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春莺啭-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雪天步行最安全,看前面围了不少人,老三蹭蹭蹭跑过去看。
好家伙,车撞树上了,人还在里面趴着呢。大家伙乱嘈嘈地赶紧找人送医院,留了不少血,他看了眼就走了,怕去晚了被他妈逮住了。
这年头公交车是真慢,再加上下雪就更不能看了,跟蜗牛似的。马丽进门口就看到自己家儿子了。
觉得真是心累,四个儿子天天跟要命一样,恨不得把饭盒给老三扣头上。又担心路这么远心疼儿子,又气孩子不听话胆子太大了。
“妈,我来看妹妹呢,我跟妹妹玩,郎奶奶说我在这待一天都行,一点都不碍事。妹妹也喜欢我呢。”老三怕他妈弄死他了,赶紧给自己声明一下,吹捧一下自己。
当着人马丽不好上巴掌,瞪了他一眼回去收拾他,先把饭盒拿出来,里面煎的面饼子,放了俩鸡蛋做的。这肯定比早上他们家吃得好,这是单独做的,觉得老人家年纪大得吃得好。
味道香的不行,麦黄的鸡蛋饼泛着葱香,老三也馋的慌。他就不去看,扭过头去看保温箱,觉得小孩刚生下来跟个小狗似的,他就喜欢狗,家里不给养。
“这孩子可出息了,一晚上没见这好看了不少啊,我看脸色挺好。”
郎菊南也觉得孩子好看了不少,“可不是,这孩子心疼人,昨晚上我跟她爸守着一点也没闹,就是吃东西费劲。”
可不是费劲,不会吸奶,真是连吸奶的劲儿都没有,喝奶都得用针管给推进去。
“医生今早上怎么说啊,是不是说好啊,我看这劲头行。”马丽就接着问,医生都是早上查房,这会早就查过去了。
“可好了,孩子也没不舒服,我想着过两天就回家养着,医院毕竟环境不行。”郎菊南一边说着,一边又给喂奶,用针管弄好了一点点推,这个费劲啊。
还有个事没说出来,孩子总得参加她妈的葬礼吧,不说哭丧戴孝,但是总得到坟头上送送她妈啊。所以为什么想着尽快出院,全一下母女情分。
生来做母女,虽是缘浅,但行之不易啊。
正说着话呢,孩子突然就踢了下腿,这大概是第一次动弹,有点抻得慌,眉头一下就皱的发白。那张不怎么美观的脸就更怪异了。
边上老三跟看西洋景一样,他就觉得这个妹妹不一样,特别有意思。
“小宝这是怎么了,姥姥给揉揉啊,揉揉就好受了,不能哭啊。”郎菊南马上就上手给捋腿,在脚心那轻轻按了两下。
这招是跟护士学的,这孩子估计不大动弹,有时候身体就麻了,经常这么按两下就行。
看孩子安稳了就抬头跟马丽说话,“他爸给起了名了,说是叫黄莺,小名我给起的,就叫小宝了。”
这俩名字都是大白菜样的,没什么讲究,就跟王熙凤请刘姥姥给自己闺女取个贱名一样,就图个上口好养活。姐儿姐儿的喊多了,孩子的生气就旺了。
宋老三听了觉得不对头,黄莺这不是鸟儿嘛,还是叫的好听的那种。北京城根子底下,大早上那一溜的老大爷,提着个鸟笼子吊嗓子,那精神头可足了。里面不是八哥就是黄莺。
再一个,他可听他大哥说是个小哑巴,不会说话呢,叫这名是盼着小哑巴开口说话呢。
觉得小哑巴怪可怜,他趁着人不注意,把手伸进去捏了人家脸蛋一把,觉得手感怪好的,不像他们家小四,年纪小小跟老树皮一样。
捏脸肯定不舒服,那眉头一皱,马上就发白了。吓得老三马上松手,生怕给捏坏了。
有点嫌弃小四宋志安,觉得男孩不如女孩好,那个埋汰样啊。
不然人家说话不能说的太满,做人谦虚点好,张淑珍现在就是水深火热啊。昨晚上还在那里美呢,跟个死人比福气。
今个儿可好了,尝尝这滋味吧,看看好不好受。早上宋老三不是在路上围观嘛,那人就是王卫国,人送到医院来就不行了,没等抢救就挂了。肋骨给断了,直接戳内脏上去了,一口口往外吐血。
早上去租车行租了车,来医院的路上车子打了滑,直接就给撞树上了,这倒霉事。这年头车少,出个车祸真的是百八十年不遇的。
张淑珍不是说自己命好嘛,生产不到三天,孩子爸就横死路边了,这命可真好啊。
张奶奶看她眼神就不对了,她儿子死了,这是有原因的。好好地为什么不能走回家,娘家就不能租个车吗?非得让他儿子去租车,怎么这么娇贵呢?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下面有人评论,我不大会回复,在这里谢谢你们。大家有问题可以评论问,我在这里说,可以互动一下,不然多尴尬。
5。作怪
王卫国死了,留下的事不少,先不说孤儿寡母跟老娘,就租车公司那边就没完没了。
车行有车行的规矩,你租车出事了,人家不会管你死活的,人家就看车是不是完好无损。
这年头也没有人身保险意外险,车行那边更不可能给你考虑了。所以说人死了,大家都同情,可是车你得赔吧。
自行车都没有普及,骑个自行车就跟骑个金疙瘩一样,倍有钱有面儿。别提有量小汽车了,你得多能耐。
人家开汽车公司的,肯定有自己的手段,不说钱够不够,见不得人的东西多了去了。
车行的负责人来了,后面还带着不少人,喊负责人叫孙哥。带着人直接去的医院,病房里那么一站。
合同拿出来一拍,客客气气地说,“老太太,您节哀,您看看家里还有个孙女,以后不得全靠您给撑着了。赶明儿给办一场白事,也算全了情分。”
孙哥打量了一下屋里人,今天没想闹大,医院里也不合适,现在承平的时候了,办事得漂亮,客客气气地讲究个道义。
“不过身后事咱得好好理一理,您家也不差钱,咱们合同上写的明明白白,这车可是得赔的啊。我们车行就靠这个吃饭了,这钱啊万八千的少不了不是。”
老太太觉得喘不上来,她刚死了儿子啊,还没等入土为安就来了横的混货,抱着孙女那眼泪就啪嗒啪嗒往下落。
“这不能啊,事儿不是这么办的,人都没了,我们还没找你们要钱,你们还想着坑我们。是不是看我们好欺负啊,讲不讲理了。”张淑珍看着合同上的签字就急了,没这个道理啊。
她这想法也没错,可是得看时代啊,而且人家合同上明明白白的,本身就是个不平等条约。
这事王奶奶比她明白,当初跟着丈夫做生意的铁娘子,弯弯道道见的多了。这事不过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还有的耗呢,不能急着办了。
孙哥后面一群不是吃素的,变脸似的看着张淑珍,全不是善茬子,四九城里的老混子了,还真就能把张淑珍给治死。
孙哥脸上挂着假笑,觉得这家儿媳妇比不上老的那个,“您那,瞧着吧,这事儿您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得看合同啊。咱们守法奉公的,您虽是伤心,可是我们也得吃饭不是。”
“老太太您忙,不打扰您了,有什么事喊我们,一定给您搭把手。今儿就到这,先走一步了。”说完就带着人呼呼啦啦地走了,事儿办的体面,混混也要讲文化。
张淑珍真的是要疯了,万儿八千,怎么不去抢呢,这年头别说万元户,有个一千元你就是很有钱了。而且家里面的钱她根本拿不到,也就是能拿到王卫国的工资了。
公私合营之后,这些资本家是可以分红利的,王家以前可是面粉大王。现在这面粉厂就是他们家的。
王卫国就在里面当个中层管理,支配权肯定是没有了,已经被边缘化了。但是有红利可以拿,这笔钱是王奶奶领的,王卫国没有这个钱的。
等回了家,张淑珍娘家这边也过来了,朱巧梅进门见了闺女就开始哭,四十多岁的人了就在那里哭哭啼啼的,张淑珍也跟着哭。
老太太一万个看不上朱巧梅的,跌份,小家子气!难道不会说话嘛,我死了儿子我还没哭,你在那里哭自己女儿吗?
扭头就回了自己屋,孙女现在她不离眼,儿媳妇这样,她不指望守得住。但是孩子得留下,她给拉扯大,没爹没妈一样是个好孩子。
这就是大宅门,王奶奶是山西的,娘家是大户。比乔家大院差了点,做的是票号的买卖。晋商可是了不得,辉煌了五百年,老太太撑门户的时候,阎锡山还在山西呢。
朱巧梅哭了会,眼泪说收就收,奥斯卡都得给她提名的机会,这个人吧,特会装会矫情,全世界都欠她一座小金人啊。
“闺女啊,妈为你考虑好了,卫国你肯定不能给他守住啊,你还年轻,还这么漂亮。以后好日子多得是呢,孩子你肯定不能要,等过一段日子妈给你找个好的。”朱巧梅轻轻巧巧说了几句,她确实是全为她闺女考虑了。
张淑珍这时候没主意啊,她就听她妈的话,跟王卫国再深的感情,可是人没了。再加上早上闹得那一出,她怕自己被连累了,一分钱都不会拿出来的。
看着大姑娘不说话,朱巧梅知道是听进去了,旁边丈夫也跟着点点头。他们家三个女儿都特别听朱巧梅的话,就连丈夫张红旗也是。
“家里面的钱你得带走啊,虽然说孩子不带走,可是那是老王家的根了,孩子姓王不姓张。你现在没有工作,哪哪不得花钱啊,坐月子也得好好养。营养得跟上去,不然跟老了十几岁一样。”
朱巧梅这个人嘴上可会说了,心眼多得很,一般人玩不过她。装的可好了,可是会来事,把人哄得五迷三道的。
张淑珍结婚了之后就不工作了,她得享福啊。以前家里穷,孩子多养不过来,小小年纪就去了部队,长得漂亮进了文工团,可里面漂亮的海了去了。
再加上年纪到了,下面花骨朵一茬一茬的,再待下去也没意思了。所以遇上王卫国这样的也算是走运了,让不少人羡慕了。
“妈,我跟卫国是真的没什么钱了,卫国工资是高,可是家里开销也大啊。出了事真的是办个白事的钱都拿不出来。”张淑珍是真的穷,工资全给她不错,可是家里还有个老太太啊。
老太太自己有钱,面粉厂的红利也不少,可是还得问儿子要钱。我钱多是我自己的事,儿子养老娘天经地义,惯得你们脾气不养老。
张淑珍以前的工资全给她妈,结婚了嫁的好也要了不少彩礼。可是陪嫁真没多少,王卫国也不嫌弃,就是她婆婆也没说难听的,那点东西她看不上。
就是结婚了张淑珍也是挂娘家,每月的工资剩下的有多少给多少,她也不攒着。觉得娘家不容易,家里孩子多她妈还没工作。
朱巧梅也没想到会这样啊,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外面光亮里面空啊。晚上也不走了,说是陪陪女儿,撵着丈夫去给收拾东西。
张父就出去忙活了,因为是横死的,人不能多留,明天就得入土。赶巧了,跟黄家是一天。
王奶奶就在那安排,邻居也有来帮忙的,她指使起亲家来一点也不手软。那里面两个祸害不知道在做什么怪,看了一眼门帘子就冷笑着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浪到现在刚回家,可开心了一天。看评论大家眼光很犀利啊,知道要有个后妈。但是我们要画风清奇啊,后妈啊权当个乐子呗。周末了,大家多出去浪一下,买买衣服吃吃饭,自己得开心不是。
6。入土
北京这地儿传统,老北京人讲究一个和气,哪哪儿都是敬称的,一口的京片子里面都得带个您。
街坊邻居热乎乎的心肠,甭管是不是看不顺眼还是咋地,你家有事用得上了肯定不含糊。
人死为大,体体面面的走,人家有专门做这个的,一条龙下来保管你满意。用不着您家里的一针一线,什么东西都是全乎的。
利利索索的把棚子搭起来,扎的严严实实的不透风。里面摆上桌子板凳的,碗筷都是人家一套的,不然办个丧事光碗筷不得借个一条街啊。
黄炜业这两天一直没歇着,不是在医院看孩子,就是在外面跑。打听着哪家菜做得好,哪家丧乐齐整。
再就是选个好地方,人死后可得找个风水宝地,于子孙后代也是一件益事。不然人家怎么就说祖坟冒青烟呢,都是有个说法出处的。
赶早儿郎菊南就带着孩子出院,包裹得密密实实的,而且黄莺老爸比较能耐,用的是军车。里面还配着司机的,他虽然级别没有高到用专车,但是急用还是可以的。
站在灵堂前,郎菊南眼睛睁大了看,有时候眼睛睁大了眼泪不容易往下滴。眼睛小了,挤一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