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

第513章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第513章

小说: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豆油灯烟大,昏暗不明。郝彪对苟雷生抱怨:“你这穷酸,灯芯也要省下一条来。”

苟雷生不屑地“嗤”了一声,回应道:“你知道什么?咱们一共也只剩下半缸豆油了。这一次辎重兵晚了半个月,也不知道到底来不来,要是青泥洼城里的老爷们把咱们给忘了,以后晚上连这一条灯芯都看不见。”

“来总是要来的。”吴骏升叹了口气,青泥洼拖延捕盗营们的粮饷是常有的事情,只是这次长得有些奇怪,“不过小苟说得对,咱们能省就省点。看着冬季来了,辎重兵也不好走,弄不好真耽搁了。”

“是啊……”苟雷生拖长了声音说,“好端端的晴天不送,这雨都下起来了,可不就是更耽搁?!”

“可是可是,”郝彪鸟蛋大的眼珠子溜溜地转,“你们说,为啥这次拖那么久?是不是真打仗了?”

上一回辎重兵来的时候说可能要打仗,旅顺口的炮台工程都加紧了,听说朝廷还派了大员前来巡视,把铁甲兵船也开了几艘过来。不过那辎重兵是个糊涂蛋,再问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还是白罕文左盘右问,才打听出了一个大概。

原来是俄国人为了占住日本北海道,把远在欧洲的水师主力调了过来,计有大小铁甲兵船四十余艘,动不动就在天津和上海等海口走上一圈,朝廷紧急下令水师备战,船政水师的兵轮已经往北开了,北洋水师的兵轮也时不时的进出旅顺口。事情是明摆着的,旅顺口是北洋门户,俄国舰队要是来进攻,青泥洼这里打上一仗在所难免。

今天这条潜水艇出现,上面还有持着银牌拓令的人,也从侧面说明了些什么。

据说俄军强悍无匹,一年间便打垮了日本有名的萨摩武士兵,号称无敌于东亚。虽然因为地理险要,但青泥洼只是个小村镇,山野蛮荒之地,才有几个守军,又怎么能扛得住杀气腾腾的俄军?

“真是没三句就喷狗屎话!”苟雷生骂郝彪,“几百年了,除了国朝初年那会儿,俄国人什么时候敢打咱们大乾的主意?”

“几百年了,也没有如今这样混乱的世道啊!”吴骏升摇头,“长毛之乱时,俄国人就趁机占了伊犁,怎么就不能打这里的主意?”

这道理确实再简单不过,只是东北太平了几百年,要这里的人突然接受战争,实在是太困难了。想到打仗的情形,捕盗营们的脸色都沉了下来。

“青泥洼打仗?”尚万春端着大锅从灶间走出来,“青泥洼打仗谁给我们送粮饷?”

“要是青泥洼打仗,你还指望什么粮饷?!先担心脑袋吧。”吴骏升没好气地说,“都别瞎猜了,剥蟹剥蟹!”

“青泥洼打仗还能打到长山岛来?”尚万春不服气地嘟囔,手下却没停,掂起一只大蟹来。

捕盗营们的一双双眼睛比灯还亮,摒气静息地围坐在大桌边,齐刷刷地盯着尚万春剥蟹。

“喀喇”一声轻响,肥壮的青蟹被尚万春剥成两块,他眯着眼举着那蟹在油灯下仔细瞧了一回,醉人的蟹香从白滑的蟹肉里流散出来,引得每个人的肚中咕咕作响。尚万春叹了口气,略有些遗憾地说:“火头还是稍许大了一点。”

“可以吃了么?”郝彪按捺不住了。

“吃倒是可以吃了……”尚万春只说了半句,还没有来得及继续发表意见,就看见一只只的手都伸到他面前的草筐里来。他愣了一愣,摇摇头,也不多说,把满溢红膏的蟹壳送到了嘴边。

吃过第六只蟹,郝彪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他掂起了那块卵石,打算开始对付面前堆放着的十几个蟹钳。开始觉得蟹膏蟹腹过瘾,吃到了这个时候,他觉得蟹钳更加精致。

“啪!”小半个拳头粗的蟹钳应手而裂,郝彪满意地打了一个饱嗝,举起杯子抿了一口捕盗营们自己酿的劣酒。他斜眼看看身边的吴骏升,捕盗营头目盯着青蟹,似乎有些呆滞。

“老大,”郝彪呵呵笑,“吃撑着啦?”

屋子里忽然安静了些,忙着对付青蟹的捕盗营们都停了下来望着吴骏升坏笑。吴骏升肠胃不佳,偏又贪嘴,往往海鲜吃到拉稀走肚。

吴骏升叹了口气,环顾了一圈,说:“都吃饱了?”也不等众人回答,自己又说,“嗯,也不是都吃饱了的。”

郝彪眼珠子一转,忽地有些失色。吴骏升没有官架子,很好相处,他做事最喜欢一碗水端平,很得捕盗营们信任。眼下这么说话,大约是想到灯塔上的两位了。

刚才帮潜水艇去掉渔网之后,杜洛希和白罕文没有和他们一起,而是又回到了灯塔上了。要说忠于职守,他们两个的确是没说的,是以大伙儿吃蟹也是忘不了他们的。

果然,吴骏升仔仔细细掂量着手中那半只蟹,悠悠地说:“该到谁啦?”长山岛不成文的规矩,杀鸡捕鱼开荤的时候,总要给岛上守塔的送一份,这个送菜的差使是由不在塔上的捕盗营轮换的。

近日出海的次数不少,送菜的生意也兴隆,大家正吃得高兴,忽然开始算该轮到谁送菜,明显都是一头雾水。好一阵子,桌边迟疑地举起一只手来,苟雷生一脸苦相地说:“老大,好大雨啊!”这家伙胆小谁都知道,晚上送菜本来就是他恨做的事情,何况今天外面这样黑,又湿又滑的,这可真要了他的命。

吴骏升笑眯眯地说:“你听。”

原来煮蟹吃蟹事大,大家都忘记了时间。现在已经近了夜半时分,虽然雨还是下,可听着雨声已经没有先前那样骤烈。

苟雷生望着黑洞洞的门外,满脸是恐惧的神色,似乎连刚吃下的青蟹都要吐了出来。

僵了一刻,吴骏升叹了口气:“算了,这次我去吧。下次轮到我得你去。”

郝彪一把拦住他:“升哥,这规矩总是规矩,你添的什么乱。”他斜一眼苟雷生,“小苟,怎么说你也是七尺男儿,怕黑能怕一辈子?”

苟雷生脸上通红,只是不说话。

刘子七看不过去,说:“小苟怕黑也不是说改就改的。老大是统领,不好带头坏规矩,我去便是。”

郝彪用力盯着苟雷生看,嘴里不咸不淡地说:“今天路滑呢!”从营房到岛上的山路既窄且滑,刘子七身子瘦弱,本来是长山岛七个人里面体力最差的,这样天气带着吃食爬上山辛苦得很。

苟雷生被他看得难受,也明白要刘子七去大大不妥,定一定神硬着头皮说:“去便去了,这么多话说。”

吴骏升笑一笑,说:“谁说小苟胆子小了?这样的夜路都敢走。小苟,你再带些酒上去,今天塔上怕是冷。”

苟雷生望着交织在雨幕中的长山岛,没有回答,忍不住打了一个突。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去。他戴了斗笠和蓑衣,拎了背篓,便出了门。

老天还算照顾他,他走出去没有多远,雨便渐渐的小了,月亮也从云端里现了出来,加上灯塔的照明,山路很是清楚,虽然有些滑,但苟雷生带了一根长矛当拄拐,走起来还算顺当。

雨虽然小了,但路还是不甚好走,他着实费了一番功夫,才来到了灯塔。

“吃蟹了!吃蟹了!”苟雷生一进门便喊了起来,往常一听到吃蟹,杜洛希和白罕文早冲过来了,但这一次不知怎么回事,他连喊了两声,都没人应声。

苟雷生定睛细看,只见白罕文和杜洛希正围在一个水盆前,不知摆弄着什么。他好奇的走过去一看,便看到水盆当中,赫然有一条游动的“木鱼”。

他看着这条木鱼有些眼熟,再一细看,才认出来,这条木鱼,便是刚才看到的那条潜水船的模型!

他惊奇的瞪大了眼睛,因为他实在想不出来,杜洛希和白罕文这一老一少,只看了几眼,便能将这潜水船的模型弄出来!(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六章急公好义

“如何能让它潜下水去?”白罕文根本没有注意到送蟹的苟雷生,而是死盯着水盆中的潜水船模型。

杜洛希笑了笑,伸出手用一根篙草在潜水船模型上捅了几下,潜水船模型开始向外冒出气泡,接着便慢慢的沉了下去,悬浮在了一个位置不动了。

“老杜!真有你的!”看到这一幕,苟雷生也禁不住赞叹起来。

“这潜水船下潜之原理,即是引水入舱,使其下潜,若要上浮,将舱内之水排出即可。”杜洛希说道,“这木模只是模仿了个大概,内中机巧一定更多,可惜不能入内一观。”

苟雷生注意到杜洛希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他想不出来为什么杜洛希会如此的痴狂,只是叹了口气,招呼他们过来吃蟹。

哪怕是吃青蟹这样的美味,也不能减低他们二人对潜水船的兴趣,二人边吃边聊,苟雷生插不进话,只是暗暗好笑。

陪他们二人又吃了一只蟹之后,雨也停了,苟雷生感到困倦了,和杜白二人告辞,出了灯塔时,他回头看了一眼,看到这一老一少还在那里围着水盆研究,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翌日,清晨。

“乔公请看,那便是咱们北洋水师新入列的潜水船,名为‘探海’。”林逸青指着已然浮出水面的潜水艇,笑着对身边的乔郅墉说道。

“我曾在《点时斋画报》上见过关于此等潜水船的图文,皆是洋人所制,当时很是羡慕,不知我大乾何日能造出此等船来,想不到仅隔了一二年,我大乾也有了这等精妙之船。”乔郅墉颔首微笑道,“听说瀚鹏在日本,也曾用潜水船破敌?”

“乔公所言不差,我在萨摩也弄了一艘潜水船,曾装上杆雷。在水下攻击敌船,击沉了日本铁甲舰‘扶桑’号。”林逸青很惊奇乔郅墉竟然也知道自己在日本搞的这场水下进攻战,眼中闪过讶异之色,“想不到乔公也颇通海战。”

“呵呵。瀚鹏过誉了,朝廷‘定国是诏’已有明谕,未来之急务,乃大治水师,我不过一介商人。哪里通晓海战,只是对国之大政,有所关注而已。”乔郅墉微笑道,“且水师为海路之保障,当年若非令兄苦心经营,船政水师得成,海路大畅,我们晋商的海船,不知有多少要给海盗水匪掠去呢。我是从那时起,凡是和水师有关的事儿。都会关注。”

“原来如此。”林逸青此时心中对乔郅墉满怀敬意,“听说家兄办理船政,款项极绌之时,全赖乔公帮忙借贷周转?”

“应尽之义,不足挂齿。”乔郅墉看着林逸青,正色说道,“瀚鹏是要做下大事业的人,凡利国利民之举,若有需要老朽帮忙的,尽管吩咐。老朽愿象助令兄一般,助瀚鹏成功。”

听到身为晋商之首的乔郅墉坦言相助,林逸青心中感动不已。

“乔公放心,林某定当不负乔公厚望!”

已经对乾国的历史非常熟悉的林逸青明白。那些象乔郅墉这样的急公好义的晋商首领,才是这个古老帝国真正的精英!

晋商以擅长商业经营活动而著称于世。在眀乾时期,一代又一代山西商人,以敢为人先的商业胆识、不畏艰辛的创业精神,万里行贾,勤俭经商。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经济环境中,建立起一种秩序井然、自由灵动的经济模式,形成了自身卓越不群的文化特色,涵育了深厚广博的文化精神。

晋商兴盛达5个多世纪。早在上古时期,山西境内的产品交换已经兴起。在帝都和各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由于商业的繁荣,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山西成为中原地区商业之枢纽。之后山西商业拓展到内蒙古、东北辽东一带。瑭梥邧时期,山西商人不仅携资竞争于全国市场,而且通商于塞外以至欧洲。在眀代,因蒙古族不断侵扰,北部驻兵增加,粮饷缺乏,便实行“开中法”,用发给食盐专卖执照“盐引”的办法,鼓励商人把粮食和食盐贩运到晋北边防粮仓。山西商人利用自己靠近边防的有利条件,捷足先登,以当时盐业集散地扬州为中心,不但向晋北边防输盐,而且向全国市场进军,与安徽的“徽帮”展开竞争。“晋商”借助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雄厚的实力,到眀代末期即成为雄踞海内的、中土当时最大的商业集团。

同时,晋商利用眀末实行汇票的机会,率先建立起“票号”,将商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在乾代达到鼎盛。它不但在山西平遥、祁县、太谷有总号30家,而且在各地有分号,既接受公私存款,又经营官商汇兑。不但基本上控制了全国的金融,而且把分号设到了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俄国的莫斯科以及东南亚,每年获利达500万两。在乾显凤、彤郅年间,则是“山西票号”发展的高峰,曾一度执全国之牛耳。光旭三年,全年汇兑达到两千万元以上。而卓越的商业信用正是晋商尤其是“山西票号”得以持久、旺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晋商的成功不仅在于资本雄厚、管理严密、法规完善,更在于他们在实际运营中同生产者、消费者、储户以及商业同仁之间建立了值得信赖的诚信关系。因其诚信享誉全国以至世界,才能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