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桃李满宫堂 >

第122章

桃李满宫堂-第122章

小说: 桃李满宫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凌蔚接到太子岳父的拜访时,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了。
    “国公爷,你逗我呢?”凌蔚连忙摆手,“我不信。”
    因为成为太子岳父而加封了个国公虚阶(没有食邑的那种)的宁贤微笑道:“陛下难道没有跟瑾堂说过这事?”
    凌蔚犹豫了一下:“陛下之前是说过,但那不是开玩笑吗?我可是文臣,恐不能服众。”
    “兵部中肯定也需要文臣的。兵部的职责不是带兵打仗,而是统筹安排,这一点瑾堂很擅长。”宁贤夸奖道。
    凌蔚忙摇头:“不不不,我一点都不擅长。国公爷帮我跟陛下说说,免了吧?”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宁贤好奇道,“瑾堂若不愿意,何不自己进宫?”
    虽然进宫陛下肯定不会同意。
    “因为皇兄威胁他。”黎膺大摇大摆的从屋里走出来,把宁贤吓了一跳。
    “秦|王殿下。”宁贤忙行礼道。
    “不用多礼,”黎膺自己拉了把椅子坐在凌蔚旁边,把凌蔚面前的炒花生剥开吃,“你们继续聊。”
    宁贤嘴角直抽。外面传言秦|王和凌瑾堂关系好得很。果然如此。还真不客气。
    “反正也没办法打消皇兄主意,不如快点把皇兄布置的任务做了。”黎膺道,“不就是演习,我也参加,和你一组。”
    凌蔚松了口气。他可真是纸上谈兵,对排兵布阵一点都不会。不过黎膺可是常胜将军,有了黎膺在,他心就安了一半。
    “我们两打他们所有人。”黎膺又道。
    宁贤脸一下子黑了。秦|王果然一如既往的讨厌!
    凌蔚脸也黑了:“……别开玩笑。”
    “没开玩笑。”黎膺淡定道,“我已经跟皇兄说了,皇兄会把太子他们扔过来打下手。”
    “……说话注意点。”凌蔚扶额。还打下手!那是太子啊!即使那是事实也请在别人面前留点口德!
    宁贤脸更黑了,这是皇家齐上阵的节奏?他们还打不打了?
    “皇兄还说了,这次演习输了的人要受罚。”黎膺顿了顿,“据说是要在脑门上用毛笔写个‘输’字。”
    “陛下是喝醉了的时候说的吗!”凌蔚忍不住了。
    “没喝醉。”黎膺笑道,“皇兄和宁国公等人也是老交情了,曾经一起在外征战的时候,这种事没少做,更过分的都有。不过现在皇兄当了皇帝,已经很收敛了。”
    “真的?”凌蔚好奇的看向宁贤。还有更过分的。
    宁贤的脸已经黑的不能再黑了,不过他还是点点头。
    以前皇帝陛下还是太子,带着他们这群老部下东征西战,在边塞的时候……咳咳,确实有点重口。
    皇帝陛下“金盆洗手”这么多年,宁贤已经忘记当初那个没架子的太子,对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积累了足够的敬畏。结果突然又来这么一遭,他有些无语,又有些怀念。
    不过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想在额头上写字的,即使那个字是皇帝陛下亲自写也不能。
    “那就拭目以待!”宁贤急匆匆的告别,准备召集老战友们,告诉他们这个恐怖的消息,“虽然规则是瑾堂指定,可千万别耍赖。”
    “绝对公平公正。”凌蔚一脸苦相,“国公爷你们悠着点啊。”
    “呵呵。”悠着点等输吗!皇帝秦|王两兄弟都是妖孽级别的!
    等送走了宁贤,凌蔚抓着头发一脸抓狂:“我和你?还带着太子?不会还有赵王楚王越王吧?”
    “的确都有。”黎膺点头,“皇兄的意思是,让将领们见识一下几位皇子的带兵能力而已。”
    “这也太……”凌蔚叹气,“输了怎么办?”
    “输了就输了呗,只要输的不难看。”黎膺倒是很洒脱,“皇兄虽然说尽量赢,但也知道面对那么多老将领,输的可能性很大。虽然有我,但独木难支。”
    凌蔚松了口气:“只要没规定必须得赢就成。那么演习的地方在哪?”
    “京郊围场多得是,找一处地形最复杂的。”黎膺道,“你每次围猎都没去。”
    凌蔚掰着手指头,科举、在外面、生病、在外面、受伤……好吧,真的没去。他还是第一次去围场。
    “可以提前去踩点吗?”凌蔚问道,“我好歹要知道地形。嗯,这不算作弊。”
    “当然可以。”黎膺点头,“那几位将军都是只要在京城都会跟着去围猎的,他们对几处围场的地形都很熟悉。你从未去过,肯定要去看看,不然不公平。”
    凌蔚叹气。
    怎么越来越感觉,前途渺茫了?
    .......................................
    凌蔚兴致不怎么高,但其他四位皇子兴致都高的很。
    虽然只是演习,但好歹也是跟着带兵打仗,还是对着晏朝那几位成名已久的大将。
    哪怕输了,也能学到许多东西啊。
    看吧,他们也没打算赢。只希望输的不要太难看。
    凌蔚见着那几人那么高兴的脸就不爽,微笑着提议,那演习也要来真格的。要当一个好将军,怎么能不熟悉军营呢?请太子和各位王爷去军营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培养感情吧。
    黎膺表示凌蔚说得对。
    太子说他曾经去过,很有用,凌蔚说去就去。
    其余三位皇子满心忐忑的跟着去了。
    军营的床很硬,军营的饭虽然管饱但是很不好吃,军营的纪律很严格,军营的练习很艰苦。
    但太子比现在还年少的时候就在军营中□□练过,黎瑚、黎骏和黎淳又经历过艰苦的远航,四人居然都很适应不说,而且一开始进军营,就没有架子,很快就和士兵打成一片。
    嗯,黎瑚和黎骏最开始还稍稍有点架子,没有其他两位弟弟适应快。
    黎瑚在向其他两人讨教的时候,黎淳笑道:“我和太子是跟着瑾堂下过江南的人,在江南的大坝上,早就和普通士兵和民众打成一片了,水里来泥里去,累很了,倒在地上合衣就睡,哪有那么多讲究?”
    太子点头:“更早之前……孤和瑾堂去甘州的时候,早就习惯了。那时候孤是以户部小吏的身份去的。”
    黎瑚和黎骏相顾一叹。总觉得错过任何一次和凌蔚的共事,都会少许多学习的机会。
    看看太子和黎淳,一来就受到了士兵们的爱戴,他们两个还被捧着敬着远着。好像太子和黎淳只是普通战友,就他们两是皇子似的。
    好歹太子比他们年幼,太子地位比他们高,结果他们对太子亲近的很,甚至敢开玩笑,对他们就敬而远之。
    黎瑚和黎骏学着太子和黎淳,花了好多功夫,终于融入了普通士兵中,不再被捧着敬着的时候,松了口气。
    这时候黎膺阴测测的冒了出来,告诉四人,第一次测试过关了。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获得士兵们的认可,就会失去这次演习的机会。说完,黎膺还重点看了黎瑚和黎骏两眼,吓得两人一个激灵。
    秘密测试什么的最讨厌了!
    “这肯定是瑾堂弄的。”太子肯定道,“瑾堂才会想这么周到。”
    黎膺点头:“是我和瑾堂一起决定的。如果不能被将士们接纳,又何尝说带领?在战场上,将士们是用命来服从将军的命令。只是权力和地位,是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送命的。虽然这次只是演习,不会闹出人命,但是希望你们能记住这一点。毕竟以后,你们都是可能会带兵的。如果你们只是想在后面坐镇,在安全的时候提着刀收割几个人头,捞一笔功劳就可以的话,自无所谓。如果你们想真的起一点作用,建立一点真正的功劳的话,这次就认真一些吧。”
    黎膺在凌蔚和皇帝之外的人面前话多一次:“太子和越王与普通民众和士兵一同守护过大坝,赵王、楚王、越王也一起跟着众多将士们远航,虽然有其他将领负责带兵,但你们是跟着一起有过战斗。既然你们都经历过,应该能明白。虽然皇兄并不愿意你们陷入危险中,但军队必须掌握在我们黎家手中,我们黎家的子弟必须要会带兵。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出兵的事,每次战斗肯定都会有黎家的人上场。”
    黎膺看着若有所思的几人:“现在是我,以后就是你们。”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4章

黎膺在操练他的侄儿的时候,凌蔚也忙得晕头转向。
    虽然皇帝陛下说了,凌蔚只要把一次大型军事演习弄好就成,但一个新部门的建立,哪里只是弄个军事演习刷刷声望这么简单的事?
    兵部的官员配置和硬件设施倒是早就商议好了,凌蔚算是拎包上任,不用费脑子。只是一开始工作之后,问题就来了。
    晏朝的兵部的只能包括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不涉兵权。之前的军事档案的管理也移交给兵部。
    将领在外打仗,也是要写战况汇报的。打完仗,也要写战况总结的。这些档案都是要保管起来的。
    因为之前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管理军队的事,因此那些档案都是堆在仓库里没人管。现在兵部接手,有专门的人管理,光是档案的清理就花了好长时间。
    这些档案谁知道以后会不会用上,如果遗失的话,可是要追责的。所以一定要做好交接。
    宁贤负责调配其他事务——他虽然文武双全,但好歹是个武官,看见那么多字还是很头疼的。凌蔚就专职档案交接和整理一事。
    他光是档案都翻的头疼,也还好晏朝才两任皇帝,虽然大大小小战争不断,但资料并不算多,有些制式化的档案只要有就成,不需要细看有没有遗漏。
    虽然每天翻档案翻的灰头土脸,但凌蔚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这些档案记载了晏朝目前所有的大小战争战役,其中无论是失败还是胜利,都描述的很详细——这些都是要给皇帝看、给当时的大臣传阅的,关系到那带兵的武将奖惩,自然都写得很详细。
    晏朝自乱世建立,内忧外患不断,其各类战斗次数非常频繁,各种军事案例积累起来,是一笔不小的书目。再加上乱世出英雄,晏朝开国初期直至现在的优秀军事将领非常多,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因此这些案例都是他们行军打仗精华所在,含金量非常高。
    凌蔚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借由清点档案为名,将所有档案丢翻了一遍,其内容统统记住,然后回去归纳整理,并且和黎膺讨论学习。
    黎膺早知道凌蔚记忆力好,但也没想到他居然能把那档案里的大小战役都记下来。他只当凌蔚早就有所涉猎,只是这次要军事演习,才和他讨教。
    这些战役黎膺都听说过,但具体细节他不一定都看过。和凌蔚的相互讨论中,他不但交给了凌蔚不少,自己也学到了不少。
    凌蔚把档案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记忆中古代现代的军事范例结合起来——男的基本上都好军事这一口,他小时候课外书都是XX军法,现在也都记得,只是纸上谈兵,无法运用于实际罢了——倒是对之后军事演习有了许多想法。
    另外,他又感觉到那些将领们的智慧结晶,就被堆在档案室吃灰,实在是太可惜,萌发了编纂一本军事案例合集的想法。
    兵书什么的他不敢说能写,但是把自己知道的案例归纳整理,给后人做参考,还是可以的。以后别人看见那本案例合集,也能知道咱晏朝还是有很多能人异士的。
    这次忙完之后,他就该出海了。航海途中其实挺无聊的,到时候就可以在船上打草稿嘛。
    除了晏朝的军事案例,他还准备把古代的兵书都看一遍,把典型的案例编在一起。
    说不准在出海的时候,他还能看到其他国家的军事著作,到时候也编在一起。
    虽然自己确实没点亮带兵作战的技能点,但归纳整理什么的,还是在行的。如果能有人从他归纳整理的案例中获得启发,成长为优秀的将领,为保家卫国出一份力,也算是自己的功德了。
    凌蔚萌生这种想法之后,就借由建立兵部之便,向各位在京城的将领、向皇帝借阅抄写兵书,然后放置在兵部中,用的借口,就是兵部既然总管军事,可以设置一军事学院,为愿意走上武将一途的人进行授课,增强晏朝武将整体素质。
    现在武将的知识传授,还是家庭相传或者师徒相传。但是文人尚且有各种学院,可以一齐授课。那么武人为何不可?
    现在咱们只是小规模的试运行,所以这学院隶属于兵部。待以后发展了,说不定也能和国子监一样独立出去。
    凌蔚提出这个建议,最初只是为了有借口借书——这兵书很多是家族相传的孤本,没有借口就不好借。
    但后来那国武监真的建立之后,真的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