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小官人 >

第180章

唐朝小官人-第180章

小说: 唐朝小官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待要走,突然,韦氏身后的宫娥却是惊呼一声,韦玄贞吓了一跳,却见那宫娥却是被韦氏抓住了手腕,韦氏面现怒色,手中却是一把抓过了金钗,狠狠地朝着那宫娥的面上扎。

顿时间,随着一声凄厉的呼救,便看到那宫娥捂面,指缝之中,鲜血顺着手滴淌下来。

却听韦氏狞笑道:“叫你做事不尽心,本宫要你何用?”

她一把又去扯那宫娥,将她的手拿开,便看到那宫娥已是血肉模糊的脸,韦氏直接扬起巴掌,狠狠打下去,那宫娥便顺势被打倒在地,韦氏似乎还不解恨,怒叱道:“这样的小事都不肯尽心,亏得本宫这样待你!”

殿中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那宫娥固是疼痛无比,却是呜咽着不敢做声。

韦玄贞却已是吓得脸都绿了。

他这个做爹的,其实也不是什么坚韧不拔之辈,平素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个刺史,就这……还是靠着家世和女儿得来的,若不是因为这个,他也不过是个凡人罢了。见了这样的场景,他怎能不吓得哆嗦。

更何况,自家女儿的秉性,他怎会不知,方才那宫娥并没有什么错,韦氏却突然发难,还如此的狠辣,这显然有点说不过去。

猛地,韦玄贞想起了什么。方才的时候,韦氏让自己去和秦少游谈一谈买卖的事,他当时实在疲倦,只想着过几日再说,虽然应下,却显得心不在焉,莫不是因为如此……自家女儿生气,偏偏又不能对自己这个爹表达不满,所以才突然辣手对付这宫娥?

若是如此,一切就解释得通了,因为韦氏方才说的是,这样的小事,你也不肯尽心……还有一句是,叫你做事不用心,本宫要你何用?

想到这些,韦玄贞如遭雷击,显然,这里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自己说的。

他顿时面如土色,一下子瘫在了地上,道:“娘……娘娘……”

韦氏这才‘注意’到了韦玄贞,她猛地笑起来,一改方才的勃然大怒,忙是上前将韦玄贞扶起,道:“父亲,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身子不爽吗?你这样的年纪,可要多多注意。”

韦玄贞瑟瑟地起身,韦氏则给他拍打了大袖上的灰尘,嗔怒道:“父亲,瞧你一脸疲惫,本宫让人备车送你回去……”

韦玄贞只是唯唯诺诺,乖乖地回去了。

待韦玄贞一走,韦氏的脸又骤冷下来,过不多时,有个老妪进来,道:“娘娘,太子殿下从宫中回来了。”

“哦。”韦氏漫不经心地道:“怎的回来得这样快,不是说陪着陛下听戏吗?”

“这……”

“知道了,下去吧。”

韦氏若有所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

筑城的事,自然是急不得的,现在无非就是办好两件事,一个是筑墙,一个就是拓河。

令秦少游欣慰的是,杨务廉这个大包工头,总是能有许多的奇思妙想,因为筑城,也让庄子里的各种匠作的技艺都提升了许多,无论是铁匠、石匠、木匠,因着筑城的需求高,比如许多工具,都需要用铁打出来,可是庄子这里的铁坊却是花架子,这时候的铁匠,大致可以分为三等,最低等的,只能修补一些农具或者武器,至于如何开模,如何锻打出百炼钢出来,却是一窍不通。而次等的,也不过是打制一些农具罢了。

这最高等的,则是打制兵器,这样的匠人,要求的技艺极其高超,绝非寻常人可比。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打制兵器和后来的明清时期不同,明清实施的某种程度来说,除了少数的精锐之外,绝大多数的兵源,不如说是一群民兵,都是世代作为军户,这些人人数多,但是战力却是低下,至于武器,朝廷虽然也会匠作,可是往往都是敷衍了事。而这个时代,用的却是募兵,而且人人尚武,兵器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宝贝疙瘩,因而并且的打造,从来都不是敷衍,而是精益求精,因而唐刀或者是直刀讲究的是百锻,要求极高。

打造兵器的匠人,都是宝贝,秦少游的钱再多,也招募不到几个。

可是杨务廉不同,他是将作大匠,从前就曾熟谙这方面的事,在官府中的匠作司里也有人脉,只稍稍放出一点风声,便有许多铁匠携家带口来了。

这秦少游招募了一个杨务廉,就等于是招募了不知多少能工巧匠,这笔买卖,似乎是赚大了。

为此,秦少游倒是很省心,虽然庄外筑城乒乒乓乓,他却还能有闲情偶尔看看书,与人下下棋。

……………………………………………………………………………………………………………………

第二章送到。

第二百七十一章:富甲天下

好日子总是过不长久的。

秦少游养成了穿着便装在市集的茶肆里喝茶的习惯。

而事实上,孟津人尤其好喝茶,从前茶靠煮来吃的时候,那时候的茶,更多的却像是汤,一般都是饭后吃几口,平时吃的人不多。

所以就在一年之前,所谓的茶肆,更像是饭馆,而如今,公主茶的流行,真正意义的茶肆也就出现。

这种只提供茶水,偶尔提供一些糕点的买卖,在洛阳还没有风靡,也只是东市和西市有零星的茶肆罢了,可是在孟津,却如雨后春笋,从街头到街尾,到处都是。

这里头,固然是有一些过客久闻公主茶乃是产自孟津,人就是如此,心理上总会认为,哪里是某个商品的发源地,就不免认为在该地能吃到这东西就更正宗一些,于是,特产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所以甭管在哪儿吃的茶是不是和孟津的口味相近,大家心理上,总是觉得在孟津吃的茶更好。

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这儿客商多。

客商途经此地,想要探听消息,要做买卖,要出货,要收货,就必须得寻个去处去与人联络,于是这里的茶肆又多了一个功能,无论是从哪里来的商贾,往往都会寻一个茶肆,先去点几壶茶,有一搭没一搭地喝着,伙计过来,便交给伙计一张纸,纸上写明自己做什么买卖,手里有什么货,或是要什么货物,还有自己下榻在哪处的客栈,那伙计得了这便条,就会用炭笔在店里的墙上写了,若是有人有兴趣,自然会和店伙联络,店伙再托人送一封书信去该人下榻之处,请有意谈生意的商贾在茶肆里洽商。

因此,这里的店伙在这里给人端茶递水,掌柜却是不发工钱的,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于牵线搭桥,往往一笔买卖做成,买卖的双方都会形成某种默契,拿出一两贯钱来打赏,这个收入可就远比寻常意义的店伙要高得多了。

如此一来,茶肆越来越多,而免费应征的伙计也是越来越多,有些人没办法在茶肆里谋差,就索性到客栈、酒肆去,也有一些,更是去那些烟花场所,如今在孟津里,像这样的人,多不胜数,一些人凭着牵线搭桥,渐渐地有了眼界,竟是对南来北往的货物了若指掌,什么货物卖到哪里可以生都是利,什么货物到了什么时候会有涨跌,这些人自然而然的也就脱颖而出,靠着平时攒下的一些钱,又告贷一些,索性寻一些急于抛货的客商,自己把货吃下,旋即再寻觅一些急需这些货物的客商,兜售出去。

这个时代,并不歧视商贾。

可是谁都知道,对于寻常人来说,从商能生利,挣得比别处多,可是做买卖的人却是不多,其实说穿了,便是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是庸庸碌碌的,他们并没有太高的眼界,一个人没有眼界,谨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敢轻易冒险的。毕竟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所见所闻都超不过方圆三十里,接受来的信息,无非就是某某家今年年成好,谁谁家娶了媳妇,某某家在招长工。

而在这里,因为人的流动性极大,南来北往,在这儿的人,一天所接受的信息竟是其他地方的百倍以上。

而人一旦有了眼界,自然也就不安分起来。

当你渐渐熟知各地货物的行情,当孟津要筑城,你立即预感到某些货物可能看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于是乎,孟津突然成了冒险家的乐园,而这些所谓地冒险家,其实就在一年前,或许还是个老实巴交的农人,或只是个大字不识的雇工。

而如今,有一批人从这些人中脱颖而出,他们开始善于言辞,开始熟知人情世故,开始有了敏锐的观察力。

在这个门阀的世代里,人是分为三六九等的,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一千年前,你的老祖宗们在耕地,最大的可能就是,现在你怕也不过是某个高门田庄里的一个庄家把式。

即便是商贾,本也是有传承,想要从商,往往你需要自幼耳濡目染,需要跟着父辈们四处走货,这样才有从商的见识,才知道买卖怎么做,才知道各地的物价贵贱。

可是现在……一群最底层的人在这孟津,竟是无师自通。

一种奇特的现象出现了,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就在一日之前还是默默无闻,可是一夜之间,立即成了孟津的亨通人物。

秦少游在茶肆里,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话题,那些窃窃私语的人,叙说的无非都是某某店伙辞了工,自然有人问去了哪里,回答的人则是带着羡慕,说是这家伙与人合伙,吃了一批货,恰好赶上了有人急需,转手挣了数百贯,如今自己去做了买卖云云。

有人暴富,自然也就有了暴发户,所谓暴发户,便是原本一钱不值的人,猛地竟是出手阔绰起来,四处买宅子,走在街上,至少有三四个人作陪,吃最好的茶,喝最好的酒,娶了媳妇,还要纳几门妾,这种人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各地豪强和门阀林立的时代,一个人想要出头,可谓微乎其微,这种人给人的观感不佳,说话总是嗓门比别人大,穿着绫罗绸缎,就差手里拿着个铜锣,到处嚷嚷着告诉大家,老子有钱了。

可是这些人固然有再多恶习,对于孟津来说,却是多了一样东西——希望!

这个世界可以肮脏,可以恶俗,可以有为富不仁,可以有人欺压良善,但是绝不能没有希望。

从前的时候,对于平头百姓来说,自己耕地,那么一辈子都只能耕地,至于那些豪门,人家是理所应当的,即便这些豪门彬彬有礼,甚至连欺负他们这种人都懒得去动手指头,因为他们之间,有着一个深不可测的鸿沟,这个世界,本就是一分为二的。每个人,从出身开始,他们的命运都好似已经注定,可是现在……却是全然不同了。

从前清河刘家的公子据说去了京师,还被授予了官职,娶了成州侯的女儿为妻。这种话题,对人来说,永远都只是谈资而已。

从前村头的那个刘癞子,就是早就死了爹娘,住在城隍庙里每日游手好闲的那个家伙,他……居然发迹了。这个在话题就足以引人触动了。

因为刘家的公子,平头百姓是永远不可能与他相比的,他做了官,他有一门好亲事,这本就是理所应当,是寻常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事。可是村头的刘癞子却不一样,因为这厮连自己都不如,他这样的货色都能在孟津生发,凭什么自己不能?

于是……有人愤恨不平的同时,也同时抱有了期望。

不如,也去孟津试试看,刘癞子可以,我为何不可以?他大字还不识呢,我好歹还能写自己的名字。

外乡人开始人满为患,他们四处出没,就好像苍蝇一般,见缝插针的出现在了孟津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满怀着希望,四处游荡,这些人中有最底层,也有一些身怀一门手艺的人,有一些底层的小客商,也有一些不受高门待见的庶子,每一个人都在这里寻找机会,有人落魄潦倒,也有人渐渐有了起色。

而秦少游坐在这茶肆里,享受的就是这种琳琅满目的消息,各种层出不穷的稀奇事,在孟津尤其的多,这里和洛阳不同,洛阳除了东市和西市之外,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固定的,你邻家是谁,右舍是什么人,你一清二楚,可是在这里,每一个人所接触的陌生人,多如过江之鲫,扬州来的人,带来的是扬州的风土人情,长安的人,带着一口关中的口音,山东来的,往往更彪悍一些,好爽直接。

茶肆外的街道上,人流如织,挥汗如雨,秦少游若是推开窗来,便看到外头如庙会一般,只看到攒动的人头起伏。

他显然对此觉得很是别开生面,现在孟津的许多东西,某种程度来说都是他无心插柳的结果,可是这结出来的果实,却让他自己都叹为观止。

吃过了茶,正待要起身会帐,茶肆里却是冲进来一队人,为首的一个是长史陈杰,陈杰一到,让茶肆里顿时鸦雀无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