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声 >

第192章

官声-第192章

小说: 官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玲玲的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尖锐,但尖锐固然尖锐,却提出了在场一众记者心里想要问但却没有问出口来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怎么好回答,以安在涛现在的身份来说,泛泛而谈,肯定这些记者不会满意,也达不到他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而说得太深了,又很容易控制不住分寸,引起市里领导的不满。

冯玲玲嘴角微微上翘,白皙的脸上浮现起玩味的笑容来,她深深地望着安在涛,摆了摆手,配合她采访的摄影记者旋即将摄像机的角度调整了过来,正对着安在涛那张微微有些意外的面孔。

记者们都保持着异样的沉默,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安在涛。有人在心里冷笑,有人则好奇地等待着他的回答,倒是要看看这位临危受命的新闻办主任到底是有什么不俗之处。而李湘则站在远处,神色虽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心里却暗暗为安在涛捏了一把冷汗。

张博阳坐在主席台的一侧,心里有些幸灾乐祸。

安在涛微微一笑,慢慢站起身来,竟然在众人的关注中正面迎向了摄影记者的镜头,“冯记者,首先要说明一点的是,本次‘9。30’矿难的发生带有某种突发性,当然与日常的安全管理有关,但却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了我们房山市几十年来的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煤矿生产是一个高危行业,特别是目前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据我所知,从70年代到现在,房山境内所属煤矿发生的矿难加上这一起一共是3起,与国内其他产煤区相比,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低的……当然,我这样说不是为矿难开脱,而是想说,过去数十年的事实证明,房山市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还是具有相当成效的!而这一次的矿难,是教训也是警示,告诉我们安全工作没有止境,今后我们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力度……”

“问题是问题,不能因为问题的产生而一竿子全部将过去的成绩全部否定……这个事发煤矿的矿主李成奎,就我本人而言,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据现在调查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多次会议,表示要一查到底,该免职的免职,该查处的查处,涉及犯罪的一概移交司法机关,绝不姑息!”

安在涛说到这里,又是一笑,“记者同志们,李成奎当然是一个个案,不能因为个案的存在,去以偏概全……正如前不久滨海晚报曝光的,李成奎给记者发放红包封口费的事情,我相信,收取红包的人毕竟是个别人,是我们新闻从业者中的败类,不能因此就指摘我们整个新闻媒体人的从业道德出了问题,大家说是不是?”

冯玲玲见安在涛轻描淡写地就将话题转移到了“记者收红包”上,不由一怔,继而有些不满地瞥了安在涛一眼,脸上虽然微笑着,但心里却暗骂了一声“滑头”和官僚。

……

……

“安主任,我是东山晚报记者张春燕。我想请教一个很私人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在座的同仁们也都很感兴趣。很多人都知道,安主任之前是一个很优秀的记者,我读过你写的一些报道,我和我的同事们也都曾经在背后议论过,认为您是一个很有思想深度且才华横溢的青年记者,我想,在媒体行业更能发挥您的专长和才能,但您为什么要改行从政进入仕途呢?这是不是意味着,您对做官更感兴趣?”

一个20多岁的、戴着一幅黑框眼镜、梳着两条小辫,看上去有些活泼外向的女记者,突然站起身来,望着安在涛一本正经地问道。听了她这个问题,众人都发出轻轻地哄笑声,会议室里微微有些凝重犹如一潭死水的气氛因此而活跃起来。

呃?安在涛苦笑了一声,“张记者,这个问题属于个人问题,可不可以不回答?”

张春燕谈不上有多漂亮,但是肤色白皙,五官非常精致。她细长的柳眉儿挑了挑,嘻嘻笑道,“不可以。同志们说说,你们愿不愿意听安主任回答呢?”

众人旋即开始起哄。

会议室里顿时嘈杂起来,气氛变得热烈,鼓掌声也稀稀拉拉地响起。

安在涛微微笑了起来,“好吧,好吧,既然大家对我本人这么感兴趣,那么,我就简单说两句,不过,首先声明,这些可不能写进报道里去。嗯,电视台的同志,暂时关掉摄像机,呵呵。”

“直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对媒体行业怀有很深的感情。我之所以改行,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一行,而是一种偶然。因为偶然,我进入机关工作……不能说我对做官更感兴趣——呵呵,我这样说,不知道张记者满意不满意?好了,就算是你不满意,这个话题也到此为止——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

安在涛缓缓起身来,环视众人,微微笑着,“几天后,我们新闻办会再一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能再次赏光。私底下,我愿意跟大家交朋友,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请大家吃饭!”

……

……

安在涛笑吟吟地走下台去,跟一众媒体的记者们挨个握手,片刻间就跟这些男男女女的记者混了个熟络。见众人渐渐散去,他这才向慢吞吞走在最后的李湘走去,轻轻喊了一声,“姐们,怎么才几天不见,就当不认识我了吗?”

李湘心里幽幽一叹,慢慢转过身来,“你工作忙,我不想打扰你的时间。”

“你这说的什么话——既然来了,中午我请你吃饭。”安在涛摆了摆手,向一直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彭军笑了笑,“彭军,你先跟张主任去吃饭,下午我们一起回去。”

说完,安在涛与李湘一起并肩出了会议室。

=

安在涛在谷澜县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当口,马晓燕神色匆匆地走进了孙谷的办公室。孙谷听说阳光公司的工程竟然停工、据说民泰集团还要撤资的消息,脸色当时就变得很难看。

阳光公司的生态农业项目目前已经不仅仅是资河镇一个乡镇的工程了,早已成了归宁县99年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这么一笔亮眼的政绩眼看就要到手,却突然要黄,不能不让他震惊和愤怒。

“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拿投资不当回事,小孩子过家家?”孙谷愤愤地拍了拍桌子,“你跟他们公司的领导谈过没有?”

马晓燕皱了皱眉,“我给那个路总打电话,他不接我的电话……我猜,这事儿跟安在涛有关,阳光公司的那个副总跟我说了,民泰集团来镇上投资是看在安在涛和他们路总之间的私人关系上,说是安在涛调走,他们也就不肯再继续做这个项目了……”

孙谷一怔,旋即涨红了脸,阴沉沉地冷哼了一声,“果然又是他!好了,你不用管了,我会给他打电话问问这事儿!”

等马晓燕一走,孙谷立即抓起电话来拨通了安在涛的手机,但却关机。等了半个多小时后,他又打,这才通了。接电话的时候,安在涛正在谷澜县招待所的餐厅里跟李湘一起吃饭。

“哦?孙书记?”

“小安同志啊——呵呵,现在该叫安主任了。”

“孙书记,找我有事?”

“安主任哪,刚才资河镇的同志向我汇报,说是阳光公司的工程停工了,你知道这事儿吗?”

“呃?停工?为什么?好端端地为什么要停工?”安在涛心里冷笑着,但口气上却非常惊讶。李湘望着他脸上似笑非笑还微微带着一抹嘲讽的神色,心里又是幽幽一叹:这个男人,还是以前的那个安在涛吗?……

“呵呵,安主任啊,这个项目是我们好不容易才引进来的项目,镇上的同志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安主任你功不可没……可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啊!我听说阳光公司的路总是你的朋友,你能不能约他出来,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跟他谈谈?”

“哦。”安在涛笑了笑,“行啊,孙书记,我马上就打电话约他,呵呵。”

放下手机,安在涛继续跟李湘谈笑。见他好半天也没有打电话,李湘迷惑道,“安在涛,你不是答应人家要给路兵打电话吗?你怎么还不打?”

“李湘,你不懂这个……呵呵,我说打未必就打。”安在涛嘴角抽动了一下,扬了扬手,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跟李湘继续谈下去,“服务员,过来一下,再给我们上一个糖醋鱼吧!”

李湘呆了一呆,旋即明白过来,她面色涨红地垂下头去,暗暗为自己的幼稚而尴尬。其实也难怪她,她一个记者,怎么会了解官场上的这些蝇营狗苟和花花草草呢。

跟李湘一起吃完了饭,看着李湘和她的助手上了车,安在涛这才转身向招待所二楼的会议室走去。

彭军早已等候在门口,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孔武有力的新闻办科员,手里捏着一份材料,有些谄媚地笑着迎了过来。明明是一个很“粗”的人,脸上却带着很“细”很生动的媚笑,令安在涛觉得有些怪异。

不到一天的接触,安在涛觉得彭军还不错,虽然貌似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其实不是这样。他的心很细,做事也很认真,说话也很有分寸,据说整材料水平也还过得去,与他的外表一点都不相符。

“安主任,这是您要的名单,我从县委宣传部那里复印来的,这是省委宣传部调查组初步弄出来的一个名单……据说,负责给记者发放红包封口费的人,是李成奎的一个表弟,他现在也被县公安局拘留了。”彭军低低道,态度中微微带着一丝恭谨。

“哦?不错。”安在涛接过来扫了一眼,见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和单位,不禁皱起了眉头:真的有这么多记者收红包?怎么会?

“彭军,省委宣传部的调查组调查到什么程度了?”

“安主任,不怪我说那些人……机关作风,您也该明白,这么些天了,他们大概也就落实了房山的几家媒体吧……我看,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是虚应故事,所谓的调查就是走走过场,到时候事件平息了,也就不了了之了。”彭军看了看左右无人,压低声音小声道。

安在涛笑了笑,点了点头,突然道,“联系一下县公安局,看看能不能让我们见见那李成奎的表弟……”

彭军嘿嘿一笑,“没问题,安主任,县局里有我的战友,我找找他,肯定没有问题!”

“哦,那敢情好。”安在涛微微一笑,“彭军,我突然有点好奇,你一个转业退役的特种兵,怎么没去公安系统工作反而进了这么一个清水衙门呢?”

彭军一怔,马上就笑道,“安主任,说实话是我媳妇不同意。转业的时候,我家里也给我联系公安局刑警队来着,但我媳妇坚决反对,没有办法,就进了机关。其他单位没有位置,正好新闻办刚组建编制还有名额,这么就进了新闻办……以后,还请安主任多多关照啊!”

=

当天晚上,房山电视台就对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实况播出。张鹏远和张胜利以及部分市领导聚集在市委小会议室里收看了电视节目,看着电视屏幕上安在涛“舌战群记”淡定从容的一幕幕,尤其是面对央视记者尖锐的提问,安在涛轻描淡写地就将一个敏感的话题转移到了“记者收红包”上,张鹏远和张胜利相视一笑,满意地各自点了点头,而有的市领导则忍不住拍案叫绝。

“好一个聪明的小伙子!”副市长吴国锦哈哈大笑了起来,“张书记,先不说这小安同志的素质怎么样,单是他这协调和应变能力,在年轻干部中也是首屈一指的!看来,还真像张书记说的那样,说不准这小安同志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哟!”

吴国锦的话音刚落,其他的几个市领导也纷纷附和着开始夸奖起安在涛——只不过,“夸奖小安同志”的目的无非是在拍张鹏远的马屁。当然,有了这么一出“戏”,安在涛这个名字也被很多市领导深深记住了。

第二天,各大媒体也报道了这一次新闻发布会。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很多媒体都将报道的角度放在了房山市成立“9。30”事故调查新闻办公室这件事情本身上,与以往相比,大大“忽略”了对于矿难和瞒报事件的大篇幅渲染,重点对房山市最近的问责风暴进行了报道。有家媒体甚至将最近被免职的50多人的官员名单和职务,都一一罗列了出来。

最有意思的是东山晚报。东山晚报在头版发了一个黑色醒目的大标题,然后援引到2版头条,标题叫《安在涛:从新闻人到“新闻官”》,记者张春燕的整篇报道读下来,几乎就成了一篇人物专访。

而到了第三天,中央一些媒体也陆续开始报道这次新闻发布会,当然篇幅相对于省内的媒体就差了很多。像刘彦原来所在的经济日报,只是发了一个200多字的小稿子,比简讯稍强一些。

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对于谷澜县“9。30”矿难以及瞒报事件连篇累牍的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