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057章

大明武夫-第1057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窃喜之后,李珂又马上回复了冷静。

自古以来,兴兵打仗都是要花费无数钱粮的,中朝要借高丽为基地,自然也会从高丽筹集钱粮,高丽本来就是贫弱小国,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再说了,大汉大军若是集聚在高丽,天知道会生出多少事端来……

一想到这里,李珂的窃喜就换成了忧虑。不过他并不敢拒绝皇帝的要求,这种事本来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陛下的意思,外臣已经明白了,外臣今天回去之后,一定会马上修书国内,让国主定夺,请陛下放心。”

他的答案,并没有让中朝满意。

“高丽离京城千里,修书往来的话,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兵贵神速,我朝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消耗。”陛下淡淡地笑了一下,“大使之前不是说高丽是对我朝最为忠心崇敬的藩国吗?怎么,我朝打算发兵日本,为高丽一雪当年的血仇,高丽反倒会不愿了?”

“陛下,外臣绝无此意!”一见到皇帝说得如此严厉,李珂吓得连忙解释,“外臣只是说兹事体大……由不得外臣做主。”

他已经明白了,大汉的朝廷根本就不会给他、给高丽什么选择的余地,他们已经定好了,一定要这么做,现在客气下问问,只是给藩国一个颜面而已。如果自己在这里不同意或者推脱的话,他们恐怕就会直接翻脸无情吧。

在大明的时代,我高丽何曾受到过这种羞辱……这大汉比起大明来,真不知道坏了多少,只恨苍天无眼,居然让这等背离圣人之道的人得了天下,行事如此强横霸蛮,不知礼义,不知道能几世而亡!

然而,腹诽归腹诽,李珂却不敢有任何表示,甚至连表情都只能装作十分高兴。“我国与日本血海深仇,中朝肯兴兵日本,自然是令我等大为畅快的……”

第1511章同乐太平

“你畅快那不就好了?你是高丽大使,又是高丽宗室,你高兴的事情难道国主不高兴?”皇上仍旧微笑着,然后挥了挥手,“那就这样吧,这阵子你准备一下,二月三月的时候太子就会启程前往高丽,你知会一下国内就好了,那边的使团也会准备的。到时候,你就随同太子一起前往高丽吧,重任在肩,李大使,有劳你了,不过,我朝对有功之人向来慷慨,纵使外臣,只要有功,该赏还是会赏的。”

李珂已经不再听后面的话了,他知道,这是不容置疑的旨意,纵使屈辱,也只能咽下,用最卑微的态度,尽量给祖国挽回一点利益,哪怕一小点利益,也可以让高丽在重压之下稍微能轻松一点。

“弊国尊奉天朝是理所当然的,外臣怎敢请什么赏……外臣只求天朝尽量……尽量少征发高丽的物产,毕竟弊国只是蕞尔小邦,实在支撑不起大战所需的军需啊……”李珂大起胆子来跟天子求情,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些危险了,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跪了下来,“还请陛下体恤藩国!”

出乎李珂预料的是,他这番话并没有惹怒中朝天子,他反而微微颔首,好像赞同了李珂的意见。

“你说得没错,高丽国小民敝,物资匮乏,要从高丽征发太多物资的话,确实是太过于勉为其难了,有伤天朝颜面。所以,这次就是为了避免让高丽不堪征发,所以我才特地派太子过去坐镇的,除了一些粮食之外,大汉不会从高丽取用太多东西,军火和军费,大汉自行运输承担,并且在战后,我朝征发的物资会一并作价补偿,所以就有劳李大使了。你放心,只要有太子在,集结在高丽的大军绝不会纵兵为患,更不会让高丽为难。”

接着,陛下摆了个手势,将太子叫到了跟前,“太子,李大使确实个干才,你在后方要多听听李大使的意见,高丽的事情他比你懂。”

“儿臣明白。”太子向父皇躬了躬身,然后也像李珂友好地笑了笑,“李大使,有劳了,还请之后大使继续努力,为我朝为高丽继续出力。”

虽然大军过境不可能完全秋毫无犯,但是中朝天子的允诺仍旧让李珂宽心了不少。现在他不再抵触跟着中朝太子回去高丽了,他反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太子身边多做些事,帮助高丽将损失尽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至于什么战后补偿他就不敢想了,天知道到时候给不给。

“天朝有命,外臣但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珂垂首应诺了下来。他同时决定,在回去之后,赶紧写信给国内,向国主李珲通报情况,并且陈述利害,让他早点做些准备。

“好了,该谈的也差不多了,大使先回皇极殿吧,好生歇息一下。”在得到了高丽使臣的配合之后,陛下似乎心情也十分愉快,所以挥手就让使臣离开了。

“太子,有了此人的帮助,以后你在高丽办事就方便多了。”皇帝舒了口气。“高丽那边的使团,你可以引以为臂助,他们在高丽呆了很久,熟悉上下民情,但是他们毕竟不是高丽人,很多事情他们办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你要用用高丽人。”

“父皇,儿臣看他刚才好像颇为犹疑的样子……大概是不愿意我朝大军集聚在高丽吧。”太子突然问。

他刚才冷眼旁观,虽然李珂掩饰得不错,但是他已经看出了李珂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他不情愿很正常啊,谁喜欢别国的大军盘桓在自己家里呢?”皇上笑了笑,“但是既然他怕你,想要讨好你,那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办事,不敢有什么懈怠。你可是他们触怒不起的人啊……”

“儿臣明白了,儿臣会倚重他的。”太子点了点头,“儿臣也会体恤下情,不会让高丽不堪苦扰,以至于后方生乱,坏了前线的大事。”

太子有专人教史,自然也读过隋炀帝和唐太宗东伐的故事,这两位天子评价一个天一个地,但是同样做过一件事——也就是东征高句丽,而且同样都不成功,他读了之后,自然心里也有些体悟。

大军不是越多越好的,重在维持后勤,只要粮草不断,军心就不至于生乱,派太多兵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后勤压力,并且白白让百姓受苦。而且征伐之时,后方绝对不能生乱——这是这两位帝王所给他带来的教训。

“你的性子好,我知道,我派你过去就是为了稳住后方的。”皇上也同意了他的看法,“不过,到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了。你身边到时候有的是智囊谁都会出主意,但是做决定的是你,最重要的也是做决定,你要好好在那里历练下了。”

他就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初步训练太子统筹后方,总理军事政事的本领,高丽是藩国外邦,就算玩坏了他也不心疼,所以可以放手让太子去做。

太子心里有些紧张,他还是有些诚惶诚恐,不过他知道,自己总该踏出这一步的,所以还是保持着镇静。“儿臣明白。”

“走吧,别让你母后久等了,大臣们也在等着呢。”皇帝走下了御座,然后拉起了太子的手就往外走。

新年的宴会是皇家一起出席的,皇后现在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一直等着皇帝召见外国使臣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皇极殿当中的人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攀谈之后都有些饿了,但是因为皇家还没有出席,所以大家都不敢先行用餐,不过茶水的消耗量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当时间走到了准点之后,在一片嘈杂当中,一群身穿着一身簇新制服皇宫侍卫从偏门走进了大殿,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了。

“皇上驾到!”随着领头的侍卫官的大声呼喝,在众人的屏息凝视当中,大殿的正门被打开了,皇上、皇后和太子三个人出现在了门口。

皇家一出现,众人纷纷离席,列在两边,同时伏了下去。

按照往日的惯例,皇家从两边的人群中间留下的路穿行而过,然后走到了御座前。然后,皇帝和皇后并列坐在御座上,而太子则坐在了旁边一个比较小的位置上。

“列位平身。”一坐下去之后,皇帝就示意大家免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场的所有人同时叩首,然后重新站了起来,坐到了原本的位置上。

接着,皇帝从御座前的案几上拿起了酒瓶往酒杯里倒上了酒,而在座的大臣和外邦使节们也纷纷拿起了酒杯,清冽的酒液瞬间让大殿当中充满了芳香。当然,在场的妇孺是不用喝酒的。

“诸位爱卿,新年大吉。”皇帝先说了一句祝酒词,然后喝下了酒。

“新年大吉!”群臣同样回应,然后也喝下了。

再倒上了一杯。

“万民同乐!”

“万民同乐!”

群臣同样回应。

接着,最后续上了一杯。

“天下太平!”伴随着这句祝福,皇帝再度一口气喝光了这杯酒。

“天下太平!”其他人也发出了同样的宏愿。

至此,按照惯例喝下了三杯酒,并且祝福了新年之后,宴会正式开始了。随着皇帝和群臣们推杯换盏,大殿里刚才的紧张气氛也逐渐消失了,大臣们相互交谈道贺,妇孺们欢声笑语不断,为新朝的一年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也为新的一年铺陈出了新的喜悦。

此时,不光是紫禁城内的大殿,在宫墙之外,民间的新年也在如火如荼地铺陈当中,到处都是鞭炮声和欢笑声。在宴会过完之后,皇家和民间的新年游乐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等到了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那和之前的习俗一样,是赏灯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的制灯工匠和商人纷纷云集京城,把自己的产品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

那时候灯市上会有形形色色的花灯,应有尽有,专程前来观赏的人摩肩接踵,男女皆有,热闹非常。正月十四开始试灯,各种花灯开始点亮悬挂;正月十五灯会正式开始,到了正月十六罢灯。

这些习俗都是前明流传下来的,不过在前明末年,因为天下纲纪逐渐崩坏,大乱频仍,所以哪怕是京城,每年过年也越发萧条,再也不见了太平时节的盛景。等到了新朝建立之后,天下慢慢安定了下来,社会秩序重新转好,新年的游乐活动才重新恢复到了当年的境况。

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人们才会知道之前的安定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在太平时节里面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天下大乱之时竟然是求之不得。

前明末世的可怕,此时的街面上已经见不着了,但是那份惨痛和恐惧,还残留在人们的心中,甚至能到殿中的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在之前有过惨痛不堪的回忆。

第1512章皇储观阵

天下太平——这是每个华夏子民发自内心的宏愿,天知道这四个字里面,究竟饱含着怎样的沧桑和惨痛?这个民族含蓄的笑容里面又饱含着多少泪水?

太平是求不来的,也是忍不来的,只能向天抢来,向人抢来。大争之世,如果故步自封,沉溺在已有的荣耀和成绩当中不可自拔,那么很快就会落后于人,只能含垢忍辱,成为盘中鱼肉。

“愿为华夏,抢得太平!”带着这样的低声自语,皇帝又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

今年自从过完年节之后,天气一直十分好,经常是大晴天。在京师的西郊,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倒扣在苍茫大地之上,空气在寒冷之余还透着一股清新。

因为刚刚从隆冬季节当中渡过,所以各处山峰都是枯黄的景色,只有山涧当中濯濯落下的泉水,才能从中发现一些新春的生机。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峰,放眼望去,巍峨的山峰傲然屹立,似有龙盘虎踞的气象。太行山脉也从这里起始,最终将北方大地划为两边。

如此壮丽的景色,自古就为北方的文人雅士们所称重,被认为是燕京周围风景最好地方。从古时候开始,燕京西郊地区,一直就是游览胜地,而且在山水丰茂的地方还遍布着皇亲贵戚的私家庄园。

不过,在山峰之间通往京城和山陕的要道中,此时却已经耸立起了一座庞大的人工建筑。

这座建筑占地很广,外围的墙大概高两丈左右,微微倾斜,而且整个外墙呈现出奇怪的六角星状,像一只盘踞在大地上的海星。而在外墙之内的高台上,还筑有另外一道内墙,同样也高两三丈。

两道墙中间都配置着胸墙,而胸墙则有安置大炮的位置,虽然因为初建成的缘故预定的炮位还没有填满大炮,但是已经布置上的大炮也有不少,黑森森的炮火在胸墙后对准了棱堡之外的每个方向,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

不管是内墙还是外墙,都是直线型的,而且外层似乎堆置上了厚厚的土,所以看上去黄红相间,说不出的怪异。

这种人工造物的粗粝之气,将原本的山水形胜破坏无遗,如果有文人雅士在这里的话,恐怕会有大煞风景的感叹吧。

然而,此时此刻,在观察着这座棱堡的人们心中却并没有这样的感叹。

在离棱堡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座小亭,这个亭子看上去是很久之前修筑的,砖石已经斑驳,而木料也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