僵硬,这样的聚会也就没搞起来。
  杨慎本人倒不是个刻板的主,在另一个时空里,他流放之后依旧是簪花拥纪神仙骨,就可知,亦是个丰流人物。不过终究是名门子弟,大家公子,该有的气度和矜持是有的,属于自身阶级的偏见也是有的。杨承祖这个武臣,说实话,还真不怎么放在他眼里。
  同样,像牛继学那等商人,不管拥有多大的财力,在杨慎这等人看来,也不过是满身铜臭味的商贾,不值得正视。能够让他出面,也不知是走了谁的门路。
  杨承祖一边想,一边由红牡丹领着来到客厅,只见一个三十几岁,长身玉面,风度翩翩的书生,正坐在那里。想来,这便是当下大明第一才子,杨慎杨升庵。
  这座宅子原本是武定侯所有,送给杨承祖时,房间里的陈设古董,也一并送了。像这客厅里,倒也有几件古董,墙上挂的,也有几副名人墨宝。不过这些东西终归是一个武臣别院的格局,在杨慎这等大才子眼里,只能说不值一提。但他的表现仿佛对这些古画极有兴趣,不时的点头,表示了赞许。
  等两人见礼之后,杨慎朝着红牡丹一笑“我去年时看怒海孤舟、朱丽叶节烈记等话本时就说,杨世兄绝对是个妙人。等今日一见,果然不差,咱们京师里,我知道有的人家用女帮闲或是女管事,但是所占比例极少,像杨世兄这样,家中大小管事,皆用女子,就仅此一家再无第二。这一路行来,果然是赏心悦目,可见杨兄确实是懂得享受的,他日咱们还要多往来往来,像世兄这样的妙人,我一定要多亲多近。”
  杨慎如今并不是白身,他原本就是翰林学士,后来触怒了正德去职。嘉靖登基后,恢复了他翰林学士的身份,又选了他做自己的伴读,这也得算是天子的近臣。再参考杨慎自身的才学,以及杨廷和在朝廷上的影响力,未来杨慎子承父业,父子双阁老的情形,也不是不能出现。
  如果一般人能得到杨慎这种赞许,多半是连北都找不到,接下来就是宾主尽欢,一团和气的结局。不过杨承祖却表现的很是淡然,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天子的一口快刀,跟杨家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这个结交,说到底也扯淡的很,不过是私人往来,于朝廷大局无用。那么这种私人关系,有或者没有,也就不怎么吃劲。
  两人随口闲扯了几句,红牡丹毕竟是行院出身,而且作为一个曾经的红倌人,不是只会陪客人睡觉就行的。于社交上,她也是一流好手,很懂得调节气氛掌握节奏,知道该如何保证不冷场。
  她当着郭九姐的面时有些别扭,当只剩下杨承祖时,纵然明知道自己追逐的是镜花水月,但仍然以飞蛾投火的决心冲了进去,拿出周身的解数,让这场会谈显的很是融洽。
  几人随口说了些闲话,杨慎这才问道:“承祖贤弟,你我既是同姓,又彼此投契,有些话,我也不妨说的明白一些。小兄这次前来,并不是为谁求情,而是为京师的百姓,求个活命。”
  他原本神态很是随和,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小弟与世兄虽然没会过,不过却已是久仰大名,像是河南水患时,世兄舍身一跃,足为我辈官员之表率。不过京师之事,不比河南,我们做好事,也要考虑个方式。如今城内难民日多,你想着让京师不要乱起来,让百姓不至于买不起粮。这些都是善举,家父与我,都能明白,也没人认为你做的不对。那些粮商,囤积居奇,确实是该教训一下,不过你的手段……怎么说呢,太过强硬,未免失之于偏激。再怎么样,也不能把别人家的女儿抓来,这不成了强抢民女?好在家父已经把事情压下,否则的话,现在怕是已经要闹到宫里了。眼下,那些粮商要联手罢事,一旦京师无粮可买,你便好心做了坏事。”
  他语重心长的劝解着,确实是想要将事情做的圆满的态度“其实家父也一直想着平抑粮价,为这些百姓求个活命。只说一句最实际的,这些人吃不上饭,是要造反的,眼下北虏在外,京师不能乱,所以老百姓的肚子牵着家父的心,这一点还请世兄放心。户部那边,家父已经在催,而且动手抓了人,肯定会放一部分太仓米出去。不过价格不能放的太低,否则一放出去,就被那些粮商吃进,就像沙子吸水一样,什么都做不了。我跟你说,那些所谓的难民里,其实很多人身上是有钱的,让他们拿钱出来买粮,也不为过错。再不行,可以去帮工么,不管是修城墙还是帮着抬东西,都能换口饭吃。实在干不动又没钱的,朝廷也有粥场,几条路一起走,局面不会乱。”
  红牡丹嫣然一笑,适时插口“杨公子,听你这么一说,倒是安排的井井有条。不过那些粮商,难道就这么逍遥下去?”
  她的模样生的虽然不及如仙,但也得算佳丽,不过年纪过了二十五,就只能去做老保。杨慎自己也是个流连花丛的,不过他喜欢的都是十三四岁的妙龄女子,像这样的老纪,他只有敬谢不敏。
  但是他也得承认,论青春靓丽,这个女子是不行了,身上又穿着家人的服装,打扮上就显的不漂亮。但是举手投足间的成熟气质,倒也有一番风味。
  他身为相府公子,涵养功夫是有的,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就看不起,相反表现的倒是拿红牡丹当做和自己平等论交的人看。点了点头
  “这位姑娘说的是,这些粮商,也不能真让他们肆无忌惮下去,该给的警告肯定要给,一些该说的话也要说,甚至还要罚他们。粮商那边愿意拿出一千石粮食出来赈灾,再拿一千石粮食捐给朝廷,至于米价上,也会让一让,至少今天不会再涨。不过这种事,大家各退一步,该放的人要放,而且杨世兄的条件,说实话,未免太苛刻了。”
  以杨慎的身份和名头,出来谈这点事,其实得算是牛刀杀鸡。再加上,开出的条件已经算是优厚,足以让杨承祖交差,剩下的就是大家各退一步,皆大欢喜。至于京师之内,有多少人会饿死,有多少人会卖田,连内阁首辅的公子都出面了,一个小小锦衣指挥使,便不敢再操心下去,否则就是不知轻重。可是接下来的发展,却是让杨慎大为吃惊,局面彻底超出了他的预料。


第六百四十八章杨慎登门(下)

  杨承祖对杨慎很是客气,不过态度上,也格外的坚决,竟是连一点让步也不肯做。
  “杨兄,小弟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们有十二个时辰,调动粮食、资金、人力,十二个时辰后,只要把粮价维持在鞑子围城之前就好。说实话,虏贼围城前的粮价,粮商一样是有的赚,无非就是赚多赚少。我承认,再让他们捐粮食,可能这次他们会赔本。可是眼下是什么时候?虏贼围城,有人在卖命,有人在流血,让他们出点钱,赔些粮食,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大家都在困难的时候,他们凭什么能继续发财?没这个道理。杨兄是读书人,知道的道理比我多,子曰诗云什么的,不知道什么道理是支持他们永远赚钱的。”
  杨慎的脸色僵了僵,在他看来,粮商退到这一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事实上,如果不是杨廷和从中斡旋,罢事已经开始了。能够做到这一步,是粮商们给首辅面子,杨廷和又希望把事情做好,把面子留给了杨承祖,没想到他居然不领情,反倒是直接拒绝,这就让人有点难以容忍。
  “杨世兄,你的道理我也能明白一些,不过……我只能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这种话说来确实有些不合圣人之道,可是我们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群商人,没办法。眼下虏贼围城,城内这么多百姓,要的就是个安定,其他的事,都只能放一放。事实上,如果不是家父从中争取,京师各行联手罢事已经开始。你说的很对,他们就是在囤积居奇,可是这没有办法,每一个灾年都是如此,这就是商道的根本。”
  杨慎又将语气缓了缓,尽量把身段放的低一些“承祖贤弟,那些粮商,其实倒也不是真要饿死人。死人多了,民变一发生,首当其冲的就是粮行,他们也不想的。所以他们会开粥场,吊住这些人一口气,保证乱不起来。主要的目的还是收一收地,九边的军食,其实也要依靠这些粮商输送,让他们得点好处,也是没办法的事。总比他们真的罢事,导致百姓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要好。再说所有商号同时罢事,这代表这多严重的后果,请贤弟三思。”
  杨承祖朝着红牡丹一笑“牡丹姐,把另外几个姐姐请来,这些事,你们比我清楚。说给杨公子听一下。”
  红牡丹不多时,就领了六七个女人进来,这些女人中有的是与她同样出身的清楼女子,有的则是杨承祖在安陆买的大户人家的闺女、媳妇。
  这些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成了杨家的奴仆,而自身的数算或是管理方面的才干被杨承祖发掘出来,现在都在府里担任了管事之类的差事。包括王府的那两位宫女,司琴、司棋也在其中。
  杨慎夸奖杨承祖有品味,不过是句恭维话,像他这种大名士,大才子,自己是想怎么玩都可以,别人不会说个不字。但是说他真的如何把一个女子放在眼里,也是想的过多。于他而言,天下男子能入法眼者也没几个,至于所谓才女,就更不过是个噱头,不值一哂。
  时下虽然有女山人、女帮闲一类,但不过还是三姑六婆这个范畴里,上不得大雅之堂。在闺房之中闹些事情是有的,要说让她们真正做事,杨慎是一个也不看好。
  从其本心而言,对于杨承祖这种家里大小管事都用美貌妇人的方法,很是有些微词,认为对方是个粗鄙武人,酒涩之徒,终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