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白莲攻略 >

第320章

白莲攻略-第320章

小说: 白莲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而是说道:
  “陛下,哪用得着如此麻烦。去年全国减免赋税,不过是因为灾情严重,后来朝廷放粮赈济度过了难关,现在朝中有难,把赋税再涨起来就是了,您是陛下,是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国家有难处,哪里用得着您紧巴巴的委屈自己的后宫,这哪里还有帝王的威仪。”
  周弘仁一想也是,顾衍也是慷他人之慨,一句话减免的赋税,现在南方水灾,刚好是把赋税再收上来的契机。
  于是,搂着赵皇后赞了她几声女诸葛,便欣然的决定用此方法了。
  …
  朝中的这些事情的进展,因为琉璃江大堤被毁,全部出了顾衍的预料。
  他没想到周弘仁筹集钱的法子竟然是加重赋税,去年受灾,百姓也仅仅是刚度过难关,还没稳固呢,就加重赋税,这样的法子无疑是最愚蠢的。
  可是,顾衍此时却不能回去。
  若是此时回去,只会加重矛盾,而且到时局面会更为混乱。
  进七月的时候,周弘仁派遣的钦差赵国舅才到了江城,白莲对这个赵国舅知之甚少,顾衍却是了解的。
  果然如他所料,那个赵国舅排场极大,与去年何谦亲力亲为有天壤之别,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底下人做。
  赈灾的米是最差的米,里面多是砂石,灾民们敢怒不敢言,家园尽毁,成年的男子又都被抓去了修建堤坝,因为这次大堤毁得严重,所有修起来格外的难。
  赵国舅只说要在两月之内建好,可是三月之内,莫说是千里长堤了,就是百里,也是难完成的。
  下面人不好做,就为难他们的下面人。
  那些人被督促着日夜赶工,有的长达十多个时辰不眠不休,双腿泡在淤泥里,炎热的夏季,顶着烈日,有的都长了脓疮。
  更有的缺乏休息,筋疲力尽倒下的。
  工期很赶,哪里有人手抬下去救治,就那样或是沉入淤泥中,修建到了这堤坝之中,或是被工头骂了几声,就丢入了河中。
  不过一月,便已经哀声载道,死伤无数,更有民谣四起,不多久便传唱了琉璃江两岸:
  琉璃江,琉璃江,
  千里长堤葬儿郎。
  慈母双目浊泪尽,
  难盼我儿再还乡。
  琉璃江,琉璃江,
  千里长堤葬夫郎。
  娇妻幼儿肠望断,
  怎奈夫已入汪洋。
  琉璃江,琉璃江,
  千里长堤催魂殇。
  遍野哀道处处泣,
  堤上冤魂声声长。
  。。。。。。
  琉璃江的事情,最先坐不住的是顾衍。
  他想着会有乱子,但是仅限于朝堂之上,赵家人自己作死,周弘仁难以收场,可是却没想到事情演变到现在的地步。
  民谣或许是有心人散播的,可是琉璃江上的事情也确实是事实。
  白莲看着顾衍越来越心事重重,在一日黄昏的时候,白莲考虑了许久才说道:
  “王爷,你去吧。”
  顾衍看着她,双目深邃黝黑,没有说话。
  白莲看着他,有些热泪盈眶,她很心疼这个男人。
  这是个有坚硬的胸膛的男人,但是他坚硬的胸膛里装着的是一颗柔软的心。
  若是他现在对着外界的一切不管不问,等着周弘仁和赵家将朝纲断送,他顺势而起,只会为万人敬仰,被后世称颂。
  可是,他对琉璃江饱受磨难的百姓动了恻隐之心。
  顾衍低头看着白莲泪光闪闪,柔声说道:“傻丫头,哭什么?”
  白莲被他的粗粝的手抹去了眼角的泪,抽了抽鼻子说着:“我不是哭,我是为我的男人骄傲,为了我能嫁给这样的男人高兴。”
  顾衍看着她,只觉得心中柔情与豪情并起。
  她为自己骄傲,自己何尝不是因为她才欣喜,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我此去,朝中必然再生波澜。南召虎视眈眈,朝中要清理赵家,分身无暇,你留在永州吧。”
  白莲知道他的忧心,回去后还不知道有什么变故。外面无论发生什么乱子,永州都是没事的,离琉璃江和南召那边很远,离京城也有一段距离,无论什么事情都波及不到这边。
  这也是顾衍想把她留在永州的原因。
  白莲没有逆着他,在他怀里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顾衍听着她应声,叹了一口气,手臂收紧,低语说道:“等着我,等我来接你的时候,你会是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与我并肩而立。”
  郑重的许诺,沉沉的话语,白莲环着他的腰,嘴角翘起,点点头。
  …
  八月十五的时候,摄政王还朝了。
  因为南方的灾情,因为北方被赋税逼迫的百姓。
  随着摄政王还朝,朝臣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般。
  随着顾衍一起入京的,还有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
  顷刻间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南召发兵,迅速的占领了几个城池,愈加的壮大声势挥军北上。
  打着替百姓驱除昏君的名义,替先祖教训不肖子孙的名义。
  南召的宁王本就与周皇室一脉同枝,这样说也无可厚非。
  尤其是南方诸城此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官兵根本就控制不住百姓们的反心,到最后不战而降。
  赵国舅人在江城,知道南召宁王的军队打来,原本想着以钦差的身份插手军中之事,可是没想到南召的军队来的如此之快,不过数日就渡了江。
  原本受压迫的百姓此时都揭竿而起,纷纷投向了南召那边。
  赵国舅一看这形势,当即也顾不得其他了,趁夜就离开了江城,一路回京中了。
  顾衍也未料到南召会来的如此之快,朝中还是一团乱麻,南召那边已经是刻不容缓。
  南召势如破竹,又是宁王亲帅军队,在朝中选将,一时竟没人请缨出战。
  周弘仁看了一圈,赵家的兄弟是真的指望不上了,一个琉璃江,逼反了多少人,现在他还不想把江山断送。
  可是朝中武将稀缺,能用的都是顾衍的人。
  在看着南方的消息一点点的传来,周弘仁终于坐不住了,在朝上的时候提出要以顾衍为帅,率领三军,收复失地。
  周弘仁觉得自己已经很大度了,没想到顾衍却是拒绝的。
  他一口老血横搁在胸中,被扫了面子不说,顾衍不去,就真的为难了。
  非但顾衍不去,他所能想到的武将统统都是以不能担当大任推卸了。
  他知道这一定是顾衍的主意,他心里恨得咬牙切齿的,却是被逼得没有一点办法。
  终于在江城失守的消息传来后,周弘仁在朝上再次提出封顾衍为帅,更是离开了皇位,在台阶上拱手弯腰,以当年刘邦封韩信拜将的姿势,对着顾衍一拜。
  顾衍站着无动于衷,受了他一礼后才拱手说道:
  “陛下,非臣不愿出征,而是这次南召的事情大大的棘手,南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就算是臣去,也并无把握,只会劳民伤财。”
  周弘仁如何不知道这是他托乔拿大,便耐着性子说着:“摄政王勇冠三军,当初荡平西北,如今南召也定然不在话下。”
  “非也。”顾衍沉声说着:“西北与南召不同,西北自来受异族侵|犯,心中对其恨之入骨,打起仗来也是军民一心。而我朝此时因为琉璃江一事,已经民心尽失,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靠着武力的镇压只能逼着百姓更快的投向南召。”
  “依摄政王说该如何?”周弘仁不得不放低姿态。
  “如果陛下做三件事,微臣或可一战。”顾衍说着:
 

    第578章 三个条件

  
  “什么条件,摄政王但说无妨。”周弘仁前所未有的好说话。
  “第一,减免赋税。”顾衍想都没想,张口即来。
  周弘仁听了这第一个条件后,面上有些发热,只是隔得远,下面人未必能看到。
  “这个自然,就是摄政王不说,朕也正有此意。”
  “第二,琉璃江大堤是南召蓄意销毁,并非何大人之故,请陛下为何大人正名,并将这件事昭告天下。”顾衍再说道。
  周弘仁听了,脸上虽然还笑着,心里早已骂了顾衍好几遍。
  什么叫为何谦正名,这是要自己给他正名!
  “宁王狼子野心,残害百姓,朕自当为何爱卿正名。”周弘仁说着。
  顾衍见周弘仁答应的痛快,心中冷笑了一声,依旧是刚才的语气说着:“第三,南方诸城之所以这么快失守,百姓纷纷投向了宁王,是因为怕因为琉璃江修建大堤而骨肉分离。而这一局面,全是因为一人所造成。”
  顾衍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直视着周弘仁继续说道:“请陛下处斩此人,以慰在琉璃江葬身的亡魂。”
  此时大殿上鸦雀无声。
  顾衍说的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赵皇后的兄长,这次负责修建琉璃江大堤的赵宜坤赵国舅。
  周弘仁袖底的双手早已紧握成拳,顾衍这哪里是要收拾赵宜坤,这分明就是打他的脸。
  原来修建大堤的何谦为其正名,现在要杀了赵宜坤,这不是告诉天下人自己任人唯亲,祸害百姓吗?
  琉璃江的事情有赵家人压着,周弘仁被堵塞了言路,只是知道死了个别人,并不知道琉璃江那边是何状况。
  在他心中,莫说是修建大堤了,就是当初在吴地修建王府的时候,还有失足摔死的,也没见那些人有反心。
  如今不过是琉璃江两岸的百姓没有骨气,早早的投靠了宁王,偏顾衍以此事说事,实在是可恨!
  众臣都鸦雀无声的看着周弘仁和顾衍之间的剑拔弩张,任谁也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周弘仁许久才憋出一句话来:“赵宜坤修建大堤时失察,罚俸三年,禁足半年。”
  无关轻重的惩罚,明确的告诉了顾衍,他不会杀赵宜坤。
  顾衍似猜到了他会这样说,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神色平静的说:“赵国舅徇私舞弊,贪墨赈灾银粮,残害琉璃江两岸的百姓,借修堤之事,逼死了多少人,是的琉璃江两岸哀声载道,民不聊生。陛下若是为了皇后淑妃两位娘娘的感受,重美人而弃天下,执意包庇赵国舅,微臣也无话可说。”
  顾衍说完,对着周弘仁的方向一拜说道:“请陛下恕罪,宁王之军势强,微臣无能为力,自今日起,脱去摄政王衣冠,还请陛下另请贤名。”
  顾衍说完,将头顶的王冠摘下,放置于大殿之上,甩袖离开。
  周弘仁气血翻涌,双手都有些颤抖。
  不管是他做吴王还是做天子,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大的寻衅,他指着顾衍的背景,久久说不出话来。
  随着顾衍昂首挺胸的离开了众人的视线,周弘仁气的仰倒,跌坐到了龙椅之上。
  总管太监喊了退朝,才扶着周弘仁下去了。
  众臣鸦雀无声,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在此议论什么。
  等散朝后,这朝堂上的君臣对峙像是长了翅膀的鸟儿一般,没多久就飞遍了百姓的耳中。
  更有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明嘲暗讽,茶楼说书人不停地在渲染,关心天下民生的学子在讨论,一时间,周弘仁宠信赵氏姐妹,任由赵家惑乱朝纲的话,处处都是。
  等着周弘仁知道的时候,已经传遍朝野,想禁止也晚了。
  顾衍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但是该有动作却是一步没少,白莲告诉他一个道理,很多事情,要靠舆论来完成。
  京城中这样的声音之所以多,是因为他提前做了准备。
  周弘仁的性子他不能说是十成十的了解,至少也了解八分。
  他知道,一旦提出处斩赵宜坤的话,周弘仁一定不会同意,赵宜坤那样的,如果周弘仁够聪明,应该弃车保帅,偏偏周弘仁为赵家人左右。
  顾衍料准了他的态度。
  既然要做,便要做的名正言顺些,说不在乎后世的评价,那是假的。
  顾衍等了三天,终于收到了京中最新的消息。
  赵宜坤一进京便被大理寺的人带走了,是周弘仁的命令,周弘仁的江山都快坐不稳了,还哪里顾得上大舅哥。
  随后便是问罪,定罪。以及另外的两个条件,周弘仁也都颁了旨意下去。
  之后就是封顾衍为帅的旨意下达,顾衍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没有再推辞。
  顾衍出征之日,便是赵国舅人头落地之时。
  为此,赵皇后跟淑妃没少因为这个在周弘仁面前求情,只是周弘仁想着朝中无人可用,更兼之朝野上下的舆论压力太大,周弘仁也无可奈何。
  如今赵家恨惨了顾衍,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偏偏却拿他无可奈何。
  此次出征,吴劲夫,罗信,宋戟都是随行的,这倒是出乎了周弘仁的预料,因为吴劲夫在禁卫军中的地位牢不可破,罗信宋戟分别掌管着金吾卫和巡防营,他们这一走,岂不是给周弘仁机会,找人替代了他们。
  顾衍没有与他们解释,只说这一去,京中迟早会出现乱子,免得他们到时候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