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世嫁 >

第272章

世嫁-第272章

小说: 世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朕知道了,没有真凭实据以前,这样的猜测切莫再与外人言,”皇上叮嘱道。
    楚北点头,表示他有那个分寸,就连他会告诉皇上,皆是因为当年知情人都死了,除了太后和宁太妃,他和清韵不可能去问,所以没法再继续查下去。
    皇上听着,眉头更皱,“你是让朕去问太后?”
    楚北点头,“父皇有把柄在太后手里,太后对父皇没有顾忌,父皇问什么,太后都会说的,尤其太后对安郡王的态度,她是认定先太子是她所出,她不心虚,就更不会隐瞒。”
    皇上,“……”
    “谁告诉你朕有把柄捏在太后手里的?”皇上脸泛青。
    “难道不是吗?”楚北反问。
    皇上嗓子一噎,站起身来,径直出了御书房。
    随即有声音传来,“摆驾永宁宫。”
    
    第三百七十一章 如实
    
    等吩咐完,皇上忍不住望天一笑,他居然也有受不住自己儿子激将的一天。
    不过宸儿说的事,他也的确有些好奇,自己的儿子他了解,要不是信任他这个父皇,那样骇人听闻的猜测,他是不会与他说的。
    他能帮宸儿的不多,他既然怀疑三十多年前的事,他能帮他释疑,自然要尽力相帮的。
    况且,他很看好清韵,她那么怀疑,自然有可疑之处。
    只是一堆人听到皇上摆驾永宁宫,都有些心惊胆战,尤其是孙公公,是有苦说不出啊。
    宸王避开他和皇上谈事情,绝非是一般的事情啊,现在皇上又要去找太后了,还是那么的急,急的把宸王丢在御书房就等不及去找太后,孙公公担心皇上会和太后吵起来,到时候会有什么后果,那是没法预料的事啊。
    只是皇上要去永宁宫,他又不能阻止,只能干着急。
    等到了永宁宫,孙公公有些傻眼了。
    他没想到瑾淑县主也进宫了,还来给太后请安了……
    她回宫那么久,也不过是进了两次宫,都是见皇上的,没有来给太后请安,今儿怎么独独来见太后了?
    瑾淑县主进宫了,皇上也急着找太后,肯定是有大事发生啊。
    看到瑾淑县主,不当孙公公诧异,皇上也诧异了。
    皇姐的性子执拗,和太后如出一辙。要想说服她服软来见太后,那是不可能的事啊,她怎么进宫了?
    皇上诧异之余,又有些高兴,毕竟瑾淑县主和太后是因为他的事才闹僵的,才会被太后贬斥去封地住了六年,她也期盼瑾淑县主能和太后重归于好。
    再说太后。如今已经快到正午了。她早上吃的不多,所以季嬷嬷做主把午饭提前了一刻钟。
    丫鬟刚摆了饭,季嬷嬷请太后用膳。
    太后才把手搭在她胳膊上。要起身,结果外面有公公急急忙进来禀告道,“太后,瑾淑县主来了!”
    公公说的有些急。太后一时间有些恍惚,以为听岔耳朵了。“谁来了?”
    公公赶紧道,“是瑾淑县主来了。”
    季嬷嬷高兴道,“是长公主给您请安来了。”
    季嬷嬷是太后的心腹,也只有她敢在太后面前称呼被太后贬了的瑾淑县主为长公主。
    就算她说错了。太后最多瞪她两眼,并不会责怪她。
    而且,她知道太后自从把瑾淑县主贬斥出京之后。就一直盼望着再见到她。
    太后看了季嬷嬷一眼,眸底一抹欣慰难以磨灭。她道,“让她进来。”
    太后刚吩咐完,又有公公进来道,“太后,皇上也来了。”
    太后就敛眉了,“都来了?”
    她心底有些忐忑,她还记得上回三人见面,是六年前,自打那天之后,她就再没有见过瑾淑县主了,现在瑾淑县主和皇上一起来,太后觉得来给她请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来争吵的可能性更大些。
    只是她都说了让瑾淑县主进来,公公也退出去请了,她不许皇上来,那不合适。
    罢了,吵就吵吧。
    太后的好心情蒙了层阴影。
    皇上和瑾淑县主迈步进殿。
    看着女儿走进来,步伐从容,脸上带着笑意,和六年前气冲冲的跑出宫时,神情截然不通,太后的嘴角也不自主的划过一抹浅笑。
    两人上前,恭谨的给太后请安。
    太后六年没见女儿了,现在给她请安,她心情一激动,就要起身去扶她。
    只是太后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起身的太急,有些头晕目眩,又跌坐了回去。
    这一下,倒是把瑾淑县主给急了,她急忙喊道,“母后?”
    这一声久违的母后,让太后鼻子都泛酸,她道,“没事,只是有些头晕,歇会儿就好。”
    瑾淑县主想上前,只是走了一步,又停了。
    太后眸底有些失望,不过更多的还是欣慰,能进宫来看她,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她哪还敢奢望太多?
    她望着瑾淑县主良久,声音有些黯哑道,“怎么今儿进宫来给母后请安了?”
    瑾淑县主眼眶也有些红,道,“方才我去宁王府给二王兄送寿礼,陪王嫂解了会儿闷,出府时,正好碰到宸儿和清韵骑马过来,两人给我请安,清韵问我眼疾,我才知道,母后很关心我,我……”
    瑾淑县主说着,声音哽咽了,眸底含着泪珠儿,睫毛一眨,眼泪就从脸颊滑落下来,滴落在大红地毯上,像是滚烫的炭火掉落在太后的心上,疼的她心一揪。
    皇上在一旁看着,有些欣慰。
    没想到清韵随口一言,就能让瑾淑县主进宫见太后了,其实她帮太后说情,倒是比谁都管用,因为她对瑾淑县主有恩,而太后还曾经要过她的命,甚至和兴国公他们逼着她和宸儿离开京都,她是最没有理由帮太后说好话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瑾淑县主才更能体会到太后对她的关心。
    听瑾淑县主那么说,太后就想起那回在清韵面前掉眼泪的事,她都叮嘱她不许多言了,她竟然还敢在瑾淑县主面前说,简直把她的话当成耳旁风了!
    太后心底有些责怪清韵,但更多的还是感激,对清韵的好感是蹭蹭的往上长,控制不住啊。
    尤其瑾淑县主迈步上台阶,坐到太后身边,太后紧握她的手和脸,心中已经琢磨给清韵什么奖赏好了。
    想到把她和楚北赶到雍州那等偏远之地,太后就有些于心不忍了。
    她望着皇上道,“若是宸王和宸王妃实在不愿意去雍州,就给他们再换个封地吧。”
    皇上,“……”
    他实在没想到太后竟然会改主意,他笑道,“圣旨已经下了,他们也都准备去封地住了,就算要换,也得一年半载之后,否则就失了圣旨的威严了。”
    太后点头道,“如此也好。”
    母子三人闲聊了会儿。
    季嬷嬷在一旁,笑道,“太后,饭菜已经端上来了,再不吃就冷了,奴婢看这时辰,长公主和皇上也还都没用膳,不妨边吃边聊?”
    季嬷嬷懂太后,二十多年前,长公主和皇上陪太后吃饭,太后每顿饭都能比平常多用半碗饭呢,做母亲的,总是希望儿女陪伴,尤其长公主这么多年,第一次进宫给太后请安,怎么也得想办法留下她多陪陪太后才是啊。
    季嬷嬷看瑾淑县主和皇上的眸光带了些祈求,希望他们别拒绝。
    瑾淑县主笑道,“我许久没有吃宫里的御膳了,我还想母后不留我,我就去皇弟那里蹭了呢。”
    太后鼻子一酸,看着女儿消瘦的脸颊,她赶紧吩咐季嬷嬷道,“再让御膳房添几个瑾淑爱吃的菜来,糖醋鲤鱼一定要有。”
    糖醋鲤鱼是瑾淑县主最喜欢吃的菜,只要她陪太后用膳,必定会有这道菜。
    季嬷嬷高兴的应了一声,赶紧吩咐丫鬟去御膳房,然后扶着太后去吃饭。
    上了桌,太后一个劲的给瑾淑县主夹菜,很快就堆得小山高了。
    再看皇上,面前的碗还空落落的。
    瑾淑县主就笑了,“母后,我碗里放不下了,你给皇弟夹吧。”
    太后手顿住,然后看了皇上一眼。
    皇上轻轻一笑,给太后夹了一筷子菜道,“太后别只顾着皇姐,你也吃吧,往后她会经常进宫看你的,便是留她在宫里陪你一段时间,我想驸马不会有意见的。”
    大殿内,其乐融融。
    很快,御膳房又送了十几个菜来。
    皇上在太后这里用膳,御膳房就把给皇上准备的饭菜都送永宁宫来了。
    满满一桌子吃的,太后几乎没给菜都给瑾淑县主夹。
    吃的差不多了,瑾淑县主才望着皇上道,“对了,皇弟来找母后,肯定是有事吧?”
    皇上轻点了下头。
    太后就望着他,见皇上摆手让殿内其他人退下。
    太后眉头微皱,等人都走了,她才问的,“皇上有重要的事与哀家说?”
    皇上一边夹菜,一边道,“倒也不是很重要,只是事出怪异,不便让外人知道。”
    他这么说,太后和瑾淑县主都望着他了。
    皇上把筷子放下,望着太后道,“今儿是宁王和先太子的寿辰,但是御花园却有人放花灯,祭拜三十六年前的今天死去的亲人,那一天宫里大喜,宫人犯了什么错,都会网开一面,赦免其罪,却偏偏死了不少人,还都是伺候太后和宁太妃生产的丫鬟和嬷嬷,朕有些好奇那些人为何会被太后赐死?”
    皇上说完,瑾淑县主也望着太后了,大喜之日,母后怎么会大开杀戒呢?
    太后眉头皱的紧紧的,“皇上日理万机,怎么会管这些闲事?”
    “三十多年前的旧事了,朕现在再问,确实挺闲的,但是太后不能给朕释疑吗?”皇上望着太后,问道。
    瑾淑县主也点头道,“母后,当年为什么要赐死那些丫鬟和嬷嬷?”
    听到瑾淑县主也在问,太后把手中象牙筷子放下,道,“大喜之日,赐死宫人,确实叫人好奇,当年你们父皇就很好奇,我没有隐瞒他,如实相告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猜测
    
    说着,太后顿了一顿道,“当年宁太妃会早产,是哀家剧痛之下,不小心踹了她一脚,导致她动了胎气,要说宁王也是命大,未足月生产,还比先太子早半个时辰出生,宁太妃忠心于我,她只求在后宫能安稳度日,不想和哀家生分,让宁王卷进皇权争斗中,她只希望宁王将来能做太子的左膀右臂,所以让宫人禀告是哀家先生下大皇子,她半个时辰后才生的二皇子,但是如此弄混皇子出生时辰,有违宫规,而伺候我两生产的宫女和嬷嬷都知情,未免走漏风声,宁太妃让我将她们都灭了口,免除后患。”
    太后说的坦然,因为这事先皇也知道,所以她并不心虚。
    只是觉得对宁太妃和宁王有些亏欠,毕竟皇长子和皇次子在皇家的地位,天差地别。
    瑾淑县主怔住,她没想到宁王才是皇长子,这对他的亏欠岂是三言两语能弥补的,难怪他们小时候,母后对待他们四个一视同仁。
    皇上也愣住了,他恍惚记得有一回先太子闯祸,惹怒先皇时,先皇说要不是他占了个皇长子的位置,论智谋和手段,这太子之位怎么会轮到他,宁王都比他强十倍不止,当年朕就不应该……
    他当时还问,当年什么不应该。
    如今懂了,当年就不应该由着太后和宁太妃胡闹,宁王比先太子更合适做储君。
    其实,当年先皇不反对太后和宁太妃所作所为。是因为历朝历代,太多皇长子和嫡长子争斗了,后宫腥风血雨,皇子们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尔虞我诈,并非好事。
    而且宁太妃原就不应该这么早生孩子,宁王会早产,皆是因为太后那一脚。
    他做二皇子。而且宁太妃心甘情愿。这是好事一件,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至于后来有些后悔,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若是真的废太子,太后会炸毛,而且三皇子,也就是现在的皇上比宁王还要合适一些。
    要废太子。再改立储君,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先皇犹犹豫豫,迟疑难决,谁想太子先死了……
    但是现在,皇上为宁王抱屈之余。他又想到来之前,在御书房,楚北和他说的话了。
    清韵怀疑那些人被杀是宁太妃忽悠太后的。
    没想到。还真的是!
    其实当年调换皇子出生时辰,完全是多此一举。就算宁太妃所出皇子是长子又如何,她根本就没有和太后一争高下的可能。
    她这么做,倒有些识时务者为俊杰了。
    但是再仔细想,清韵的猜测完全站的住脚。
    宁太妃调换了两个皇子,还能凭着宁王早产半个时辰,却甘愿放弃皇长子身份的做法,博取太后的信任之余,还能借太后的手杀人灭口,那些丫鬟和嬷嬷抱过两个皇子,肯定知道怎么辨认,如此一来,就没人知道她偷换了两个皇子的事了。
    这分明就是一石二鸟之计!
    越想,皇上越是心惊。
    要真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