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

第244章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第244章

小说: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钱淑兰到了老房这边,发现隔壁门锁上了,便到了正屋这边。
  刘芳名倒了一碗水喂给丰产。
  他咕咚咕咚喝了一碗。
  周雪梅瞧见婆婆来了,忙迎了上来。
  “娘,你在这边等着,我去给你摘菜。”
  钱淑兰点了下头,然后坐在堂屋,看着李春花做衣服,只是她越看越不对劲儿儿,“咦,你今天都干啥去了?这衣服早上我走的时候,你不都裁好了吗?怎么现在才做出一条袖子?”
  李春花有些尴尬,她抿了抿嘴,“早上大嫂回来的时候,让我帮她做两身婴儿衣服。”
  钱淑兰哦了一声,“她倒是不辞辛苦。有布票不在县城百货大楼买成衣,还专门拿回家让你捣腾。”
  “娘,大嫂没布票,她是有布,就是以前你分给我们,说是用来做裤头的细棉布。”
  时间有点久远,钱淑兰记得不太清楚了,只‘哦’了一声。
  刘芳名就在这时凑过来了,“婆婆那块布都藏了好几年了,居然没想过给我们丰产做一件,您说她有多过份。”
  钱淑兰愣了一下,眯起眼睛看着正康,声音有点沉,“你也是这么想的?”
  正康莫名觉得心一紧,手心都开始冒汗了。他吓得脸色苍白,半晌没说话。
  钱淑兰看着被吓住的正康幽幽地道,“等你婆婆回来,我就让她把你们分出去。省得一天到晚闹腾。”
  刘芳名和正康都惊了一下,而后对视一眼,“为什么呀?”
  钱淑兰冷着脸,“我看你们就是狼心狗肺。你娘为了给你们带丰产,两年多没下地,口粮都要自己花钱买,你们居然一点也不感激她,我看你们就是惯得!”
  正康涨得脸色都红了,他对奶奶有种本能的畏惧,她的眼睛像是可以窥视人心,能照亮人心的丑恶。
  每次只要她说话,他都要竖起耳朵听,生怕自己又惹怒了她。
  已经好几年没有被她训斥了,现在再次重温,他的脸顿时热了起来,浑身的肌肉都透着一股紧张。
  他直接跪到钱淑兰面前,面色惨白,“奶,我错了,我以后肯定会给我娘钱的。我们别分家啊。”
  刘芳名愣住了,没想到正康会这么怂。凭什么啊,他们又没分家,凭什么要给钱。
  现在不花他们的,等分家的时候,老两口的钱哪还有他们的份。
  只是看着钱淑兰一直盯着她看,刘芳名下意识低下了头。
  钱淑兰看着这俩玩意就糟心,她不想再管,“这事由你娘来决定。”孙大琴哪里会受刘芳名的气。估计从县城回来就要分家吧。
  以为奶奶是被他这一跪弄得心软了,正康立刻松了一口气,从地上站了起来。
  周雪梅就在这时回来了,她把手里的手篮递给婆婆。
  篮子里面是一把韭菜,一把豆角,几根黄瓜和几个西红柿。
  看着周雪梅热得满头大汗,钱淑兰笑着道,“你赶紧擦擦汗,我回家了。”
  周雪梅点头,拿起放在椅背上的毛巾就擦,看着婆婆牵着小敏往院子里走。
  丰产看着太奶奶要走,忙跟了出来。
  刘芳名赶紧把他抱住,丰产吓得哇哇地叫,嘴一歪,又哭了起来。
  钱淑兰有些头疼,刚想转身接过孩子,却见刘芳名把丰产直接抱进屋里。
  这哭声歇斯底里的,钱淑兰有些心疼,朝正康道,“你们俩要是哄不好孩子,就把他送到我那。你娘过几天应该就能回来了。”
  正康忙答应了。
  又过了一周,孙大琴和徐丽珍一起回来了。
  钱淑兰特地去看,她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孩子。
  头发乌黑,皮肤白得透亮,睫毛很长,好看的眉毛,粉嫩的小嘴。
  “这还没长开,就这么漂亮,等长大了还得了。简直专挑父母优点长啊。”
  两孩子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更像徐丽珍,只有眉毛和鼻子照正国。
  孙大琴抱着孩子喜得合不拢嘴。
  王守仁今天也从县城回来了。
  当然刘芳名和正康也回来了。正康是因为今天是休息日,刘芳名却是请假回来的,因为婆婆说有事要让她回去一趟。
  等几家交好的人家看过孩子之后,孙大琴说了分家的事情。
  这事是经过钱淑兰允许的,王守仁原本不想分的,可孙大琴却执意如此,再加上他娘又同意了,他也只能认了。
  “你们挣得钱自己拿着。现在我们还能干,不用你们养老。等不能干了,你们三人轮流养老。我们手里攒的钱一部分用来给正军娶媳妇以及给小敏出嫁妆,一部分是用来自己养老的。这些年你们自己挣得钱也都是自己收着的,我也没要过你们的钱。”
  其实这分家跟以前是一样的。
  家里的东西都是属于王守仁两口子的。
  “我手里的工作将来是要留给老三的。这点我们要提前说好。”
  刘芳名死死咬着唇,心里满是不甘。公公的工资一个月有六十多呢,正康才三十八,只有他的一半。
  “爹,您的工作都给老三了,却什么也不给我们,这合适吗?”
  众人齐齐看向刘芳名。
  王守仁没说话,孙大琴却白了她一眼,“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你们都有工作,只有老三没有。可不就得给他嘛。”
  刘芳名气得直瞪眼。公公婆婆这么偏心,其他人也都占在他们那边。
  正康很是苦恼,怎么家还是分了呢?
  “正康,以后你要是在家吃,口粮还是要照就交上来,不过丰产的口粮你得补给我。”
  正康点了点头。刘芳名很想说,不用了,我自己养。可想到自己的工作,硬是咬牙忍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推下基友文《重生七十年代之捡了个小媳妇》
  文案:出生武将世家的萧启从小的梦想便是像西汉名将霍去病那样大破匃奴,封狼居胥,冠军侯!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本应在一场大战中马革裏尸的自己,一朝醒来变成了一个像探花郎那样的弱鸡小白脸!更要命的是,前世从未娶妻的他现在居然成了一个靠着媳妇吃软饭的弱鸡小白脸!
  他还是个下乡知青!知青?这又是个什么鬼?
  我是谁?
  我在哪?
  我要干什么?
  那么重点问题来了,这个娇娇俏俏的小媳妇他能当成自个的吗……


第249章 
  徐丽珍这次生孩子,时间也算是刚刚好,她刚好把工作还给王丹娜。
  只是有些可惜,没有那么多钱了。
  她的侄子也从县城回来,转到了县小学来念。
  快到九月的时候,钱淑兰在开大会的时候,提了一个建议。
  “我觉得咱们教育非常重要。不如上学免费吧,所有的学费都由我们生产队包了。”
  这年代的人都重男轻女,钱淑兰想做出一点小改变。让更多的女孩子也能得到上学机会。只有免费,社员们才会愿意送女孩们去上学。
  “我们养鸡厂的规模很大,每家都能分到几百块钱。吃的用的我们多多少少改善一些了,可孩子们的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最主要的是把孩子都交给老师们看管,咱们也能到放心干活,你们说是不是?”
  最后一句话倒是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干活的时候就担心家里的孩子没人管,到处乱窜,惹事生非。
  于是在投票的时候,有七成人同意了这项决定。把王立德喜得眉开眼笑。他一直在呼吁大家要重视教育,可教育成本真得很高。小学一学期要三四块钱,再加上书本费,纸笔等费用。许多人家都舍不得。
  没想到这难题居然被钱淑兰给解决了。
  王立德立刻道,“大家来报我这报名吧。然后我们根据人数再选几个老师出来。”
  于是家长们纷纷到王立德那边报名。
  钱淑兰也帮小敏报了。
  她仔细算过了,小敏从今年上学,正好可以在1977年的时候参加高考。这样小敏不会忘记知识,有以极大的可能性考上大学,成为第一届大学生。
  她好像记得那一届大学生都非常牛,有许多人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她对小敏的规划从来都不是嫁个金龟婿,而是想把小敏培养成才,不靠男人,一样能活得很精彩。
  小敏对上学很是好奇。
  每次双胞胎去上学的时候,她都一脸羡慕地看着他们。
  小敏举着小手兴冲冲地道,“奶奶,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钱淑兰一脸憧憬,“好!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奶奶做梦都会笑醒。”
  “那就考大学。”她歪着脑袋问,“大学是什么意思?”
  钱淑兰给她解释,“大学就是学习最好的人才能上学的学校。”
  “那我怎么才能考上大学?”
  “你要先上小学,然后上初中,再然后上高中,最后就考大学了。你的成绩要一直一直很好才行。”
  虽然第一届高考卷子很容易,可考上京都大学还是相当难的。
  小敏想到能让奶奶高兴,立刻乐开了花,“我一定要考大学。”
  钱淑兰摸摸她的小脑袋,“好!”
  统计完报名人数,王立德发现居然有两百多人报名上学,其中更是有不少女孩子。
  本着免费,不占白不占的心思,许多人家都给家里的女孩子也报了名。
  学费免费,书本可以用旧的,至于纸笔这个就比较便宜了,还是能出得起的。
  于是这次就要再选五个老师才行。
  柳月琴家的两个孙子都当上了老师。
  之前两人都上了高中,可因为学校停课,就回家了。没有拿到高中毕业证,可两人有初中毕业证啊,在生产队也算是高学历了。
  比较可惜的是柱子没能当上老师,主要是他才上初一就停课了,只有小学毕业证,根本就不够格。
  这次选的五个老师全都是年轻小伙子,最小的十六岁,最大的十九岁,最低学历也是个初中生。
  等九月开学之后,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尾巴就这么没了,钱淑兰特别不习惯。
  有时候算账累了,钱淑兰都要回头瞅上两眼,没看到人,她才猛然想起,小敏上学了。
  只是没过几天,钱淑兰就顾不上了。
  因为从孙家村那边居然传出了鸡瘟,今年新孵的小鸡都已经长大,开始下蛋了。
  可谁成想居然会发生这种事情。
  于是原本只设在大路上的民兵也开始往小路布控。
  王家村的人除非工作需要,一律不许外出,外人也不能进来。
  又过了几天,附近的几个生产队,除了家村全都出了鸡瘟。
  最严重的一个生产队,今年新养的鸡全都死了。
  生了鸡瘟而死的鸡是不能吃的,所以大家只能忍痛烧掉。
  后来发现老鸡都没有感染,又得知王家村和林家村的鸡都没有出事,大家伙才知道原来人家真的有秘诀。
  几个生产队的大队长肠子都要毁青了。
  等瘟疫鸡处理完毕后,小道上的民兵也都撤了,几个生产大队长纷纷找到王家村,请求王家村下半年再帮他们孵小鸡。
  最低的都要一万只,最多的要了三万只。要不是因为实在没那么多肥料,他们还想要更多。
  不过钱淑兰也提出要求,让他们今年的肥料借给他们生产队用用。
  他们都同意了,反正等他们养完蚯蚓就还回来,一点也不耽误肥田。
  很快到了年底,王家村居然发生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养鸡厂的账目,钱淑兰已经全部交给了孙大琴。
  钱淑兰也反复算了好几遍,等确认无误后,才交了上去。
  可等年底分红的时候,每人分到的钱却只比去年多了三十五块八毛钱。
  明明今年养的鸡是去年的两倍。怎么可能只多这么点。
  虽然今年王家村又增加了人口,可数目根本没增加多少,撑死了只有五十个,怎么可能就这么点儿。
  于是钱淑兰找到王守泉,“我怀疑有人中饱私囊。”
  王守泉不太懂算账,可他不相信有人真能干出这种事,“不能吧?”
  钱淑兰便跟他算了一笔账,“咱们今年新养的鸡,从九月份就开始下蛋了,除了最冷的这两个月,一直下蛋。咱不算老鸡,就按新鸡算吧。4万只鸡,每天也能下三万个鸡蛋。大概有三个月,九十天,一共就是八万一千块钱,咱们生产队不到一千三百人,平均分也得六十二块钱,就算要交给公社30%的税,也有四十三块六毛钱,怎么可能只多了三十五块八毛钱。”
  王守泉见她说得头头是道,立刻慎重起来,“那行,咱们开会投票。”
  虽然每个人都有看账本的权利,可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看得懂啊,而且那么多本一个人很难在短时间内算出来,所以只能投票着急人手一起查。
  王守泉立刻召开大会,这次是一家出一个的会,就在食堂举行。
  不到三百人过来开会,倒是让食堂显得不那么拥挤。
  王守泉站在最中间,其他人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