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在魔教卖甜饼 >

第95章

我在魔教卖甜饼-第95章

小说: 我在魔教卖甜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死。
  一时气上来了; 字也没心思写下去了。
  姚旭摸着刚被师华刷刷两刀清理干净的下巴:“唉,该是去京城抓人好?还是去京城抓人好?”
  否则这日子没法过了。
  皇帝算什么?
  天大地大教主最大。
  区区一个压寨相公。
  呵。
  等姚旭出了屋子,摇着扇子; 感受着这秋日的凉爽,就见着教中忽然忙碌了起来。
  他轻挑眉毛,拽过旁边一个匆忙的教徒:“怎么了?”
  那教徒挠挠头:“听说好像是教主回来了,大家都想见见她。好久没见了。”
  掐指一算,都已有大半年,或者说近一年没见着了。
  教主这回回来,该是过年就会留在教中啦!
  教徒们都是跟着教主一块儿从无到有的,这回能一起欢庆,能不忙碌和激动么?
  姚旭一听是舒浅回来,书生的脸面都不要了。
  他转身回房间,取出了他平日里鲜少带出门的剑,气势汹汹朝着人群汇聚的地方去了。
  此刻的舒浅刚下马,正一边和教中的教徒们聊着天,一边在观察着近一年来教中的变化。
  草娃和谭毅够长高了不少,小脸蛋上与宫中的太子以及伴读不同,更多的是入世后的小小成熟。带着这点成熟后裂开嘴的高兴,更叫人感到欣慰。
  教中的路铺设得更为齐整。
  小小的教,如今看上去完全比得上瀛洲那些大地方。虽说没有皇宫中奢华夸张,可到底是真正符合老百姓的。看这路,这屋子,平日里能方便百姓不少。
  舒浅眼尖看到有不少人都用了砖头泥瓦来造屋子了。
  “教主,您的屋子我们商量着,给您在外头重新修了修,里头没敢进去动,不过打了些器具,全扔在您压寨相公那屋子里。”众人和舒浅这般说着。
  萧子鸿在教中的屋子,现在成了舒浅的杂物屋了。
  “大伙儿真的辛苦了。”
  舒浅看着一个个眉开眼笑跟她炫耀着的教徒,只憋出了那么一句。
  她想着她初来教中的日子,和今日眼前的一切对比。所谓天翻地覆,便是如此了吧。
  他们炫耀的东西,全部都来自于他们的勤劳,他们的付出。这该是他们应得的。
  天下苍生,大多所求并不多。
  不过吃好,穿暖,有一方地可住,有日子可盼。
  “不辛苦不辛苦。”教徒们连连这般和舒浅说着。他们半点不觉得辛苦。
  这会儿,姚旭幽幽的声音串了出来:“是挺辛苦的。”
  众教徒一听这声音,忽然就望天望地,还有就差点笑了出来。
  人群分开了条道,让姚旭得以进来。
  姚旭见着舒浅还胖了一小圈,心情复杂:“毕山和乔曼还在码头。”
  舒浅微微点头。
  “师华前些日子去吉武关了。萧公子在那儿建了一个临时类似军器监的地方。”专门制造火器供给江南这一代沿海的水师,以及卖点给崇明教。
  舒浅继续点头。
  姚旭说了自己:“我,今日正好轮到看家。这几个月来少有的几天,在教中!”
  这话说得是颇为沉痛。
  “我女儿这才出生!娘还要带着她去吉武关!毕山和乔曼还安慰我,说是他们也要带着孩子去码头看海!”
  听得舒浅都忍不住想要后退一步。
  姚旭看向舒浅,沉痛之后,态度诚恳:“教主,你下回生孩子,还是在教中生妥当。”
  舒浅讪笑:“这不一定会有下次。”
  锅碗瓢盆也就是个调侃,真生,她也受不了啊。
  “我当年以为你有了压寨相公,就不会在外头乱跑。这么天真想着了许久,谁料到这人,说跑就跑,孩子,说生就生。”姚旭举起了自己的剑,“答应不答应?”
  这杀鸡杀人都要吐,还敢拿剑威胁她了?
  舒浅没想到姚旭那么适合唱戏,差点笑场。
  她轻咳一声:“不答应你要砍我?”
  姚旭冷哼:“不答应,我自刎!”
  舒浅:“……”
  这态度怎么看着那么眼熟?
  特别像是朝中那些个,皇帝不答应,他们就用脑袋撞柱子的书生。
  果然天下书生一个样。
  舒浅屈服这种层次的“威胁”,只能哭笑不得答应了姚旭的话:“成,我答应我答应。你冷静一点。最近的账本也带我去看看。”
  最近出海后,账本又是多了一叠。
  舒浅要想知道教中如今的情况,看账本便会快速了解不少。
  姚旭收回了剑:“成,我现在就去拿。”
  他迈开步子潇洒离去,从背影依旧看不出刚才干过什么荒唐事。
  “噗,唔。”教徒中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又马上憋住。
  舒浅无奈摆手:“成了,各自去忙吧,别在我边上候着。我这还要去看账本,这段时间是不会再走了。”
  教徒们听见舒浅这段时间都留在教中,也就一一散去了。
  临着走还和舒浅招呼着,还有说等下给她送点最近田里刚收上来的玉米。这玉米三四个月就能收一批,舒浅回来这日子,这都第二批了。
  舒浅一一应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走去姚旭那儿,准备看账本。
  好在算账她当年教了乔曼汇总,否则她看原始的账本,能看到脸从白变青。
  舒浅一一看下去,遇到没能理解的,问一下姚旭或是翻看一下最初的账本。没花太多的时间,很快就明朗了教中在她不在时出海又带回了什么,教中又产出了什么。
  送往京城里的信她是有收到,里面自然不会有面前这些那么详细。
  等全部看完,她见姚旭脸色好了一些,这才和他说了一声:“我两个孩子交给姚长青了,萧郎答应让太医院给蔺淑看看。”
  姚旭听了这话,手在扇子上抚了一下:“他是长大了。”
  舒浅看他没什么表情,也不再多说。
  但是半响过后,姚旭开口:“若是有朝一日,我想托付孩子,恐怕也会希望先生……能将孩子带回姚家。”
  他没看舒浅,似乎就那么随口一说。
  “对了,孩子叫什么名字?”舒浅换了话问他。
  姚旭听到这问题,当下没了刚才的冷淡,“义愤填膺”:“我说叫姚华,她非说这名字听起来像吃的腰花。觉得女子不能起这种名字。”
  舒浅:“……”
  姚旭还在那说着呢:“下回生个男孩,一定要叫姚华,字我都想好了,叫姚慕之。”
  舒浅:“……”她觉得要是真有这么个男孩,恐怕这辈子都只想让人叫他的字。
  这话没法再说,舒浅怕说多了姚旭再给她上演一个不认同就自刎。
  庆幸,乔曼和毕山得了信,这会儿也回来了。
  他们一回来,人还没见着,毕山就在外头大声喊着:“教主,您可回来了!”
  门一看,舒浅看向门口,露出笑脸。
  乔曼施施然走进屋子,看到舒浅一切都好,很是高兴:“教主。”
  跟在后头的正是抱着孩子的毕山。
  他怀里的小孩,正发出奇怪的声音,挥舞着穿着厚衣服的双手,不知道在说点什么。
  “许久不见。”舒浅和两人笑着招呼着。
  两人走到舒浅身边,一人一语,不住和舒浅说着教中的事情。有的舒浅早就知道了,有的琐碎,舒浅还真是不知道,听着乐呵。
  中途还有教徒们不住往她这儿送吃的,刚开始她还收点,后来太多了,她吃不掉了,赶紧就一一回绝了。
  在教中和在宫中,感觉截然不同。
  各有各的欢喜。
  舒浅笑弯了眼,逗了一下乔曼的孩子,期待了一下这回的年:“崇明州今年过年可有有趣的?”
  乔曼当然是点了头:“多了去。去年教中就大伙儿一起凑了热闹过了个年,今年也弄,就在码头上。”
  那儿空旷,教中人多也不怕。
  “点了篝火,十来个人坐一圈,一块儿闹腾一起吃一顿。还放花炮。哎,有的那歌,唱得是真好听。”毕山一拍腿。
  教中哪里的人都有,渔夫们捕鱼爱唱歌,平日里在海上听着就特别好听,还有以前住山里的,会唱山歌,什么哥哥妹妹的一串词,听说要求婚才唱,逗得人笑得不停。
  “对对,还有人跳舞。”当然都是自己乱跳。
  朴实得和京城不同。
  舒浅听他们说得心动:“有意思。”
  姚旭也记得:“师娘子还舞了剑。”
  旁两人应和。
  舒浅觉得稀奇,问了一声:“那么你们表演了什么?”
  毕山拍了拍孩子:“好像该喂奶了,我去寻点羊奶。”
  姚旭咳嗽一声:“该吃饭了吧?我出去看看。”
  舒浅看向最后的乔曼。
  乔曼捂嘴笑:“他们去年喝多了,表演了一个毕山举姚旭,第二天姚旭就把毕山胡子给剃了。这才长回来。”
  舒浅:“……”
  是个狠人。
  作者有话要说:  是个狼人!


第123章 
  舒浅在崇明教; 与众人正许久不见; 相闹正欢。
  京城中萧子鸿为了两个孩子,也和需要太医院的姚长青达成了一场并没有见面的“交易”。
  京城太医院的医士大体上分为三等。
  三等之下为医学生; 想要评定为三等; 需要经历大考; 过关后方能够成为三等; 三等晋二等等同。
  二等医士想要成为一等医士; 不仅要大考合格,还需在各地; 包括州、县、乡、边关、狱等地任职九年以上。其中人员由太医院进行选派。
  一等医士则是大多为御医水平; 有了一定的品级,算是医官。他们会被选派到各地王府; 或直接京中轮值,为皇家看病医治。
  若天下有大疫病; 太医院自当领一干人马前往治疗。
  若朝中有年老重臣; 亦或者是重要外宾在京生病; 亦由帝王交由太医院负责诊断治疗。
  原本蔺家就想要在一等医士里面寻人给蔺淑看。
  若说是给姚家的家主治病,一等医士或许会考虑应了; 可蔺淑则是还不够格。后来蔺淑嫁入姚家,也不是由当值的一等医士查的身体,而是不再当值的老医士。
  当然; 太医院是直接听从帝王命令的。所以当萧子鸿下令让太医院给蔺淑治病,太医院的一等医士,自然将蔺淑的事摆在了前头。
  萧子鸿还挺狠的; 基本上是明晃晃说了怜惜姚家姚长青不容易,为两人之间情谊所感动,所以特派了人给蔺淑看病。
  他没点任何的姚家不对,却是依旧将姚家那些长辈的脸给打了一顿。
  为什么姚长青不容易?
  能考上进士的,哪一个容易的?都是家中上有老母亲老父亲,下指不定连孙子都有了。寒门都出了好几个,哪轮得到姚长青不容易?
  他可是个世家子弟哎!
  众人有心,便打探了姚家的事。这就让前些时候姚家宗族所作所为,从世家上层,彻底传遍了世家下层,再传遍了京城的老百姓。
  原本对于蔺淑不能生,还对姚长青有点想法的几户人家,更是绝口不提这事。这会儿冒头,可是要被千夫所指的。
  外头如此,太医院里众太医其实心里头也有些数。
  他们虽说每个太医擅长的并不相同,不过在一块儿讨论讨论还是可行的。
  “寻常而言,发生偏瘫有这些情况。”一位太医点出了自己所了解的所有偏瘫类型,“有的是撞了脑子,有的是撞了腰,有的是天生不足。还有便是其它病引发的。”
  “我看过诊断,蔺氏是马上摔下,有伤骨,正骨后还是动不了。脑是没有伤的。”另一位说了。
  “这些时日是在针灸吧?这法子好,不容易伤。就是见效慢。”
  “嗯,是位二等医士。赵老的徒弟。这些时日在京中安乐堂当值,和那异国人老凑在一块儿。”
  “哎,我也听说了。那海外,叫欧,欧暹巴对吧?”
  一群人这话一不小心就偏了原先的话题,说起了劳森。
  劳森在太医院登记过名字,他的治病方法,那是闻所未闻。太医院有的人受不住,可下过州县,去过边关的大多太医,倒是另有想法。
  在边关和在海上差不多,有的时候这伤,或者箭头嵌入了肉里,不动刀切割掉点肉,还真是没法治好的。
  自古至今,从医书而言就有《黄帝内经》等脏象学说,就医士而言,诸多留名医士都明白,只有明了人身构造、明了身理,随后才能更好看病。
  有朝代开国修订医术,更有帝王吩咐太医院解剖尸体以学习。
  大部分医士并不是迂腐之辈,只是寻常百姓不乐意让他们随意折腾身子。他们只是医士,御医就个八品的名头,还能逆着人念头来?京城里随便丢个石头,帽子都比他们高。
  因此医士学医,也都是学些老百姓能接受的。毕竟他们也要考虑吃饭的。
  现在来了个异国人,有了这种剖开身子的医疗法子,这群人忍不住就要讨论几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