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23章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23章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第安人衰微,新大陆成了欧洲人的天下。

新大陆初期历史是欧洲各国移民史,前期以西班牙为主,后期以英法为主。来到新大陆的欧洲人,无论西班牙人、英国人还是法国人,在国内都是很有进取心的。流窜几个月,路费经常是倾家荡产(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逃犯),谁也不会抱着参观原始社会风貌的闲情逸致来新大陆。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你原来干什么我实在不清楚,在一个新环境里,社会层级变迁的可能性更大,大家籍贯不一,风俗难免有差异,所以,异端(另一个解释叫“创新”)也是可以接受的。

美国没有历史吗?

如果说个人历史,只有几十年,但美国历史是在欧洲移民史上建立起来的:“这是穷人最好的土地”(当然,仅对欧洲移民而言;对印第安土著来说,仍旧很残酷)。

新大陆第一批钱是海盗带来的。

海盗抢钱,有难度;花钱,就更有难度。无论欧洲大陆还是东方中国,任何一个国度都不欢迎海盗,用抢来的钱,风险都很高。殖民地是个好地方,既没有政府,也没有人指责他们走私,当地人自己就杀人越货(尤其是大商人)。

海盗的工作是抢劫,既然是抢劫,就不能只抢一种货币。新大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货币,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甚至阿拉伯的货币在美洲大陆都能见到。各种货币以西班牙为最,当时的海盗头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她最喜欢抢西班牙人。至于汇率,只能由海盗之间估摸着算,随着海盗洗钱数量增加,铸币开始成为殖民地的交换媒介。

殖民地税收就差钱

英国最大的税收进项恰恰就是贸易税。指望这帮商人听话交钱,那是相当不靠谱的,议会(商人)很快想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法对付总督。

以纸币,缴税收。

在殖民地,英国王室派出的头儿叫做“总督”。

总督,听着很拉风,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穷的职业,不但没有军队,而且没钱。收钱的话,要依靠地方自制组织——“议会”协调地方各项事务。

议会本来是服务于总督的民间组织,协调移民服从宗主国管理。17世纪末期随着移民商人新贵成长,他们逐步掌控了议会。说到底,新大陆和英国关系是一个利益分配方式和份额的问题,商人新贵肯定要维护自身利益,于是英王和总督的命令基本上都会走样。

作为宗主国,英国当然希望能在新大陆殖民地攫取利益。所以,税,还是要收的。

英国最大的税收进项恰恰就是贸易税。指望这帮商人听话交钱,那是相当不靠谱的,议会(商人)很快想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法对付总督。

以纸币,缴税收。

1690年马萨诸塞州设立银行,发行4万英镑的纸币,议会通过税收回收纸币。这样,可以不用铸币就能缴纳税收。18世纪20年代后,各州陆续仿照马萨诸塞发行纸币。

问题是,银行几乎都由商人控制,没有任何金银储备,纯属忽悠。

纸币流通情况并不好,海盗不要纸币,普通居民中大面额交易又很少。实际情况是,缴纳税收几乎是纸币的最大用途。

于是,纸币很快贬值:1726年一块西班牙银元大概兑换20先令纸币,1750年这个数字是150先令。

英国王室不是白痴,1720年开始,就试图关闭这些银行;1751年,禁止在新英格兰地区以银行券作为货币。

鉴于自己从未对移民提供实质性支持,英王对殖民地的管理始终很松散。尽管殖民地议会立法需要母国国会批准,但每次被否决后,殖民地总会找到各种理由弄一个新法案出来,当然,内容是接着忽悠母国。而且,英国议会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希望王权获得一个稳定的税收来源,殖民地议会居然就这么一直混了下去。

混的过程是很幸福的。

18世纪中期,新大陆造船业成本已经比英国本土低30…40%,1760年悬挂英国国旗的船只至少有三分之一在殖民地建造;60年代开始,酿酒、冶铁、纺织业的水平也丝毫不弱于母国;广袤的土地更使之成为西方世界烟草、蓝靛、木材等农产品的产地。

18世纪70年代,北美英国之间的贸易已比世纪初增长了12倍,与这个数字并行的是北美出现一批超级商人——走私商。1772年,英国和北美贸易额官方统计仅有50万英镑,当年仅纽约一地查获的走私贸易罚款就高达10万英镑,按上述数字推断,走私贸易额肯定远远超过了官方数据。

在很大程度上,西方世界已经离不开新大陆了。尽管如此,北美说到底也只是英国全球的一个棋子,英国随时有可能为本国利益牺牲北美。新大陆贸易热火朝天的时候,英国却忙着和法国争夺加拿大殖民地宗主权。为了支付战争费用,亨利三世对殖民地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1751年,航海法令……,对北美商船课重税;

1761年,食糖法令,禁止殖民地与法国发生食糖贸易;

1763年,禁止北美殖民地西进;

1765年,印花税法案,执照、契约、遗嘱、报纸书刊都要课重税;

1767年,汤森法令,各州要为当地军警支付费用;

都是馊主意。

为了禁绝殖民地忽悠自己,亨利三世命令关闭所有殖民地银行;更离谱的是,为了支持本土产业,亨利三世开始出绝招了:“殖民地不得制造一枚纽扣、一个马掌或者一颗平头钉”。

您还是洗洗睡吧,先。

独立战争,为谁独立?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不是靠卖军火。

战争消除了世俗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与压榨,全世界的商船都往这里涌,不火,那才真是怪事。

其实,强国之路有时真的就这么简单。

作为宗主国,英国在新大陆本来就没有强力统治,脆弱的政治脐带不能调和两者矛盾,殖民者自行建立了通讯委员会、大陆议会等机构对抗。

北美独立已经只是迟早的事情,此时,东印度公司提供了火种。

17世纪以来,东印度公司掠夺了大量财富,也积累了官僚习气。没有竞争的时候,东印度公司靠着很黑、很暴力也能凑合着活;现在,新大陆贸易结构与东印度非常相似,对东印度公司形成了致命威胁。

对英国而言,全球最大的贸易对手法国已经战败,西半球应该是自己的天下。就在此时,他们突然发现后院起火,新大陆殖民地已经羽翼丰满,要断掉自己王牌——东印度公司。18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印度公司已经无法抗衡新大陆贸易商,1773年大约有1700多万磅茶叶滞销,眼看着就成为沤肥原料了。

拯救公司的唯一方法就是特权:亨利三世希望能把这些茶叶直接卖到美洲,于是就授予公司茶叶北美垄断权。

既然可以用一纸命令垄断北美茶叶销售,其他商品当然也可以如法炮制。长此以往,北美大陆的商人,真的不用混了。

新大陆商人是自己混出来的,他们可没拿过国王、贵族或者英国资产阶级一分钱。不但我行我素,走私船换上海盗旗也不是不可能。

禁绝殖民地生产体系,没事想来抢钱,您就是我爹都不行。北美商人对东印度公司的回应是:耍无赖。

他们经常伪装成(唆使)印第安人袭击英国商船,把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倒进大海。

也真是欠揍!

英军封锁了各个港口,禁止美洲航船出海,除非东印度公司能付清茶叶款;同时宣布凡是发生倒茶事件的城市一律为叛变,所有美洲商船只能和英国、苏格兰合英属西印度有贸易往来。

这等于断了美国商人的财路,更重要的是,北美商人已经羽翼丰满。1775年,有人在莱克星顿打响了反对宗主国的第一枪,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北美独立战争历来被视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由此诞生,殖民地代表起草了至今让人荡气回肠的《独立宣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伟大的结果,并不必然对应伟大的战争,更不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动机。

这场商人领导的独立战争压根就不是全民皆兵,大陆军鼎盛时期不过2万人,一般情况下华盛顿只能维持5000多人的常备军。当时文献记载“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北美居民来说,似乎从未目睹这场子战争”。

所谓殖民地利益,说到底还是要落实到个人头上,所谓参战的“大陆军”和“民兵”都是商人的私人武装。要知道,独立战争的领导机构“大陆会议”连征税权都没有,那有钱来维持一只常备军?

商人领导的战争,也得筹款。以往战争筹款往往有三种途径,一是征税,二是借款,三是发行纸币。

对殖民地来说,征税不太现实,议会大概找不到什么缴税的人;借款,美国连个像样的政府都没有(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不承认美国政府),凭什么向外贷款;剩下的,就只有发行纸币了(大陆券)。

1775~1780年美国通货总额2。41亿美元,1779年1年竟然发行了1个亿。如果按照欧洲国家的经验,美国货币体系即将崩溃。

问题是,这里不是欧洲,是新大陆。

美国既然自己选了政府,也就破除了贸易中最大的障碍,生意越做越大,商船开始在全球巡航,1784年“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此时,欧洲大陆还流行重商主义保护政策;美国则更类似于一个自由港,消除了特权,没有关税。生意人就是生意人,那里赚钱就从那里走货。无论欧洲还是美洲,包括海盗在内的人都到这里来做生意。

1770年,费城每年最多有4。5万吨货物离港,178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7。2万吨,弗吉尼亚、马兰里等地的贸易量也比战前翻了一翻,贸易量增加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危险。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战争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不是靠卖军火。

战争消除了世俗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与压榨,全世界的商船都往这里涌,不火,那才真是怪事。

其实,强国之路有时真的就这么简单。

美国金融之父

汉密尔顿——战时的英雄,卸甲后的理财家,既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也是美国金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人称“美国金融之父”。

按照童话的逻辑,独立战争结束,美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实不是童话,历史也永远不会终结。

对联邦政府来说,独立后的日子简直是一场噩梦。

联邦欠下了一屁股债,更离谱的是,大陆会议压根就没有征税权,只有建议权,批准权在各州议会。1783…1789年联邦从各州仅弄到200万美元,加上抢来的英国财产不过750万美元,却需要支付950万美元左右的费用。

当时的北美,民众普遍把征税视为暴戾的恶政,联邦要说服各州纳税,广大美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濒于破产的财政成为联邦体制的致命缺陷,由于缺钱,甚至引发重大兵变(牛堡兵变)。与此同时,大陆券、金银、各个国家的货币在美国都有流通,大陆券与金银比价波动一日之内可达20%。

联邦政府危矣!如果没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话。

汉密尔顿——战时的英雄,卸甲后的理财家,既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也是美国金融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人称“美国金融之父”。

1789年,汉密尔顿临危受命,成为华盛顿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他的施政方针可以用两种语言来描述。

说复杂点,以联邦信誉建立中央银行应对财政危机;说简单点,就是发行纸币。

汉密尔顿是约翰·劳的信徒,但是他认为法国金融大厦建立在沙滩上,只有仿效英国建立英格兰银行,才能维持银行体系稳定。新大陆应该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银行统一货币,作为一个落后国家,必须优先发展金融业。

“在所有试图发展商业和工业的地方都要以银行信贷作为重要支持;……;荷兰、英国强国都是银行业兴盛的国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美国是基本不产金银的国家,因此,建立银行殊为重要”

——汉密尔顿

1790年,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议案《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要求模仿英格兰银行成立美国银行,授予该行20年特许证发行美元;同时,由联邦统一美国国债市场。

议案的批准过程并不顺利。

汉密尔顿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是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杰斐逊一生都欠银行债务,美国银行业没什么政治觉悟,对国务卿进行了强力追讨,杰斐逊临终时甚至害怕自己买不起墓地。

可以说,杰斐逊一生都为银行债务而郁闷。

更重要的是杰菲逊的支持者来自南部诸州,南部诸州种植园属于贷款户,是强势银行的受害者。纸币虽然有利于流通,却必然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