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显耀大唐 >

第216章

显耀大唐-第216章

小说: 显耀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得此事结束之后,我一定要狠狠的整顿一下御史台,哼,这帮混蛋,竟然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安插进了这么多的细作,对我御史台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这,这也实在是太可怕了。”

袁公瑜紧紧握住了拳头,默默地想道。

当然,在表面上,袁公瑜却在大呼冤枉,说自己并没有这样做。

却见杜审言冷笑着说道:“既然袁大夫否定此事,倒也不难确定微臣是否冤枉了他,陛下与天后娘娘只需往丽景门诏狱去一趟,便知道事情的真相,不过陛下倒是要小心一些,因为微臣听说,有人说丽景门诏狱是例竟门,也就是这里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微臣实在是被这句话给吓住了,东宫那几名武将倒也罢了,若是陛下因此回不来,那微臣这一次可算是千古罪人了。”

“嗯?到底是谁?竟敢如此胡说八道!”高宗闻言不由得面色阴沉,沉声问道。

“微臣听说,好像是御史台信任的监察御史来俊臣所言,这来俊臣只是一个小混混,不知为何竟然成了监察御史,而且还口出狂言,实在可恨,微臣还听说,这来俊臣为人心狠手辣,善于罗织罪名,这罗织二字,就是源于他那专事诬陷人的著作《罗织经》。”

御史中丞李昭德早就对袁公瑜到处搜罗酷吏的行为表示不满,又素来看不起小混混出身的来俊臣,现在好不容易机会到来,自然是狠狠地踩上一脚,对来俊臣大肆贬低,同时又乘机对袁公瑜进行攻击。

高宗闻言,面色更加难看,徐徐看向袁公瑜,缓缓问道:“袁大夫,此事国有乎?这来俊臣是何来头?有何才能?资历如何?何时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的?朕怎么不知道?吏部尚书何在,速速将这来俊臣的履历送到朕的面前。”

片刻之后,就见侍从将来俊臣的履历取来,放到了高宗的面前,高宗只是看了几眼,便震怒的说道:“这就是来俊臣的履历?他就靠这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媚娘,你在核准之前便没有看一看?”

虽然高宗性情懦弱,可是却并不笨,到现在已经能够猜得出来,太子李显被诬陷谋反,这里面肯定是有武后的参与,既然此事涉及到他的爱子的生死存亡,自然也不能让步,所以在他执政二十多年来,竟然第一次在朝堂上面责武后。

武后也没想到高宗竟然开口责备于她,一张老脸顿时通红,然而她还要开口遮掩此事,便开口说道:“臣妾当时只是听政事堂诸宰相将名单递上来,然后又大略的问了问,后来见那来俊臣谈吐不俗,似是颇有才华,这才任命他为监察御史,至于出身,确实是没怎么问,因为我大唐一向只问才能不问出身的。”

第355章反击!(二)

武后这句话回的也很巧妙,就像是打太极一般,攻防兼备,转守为攻,竟是在指责高宗怪她违背了大唐国策。

高宗方才重责武后,心中本来就有一丝愧疚,现在见武后这么一说,顿时便讷讷的有些说不出话来了。

却见御史中丞李昭德哼道:“总归是御史大夫袁公瑜欺上瞒下,良莠不分,方才令小人乘机钻营,致令迫害忠良,坏我朝廷形象,启禀陛下,微臣还知道这批负责审讯的御史中,王弘义号称白兔御史,这主要是因为一则典故……侯思止被戏称为烧饼御史,因为他发迹之前乃是卖烧饼为生,而且大字不识一个,此人审讯手段叫做白司马与孟青棒,因为洛阳有一坂叫白司马坂,有一将军叫孟青棒,侯思止不知,以为‘白司马’即‘叛’,‘孟青’就是‘棒’刑的意思,实在是贻笑大方,似这等不学无术之徒混迹朝廷,充斥御史台,将整个御史台弄得乌烟瘴气,若不加以整顿,微臣唯恐日后似这等陷害忠良、为祸朝廷之事恐怕将再次上演。”

“陛下,微臣冤枉,这几个人虽然看似不学无术,然而却是真正的刑讯高手,他们曾经身破了不少的疑案怪案,再者说了,太子之事尚未定论,李昭德竟然如此信口雌黄,还请陛下详查此事!”

袁公瑜立刻装作一副无辜的样子,对着高宗恭敬施礼道。

这时候却见李昭德嘿嘿一笑,淡淡说道:“此事只需陛下前往例竟门诏狱一趟,便知真伪,何必在此听信小人饶舌乎?微臣请陛下移驾丽景门诏狱,一辨真伪。”

说完之后,李昭德便跪倒在地,恭敬的对高宗说道。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都呼啦啦跪倒在地上,对着高宗恭声说道:“还请陛下驾临丽景门诏狱,一辨真伪!”

高宗闻言,豪气顿生,大声说道:“既如此,朕便驾临御史台,一辨真伪,看一看这些御史们是如何审讯的?”

就在这时,薛元超忽然收到武后递过来的眼神,顿时明白是要自己阻拦,不由得心中大恨,因为这时候说话肯定是要得罪高宗的,但是他却知道,如果没有了武后的保护,他不仅做不成宰相,力压同为河东薛氏的宰相薛仁贵和驸马都尉薛绍这两支族人,恐怕连性命都难以保存,所以一咬牙,便开口说道:“陛下,诏狱之中阴气甚重,陛下龙体尚未康健,实在不适合前去诏狱呀。”

却见高宗重重的哼了一声:“若非尔等任意胡来,朕又何必前往诏狱这等地方?”

便在这时,高宗突然听得外面一阵吵闹,不由得一怔,随即喝问道:“殿外是何人大声吵闹?竟然如此的没有规矩!”

却听得内侍禀报道:“启奏陛下,殿外忽然来了一人,自称是东宫乐师,名叫安金藏,要为太子殿下力证清白,因为陛下正在上朝,又因为那人身份不明,所以奴才并未放其进入,可是没想到那人竟然如此刚烈,大声表示,愿意剜出腔内一颗心,为太子证明清白,话未说完,便将手中利刃刺入胸腔,哎呀呀,这鲜血流了一地,实在是惨不忍睹……”

“竟然还有此事!”高宗闻言立刻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立刻派遣尚药局最好的供奉前去救治,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保住这名义士的性命!呵呵,太子宫中能有这等义士,又怎么可能会谋反?如今看来,我们恐怕真的是误会了太子了呀。”

紧接下来,高宗便率领群臣来到殿外,亲自探视那义士安金藏,并且叮嘱奉旨赶来的尚药局大供奉,务必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安金藏的性命,这才动身前往丽景门诏狱走去。

武后和她的那些党人全都面色灰败,因为在所有人都盯着的情况下,无论是武后还是袁公瑜都无法分身命人前去诏狱提前安排这一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之前那严密的陷害太子的计划一步步走向失败。

大约在一顿饭的功夫之后,高宗等人便来到了丽景门诏狱,他按照李昭德所指的,首先来到周兴的审讯室,这一走进审讯室,便看到了身体羸弱、遍体鳞伤的刘幽求,不由得狂怒不已,厉声说道:“这就是你们的审讯?像这等酷刑,有几个人能够挺下来?周兴,你说你自己能不能挺下来?嘿嘿,事到如今,这位义士都没有招出来,足见是多么的忠烈!也足见太子之事的确是冤枉的!”

而等来到王弘义审讯的地方,高宗还没走进去便闻到一股臭气,然后不由自主的吐了一地,待得稍缓一缓,便有些虚弱的说道:“竟然用毒气来迫使人家招认,也亏你们做得出来,而即便这样的环境,这位义士都没有招供,足见一腔赤胆忠心!”

之后高宗又来到来俊臣、侯思止、索元礼等人的刑讯室,看到的也都是大同小异,不由得勃然大怒,厉声喝道:“竟然有这等刑讯手段,御史台可真是令人开了眼界,怪不得此处被称为例竟门诏狱,果然是有去无回啊,似这等重用酷吏,屈打成招之事,也只有你袁大夫能够做出来吧?袁公瑜,你,你该当何罪?”

袁公瑜闻言立刻跪倒在地,口称死罪,请求得到皇帝的宽恕。

高宗恨恨地说道:“此事不用再审下去了,很明显是有人屈打成招,愿望太子,哼,将这般酷吏给我逐出御史台,革去他们的一切职位,此后无论再有才能,一律永不叙用,至于你袁公瑜,嘿嘿,你也老了,这便告老回乡去吧。”

“啊?陛下,陛下请放过老臣吧,这都是老臣一时糊涂,被这帮酷吏给坑骗了啊。”袁公瑜一听高宗要自己辞官,便知道一生的仕途就此止步,然而恐怕这一切还不算完,因为他以后很可能会遭到李显的报复,从而来他个神秘消失,到时候连命都保不住,这才是最令人担心的。

所以,袁公瑜这才哭喊着求饶,然而高宗却不为所动,眼看着袁公瑜被赶出了御史台。

第356章反击!(三)

在赶走袁公瑜之后,高宗任命李昭德暂时管理整个御史台,并负责审讯之事,并且严令李昭德禁止使用酷刑,尽速将案情审理清楚,并且为这些被酷刑所折磨的义士们进行医治。

说完之后,高宗便离开诏狱,准备返回自己的宫中。

这一番动怒再加上诏狱中的险恶环境,让高宗的身体状况再次变得有些不好起来,然而高宗却仍然咬牙坚持着,无论病情多么严重,他都要坚持到太子的案情水落石出之后。

可是没想到就在这时,突然见一名小内侍来到面前,对着高宗说道:“启禀陛下,宫外突然来了无数的百姓,口中喊着要为太子殿下伸冤,宫中侍卫正在阻拦,然而百姓实在太多,根本就阻拦不住,估计过不多时,百姓们就会冲进来,左监门大将军让奴才问一问,应该如何处置此事?要不要武力镇压?”

这时候却听得中书令薛元超大声说道:“似这等无知的百姓,竟然也敢冲击宫禁,实在是狂妄之极,直接派出大军进行镇压便是,哼,我相信只要真的出兵镇压,那些百姓一定会立刻散开。”

“陛下,薛相这句话可谓诛心之论”,只见人群中突然走出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郭正一,大声说道:“大批百姓突然聚集,要为太子伸冤,乃是顺天应人之举,只不过是将自己的意愿表达给圣上,何罪之有?可是薛相竟然建议直接派兵镇压,这不是要陛下制造冤案吗?千古之后,史书上记录此事,应当如何评价陛下?更有甚者,如此大事,陛下都没有表态,薛相竟然率先出言,欲置陛下于何地?”

“陛下,老臣冤枉,老臣并非这个意思,老臣只是……”

“够了!”薛元超的话没有说完,就见自己的话语被高宗硬生生的打断,不由心下一惊,连忙住口不言,却见高宗的面色无比阴沉,随后说道:“薛卿,你好大的胆子!朕念在你是先朝名士薛道衡之孙,先皇薛婕妤侄儿,一向对你宽待,然而你竟然如此藐视朕躬,唆使朕镇压百姓,做这等昏君之举,用心实在是歹毒,若不是看在你素日功劳的份上,朕决不轻饶,还不速速退下!”

“陛下……是,老臣遵旨!”薛元超的一张老脸顿时变得无比苍白,深深叹了一口气,然后无奈的退下。

这时候高宗却说道:“郭侍郎,依你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却见郭正一说道:“陛下,微臣听说,这几日山东水灾,百姓饥饿,饿殍遍野,头几日京师地震,这些都是大凶之兆,可见所谓太子谋反之事已经令上天震怒,陛下若是听信薛相之言,武力镇压百姓,估计将会有更大灾祸,如今百姓之所以聚集此处,并无他意,只是为了替太子殿下伸冤,陛下只需率领群臣前往宫门外,安抚百姓,并且答应还太子殿下一个公道,百姓们必然会退去。”

高宗闻言点头道:“朕正有此意,走,我们一道出宫去看看。”

这时却见中书舍人、太子宾客元万顷上前说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那些百姓如今正处于头脑发热之时,万一因此冲撞了陛下,其间的责任谁负的起啊?”

高宗闻言淡淡笑道:“吾为大唐天子,相信我朝百姓定然不会冲撞于我。”

说完之后,高宗将手一挥,带着众人一起前往宫门外。

这时候武后故意落后了几步,然后悄悄对着一旁的丘神绩如此这般的吩咐了一番,这才悄然跟上。

高宗来到宫门外,果然发现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不由得走上前来,在众百姓见礼之后便见一名老者大声说道:“陛下来了,这可实在是太好了,小老儿参见陛下。”

“老人家请免礼。”高宗见状,连忙走到面前,亲手将老人扶起来,然后微笑着和老人闲聊了几句。

老人应了几句,突然开口说道:“圣上,请恕小老儿直言,太子殿下乃国之柱石,社稷功臣,数次挽狂澜于既倒,不惜冒险,深入不毛,与敌作战,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护国安民,像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会做出反叛之举?若是太子殿下当真叛国,当初只需带着作战之兵来到洛阳城下便可,太子连那样的机会都不把握,又如何可能利用目前这样恶劣的环境来起兵反叛?所以,此事很明显,有人妒忌太子的军功和声望,故意栽赃陷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