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世界是部金融史 >

第37章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37章

小说: 世界是部金融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战刚刚爆发,罗斯福总统就在国会演讲中呼吁“英法赢得了战争,美国就保持了和平;如果德国胜利,美国本土就会很快燃起战火……,我深切而坚定的认为取消武器禁运较之维持现行法律更能保持美国的和平”。

1937年9月,在罗斯福总统坚持下国会终于通过“现购自运”修正案,即欧美军火贸易,全部需要现金结算,由购买方自行运往战场。这一次,不能再让欧洲忽悠了,现金结账,不怕你不还。

现购自运,废话,老子有钱不会自己生产?

1940年,法国沦陷;同年,美国大选,孤立主义者的选票很重要。

罗斯福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在大是大非立场问题上从来没有任何妥协,在选票和国家安全之间,他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判断。

所以,罗斯福赢得了选举,

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罗斯福提到“要想同纳粹和平共处,只能以全面投降为代价,这种受人支配的和平,绝不是和平!”。当年,美国提出了年产5万架飞机的目标,颁布《全国义务兵役法》,军费拨款突破50亿美元。

1941年1月,罗斯福在国会痛陈:决不能让英法因为没有子弹投降,任何消极防御的措施都是最卑劣、最不真实、最没有爱国心的表现!

鉴于盟国确实无钱,而美国军火又产自私人厂商,罗斯福想到了绝妙的一招:租借,由联邦政府出钱购买,租借给盟国军火。为此,罗斯福的谋士团还在一堆国会旧文件里“发现”了一个1892年的判例,该判例授权陆军部长“如果处于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可以租借陆军财产”。

根据这个独立战争期间的法案,罗斯福起草了《增强美国防御法》,即“租借法案”,只是陆军司令换成了总统,总统可以“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此类防御物资给任何此类政府”。

1941年5月6日,罗斯福宣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被纳入租借法案,到抗日战争结束共援助国民政府8。45亿美元。

1941年6月22日,德军大举进攻苏联,6月24日,罗斯福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态,将尽一切可能为苏联提供援助,苏联并入租借法案,解除苏联4000万美元海外资产冻结。

1941~1945年,美国共计向同盟国输出价值600亿美元的援助物资、资金,其中英国得到54%,苏联得到22%,遍及亚非拉35个国家。

租借法案只有一个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每天美国援助盟国的坦克、军舰和飞机,一定要比战场上损毁的多!

1941~1942年,所有美国工业体系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这也是盟军战争最为艰苦的年月,中、英、法已经丧失了制海权,无力护航海上物资,尤其是对苏联的运输,最短的航程也需要4500英里航程,还要通过迷雾重重的北极;滇缅公路运往中国的物资则由美国十四航空队护航,每运送一个美元,美国就要消耗掉一个美元……,国民军滇缅公路生命线是用美国航空兵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租借法案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1年二十六个国家共同签署《同盟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保证以自己全部军力联合作战,直到胜利!

“战端一开,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无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英法士兵虽然也使用地方货币作为军饷,但士兵可以用地方货币按官方汇率兑换美元。要知道,就算是欧洲解放区也有黑市,实际汇率从来都是高于官方汇率。

很快,盟军士兵就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他们经常以黑市的价格换取地方货币,却以官方汇率向军队兑换美元,再到黑市换地方货币,几个循环下来,就发了。

即使如此,英法官方却从未明确禁止。

此时,战争已经胶着了近3年,德国士兵整日在数军票,盟军却已经开始发美钞!有美钞的士兵,当然比数废纸的士兵有勇气。

租借法案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战时支持了盟军作战,更在于一种危机时刻的国际合作精神。1942年6月11日,罗斯福在国会演讲,希望免除盟国债务:“战争的代价是无法用货币来估计、比较和偿付的,这种代价必须而且正在以鲜血和辛勤的劳动来偿付,但战争费用英国由符合持久和平和相互繁荣的办法来补偿……美国不需要新的战争债务危害新的和平,胜利的和平就是偿付我们的唯一货币!”

在这种策略指导下,租借法案没有引起各国的争端,1945年8月租借法案失效时,美英即发表联合声明,“根据租借法案,盟国在战争中丧失、损坏或消费的美国物资,不构成对任何一国的财政负担”。根据此精神,1946年美国购销了对英所有援助求偿权;随后许多国家债务被勾销:印度、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土耳其、南非、挪威、希腊、荷兰(不含苏联)……

二战结束时,斯大林在庆功宴上曾举杯提议为“罗斯福总统的健康干杯”,罗斯福也举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干杯”。

欢歌笑语中充满了诅咒。

但国际政治舞台说到底还是靠经济势力说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是在美国援助下才取得了胜利,英国、法国,甚至苏联和中国,全世界都在拼命借美元、用美元。

无需标榜,美元已经为王,勿需再议!

1944,布雷顿森林镇

布雷顿森林镇,是华盛顿市民避暑胜地,位于考斯县境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静怡甜美、草木青葱的小镇会成为国际金融巨头争吵的场所。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在欧洲大陆展开大规模反攻,盟国胜利已成定局。同一个时刻,重建国际货币体系也成为当务之急。

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英国和美国就开始着手准备重整国际金融体系,英国此时仍旧希望自己能与美国分庭抗礼。只是英国黄金储备却从41亿美元下降到19亿美元,而美国黄金储备已经从1937年的127亿美元上升到200亿美元,占世界黄金储备的70%。

根据上述事实,两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无论是凯恩斯计划还是怀特计划,说到底都是固定汇率制,关键是那个国家拥有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鉴于英国黄金储备不足,凯恩斯建议成员国不得兑现黄金成员国可以向国际清算组织透支。鉴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量,美国的想法很简单:我的世界,我做主;别人的世界,我也要做主。

凯恩斯VS怀特,也简单,所有矛盾都集中在一点:究竟谁是老大?

1944年7月,在美国倡议下,44个盟国代表730多人到达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布雷顿森林镇,是华盛顿市民避暑胜地,位于考斯县境内,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静怡甜美、草木青葱的小镇会成为国际金融巨头争吵的场所。据说是因为怀特心脏不好,需要一个安静、设备好的去处;不过也有人说,选择布雷顿森林镇,是因为美国财长小摩根索拥有会议旅馆50%的股份。

布雷顿森林会议,全称“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主题是讨论战后世界货币金融关系。英美分别就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进行充分阐述,供与会国家代表讨论。其实,无论会议形式如何,会议的本质始终是新一代江湖霸主淘汰前辈。就算英国再能忽悠,大家对英国的家底也心知肚明,英国此时的行为,完全是不识时务。因为,大家同样知道美国的实力,即使美国不忽悠,也都眼巴巴的望着新老大拉一把呢。

会议基本接受了怀特计划,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并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ary Fund)司职这方面活动,为战后建立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奠定基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史称“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为美元一直在这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又名“以美元为主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仍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比价固定,1美元=0。888671克黄金;体系建立之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承认美元是“自由兑换货币”。

这也就意味着,美元=黄金=唯一的清算工具=唯一的支付工具=唯一的储备货币。

作为一种国际金汇兑货币制度,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不成熟,一些缺陷甚至是无法弥补的。更直白些,这个体系是热那亚会议2。0版,只不过当时美国还没有统领世界的经济实力。现在轮到美国做主了,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不仅各个国家货币与黄金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即使持有唯一的“可兑换货币”——美元,也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事实上各国货币全成了美元的附庸。作为唯一的世界本位货币,美元是世界上唯一的通行货币支付清算手段,美联储就成为世界的“中央银行”,只要美国滥发美元,就可以通过信用手段操纵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金融。

这个体系,对美国尤其有利,美国可以在不动用黄金的前提下通过发行美元购买别国企业、资源、劳动力等等,战后初期美国高度繁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这个国际货币体系。

然而,这毕竟是一种在实力不对等的前提下建立的货币体系,远非一种合理的货币制度。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国际金融历史的进步意义是不能抹杀的。上世纪20~30年代国际金本位崩溃后,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英镑、黄金、美元代表的三个集团互不相让,成为各自独立的货币集团,加上无休止的贸易战、高关税、外汇倾销,也是国际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起源之一,终于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国际金本位崩溃后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使得西方世界出现了长达四分之一世纪长久的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又不存在黄金输送点的概念,各国货币供应实际不受黄金储备限制,可以动用货币政策缓和危机和萧条。由于美元成为主要世界货币,美国可以通过贷款、赠予、援助等多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张货币,扩大国际贸易。

有人这样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十国集团其他国家扩大出口和资金流动增加,从而支持了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使经济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金本位时期以来从未曾有过的繁荣”。

为了永远的忘记

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浪漫吗?

战争中性命相搏的是两群互不相识、没有任何恩怨,却在性命相搏的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是我们的同类,都是人!

还浪漫吗?

胜利再伟大,也无法补偿伤逝的生命,胜利后的烟花,乃至人世间的一切与他们都无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战争,全球40多个国家、2200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卷入,虽然各种材料给出的死亡人数不一致,但是,无论那一种都尾数是七个零,死亡总人数不会低于5千万。

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被游击队处死,昔日的“领袖”被弃尸街头;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尽;

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被国际法庭判处死刑。

很多人、很多书籍告诉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邪恶的法西斯遭到了最彻底的打击,这是一次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是一次伟大的战争!

这些都没错。

中流砥柱的平型关大捷、血染征袍的诺曼底登陆、尸积如山的莫斯科保卫战……,无论多么辉煌的战役,都是人类的惨剧。

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浪漫吗?

战争中性命相搏的是两群互不相识、没有任何恩怨,却在性命相搏的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是我们的同类,都是人!

还浪漫吗?

胜利再伟大,也无法补偿伤逝的生命,胜利后的烟花,乃至人世间的一切与他们都无缘了。

自人类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战争就从未停止过,从冷兵器到火器,从常规武器到原子武器,从民族冲突、地区冲突到恐怖袭击,都在利用各种武器,而且无不求精求奇。当人类陶醉于武器的精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玩意不能对付变形金刚,只是终结人类自身生命。

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有意思吗?

战场上的英雄可敬、可歌、可泣,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人类生命之花如此凋零?

面对暴力、面对压迫,我们要反抗,而且付出鲜血也在所不辞,这同样是人类能成长到今天的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太多的悲痛和遗憾,当伤痛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不仅要问:

为什么始终会有人成为战争狂人?

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