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方圆兵法 >

第67章

方圆兵法-第67章

小说: 方圆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蘩胧溃残铱魈仆竦暮蠓蚴峭ù镏浚蝗唬仆竦拿私崾歉摇R虼嗽倩榈姆蚱匏揭捶蚱薰叵涤τ械牡赖鹿娣缎惺拢源郧暗陌饲胁豢捎谐话闩笥训慕煌詈靡笙钟信渑嫉牧陆夂屯狻�

对待现如今的爱人,切不可总拿过去的爱人来作比。“如果是他(她)绝不会这样来对我”,这样说只能使现有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使二人的关系日益恶化。应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不可以彼人之长比此人之短。

第二,要有爱屋及乌之心,也就是如何对待对方子女。再婚者对于配偶对待自己前妻或前夫的孩子的态度,是非常在乎的。有的人为了不致孩子受委曲、宁愿独自一人拉扯孩子,艰难地过活。如果配偶对孩子关心、热情,视为己出。对方就会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从而倍怀感激。否则的话,就会严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伤害对方的最敏感的痛处,造成二人无法解放的矛盾,最终婚姻也可能再告破产。

如何正确对待非亲生子女呢?历史上,后母向来被描绘成心狠手辣之辈,其实这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和争夺家庭财政大权造成的。只要你胸怀一份仁爱之心,真诚、慈爱地去温暖失去母爱的孩子的心,谁又能说非亲生子女不贴心。有付出定有所得的,革命家黄兴及其兄弟们就是在后母的怀抱中长大成人的。

第三,对配偶要采取公正、切实的态度。双方离婚之后,再婚配时对新的对象往往把离婚的真正原因讳莫如深,或者将责任一古脑推到原来配偶身上。事情的结果很少是单方造成的。自己身上肯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你如果不肯如实地暴露给对方,那么再婚后的家庭便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坦诚相对对双方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感情这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

人到中年,偶有几茎白发。——两句话正道出中年的辛酸和不易。面对事业,面对家庭,面对大千世界,中年人人世至深也体世愈深。如果你想运转自如,必劳心为之。

四十不惑矣!

 方圆兵法(兵法五)

老伴,你走不了

年少夫妻老来伴

“年少夫妻老来伴”,伴你走过人生旅的最后一站的,很可能是你朝夕相处的老伴。老年夫妻经过了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他们能够携走走到今天,可见他们共同打下多么坚实的情感基础。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着走向生命的尽头,数不清的烦恼与欢乐,在彼此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经历过世间的一切悲欢离合,老年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目光来看这个世界,一切都变得那么淡然,似乎很难有什么东西再激起他们心中的波澜,他们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与慈爱,这种稳定的心态反映在夫妻关系上,正是夫妻关系的稳定。老年人的安宁、恬淡是很令人羡慕的。这里有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瘦削的身体罩在宽大的衣衫中,安详地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叼着烟斗,身后,他的老伴一手拿着一把刺刀,一手轻轻地放在老人头上,神情专注地为他理着前额已秃的头发。在它们身后,是一个宁静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一抹夕阳的余辉正恋恋不舍地告别这个小院,给它涂上了淡淡的红色,这两位老人的心境,大概也正如这小院一样宁静而安详吧。

绝大多数的老年人,一同走过世间的风风雨雨,一起来承担过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千斤重负,可谓同甘苦,共患难,靠两颗真诚的爱心把困难踏于脚下,终于闯过道道难关,长相厮守直至白头。所以感情基础很牢靠,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的夫妻关系就一定很好,很稳定。且不说在旧社会一些老头仗着自己有钱就肆无忌惮地招妻纳妾,造成了多少社会悲剧。就近年来的调查表明,老年离婚案持续上升。据统计,老年离婚案占离婚总数的8%—10%。从这个数字来看,老年夫妻关系的巩固,仍需付出一定的努力。

老将军心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人们的休息时间,这同时也就造就一些不会利用时间的人头脑中的空虚落寞之感,尤其是对那刚刚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一下就觉得仿佛被社会抛弃了似的,倍觉冷清和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和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少,原来的朋友可能有的身体状况不佳,有的已经死去,有的现在已无话可谈,老年人平静的心态被搅乱了,交往对象有限,大部分时间与老伴相处,脾气自然也就向老伴发泄了。于是,老夫老妻开始吵嘴、沤气,夫妻关系恶化,老年离婚率开始上升。

中华民族是一个敬老的民族,这些问题自然很快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各种各样的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建立起来,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扩大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奇 …書∧ 網。这自然有利于调节老年人的情绪,但对老年人的婚姻,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吗?也未必。

有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退休后在家里呆得实在无聊,于是天天拿老伴撒气,他是个有名的急脾气。记得在战争年代里,他打起放来猛、愣、冲,敌人一听是他便会体上三分,但他对自己的同志脾气也坏得不得了。他的勤务员经常因为洗脸水太凉或太烫,消息报得到得不够及时(其实往往是因为他在休息勤务员不忍心打扰所致)而大骂出口,最后勤务兵忍无可忍,居然从他那儿逃了出来。他知道后立刻暴跳如雷,拔出抢就去追,最后居然被他找到了,勤务员差点因此把命丢在他手上。他们两个回来后都受到了处分,可他的坏脾气还是没改多少。

现在,老伴整天和他呆在一起,可是遭了殃,老太太自己不心疼自己,倒心疼起老头子来了。

“他哪儿能整天门在家里呀,老这么憋在家里,老发脾气,他的身体哪儿受得了。”

老太太于是出去打听,看什么地方能够让老伴去消遣消遣。很快,她听说附近就有个老年惧乐部,里面大多都是退休的老干部,还有许多也是军人,老太太高兴了。

回家后,老太太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老将军,老将军却好像并不领情:“嗬,你个老太婆,嫌我烦啦?想把我从家里哄出去?没门儿!”

老太太没说话,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她早就了解老伴的脾气,他其实明明心里接受了,嘴上也不甘示弱,偏得说些不中听的话来气你,她知道老伴已经动心了,也不说什么,干自己的事情去了。

第二天上午,老将军有些坐立不安,他一会儿朝外边看看,一会儿又拿起报纸心不在焉地翻翻,他这副神不守舍的样子自然没逃过老伴的眼睛,她知道老头子快沉不住气了,心里不由暗暗地高兴。终于,他穿戴得整整齐齐,冲里屋的老伴喊:“我出去遛遛,一会儿回来。”

“噢”

老太太偷偷地笑了,心想:“这老头子,还瞒我?过了大半辈子了,我还不了解你!”

老将军到了俱乐部,看到许多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老人聚在一起,有聊天的,有下棋的,有打乒乓球的,还有拉琴的,唱戏的,真是热闹极了,他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往日的烦闷一扫而光。他来到那群下棋的老人中,认真地看着,两个老人正杀到紧要处,都双眉紧锁,不时紧张地看看对方。老将军看出一招妙棋,在那急得直跺脚,可就是插不上手。几次欲言又止,怕遭人白眼,眼看自己倾向的这位老人就要输了,他的急脾气又上来了,忍不住道:“走‘车’,再不动就死定了。”

得,这下对面那位不乐意了,众人也颇为不满,他帮助的这位还不领情,大伙全用遗责的目光看他,他讨了没趣,气呼呼地出来了。

他可是个下棋的高手,年轻时候就爱下棋。他总认为下棋像打仗,运筹帷幄,有胆有识,方可取胜,否则很可能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就像自己领兵打仗,一处小小的失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他觉得自己从棋中能学到许多用兵之道,所以特别喜欢下棋。

然而今天,现在,他没心思再下棋,干脆凑到聊天的那群人中,这些人正在兴致勃勃的谈自己辉煌的过去,一个个脸上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刚才那些“车”,“马”,“炮”还真勾起了对戎马生涯的回忆。于是坐下来,也倒上一杯茶,饶有兴味地听起来。

大家轮流来讲,再轮流作听众,终于轮到他讲。他的语言很恢谐,有时还加上些手势作为自己语言的补充,很是引人入胜。再加上他声音宏亮,大伙不时爆发出的笑声:又吸引过来了许多人。他讲了他的勤务员逃跑的故事,讲了他们一个连和敌人激战三昼夜的故事。讲着讲着,他忽然停住了,不知不觉中,他又触到了自己心灵最深处的一个小秘密。

“讲呀,怎么停住了,我们正听得有意思呢!”

“唉,没什么好讲的了。我们一个连的弟兄都倒下了,我也晕在了死人堆中。”

大家都不说话了,神态都有些凄然,这样的经历,在座的又有多少人曾经历过呀。

“后来呢?你怎么逃回来的?”

有人问道。

“多亏了一个小卫生员。”老将军的眼睛有些湿润。“她把我连拖带拉带回了医院,她像个大姐姐一样日夜照顾我,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给我们唱歌,用口琴吹好听的曲子给我人解闷。她还会下棋,一个小姑娘居然下的一手好棋,没事的时候我们总缠着让她教……”

老将军说着,似乎又回到了那段岁月,接下去的故事,他是不能说出来了,那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秘密。他停下了刚要岔开话题继续说,却见对面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太太眼里噙满泪花,正失态地望着自己,他仔细看看她竟真好像在哪里见过,忽然,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哎哟,她多像我的小花呀。”

小花,就是那个救他的小卫生员的名字。

他得愣地瞅着她,她的眼泪开始串串地落下来。终于,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掏出手绢悄悄地擦了眼泪,然后端起身走了。

老将军再也没心思讲故事,搪塞了几句就找个理由也出去了,可那老太太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怅然若失地踱回老年俱乐部,胡乱地喝了两口茶就回家了。

路上,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徘徊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那隆隆的炮声,那清晰的号角,那座简陋的小医院,那个大眼睛的小卫生员,他忘不了,怎么能忘呢?他的小花,他们一同度过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那时,他受伤很重,心情坏到了极点,这使得脾气本来就很暴躁的他变得更加古怪、易怒。每当他想起那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血洒疆场,无一生还时,便觉得自己无能,自己活得不光彩,活得没滋味,记得他刚醒来,意识到自己仍然活着,就“呜呜”地哭了起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以大放悲声来暂时表达对死去的战友的痛悼之情,他边哭边想:“战友都死了,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阵地也丢了,自己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如果在战场上牺牲了,为战斗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那才是真正的英雄,现在自己算什么?无异于苟且偷生。”

他开始恨那个救自己的人,为什么不让自己和战友死在一起,和阵地共存亡?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哭着、想着,本来就很虚弱的他又晕了过去,再睁开眼睛时,他看到一双嚼满泪水的大眼睛,正焦急地望着自己,从那一刻起,这双凝泪的大眼睛就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当时他的腿几乎不能动弹,尽管医生告诉他,他一定会好起来的,仍然可以上前线去打仗,可他认为那只不过是安慰之词。于是,他灰心了,药送来了,他不肯吃;饭送来了,他看也不看一眼,他用无声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反抗,以沉默和不配合来发泄心中的积问。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火气,一挥手将护士手中的药和水打翻,小护士气得直哭,其他病友也劝他,可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大眼睛”的声音响起来了:“同志,你别这样和自己过不去,病好了好快去打敌人。”

这些“陈词滥调”他早听腻了,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他不耐烦地闭着眼睛,照样不理不睬地懒得动弹。

“同志,你知道这药来的多不容易吗?大伙能省一粒则省一粒,轻伤员舍不得吃留给重伤员,重伤员刚一恢复意识就慌称自己病已经好了,伤口不肿不疼而想把药留给更需要它的同志,可你呢?一挥手就把它打翻在地,你对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