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永仁的气质变化最大,原本低调羞涩的宅男,如今已经蜕变成了一个活脱脱的乡镇干部,好似焦裕禄附体。林菁华倒是没什么变化,满脸憨笑的往那一站,马上就能让人联想起土里刨食了多年的贫下中农,就算给他穿一套阿玛尼西装,也脱不去他身上那股子浓浓的乡土气息。
几个人静静的站在那里,好似用笨刀钝斧简单劈凿出的几个粗糙的雕像,竟然表现出了一股极其强烈的画面感,让人感受到一股安静的力量。
观看片子的一些没有参加考察组的常委和委员,看到这里的时候,顿时泛起一阵酸楚,心也好像被狠狠的揪了一下似的。
这个镜头很真实,当时一名拿着摄像机的宣教部员工,随考察组一同来到了吕梁山根据地。当飞艇缓缓降落的瞬间,他看到了李明他们站在那里迎接考察组的到来,当时的情景,让他内心震颤。
于是他下意识的拿起摄像机,拍下了这组珍贵的镜头,没有一丝的艺术加工,画面也没有经过处理。但是几个人站在那里,周围尘土飞扬,入目都是黏稠的黄色,那一派空旷辽远的景致,却极具视觉冲击力。
李明他们也不是故意打扮成这个样子,这里的条件确实非常艰苦。就算你天天不停的打理自己,可一会儿的功夫,就又变成了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几个都不怎么勤快的大男人,干脆也懒得拾掇自己了。
随着纪录片的不断播放,用平白朴实的画面,缓缓的讲述着根据地的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也让观看的众人深陷其中。
片中没有刻意煽情的画面,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渲染。更多的是展现李明他们一帮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带领大家克服各种困难,依靠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努力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把原本荒凉偏僻的吕梁山建设成了流民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李明刚到根据地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于是他就让吕永仁用相机和摄录机将根据地的原生态,都一一拍摄了下来。而且在根据地最艰苦的建设初期,吕永仁手中的摄录机和相机,也在不断记录下了根据地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跟随考察组的那名宣教部的员工,也把这些资源拷贝了带回沈阳,在制作纪录片的时候,这些资料都成了片子创作的素材。在那名宣教部员工在根据地期间拍摄的资料,经过精心的编辑,终于制作出了这部急剧感染力的片子。
当整部纪录片播放完毕以后,高建国、王和等董事局委员会所有的常委和委员都站了起来,对这部纪录片报以热烈的掌声。(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四章宣传
“吕梁山”这部纪录片播放完了,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所有常委和委员,依然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不得不说,虽然这部纪录片从头至尾,大都是采用平白朴实的叙述方式,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气氛,但大家的内心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片中充满了浓浓的正能量,极具感染力,每一个观看的人都深受触动。
吕梁山根据地虽然条件艰苦,但根据地的广大员工和流民,却都怀着饱满的激情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大家以苦为乐,克服了重重的困难,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在吕梁山的一片荒山野岭之中,逐步将根据地发展壮大了起来。
李明做为吕梁山根据地的带头人,不但提出了“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口号,他还以身作则,始终工作在第一线,为根据地所有的管理干部做出了表率。根据地的领导干部,都以这句口号做为自己的座右铭,严格的要求自己。
高建国转过头,看了一眼李明,欣慰的说道:“虽然我在吕梁山根据地呆了十几天,但是看完了这部片子,还是非常的激动啊。我们远东现在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未来几年我们都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也是需要我们改变工作作风的时候了。”
王和也笑着道:“我们首先要感谢吕梁山根据地的所有员工,为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啊!我们也要感谢传媒中心的员工,制作出这么好的一部片子,让公司所有的员工都能看到吕梁山根据地的先进事迹。”
大家听了两人的话,都热烈的鼓起了掌。李明身后的几个人,还都纷纷拍了下他的肩膀。其他委员也都对他表达了敬意,毕竟他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面对着物资匮乏,人员配置不足等困难,却依然把吕梁山根据地搞得这么好。若是换个人,还真干不出那样的成绩。
其实李明看完了以后,心里也是感慨万分,原本以为这样一部介绍根据地的纪录片,毕竟他就身处其中,看了以后不会有什么感觉。
可是李明在观看的过程中,都是在恍惚中度过的,仿佛又回到了吕梁山。从他回来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怀念和战友们没日没夜忙碌的那段日子,根据地就像他们的孩子,慢慢的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直到片子放完了,他才从恍惚中清醒了过来,此时他已经不知不觉间热泪盈眶。
董事局委员会的各位常委和委员,又召集了宣教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在小放映厅临时召开了一次会议。部署下一步对吕梁山根据地的宣传工作,决定将吕梁山根据地树立成一个典型,号召公司的所有员工,学习吕梁山根据地的工作作风。
学习李明提出的那句”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口号,并要求公司各部门,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应对未来几年的困难时期。
宣教部马上行动了起来,为了搞好这次宣传活动,宣教部派出了精兵强将,特意向军委会申请了一艘飞艇专程去了一趟吕梁山根据地,进行了一次更加深入细致的采访。
他们在根据地收集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并征求了李明和根据地几名常委的意见,树立了十几个典型,其中包括基层领导干部、支队的官兵、普通的流民,包括根据地的各个阶层。
原本还要重点宣传一下李明,可是李明拒绝了。这次吕梁山根据地也就是恰逢其会,赶上了公司最艰难的一段特殊时期,也因此才会被树立成典型,大肆宣传一番。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未来几年公司势必会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今年公司各部门的预算,早已上报公司计财部,审计处已经审计了几次,每个部门今年的预算,都被削减了将近一半,连军委会原本准备装备的几款新式武器和一批军舰,都被延期交付了两年。
甚至往年公司员工丰厚的福利,今年都要消减了不少。对于福利一向丰厚的远东公司,着绝对是很伤士气的一件事情。公司内部员工当然没什么问题,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可是移民员工和部队的指战员,心里必然会有所想法。
所以公司才适时树立了吕梁山根据地这个典型,如果换个时间,当然也会宣传表彰,但力度根本不会这么大。
而这一次吕梁山根据地成功的在公司刷脸刷到爆,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李明。他凭借这一份沉甸甸的履历,在公司树立了威信。原本质疑他在民事方面工作能力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已经无需质疑。
越是在这样的时候,低调的隐于幕后才是最佳的选择,反正成绩摆在那,不管宣传谁,都是在李明的领导下才取得的成绩。
而马庆和周林两人都不想出这个风头,也拒绝了宣教部的好意。所以吕永仁、林菁华两人就成为了公司树立的典型,他们的各种先进事迹,不管有的还是没有的,都被宣教部利用了起来。
首先是远东广播电台迅速的行动了起来,整整一天远东所有移民家里的播音喇叭里,几乎不间断的反复播放着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新闻,各种感人的事迹,一遍一遍的重复播出,一连播放了十几天。
然后是远东日报,最新一期的报纸,都增加了版面,早早的就被分发到了各地,大批的精心编辑的新闻素材,整版整版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一张张大幅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先进事迹,让吕梁山根据地瞬间红遍整个远东控制区。
远东传媒的派出了大批的电影放映小组,深入到远东各地的军营、乡村、厂矿、学校,为广大人民群众放映影片。公司各部门也组织员工集体观看了“吕梁山”这部极具冲击力的纪录片。整个宣传活动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五章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
公司号召公司的所有员工,大力开展学习吕梁山根据地的活动,在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远东庞大的宣传机器一旦开动起来,各种宣传手段,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从农村的田间地头到城市的企业厂矿,远东控制区普通的农民、远东军指战员、工矿企业的工人,大家都被吕梁山根据地的各种先进事迹所感动。
吕梁山根据地的十余名先进事迹的典型人物,也坐着飞艇来到了辽东,进行为期十天的巡回演讲。他们中有刚刚扫盲的普通流民,也有山西游击支队的普通战士,还有公司的普通移民员工。
宣教部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演讲稿,只是让他们用最朴实的方言在台上自由发挥。但是这种颇为接地气的演讲方式,效果非常的不错。
持续一个月的宣传活动结束以后,虽然这次活动的成本耗费极大,但是效果却立竿见影。
辽东广大的农户们,率先开始自发的组织捐助粮食,虽然每家每户捐出的粮食并不多,但整个辽东参加包产到户的农户足足有几十万人,加在一起数量也有不少。
最后经过统计,辽东的几十万农户,总攻捐出了各类粮食达到了四万多吨。若是按照远东公司接收流民的最低标准,几十万名流民,省着点吃能一直吃坚持到秋收。
远东各个部门也都自发的开展了捐款捐物的募捐活动,并号召大家学习发扬吕梁山根据地“以我做起,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的埋头苦干,和公司一起共度难关。
吕永仁、林菁华两人,这次算是出尽了风头,他们的各种先进事迹和大幅的照片,都曾整版刊登在远东日报的头版上。跟随李明去大明的其他内部员工,也都或多或少的刷了一些版面。使得一帮在公司里处于边缘化的员工,也总算扬眉吐气了一回。他们也都在感慨,这次跟李明在吕梁山根据地遭的那些罪,也算值得了。
高建国和王和等董事局的常委,也召集了公司所有的内部员工,召开了一次内部员工大会。除了一些在海外的员工,因为岗位特殊等原因,不方便回来的,两千多名公司的内部员工,足足来了三分之二还多。
会议开始前,大家首先集体观看了那部“吕梁山”纪录片,片子播放完了之后,大家都站了起来,热烈的掌声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高建国和李明、王和等常委也走上了主席台,和大家一起鼓掌,对李明和吕梁山根据地的所有员工,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掌声逐渐平息了下来,高建国满脸严肃的沉声说道:“我们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十年了,我做为公司董事局的九名常委之一,今天在这里,代表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奉献,公司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他说完就和其他几名常委,对台下的一千多名员工鞠了一个躬。
高建国抬起头,又接着说道:“我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从荒凉偏远的海参崴,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但是阻碍我们发展的瓶颈却始终存在,这个瓶颈就是人口。没有足够的人口,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东北无数资源而无所作为。没有足够的人口,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北广袤的黑土大地,因为无人耕种而一片荒芜。
我们已经在这个时代默默的埋首十年,可当我们准备抬起头大干一番的时候,却因为缺少足够的人口,而望洋兴叹。为了获得更多的人口,公司想尽了一切办法,耗费了无数的人力和资源,可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年华终会老去,我们还能有几个十年。
正在我们踌躇不前的时候,大明的历史并没有因为我们得到来而改变,崇祯大旱不出意外的发生了。现在大明北方数省就有无数的流民嗷嗷待哺,仅去年一年,公司就接收了两百多万大明各地的流民。彻底的解决了公司长久以来的人口问题。
虽然极具暴增的流民,给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日子也变得日趋艰难了起来。但如此多的人口,也给了一个让我们打破瓶颈的机会。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挺过这段困难时期,我们远东公司必将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
刚才的纪录片大家都看了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片中的一切都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