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平阳公主 >

第4章

平阳公主-第4章

小说: 平阳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通渠是长安城城南的一条水渠,连接江南的水运。往年关中大旱,南边的粮都是经由永通渠运进城里的。只是今年实在旱地厉害,永通渠又年久失修,行不了船了,南边的粮没法运入关中。
  太子管着工部,修水渠的事全由太子负责,征发了一批又一批的民工,可工期就是进展缓慢,如今都三个月了,永通渠连一半都没修成。皇上天天骂太子无能,太子没法子,只能征调兵部,希望崔进之带兵去工地现场督促工期,务必要在三个月内完工,不然这旱灾可就真无法控制了。
  崔进之闻言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永通渠还不就那样子,民工干活慢得很,纵然如今我带兵去督工,甚至还杀了几个带头惫懒的,可剩下的人干活依旧懒懒散散,仿佛根本不怕死。”
  “哧……”李述讽笑了一声。
  崔进之皱眉,“有什么好笑的?”
  李述道,“笑你和太子都是蠢人。”
  崔进之的面色沉了下来,“李述,有话直说,别阴阳怪气。”
  方才有求于她,便叫她做“雀奴”,这会儿不高兴了,便连名带姓地叫。
  李述唇上讽笑不减,“你们本来就蠢,怎么,还不能说了?你知道如今长安城的粮价已经飙升到多少钱一斗了吗?”
  崔进之摇了摇头。贵族世家出身的贵公子,哪里会关心民间一斗米的价格。
  李述道,“百钱一斗。可民工的徭役却也是一月百钱。累死累活干一个月,才能买一斗米,够全家人吃几天?他们怎么可能拼力气干活?”
  崔进之皱了皱眉,“可若是早日将永通渠修通,南边的粮便可早日运回长安城,倒是粮价自然便降下来了。”
  李述声音却冷,“眼前人就要饿死,谁还管日后的事情?”
  崔进之沉吟着,“你的意思是……工部该给民工提高工钱?。”
  却听李述又讽笑了一声,“钱?旱灾继续,粮价只涨不跌,今日百钱一斗米,明日可能千钱一斗米,太子涨钱的速度够得上粮价的速度?”
  李述将车帘掀开,车外路过一座又一座的王公宅邸,二皇子府的牌匾一晃而过。李述眼底不带一丝感情,漠然道,“崔进之,你说得对,我和你都是太子这条绳上的蚂蚱,太子若是在父皇那里失了宠,你我在这朝堂上也混不下去了。我给你们指一条明路,能不能把二皇子压下去,就在这一举了。”
  “什么明路?”
  “四个字:以粮代钱。”
  “以粮代钱?”
  崔进之怔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过来这四个字的意思。他眼睛一亮,喊道,“停车,快停车!”
  车马停了下来,崔进之掀开车帘径直跳下了车。
  车外传来嘶鸣声,很快一阵马蹄声扬长而去。
  崔进之纵马走了。他急着去东宫跟太子商量“以粮代钱”的事情。
  李述沉默地坐在车厢里,看着崔进之纵马而去。
  她半晌没有说话。
  没有命令,车夫不敢动弹,可在外头等了一炷香的时间,却还没听到公主吩咐。车夫忍不住请示道,“公主……?”
  李述仿佛才回过神来,“继续走吧。”
  她将目光从车外收回,对自己露了个无声的讽笑。
  笑她自己,她身上也就这么点值得利用的价值了,否则崔进之连话都不会同她讲。
  

  ☆、第 4 章

  从十三王坊到皇城,大概驶了小半个时辰,车马终于到了丹凤门,沿着偏门入了夹道,又粼粼驶了约一炷香的时间,马车这才停了下来。
  前面就是含元殿了。
  一个小黄门早都在这儿候着,见平阳公主的马车到了,连忙迎上来,“见过平阳公主。公主可来了,皇上念叨您一早上了。”
  李述下了车,跟着小黄门往前走。
  沿着龙尾道前行几十步,再登上数阶白玉阶梯,就来到了含元殿外头。
  殿外廊下每隔十步就站着带刀侍卫,小黄门领着李述刚到大殿外头,还没通报呢,就听大殿里传来一声拍桌子的声音,紧接着就是桌上东西扫落一地的声音,茶杯砚台毛笔,咣啷啷落了一地。
  李述眉心一跳,心想父皇今天的怒火可真不小,她还是先在外头等一会儿,别触了霉头。
  可谁知李述刚站了一会儿,父皇身边贴身的老黄门刘凑就从殿里出来了,他小心翼翼捧着碎了的茶盏,见到李述在门外头,激动地差点老泪纵横。
  “公主您可来了!”
  李述低声问道,“父皇怎么了,生这么大的气?”
  刘凑低声道,“皇上生郑仆射的气呢,郑仆射递了个折子进来,皇上刚看了没两行,气的又是拍桌子又是摔东西。老奴也不知道那折子上写了什么。”
  李述却心中了然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郑仆射是左仆射,又兼着吏部尚书,想来折子里写的就是人事任免那些事,最近有谁的人事任免能这么大动干戈?
  不就是那位寒门出身的新科状元沈孝了。
  沈孝啊沈孝,你可真是厉害,这还没当官呢,就把朝堂搞得一团乱,真当了官不得掀翻了天。
  李述对刘凑道,“麻烦公公再倒一盏茶来。”
  刘凑忙应是,命人赶紧煮了一盏茶来。
  小黄门静悄悄将宫殿门打开,李述慢慢走了进去。
  含元殿里安静肃穆,正元帝撑着额头,一脸肃沉,他面前的书桌七零八落,可重重帷幕后的宫人都屏息跪在地上,谁都不敢上前去收拾。
  李述脚步轻移,上前福了福身,“儿臣拜见父皇。”说罢将茶盏放在了桌上。
  见到李述,正元帝的脸色稍有缓和,“雀奴来了?”
  李述笑道,“是啊,好久没跟父皇一道吃饭,怪想宫里的御膳的,今日专门来您这儿蹭顿好吃的,父皇可别嫌我吃得多。”
  李述这人冷淡,平时就算是笑,也多半是讽笑,甚少说什么俏皮话,今日竟难得娇俏,正元帝叫她这话哄得一笑,“你那个小身板能吃多少饭?”
  殿中凝滞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一些,李述见状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伴君如伴虎,纵然她一向得皇帝宠爱,可每回都要打起一万分的小心。李述悄悄招了招手,侍女连忙上前来收拾这一片狼藉。
  李述将茶盏往前递了递,“父皇喝口茶,消消气。您平日里气量最大了,今儿是谁这么有本事,竟然能惹您生气?儿臣可要好好瞧瞧。”
  正元帝接过茶盏,将桌上一份奏折推了过来,冷笑一声,“谁这么有本事?还不是咱们那位左仆射郑大人!”
  按说后宫是不许参政的,这规矩不仅是皇后嫔妃,公主也要守的。但李述自从十五岁开始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天赋后,正元帝就极喜欢她,经常和她一起探讨政事,李述也是公主里头唯一一个能接触到奏折的人。
  李述将奏折拿起,一目十行,很快阅完了。
  郑仆射可真是……厉害啊。
  这诏书是父皇今早亲手写的,说新科状元沈孝才华横溢,特擢拔入门下省做给事中。可这诏书到了门下省,郑仆射竟然直接驳回来了,说是门下省给事中乃正五品官职,天子近臣,沈孝一介寒门,受此恩宠实在太过。
  郑仆射提议道,岭南道多地县令空缺,不妨让状元郎去地方上历练个三四年再说。
  李述看得心里直咂舌。虽说门下省有驳斥诏令的权力,可郑仆射这哪里是驳议?分明就是打父皇的脸!
  那门下省给事中一职,虽说只是五品官,可权力却大着呢,审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沈孝若是刚进官场就能坐稳了这个位置,以后的官运当真是不可限量。
  可郑仆射怎么能允许?他沈孝若是在中书省站稳了脚跟,谁知道以后有多少个寒门还要窜上来?偌大朝堂,难道要让世家给寒门让位子?!
  郑仆射不但不能让沈孝进中书省,还要将他赶出京城,随便发配到蛮荒之地做县令,彻底毁了他的仕途。如此才能让世人都知道,纵然如今有了科举制,纵然有寒门沿着科举爬了上来,可没用,他郑仆射一抬脚就能将状元郎踢回尘埃里去。
  这封奏章哪里说的是沈孝一个人的官职问题,分明就是世家与寒门的问题。
  想到这里,李述不免对沈孝多了几分同情——他一个寒门子弟,想要在满朝的世家勋贵中向上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难怪三年前他愿意抛下尊严给自己做面首,不是他愿意以色侍人,实在是除了这个法子,他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寒窗苦读又如何、心有野心又如何,这世道容不得他有一丝一毫的逆鳞。
  李述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正元帝道,“雀奴看完了?你怎么想?”
  李述却没有立刻回答。
  太子的命令明明白白地摆着呢,不可能给沈孝什么好官当的,不然自己就得罪了太子。可父皇的倾向也很明显,他欣赏沈孝,想把沈孝作为启用寒门的典范,以此来对抗世家。
  李述应该站在谁那头?
  她没法得罪太子,崔家是太子那头的,从自己嫁给崔进之那天起,她已经被绑在了太子这条船上了;可她又不能得罪皇上,她今日的一切恩宠都是正元帝给的,不然她还是荒芜宫殿中那个不受待见的庶女。
  李述沉默着,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元帝又道,“雀奴?”
  就在这时,殿门忽然被人打开,刘凑弓着腰上前来禀报道,“陛下,郑仆射来了。”
  却见正元帝刚被李述哄开心的脸登时拉了下来,但帝王讲究喜怒不形于色,正元帝的脸色很快隐没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深沉的面孔。
  李述知道父皇这是要商讨正事,因此就要告退,正元帝却道,“都是一家人,避什么。”
  李述听了心中腹诽:这一家人的关系有些八竿子打不着吧。
  郑仆射的孙女是太子妃,可虽说李述跟太子是兄妹,可到底是庶出的,哪儿能跟荥阳郑家扯上关系啊。
  父皇分明就是让她留在这儿,生怕待会儿他和郑仆射吵得厉害,身边没人劝着,不好收场罢了。
  李述只得硬着头皮站在原地。
  思索间郑仆射已走了进来,他已七十多岁了,走路蹒跚,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那身紫袍官服穿在他身上,空荡荡的,愈发显出暮年的光景来,竟叫人看着有些凄凉。
  可谁都不敢轻视于他。
  荥阳郑家,绵延三百余年的清贵世家,多少个朝代倒下了,他们郑家依旧屹立不倒;战争摧毁了多少个生命,可郑家依旧绵延生息。本朝创立之初,若非有郑家举族之力全力襄助太·祖造反,这龙椅上坐的未必是他们李家人。
  郑仆射看着虽老,可胸腔里可是颗老谋深算、七窍玲珑的心。
  郑仆射颤巍巍对正元帝行礼,“陛下”,又对李述道,“平阳公主也在”,李述则回以微笑。小黄门忙端来小圆凳,扶着他坐了下来。
  郑仆射端着一张八风吹不动的老脸,嗓音苍老,“陛下,老臣想说说新科状元沈孝的事情。”
  正元帝脸色不辩喜怒,只是“嗯”了一声,示意自己听进去了。
  郑仆射继续道,“陛下诏书里说的是,沈孝是个有才华的,只是老臣觉得凡有大才者都性子傲,须得磨一下性格。故老臣和门下省同僚商量了一下,觉得若直接让他进门下省做给事中,这实在是恩宠太过了,怕压不住沈状元的傲性子。”
  “岭南道多地县令空缺,状元郎既有大才,不妨让他去地方上历练一番,将一身筋骨磨出来,三五年后若做出一番政绩来,到时候陛下再将他调回京师,重用于他。”
  李述在心里嗤笑一声,官场的人就是有这点好处,甭管心里想的什么损招,说在嘴上都是一派冠冕堂皇。
  历练?
  岭南道那可是蛮荒之地,不通教化,流放的人才去那儿呢!说的好听是三五年后调回京城,可到时候郑仆射随便使些小手段,沈孝一辈子就交代在那里了。
  十年寒窗又如何,抵不过人家一句轻飘飘的话。
  

  ☆、第 5 章

  
  郑仆射道,“陛下以为如何?”
  正元帝显然已经不太高兴了,他目光愈发肃沉,却还是压着脾气,道,“岭南道荒僻,哪里是去做官,分明就是去流放,朕觉得不可。”
  郑仆射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正是这种地方才能显出状元的才干来,不然他凭什么做状元呢?”
  正元帝冷笑一声,“朕没记错的话,郑爱卿可是把榜眼安排到了京畿道的新平县去做县令,那里紧挨着京城,天子脚下。可你转头却要把状元安排到岭南道去,这是何居心?无非就是榜眼是世家出身,跟你们荥阳郑家有姻亲关系,可他沈孝却只是一介寒门!”
  正元帝越说越气,“你何必来问朕的意思!朕想让人进门下省,可你就能让人流放到岭南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