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367章

江山战图-第367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说起来李清明的鸽信,张铉倒想起了黄菊发来的另一封信,他们遭遇的了林士弘军队的窥视,只是对方没有准备,所以他们这次有惊无险,如果再有下次,恐怕就不会那么幸运了。

“军师觉得呢?”

张铉笑问道:“我们能否接受江南会的条件?”

房玄龄想了想道:“我觉得明光铠的条件倒可以接受,五千副明光铠我们原本就有,只是稍微旧一点,只是一千匹战马,这个条件似乎太昂贵了。”

张铉大笑,“老兄,江南会要的就是一千匹战马啊!明光铠哪里搞不到?”

房玄龄哑然失笑,“大帅说得对,江南会要的应该就是战马,要多了怕我们不给,但只要一千匹战马又觉得亏得慌,所以加五千副明光铠作为添头,不愧是商人。”

张铉沉吟片刻问道:“那些种马现在情况如何?”

房玄龄微微笑道:“那些种马可谓表现神勇,已经有一千多匹牝马怀孕了……”

说到这,房玄龄忽然醒悟,“大帅想答应江南会的要求?”

“其实我真舍不得,不过二十万石粮食和十万匹布帛不是小数目,不要又太可惜了,想争天下,充足的粮食和物资才是根本。”这是张铉第一次不掩盖他的野心了。

房玄龄自从当初投奔张铉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张铉志在天下,只是大家都没有说破,今天张铉说破了,房玄龄也不觉得奇怪,他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张铉一眼,笑道:“大帅是想交换了?”

“交换就交换吧!只是我不太放心林士弘。”

“大帅请放心,此时我来安排,保证万无一失。”

张铉没有再说话,他完全信任房玄龄的能力,张铉的目光又投向被白雪覆盖的原野,大业十三年到了。

……

虽然张铉写给杨广请求增兵剿匪的奏报如石沉大海,但并不影响青州军招募新兵,新兵最终招募了五万五千人,使青州军总兵力已经接近九万人。

装备也十分精良,战场缴获加上高句丽的赔偿,一半以上的士兵都配备了明光铠甲,另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他的军队在大隋已是极为精锐,装备仅次于杨广的骁果军,可如果论实战经验,骁果军就差远了。

不过九万人的消耗也十分巨大,一个月就要耗去五万石粮食,如果发动战争,粮食消耗还要巨大,光凭青州六郡是支撑不起九万大军的给养,这就是张铉必须要对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就算他从各种渠道弄到大量粮食,如果没有稳定来源,最终也是坐吃山空。

其实这也是隋朝各地乱匪成不了气候的主要原因,摊子铺得太大,军队动辄几万十几万,又不事生产,一个块小小地盘哪里养得起,养不起就只能去抢夺,导致生产力被严重破坏,粮食产量巨降,人口迅速消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后没有粮食也就衰亡了。

张铉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的军队人数一定要和控制的地盘配比,由于他手上已有六十万石粮食,足以供十万大军消耗一年,所以他才敢扩增军队。

这时,马车缓缓停了下来,只听见尉迟恭的声音传来,“末将尉迟恭参见大帅!”

原来已经到新兵营了。

第547章 新兵训练

新兵营有两座,一座在齐郡,有两万新兵,由罗士信负责训练,一座在北海郡,有新兵三万五千人,当然由尉迟恭负责训练。

张铉已经是第三次来视察新兵营了,这次主要来视察夜战训练效果,自从得知渤海会军队擅长夜战后,张铉便开始在军队中恶补这个弱项,开玩笑,如果渤海会军队夜晚攻城,他们拿什么守城?战争规矩是夜间不战,但规矩是人定的,有人要打破这个规定,你能不跟上吗?不仅是青州军,听说罗艺的幽州军也在苦练夜战。

张铉在大群将领的簇拥下走进了军营,尉迟恭笑道:“启禀大帅,今晚夜战训练是攻守城!”

“攻守城?”

张铉不由回头向北面望去,在军营北面搭建了一段城墙,两丈高,长约一里,还有护城河,军队每天都会在城上城下用白蜡杆和无镞箭激战,落下城是常有的事,不过下面是两丈深的护城河,最多也只是受轻伤,死不了人,不过真正的护城河内布满了尖桩,掉进河内九死一生。

“练了几轮了?”

张铉笑吟吟问道,他知道尉迟恭喜欢玩淘汰赛,一轮轮比下去,最后决出优胜者。

“已经二十几轮了!”

尉迟恭兴奋地搓了搓手,今晚是最后一轮,卑职一直在等将军过来。

“好!今晚我们要好好一观!”

……

夜幕悄然降临,两支军队在城上城下巍然屹立,城下两千人,城上一千人,他们身着明光铠,手执白蜡木杆钝长矛,后背盾牌,很多士兵则拿着无簇箭,个个站得笔直,神情肃然,杀气腾腾,看得出一个月的魔鬼式训练让他们个个脱胎换骨了。

另一边的木看台上,站满了观战的将领,尉迟恭低声低声对张铉道:“攻方已十次登城获胜,守城方也是七次守城成功,时间是一个时辰,就看今晚谁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获胜者每人赏五贯。”

张铉点点头,赏钱是其次,关键是胜利的荣誉感,以及失败者的不服气,这才是最重要。

“开始吧!”

尉迟恭大喝一声,“开始!”

‘咚!咚!咚!’助战大鼓激烈地敲响了,城上城下士兵同时爆发出一片呐喊。

城下两千士兵如一片黑色波浪汹涌而上,从城上箭矢如疾雨,城下士兵纷纷举盾迎战,虽然是无簇箭,但规矩森严,箭头上有白漆,如果被射中而不退下,将是违抗军令重打五十军棍,整支军队也宣布失败,已经有四支军队因此失去了获胜的机会。

白蜡杆长矛和钝刀也是一样,矛头和刀口都有红漆,如果被砍中而不下场,后果如同箭矢。

攻城士兵两倍于敌军,来势凶猛,他们非常有章法,每个士兵分工明确,百名士兵将长木板搭在护城河上,形成浮桥,后面士兵竖起了五架攻城梯,第一波五百名士兵汹涌而上,个个动作敏捷,尽管是夜晚,却个个目光敏锐,及时躲避两边射来的箭矢,不少士兵被射中,便主动跳进了护城河内。

下面攻势猛烈,上面守军也同样顽强,配合尤其默契,一千名士兵分成七百名弓手和三百名矛手,由于没有滚木礌石,所有守军稍稍吃亏,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补偿,真正攻城战,很多受伤者还是会继续攻城,不会自己跳进护城河。

木台上,尉迟恭低声笑道:“六十人守一架梯子,看起来风雨不透,但只要被一人冲上城,缺口就会被打开,说起来也不容易,不过今晚这场较量,我估计半个时辰不到就会结束。”

“为什么?”

“大帅看最边上那架攻城梯,攻城主将居然在第一轮就把他们的杀手锏使出来了,将军看那个最魁梧的汉子,拿两支长矛那个。”

张铉看见了,最边上的攻城梯上有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汉,双肩尤其宽阔,但身手却十分矫健灵活,与众不同的是,他不用盾牌,而是手执两支长矛,不断挑飞两边射来的箭矢,对方也格外注意他,无数箭矢向他射去,却被悉数拨飞,两根长矛舞得风雨不透,他不断回头大喊士兵登城,看得出他是个小头目。

“好武艺!”

张铉脱口赞道,他是识货行家,看得出这名大汉的双枪十分娴熟,而且白蜡木沉重,一根矛二十几斤重,这名军士可以称为大将了。

“他是什么人?”张铉笑问道。

“此人叫王宁,就是益都县人,目前是名队正。”

“他不是新兵?”

张铉有些奇怪,亲兵最多只能担任火长,队正肯定是老兵了。

“他确实是新兵,被我破格提拔,不瞒大帅,他们这支军队之所以十战成功,就是因为有他在,别人都一般。”

张铉没有说话,目光集中在了那个叫王宁的大汉身上。

王宁把握得极好,在箭矢密集射来时,他凝身不动,两根长矛噼噼啪啪拨打箭矢,但箭矢稍微放缓,他的身体便如猿猴般向上窜去,不用手扶梯子,全靠两只脚把握平衡,接着后面手下跟着他攀爬而上,他的手下也与众不同,两人一排,居然是背靠背举盾向上爬,这样,两边的箭矢都被挡住了。

张铉暗暗赞叹,这个攻城技巧不错,除非是梯子被掀翻,否则城上很难防护了。

王宁接近城头,十几根钝锋长矛一起向他刺来,这时,王宁一矛继续挑拨箭矢,另一矛则和守军格斗,只见他长矛神出鬼没,片刻,左面三名士兵中矛退下,出现一个缺口,只见王宁一跃而上,跳上缺口,随即长矛横扫,四五名士兵被打翻在地,他已经攻破了一个缺口,登上城头,城上守兵急了眼,上百人向他杀来。

他的两根长矛神出鬼没,一片片士兵被他刺中,只片刻,便有数十人被迫退下,这时,他的手下蜂拥而上,五十名士兵迅速登上城头,控制住了攻城梯四周,后面的士兵源源不断地登上了城头,城墙终于失守,城上城下顿时欢呼起来。

“当!当!当!”结束的钟声敲响了,张铉看了看计时沙漏,沙漏刚刚过去一半。

尉迟恭笑道:“训练还有一个月,如果此人不违纪,我打算立他为最优。”

按照惯例,新兵训练结束后,表现最优秀的新兵可以被封为校尉,张铉本想让这名猛士在战功中升赏,不过他还是要给尉迟恭面子,毕竟尉迟恭才是训练主将,他不能轻易坏了规矩。

张铉笑了笑,“我就不接见他了,以免生出骄气,以后就让他跟着你吧!”

尉迟恭若有所悟,大帅说得对,骄兵必败。

……

就在张铉视察新兵营的同一时刻,夜幕下,一艘五百石的客船驶入了江宁码头,这种客船在长江上极为常见,船小容易翻,船大则载人多,一般是渡船,五百石不大不大正好。

客船靠岸,也没有人关注,每天都有几百艘这样的客船靠岸,实在太常见,谁也不会注意它。

由于新年已过,码头上热闹起来,就算夜幕降临,还是不断传来船夫和挑公的笑骂声。

从船上走向一名青袍男子,年纪三十余岁,腰束革带,头戴平巾,读书人打扮,后面还有两个挑着书箱的随从,只是男子身材极为魁梧,双眼凌厉,皮肤黝黑,一双手又粗又大,走路很快,几乎是大步流星,随从跟着他一路小跑,外表和气质没有半点读书人模样。

男子进了江宁城,直接来到江南会的总衙前,他取出一份拜帖递给门房,“请转给沈公,就说故友来访。”

门房借着灯笼的微光看清了拜帖上面的落款,不由浑身一震,上面写着,‘豫章林士弘’。

第548章 马粮交易(上)

李清明第二次见到沈坚已经是一月中旬了,空气变得温暖起来,柳树也见了绿,一群群鸭子在小河里嘎嘎地欢叫,江都城已有了几分春的气息。

李清明去了一趟东海郡,房玄龄亲自赶来给他面授机宜,这一来一去就耗费了时日,加上他去江宁扑了个空,那边人告诉他,沈公刚去了江都。

或许是因为张铉下了大订单的缘故,江南会在江都的几家商行都关了门,关门自然就不做生意,大门前冷冷清清,李清明敲了半天门,被无数路人侧目,小门才千呼万唤地开了一条缝。

“你找谁?”

“我从北海郡过来,找你们沈公!”

门开了,李清明闪身而入,随即门又轰然关上,门房事先得过沈坚的嘱咐,除非是北海郡过来之人,其他一律不见。

院子里,沈坚正负手在池塘边迈着方步,看起来似乎悠闲,但眉眼紧蹙,显得心事忡忡。

“沈公,李参军来了。”

一名认识李清明的随从走到门口禀报,沈坚仿佛在梦中,半天才反应过来,“哦——,请他到我书房,我马上就来。”

沈坚低低叹了口气,一笔大买卖上门,不知他叹什么气,难道是嫌卖得太便宜?

书房里,沈坚喝了一口热茶,将心神聚拢回来,苦笑一声道:“最近江都风声很紧,城内在严查外来者,超过三人同来要被严格审查,携带长刀弓箭也要被抓捕,弄得人心惶惶,生意也没法做了。”

“这是为何?”李清明笑问道。

“听说是宇文将军的命令,有人想来江都造反。”

“宇文化及吗?”

“正是此人,他现在权力很大,十万骁果军一大半都被他控制住了,他的上司云定兴就成了摆设,他随便一句话,全城都要跟着遭殃。”

“上不明,下必暗罢了。”

李清明淡淡回了一句,便把话题转回正事,“见幸沈公,我家大帅已经同意这笔交易,五千副明光铠甲,一千匹战马,沈公还有异议吗?”

沈法兴的军队刚在太湖边打了一场胜仗,全歼三千隋军,陈棱军队退到曲阿,局势已经不那么紧迫了,所以沈坚也有了挑剔的资格。

“先说好,五千副明光铠甲必须是全新,同时带头盔,一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