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虎啸 >

第125章

明末虎啸-第125章

小说: 明末虎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八十五章两方角力

离开雄唐所,莒南县令邱行本与公子邱任皆是一脸轻松之色。

邱行本衣袖一拂,长叹一声道:“幸亏本县反应迅速,立刻拿下孙之獬这厮,这才免了我莒南一场大难,不然,那李啸若发现我等与朱大典有来往,定然兴兵问罪。我等岂不是自陷罗网。”

邱任亦笑道:“那孙之獬,一嘴乱跑,当日我就看他不靠谱。这厮可恶,不惜将我等往火坑里推,以图自身飞黄腾达。哼,老子才不上他的当呢。”

父子两人大笑,心下庆幸不已。

李啸这边,已是立即写了亲笔书信,将与朱大典刘泽清的战斗经历详细写明,随即派方胜带哨骑甲队立即出发,将信件与银两送给温体仁与曹化淳。

其中温体仁送银两5000两,曹化淳送银两2000两。

望着方胜快速打马而去的身影,军前赞画李长材叹道:“方胜这一去,又要在朝廷中掀起滚滚大浪了。”

李啸脸色亦是凝重:“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本官只是禀公直报,朝廷作何反应,又岂是我等所能料想。只是,现在朱大典等人,该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了吧。”

李啸没有猜错,朱大典一回到济南府,就立刻开始行动。

他首先派亲信向周延儒汇报这次战争的结果,随即,又给兵部尚书张凤翼紧急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朱大典将此次战斗简略描述后,向张凤翼详细地讲明,是李啸有与流寇勾结的嫌疑,自已才不得不出兵戡乱。

写完信后,朱大典召集刘泽清、刘良佐,三个聚帐密议,统一口径。皆一口咬定,说李啸有与流寇勾结,自已才出兵的。绝不能说是为了灭李啸之口才出兵雄唐所,欲以此上下一口之辞,来掩盖自已杀良冒功的重大罪行。

接下来,三个人一同凑钱,派人去向李啸赎回被俘军兵。鉴于这些皆是刘泽清部之俘虏,三个人争吵了半天,最终定下,刘泽清出赎金数额的一半。银两10万两,朱大典与刘良佐各出剩下的另一半,各5万两。

见来人带着20万银两来赎人后,李啸倒也爽快,立刻将这3000多人交还给来人带回去。当然,是全身空无一物地回去。

在朱大典派人来赎人之前,下面的将领有人提出,不如让这些军兵加入李啸军,从而快速增加兵员数额与战力。

李啸毫不犹豫地否决了提议者的建议。

因为。首先这些俘虏的家属,皆在外地,留得住人,留不住心。第二。这些人很多都是老兵油子,吃喝嫖赌等恶习极多,这么大数量地加入李啸军,很可能将身上的恶习传染给纯朴的李啸军兵。第三。这些人将来若上战场,因不知为何而战,又有临阵脱逃的恶习。很容易稍遇挫折便打退堂鼓,这样一来,会给全军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

七天后,一路纵疾驰的方胜,将李啸的亲笔信与银两5000两交给温体仁,随后,又去拜见曹化淳,将另外的2000两银子赠送给他。

方胜离开后,温体仁立刻让人去请曹化淳前来议事。

温体仁脸上的笑意,有如这春天的天气一般,一脸荡漾。

曹化淳手捧精瓷茶杯,笑道:“李啸真真将才也,以少击多,竟将那朱大典打了个落花流水,实实让人钦佩。咱家在想,这周首辅令朱大典出兵,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

温体仁脸上笑容愈见得意:“周延儒也是被我等逼得慌了手脚,方出此下策。那李啸若如此不堪,岂能连破叛军与鞑子。“

曹化淳低声说道:“这样一来,周延儒又有如此把柄在温大人之手,怕是再也在首辅之位上呆下去了。“

温体仁冷笑道:“这也算他咎由自取。若他早早识相退出首辅之位,我等何需如此相逼。可见,此人不识时务,不知进退。且待我写好奏章,便向皇上禀报。”

一个时辰后,崇祯皇帝在东暖阁接见了温体仁。

看完奏章的崇祯皇帝,脸色苍白,神情木然。

随后他又紧急翻看了一下李啸写给温体仁的信件,顿时,脸上已是隐忍不住的愤怒与杀机。

怎么会这样?

朱大典与刘泽清等人,竟敢为了掩盖杀良冒功的罪行,而杀人灭口!

这山东的形势,失控到了何等境地。

温体仁不失时机地提醒皇帝,朱大典背后,定然有人指使。虽然他含糊其辞不明白直说,却也让崇祯知晓了,这背后指使者,当为首辅周延儒。

崇祯感觉浑身发冷,他瞥见温体仁兴灾乐祸的表情,忍住了要大发其火的**。

“你且退下,待朕好生思虑一番,再做决议。“崇祯无力地挥了挥手。

温体仁眉头一皱,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拱手告退。

温体仁刚走。兵部尚书张凤翼紧急求见皇帝。

张凤翼刚从周延儒处出来,两个人得到朱大典的紧急奏报之后,便立刻聚在一起商议。

其实张凤翼与首辅周延儒关系皮颇好,两个人都是南直隶老乡,同朝为官,自然颇多亲近。

张凤翼一见周延儒,便跺脚摇头道:“玉绳,为何行事如此鲁莽,竟这样送个把柄予人。”

周延儒一脸悲色:“温体仁那厮逼迫太紧,周某也是万般无奈,方出此下策。现在错已铸成,悔之奈何?”

张凤翼叹道:“唉,该缩头时且缩头,不可争强于一时矣。现在事情如此,我等需赶紧定了决议,禀报皇上,以求其从轻发落了。”

周延儒闻得此言,双目顿时隐隐含泪,他向张凤翼拱手说道:“伯起,我料此时温体仁定已将此事报于皇上,我置身其中,难于出面。还请伯起紧急面见皇上,以求事情得以转圜。”

张凤翼叹道:“也罢,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以死中求活了。”

两人随后详谈了阵,将各类情况商量了一番,随后,张凤翼从周延儒府中离开,便紧急前来东暖阁求见皇帝。

看到皇帝那张阴悒得能滴下水来的脸,站起身来的张凤翼,心下骤然揪紧。

“张伯起,你这个兵部尚书当得好啊,孔有德叛军未灭,河北流寇肆虐,而这山东之地,刚刚平定登莱之地,竟然又出现自相攻伐之事。”皇帝满脸冷笑,呼吸却十分粗重。

脸色黯淡的张凤翼闻言,连忙扑通跪下,拱手而道:“微臣失察,以至山东内乱,同室操戈,恳请皇上责罚。”

第一百八十六章朝中巨变

皇帝拂袖而起:“张伯起,一句失察就完事了么?整件事情,你就毫无责任,这般把自已身事外,你这个兵部尚书,当得如此轻松!”

张凤翼感觉背上冷汗涔涔,他颤声言道:“禀陛下,这段时间以来,臣一直在山西之地督管剿灭流寇的事情,对山东之事,一时未有拂及,微臣之罪,却是难免。陛下若要责罚,微臣毫无怨言。”

崇祯望着一跪于地的张凤翼,心中突觉莫名烦躁,他怒喝道:“惩罚你是小事,现在,如何收场山东之事,方是最为要紧!”

张凤翼闻言抬头,低声禀报道:“陛下,臣反复思虑,今有一言,还是要说与陛下听。”

“讲!”

“陛下,微臣之言便是,小惩大戒,适可而止。”

“哦,这话却有意思,张伯起,你且起身,详细说来。”崇祯的脸上,毫无表情。

张凤翼起身后,目光深沉地缓缓说道:“陛下,眼下大明之中,流寇肆虐,鞑子猖狂,复有孔有德叛军作乱未息,国势如此动荡,岂可再自酿其祸。眼下,登州初定,山东民力已竭,正是急需安稳发展之际,决不能再复增战乱了啊。”

“朕亦知国势艰难,只是,这与对朱大典等人处置有何关系?”

“陛下,朱大典等人是有杀敌冒功的嫌疑,也有不禀明朝廷便出兵攻击李啸的不是之处。但其也有不得已这苦衷。据悉,朱大典等人是查获了一批李啸与流寇勾结的信件,大惊之下,方未禀明朝廷便出兵进攻雄唐所,以期将李啸捉拿问罪。”

“这是何道理,难道仅凭一批来历不明的信件。便可自相攻伐,这将朝廷置于何处,将朕置于何处!”崇祯明显愤怒了,他狠狠地一拳敲在桌子上。

“陛下,朱大典与刘泽清此举莽撞,行事不当。皆当受罚,微臣之意,是希望皇上把握一个合适之度。”张观翼说到这里,脸上黯然之色更加明显。

“你这话是何意?按你所说,那国家法度何在,朝廷纲纪何在,朕,朕竟然不能从重处罚此二人以儆效尤了么?”崇祯愤怒地站起来。

“陛下,臣说句诛心之论。山东已出了一个孔有德,莫要再出第二个孔有德了。”张凤翼说完此句,又扑通一声跪于地上。

“真是岂有此理!”崇祯咬牙喝道,脸上却隐现出悲凉之色。

“陛下,朱大典刘泽清在山东已久,纵被李啸所败,手中亦有重兵,若陛下逼之太急。定要将他们下狱治罪,只怕他们情急而反。步了孔有德的后尘,则我大明复有何可出剿之兵?又从何处筹得剿灭之粮饷?这好不容易平定的山东局势,又复要战乱至何时?请陛下深思啊!”张凤翼说完这段话,不觉悄然落泪。

年轻的皇帝无声地跌坐回龙椅上。

崇祯不是傻瓜,张凤翼将话说到这份上了,皇帝心里也明白。眼下,决非意气用事的时候。

东暖阁中,一片死寂。

“张伯起,那按你之意,此事当如何处置?”良久。皇帝的声音响起,话语之中,带着隐隐的虚弱。

“皇上,按微臣之意,可将文官朱大典降职调任他处,那刘泽清、刘良佐等武将,仍着统领山东兵马,只不过要分别降官阶,以示惩戒。这样一来,纵他们因为登州克复没有奖赏而心有怨言,也会因为擅自出兵攻击同僚之罪而抵消。如此一来,山东局势可定,我大明便可全力对付流寇与鞑子,以图中兴啊。”张凤翼急急地说完这段话,一时岔了气,剧烈地咳嗽起来。

龙椅上面,长久地没有回话。

许久,上面传下来一个低沉无力的声音:“伯起,你退下吧,你之意,朕已知了。”

张凤翼缓缓退下,离开东暖阁时,外面下起了雨,神情憔悴而疲惫的他,怔怔地站在台阶上,伫望连天的雨幕飘然而落,心下是说不出的酸涩与悲哀。

不多久,朝廷最终的处置决定安排下来了。

朱大典,因不禀朝廷擅自攻伐同僚之罪,贬为福建布政使,降散阶二级,从中顺大夫降为中议大夫。着左副都御史李懋芳继任山东巡抚。

刘泽清,因不禀朝廷擅自攻伐同僚之罪,降散阶二级,从昭毅将军降为怀远将军,为保山东宁靖,暂不外调,继续任山东副总兵一职,统领山东兵马。

刘良佐,因不禀朝廷擅自攻伐同僚之罪,散阶除去,仍任参将一职,其部兵马从山东调往山西,受山西巡抚许鼎臣节制,因其以往与流寇作战得力,以期其戴罪立功。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行动迟缓,办事不力,以至山东局势生变,降散阶一级,罚俸三月,着太监诉责,仍令其掌锦衣卫指挥使司,戴罪立功。

最让朝廷震动的是,首辅周延儒,因为一系列罪名,被勒令革职还乡。

而首辅继任者,则是心思阴鸷,手段狠辣的温体仁。

坐上首辅之位的温体仁,登上首辅宝座两日后,便禀奏皇上道:“陛下,山东之事,可算尘埃落定,只是此事之中,擒得叛军2000余名的李啸,至今未得任何封赏,似有不妥。”

崇祯点点头:“李啸一心报国,前日又因朱大典等人擅自兴师攻伐,确实颇有些委屈他了。那长卿之意,当如何奖赏呢?”

温体仁目光灼灼:“陛下,臣以为,国难思良将,板荡识忠臣,那李啸一心报效朝廷与皇上,杀叛军,击鞑子,实为难得之将才。陛下当潜心笼络,让其感恩戴德,更思为国效力,方为上策。”

“爱卿详细言之。”

“微臣之意,李啸现为指挥使同知,可升其为指挥使,另从莒南县与五莲县各划一部分与雄唐所相临的荒僻土地,并入雄唐所。将雄唐所升格为雄唐卫,其李啸任雄唐卫指挥使。”温体仁言毕,一脸期盼地望向崇祯皇帝。

“准奏,另升李啸散阶为正三品昭武将军,加荣衔上轻车都尉,以示朕恩宠之意。”崇祯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吾皇恩德浩荡,微臣谨遵圣喻。”

七天后,李啸押送进京的2000多名叛军俘虏到达京师,崇祯献俘太庙,告祭列祖列宗后,下令将这些叛军全部斩首弃市,并将头颅筑成京观,让全京师百姓官员观看,以戒不臣。

那名杀了主将毛有顺率军投降的叛军副将郭洪信,李啸念其有功,没有将其与那些俘虏一起上押京师,却让其去蒙山带着那522名土匪俘虏挖河砂,郭洪信对李啸如此宽仁安排,欣喜若狂,连连表示要全力效忠李啸方去。

第一百八十七章雄唐卫指挥使

崇祯献俘之日,宣旨太监带着恩旨与奖赏来到了雄唐所。

“。。。。。。雄唐所指挥同知李啸,海战破敌,至二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