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娱乐教父 >

第285章

重生之娱乐教父-第285章

小说: 重生之娱乐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不是因为有人眼红了,所以才联合其他人一起针对《东方日报》,顺带着将你这个《东方日报》的大功臣也给抹黑了。”王主编闻言既无奈又气愤的说道。
  “哦?到底是怎么回事?”陈朗闻言心中一动,问道。
  “自从朗朗你的《诛仙》在《东方日报》上连载以来,我们的报纸就一直占据着香港报界销量排行榜的头名,并且不断的刷新销量纪录,在《明朝那些事儿》还没连载之前,《东方日报》的最高销量已经达到了179805份,平均销量也保持在了17万4000份左右,而排名第二的《明报》至今没有卖出过17万份的销量,其他的报纸就更不用说了。
  这次《明朝那些事儿》的连载更是在第一天就一举冲破了18万份的界限,直接卖出了181035份的销量,震惊了香港报界,对此没有一家报业能够保持平静,因为他们和《东方日报》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
  而一直排在报业销量第三把交椅的《星岛日报》为了打开销量,于是想到了抹黑你的想法,可能这个想法他们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抓到好的机会,这次正好《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没能延续你继续开创新类型小说的惯例,所以就有了行动,这也才有了《江郎才尽》这篇文章,这个时候还只是单一的事件。
  但是后来《成报》的那个历史专栏作家的文章《亵渎》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造成了《成报》大卖的现象,于是其他的报业在看到了打击《东方日报》同时还能增长销量的办法之后,便一拥而上,全部报道了你和《明朝那些事儿》的负面/新闻,后来几家更是达成了共识,不间断的炒作,于是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王主编详细的为陈朗解释了一番。
  陈朗听后则是哭笑不得,原来不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提前了20年而水土不服,而是掺杂了香港报界的激烈竞争,当然自己也是造成《东方日报》一枝独秀的最大原因,所以自己被黑也就很正常了。
  “原来是这样,不过我更想知道《东方日报》的销量是否受到了影响,是否有急剧下滑的现象。”陈朗其实更担心的是自己的读者粉丝对于这部小说的反应。
  “呵呵……说起这个我就想笑,因为他们的阴谋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东方日报》在《明朝那些事儿》连载首日卖出了18万份的销量之后,的确是出现了一个不小的下滑趋势,但是在一个星期之后,销量又慢慢的增长了上来,并且稳定在了178000份左右,也就是说《东方日报》不仅没有因为他们的负面/报道而出现销量下滑的想象,反而稳中有升的增长了近4000份的平均销量,要知道,这可是平均销量,而不是单日销量啊,《明朝那些事儿》显然非常成功,读者们显然很喜欢这部历史小说。”王主编高兴的哈哈大笑道。
  “销量没有降低就好。”陈朗闻言也放下心来,看来读者们还是接受了这部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也的确没有让自己失望。
  “不过被这么多报纸联合给阴了,更是害的朗朗你名誉受损,我们《东方日报》不会就此罢休的,我们当然不会用那么下作的手段,报社将会大肆报道小说的热/卖盛况,同时联合两家电视台做一个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专门调查,让这些媒体和所谓的专家们看看到底读者们是怎么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王主编恨恨的说道。
  这样做也更多的是为了讨好陈朗,因为陈朗对于《东方日报》来说,真的太重要了,陈朗一个人对于《东方日报》销量的贡献绝对占到了三成,而且这三成是最上层的三成,没有了陈朗的《东方日报》只能算是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报业,而有了陈朗的《东方日报》就是香港报界的霸主。
  不是因为陈朗多么多么牛,而是因为此时的小说在大家的娱乐方式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金庸一人就办起了价值数亿港币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明报》就是有力的证明。
  “那我得感谢《东方日报》了,正好我现在忙着录制新唱片的事情,就将这件事情交给你们处理了,我也乐得轻松。”陈朗闻言笑着说道。
  “放心吧,郎朗,我们一定会为你讨回一个公道的。”王主编信誓旦旦的说道。
  “那好,我就等着看好戏了。”陈朗说完笑着挂掉了电话。
  说的好听,是为了陈朗讨回公道,其实还不是自己想要报复和竞争?
  不过陈朗知道面子上的事不能较真,不然很容易出矛盾,至少到目前为止与《东方日报》的合作还算愉快。
  《东方日报》给了陈朗千字300元港币的稿费,是现在香港最高的价格,同时《东方日报》还作为陈朗宣传和辩护的口舌,两者是合则两利,这样的合作值得长久的保持下去。
  陈朗在挂完电话之后就不再理会这些事情,继续专心的准备自己的最新唱片。
  而此时的报界关于陈朗是否江郎才尽以及《明朝那些事儿》是好是坏的争论依然在继续。
  多数的报纸媒体认为陈朗已经江郎才尽,《明朝那些事儿》也是一本亵渎了历史,完全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圈钱之作。
  只有《东方日报》和后来加入的《明报》以及无线旗下的几个小报、周刊支持陈朗,认为这是陈朗为了让大家能够喜欢上历史,更多的了解自己国家历史而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历史被陈朗写的的确很好看。
  这种争论也同样延续到了广大市民之间,看过和没看过这部小说的人得出的结果显然不同,还有一群围观不嫌事大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凑热闹,争论的也挺激烈的。
  “朗朗看来真的是江郎才尽了,写不出新类型的小说了。”
  “你怎么知道朗朗写不出来,历史也是朗朗以前没写过的题材,不是吗,只不过不是读者心中的新类型而已。”
  “要是能写出新类型,朗朗他干嘛不写?”
  “只要没写过的都是新题材,读者和作者当然不一样了。”
  “哼,那他写的《明朝》也不好看。”
  “你怎么知道不好看?”
  “历史能好看吗?动动脑子好不好?”
  “你看都没看过就敢说不好看,就是因为你这种人太多,才让报纸这么黑朗朗和《明朝那些事儿》的。”
  ……
  这样的争论在街头巷尾随处可闻,但是在陈朗的小说迷间却没有任何争议。
  在刚开始知道《明朝》是历史小说之后,的确有很多人有了放弃的想法,但是在看了几章之后觉得挺有趣就坚持看了下去,到了后来越陷越深,根本停不下来。
  但是看到媒体报纸以及许多没看过《明朝》的人在那儿诋毁陈朗和《明朝》,小说迷和陈朗的粉丝们都十分生气,但是现在还没有互联网,书迷和粉丝们想要对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实在是没有办法,也只能口口相传,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就在这种争论依然持续不休的时候,东方集团委托亚视以及无线共同制作的关于《明朝》的调查节目也在晚上的黄金档之前播出了。
  香港很多的家庭在无线的电视剧集播出之前就坐在了电视机前,而收看亚视的家庭同样如此,于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关于《明朝》的调查节目。
  “最近由于陈朗的最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之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特地为此做了个调查,看看在大家的心目中,到底是怎么评价这部小说的。”电视中的主持人说道。
  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这里都是一阵诧异,显然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有电视台专门做了调查,看来这件事情还闹得挺大的。
  不过大家显然也都听说过这个讨论,不少的人甚至自己也加入了讨论因此也来了兴致,想要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至于陈朗的粉丝和众多的小说迷也集中注意力等待着调查结果。
  很快,慢步前进的镜头找到了一个中学生,主持人上前问道,“这位同学,请问你看过陈朗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吗?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中学生抬头看到了镜头似乎有些紧张,缓了缓,说道,“我看过朗朗的《明朝那些事儿》,本来我以为历史小说会非常无聊,严肃,本想放弃的,但是想到朗朗的前五部小说写得那么好,第六本应该也不会太差,于是就买了《东方日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历史也可以写的这么有趣,我真的是太佩服朗朗了,不愧是我的偶像。”


第四四七章 明史热

  感谢王翼龙大大的打赏!!!
  ……………………………………………………………………………
  电视机前的许多人在看到镜头里的中学生大赞陈朗的《明朝》,并声称陈朗是自己偶像的时候神色各异。
  许多陈朗的小说迷和铁杆粉丝纷纷大声高呼,“我就说《明朝那些事儿》很好看,很有趣,连我这个平时最讨厌历史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这本小说怎么可能会差,朗朗的小说永远都是那么经典。”
  其实这些看过《明朝》的粉丝是最着急的一群人,因为各大媒体的负面/报道,让《明朝》这本如此出色有趣的历史小说被很多人所放弃,而放弃的人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因为受到了媒体报纸的报道所影响。
  可惜的是在这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无法有力快速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告诉那些受到媒体影响的人真相,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于陈朗和《明朝》的负面/消息蔓延香江。
  现在好了,无线和亚视两家电视台做了这个调查,应该能够让很多受到蒙蔽的人知道《明朝》是一本难得的历史类经典之作,终于是为小说,也为陈朗平反了。
  而很多没有看过《明朝》的人,此时心里也不免有了疑惑,难道这本历史小说真的很好看?自己真的错过了一本好书?
  这些人很多都因为《明朝》是一本历史小说才放弃的,在他们的眼中,严肃而枯燥的历史只会让自己打瞌睡,毫无趣味可言。
  同时他们也从不少的媒体报纸那里得到了许多《明朝》的负面/信息,因此这些人更加坚信了历史无趣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明朝》这本小说,甚至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下了决定。
  只不过现在电视机前的这个中学生的话让这些人产生了一些怀疑。
  电视里的调查依然在进行,结束了第一个中学生的调查之后,很快记者找到了一个穿着十分正式的中年男人。
  “您好先生,我们现在正在做一个调查,麻烦您配合一下好吗?”
  “没问题,想要调查什么你就问吧。”中年人微笑着说道,显得很镇静,并没有因为面对着镜头而紧张,加上一身正装,很容易的就让人联想到这应该是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
  “我们做的调查就是想问您有没有看过陈朗的最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小说我还真看过,现在一直在追。”中年人恍然的点了点头。
  “那您对于这本小说有什么评价,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其实我是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别看我这身行头不错,但其实我并没有多少文化,不过平时为了装面子就在自己的办公室和书房收藏了很多的书,其中就有不少历史类的书籍。
  有的时候我也真的很想充实充实自己,看看历史类的书籍,但说实话,这些历史类的书对于我这样的人实在是太无趣了,看了一会儿就头昏脑涨,完全看不下去。
  后来我的助理告诉我说朗朗写了一本历史类的小说,非常有趣,任何人都能够看得下去,极力的推荐给我,于是我也就买了《东方日报》看了起来,还别说,不愧是畅销小说作家,水平就是不一样。
  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写的很有趣,读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无聊,很多的段子都十分幽默风趣,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还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真的很不错。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明朝那些儿》让我能够看得进去历史,并且从洪武大帝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本小说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历史读物,对历史感兴趣却又看不进去历史书籍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
  中年男人说完竖起了自己的两个大拇指,显然对于这本书非常推崇。
  “好的,感谢先生您的配合。”
  中年男人的采访结束之后,引起了电视机前观众巨大的反响。
  看了《明朝》的小说迷们欢欣鼓舞,拍手叫好,而放弃了《明朝》的人则开始有些后悔了,说不定这本小说真的是一本经典之作。
  朗朗的前五本小说就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自己因为是历史小说就放弃了,似乎有些低估了朗朗的能力,他还是那个惊艳天下的小才子,或许自己真的错了。
  电视机前的观众心思各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