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

第237章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第237章

小说: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笑呵呵受了这一礼,眼神却没放在赵太师身上,他伸出枯瘦的右手,凭空回扣了两下,好像在唤谁过去。
  赵秉安抿了抿唇角,拍了下长子的肩背。
  昨夜在塌边,凤举与老先生彻夜长谈,两人已然熟悉,小都尉又是个胆大的,便兴匆匆的扑了过去。
  凤举是个孝顺的孩子,瞧着老先生的手背有些哆嗦,便两手合握将其捧在手心里暖着。
  “好孩子……”
  曾几何时,他就像这个孩子一样,承袭众望,力压山河,以一人之灼灼光华鼎立于世,若非光宗与沈一鸣那对狡诈君臣,他不会跌落地狱,成为如今这般见不得人的残废。
  孟璋这一生自负算无遗策,但唯一一点纰漏就是他低估了光宗的帝王心术,那位嗑药磕到神志不清的皇帝以父君之名诏他回京主持大局,却在他忍痛设计拿下萧博远之后留下遗旨将他诱出京城暗杀,汨罗河一战,夏榔与吴用统率的内侍监高手几乎屠尽了一船名士,孟氏的死士拼死护他,最后都被剁成了鱼食,还有楠娘与他们未出世的孩子,生生在他眼前被虐杀了,那是他此生挚爱啊!这笔血债赔上皇室的全部也还不起!
  孟璋的一双腿是泡在汨罗江里被冻僵的,等他捡回一条命,一路乞讨爬回京城的时候,孟老太爷已然致仕,孟璋恨呐,他恨父亲为何不战而降,甘愿受真宗小儿的作践,直到沈炳文与申士燮浮出水面,他才知晓,原来内阁中那些与他称兄道弟的挚友早已倒戈,他们都想要自己的命!
  一日为宰,终身不得染指兵权,原本在萧氏女有孕之前,定北侯与孟太傅也是情深意重的好兄弟,可惜,就为了那虚无飘渺的夺嫡之争,两位天之骄子陷入老光宗的局中,自相残杀,最后双双“陨落”。
  想起那些压抑许久的往事,孟璋的神色不免显出几分恍惚,他想,这个孩子应该比自己幸运,因为他的父亲可以为他放弃一切,也因为,孟氏选择了他。
  “孩子,你可曾见过寿春侯府的阿萱?”
  “孟府的姐姐凤举都见过。”
  “哦,那跟太公说说,你最中意哪个?”
  “呜……,阿蕴姐姐最漂亮,但母亲说阿萱姐姐最温婉,脾气好,将来会照顾人。”
  “哈哈……,小娃娃倒懂得不少,那太公,把她们都许给你做媳妇,好不好?”
  大公子皱着眉头认真思索了片刻,随后忍痛摇了摇头。
  “父亲教过凤举,男人一辈子只能许下一个承诺,那是留给他最心爱的人,他们一起等着长大,然后共同营造幸福,祖母也说过一个家只能有一个男主人,一个女主人,其他的任何人掺进来,幸福就变了味道,凤举如果喜欢谁,就不愿意她再去喜欢别的人,我想,我将来喜欢的人定然也是这么想的。”
  “……,你爹看得通透,你这孩子也学得好。”只是,造化弄人,他们总是会在在错误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还没告诉太公,你究竟喜欢哪个姐姐呢。”
  “现在就要选吗,不是要等我长大,再在春光烂漫的时候去杏花林寻那个姑娘吗?”
  “不了,你的杏花林就在梦园,园中就这两个姑娘,不过太公觉得阿蕴的出身不好,本想让她做你的良妾,但既然凤举打定主意只要一个,那就阿萱吧。”
  孟璋既已出口便不容置疑,他怀拥着赵凤举,抬头去看桌前那一身夜露的当朝太师。
  “辅国公,你意下如何?”
  “世祖如此议亲,未免太过强人所难!”
  “孟家倒贴你一个闺女,江山为妆,便宜都让你讨尽了,这还叫‘强人所难’?”
  “赵氏从无不臣之心……”
  赵秉安一直在躲避这个话题,如今被逼到这个地步,也只剩这一句干巴巴的坚持了。
  “或许从前没有,但自你位列三公以后,赵氏的野心迅速膨胀,你祖父到处串联武勋,谋夺兵权的打算可是从未遮掩过;六部中的赵氏子弟个个腾挪高位,你几位叔伯父结党营私,几乎将三法司全盘纳入囊中;湖湘吸纳门阀、寒门,如今基业初成,规模不显,待几年过后,那太和大殿还能容留几分他人立足之处。你说你没有不臣之心,可做到你今时今日这般,对皇权而言本就是罪大恶极。”
  “幼帝是称呼你一声亚父,但不要忘了,于盛家而言,子弑父也是一种传统。”
  这些赵秉安如何能不知,只是他习惯了自欺欺人,在收拾完江南大患,整顿好朝纲之前他都不想把心神放在提防幼帝身上,或许,也是因为私底下他早已熟知元澈撑不了几年。
  赵秉安承认自己是卑劣的,他一面“精忠体国”,尽心竭力辅佐病弱的幼主,另一面又放任孟氏戕害仅剩的几位王子王孙,他想或许潜意识里他是盼着皇室自己走至末路,这样赵氏取而代之便不会遭到后世口诛笔伐。
  孟璋把这心思琢磨的透透的,若他处在赵秉安的位置上,会做的更绝些,幼帝如今就是毫无反抗力的面团,任人揉塑,从他手上篡取这江山,不费吹灰之力。
  可惜,孟璋不愿让盛家兄弟如此轻易的收场,这场好戏他还没看够呢。
  “凤举愿意的,如果能得到阿萱姐姐的垂青,凤举愿意修九百九十九座佛塔,过九千九百九十座石桥,去寻世上最有功德的高僧,求来完美无缺的姻缘。”
  忠义伯夫人笃信佛法,凤举耳濡目染,随口便许下了这动人的誓约,而赵秉安此刻心里却已波涛澎湃。
  少年不知情滋味,凤举这句话与他平日里哄骗媛馨的神态决然不同,这孩子的眼神很亮,很冷,看起来就像他得到那块心爱玉佩时喜不自胜的样子,可赵秉安知道,他在撒谎!
  凤举从不轻易对一个人表露“喜欢”这样的情绪,身为太师府的长公子,在他产生思维的那一刻起便就学着如何不动声色的控制自己的一举一动,方才孟璋将心神全部投放到赵秉安身上,倒是忘了要对怀里另一位赵氏子设防。
  “看看,这可是凤举自己的意愿,太师你可还有话说。。”
  长吁一声,赵秉安摇头苦笑,他竟还不如个孩子。
  “如此,便依世祖之意,赵孟婚约如旧,希来兄要全力助我荡平江南朋党。”
  “可,但凤举仍需入宫,由你我共同教养。”给盛氏送丧的孩子,怎么能假于他人之手,孟璋要亲自栽培,这也算是孟氏对新主影响的灌输。
  他们父子如今受制于人,这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一条是签,签两条也是签,赵太师对此可有可无,再说,他那位妻兄也不是吃干饭的,会眼睁睁看着孟璋这个老疯子染指凤举的将来。
  何况,孟璋都已七老八十,垂垂老矣,赵秉安不信自己拖不过他。
  一场大战消弭于无形,可内阁的处境却变得岌岌可危。
  荣王腿疾痊愈,西宫太后大宴群臣,结果当众栓婚太师府与国舅府,湖湘与外戚的联盟来得猝不及防,一时间,太师在士林中毁誉参半。
  同年冬,顾椿免太傅,晋内阁首辅,统率百官。次月,顾氏次子顾彦郴破府出户,投奔至赵太师麾下,成为湖湘党下鹰犬。
  政和四年,帝复染疾垂危,西宫力排众议,将小腿微跛的荣王拱上了皇储之位。月余,东宁郡王犯禁宫闱,被皇太弟责打于内廷,出宫之后愤而自缢,太医施救不及,当日即薨。
  政和五年春,礼部备下大行仪制,帝昏眠数日,京中已有传言,少帝油尽灯枯。
  政和五年夏,太师拟让少帝大婚冲喜,择后姚氏女。
  许是天意垂怜,大婚的旨意刚定下,政和帝的身体便奇迹恢复,虽仍不可下床临朝,但已不像往常那般气若游丝。
  这桩荒唐婚事在西宫太后的强硬坚持下进行,虚龄六岁的皇太弟代兄迎亲,将九岁的皇嫂送进了凤仪殿,从此开始三个人纠缠不休的孽缘。


第302章 师生与父子的差别
  圣上的龙体时好时坏,渐渐地前朝也默许了荣王上殿听政; 毕竟相较而言; 虽然这位皇储名不正言不顺; 但好歹他还有副能撑得住的身子。
  东宁郡王自戕后; 少帝对这位族兄十分愧疚,当日是元恪寻衅在前,言语辱及王府内纬,若非母后徇私,东宁王本不至于当众受辱。
  如今,偌大的宗室已近血脉断绝,就剩下定康公一支远亲; 再将其留在宫中; 只怕不是被元恪折磨死就是被后宫隐私逼疯。
  政和帝于心不忍; 召见太师、首辅商议能否给定康公加授王爵,同时将早先决定的易藩一事提上章程。
  西宫对少帝自做主张很是不满,孟氏觉得不论定康公表面如何顺从,有弑弟杀兄两桩血仇在; 他们就注定是不死不休的立场; 此时让其就藩,无异于纵虎归山。
  其实如今朝中三足鼎立,赵太师与外戚孟氏明显死忠于皇室,有这两股庞大的势力压镇,就算定康公出得了京城,他也逃不出西宫母子的手掌心。但麻烦的是; 从上次少帝垂危之后,文昌郡公便隐隐流露出改拥新主的苗头,孟氏手中的资源逐渐向皇太弟倾斜,这从毓庆殿日益增设的重臣席位便可见一斑。
  不过少帝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小白菜,其后宫坐镇的那位皇后可是赵太师嫡亲外甥女,说句不好听的,但凡政和帝能多拖几年,留下个一儿半女,那下任帝位的归属还真不好说。
  骠骑大将军借着中宫这股东风顺利入驻五军都督府,成为军中近三十年升迁最快的武勋之后,也因为这层裙带关系,政和帝下旨开内驽将骁骑营的编制扩展成虎豹军,前朝虽有微议,但碍于历代君主都有养亲军的传统,旧制如此,他们也委实不好太过僭越。
  两年过去,赵太师愈发深沉内敛,周身气势吞山纳海,倒与暮年奔波、气色萎顿的顾首辅形成了鲜明对比。
  江南多的是聪明人,被打怕的顾椿也重新学会了审时度势,如今在朝上,他尽量避免与赵秉安相争,就盼着在自己卸任之前能住江南那些幼苗,平平安安的喘过这口气来。
  问题是赵太师为了解决门阀之乱已经苦心孤诣的谋划了近十年,湖湘填进去多少人力物力,岂是说收手就能收手的。再者,就算江南士族在这三朝党争中一败再败,他们也没有认真反省自己的过错,反而愈发纠结本土势力的牢固,江南六道主死仆从,几乎将苏南繁庶之地瓜分殆尽。
  这几年天下各省算得上风平浪静,几处频发重灾的地方也都被赵太师堵上了篓子,除了中枢几个党派隐隐的较劲,可以说老百姓的日子该越过越兴旺才对。
  但就从今秋巡稽御史呈上的密折来看,只怕地方赋税还是被掏空了大半,这倒不全是贪官腐吏的罪过,毕竟太师在河南、京城杀得血流成河,如今但凡在官场上打滚的,没有一个敢不把屁股收拾干净,大家不能说不捞,但最起码变得讲究了,就算贪,他们也不会巧设名目去刮平头百姓的地皮,撑死了榨点土绅大户的油水。
  政和帝即位以来,未受党争波及的几个省份民生明显有了起色,最惹眼的表现就是户部造册,山东、陕西等省份的新生人口数目激增,就连河南,整顿吏治之后,境内的流民也大大减少。相较之下,两江的高徭役,高赤字就异常引人注目了。
  就算阵营不同,但浙江总督赵怀珏是个善于治下的能吏,这点真宗、神宗两任君王都是明旨褒奖过的,两江的财政再糜烂也不至于交出这般成绩,户部揪着浙江布政使章春民要交代,可这位张府门下能拿出什么来交代,说到底,张焘也是江南的大士族,他族中子孙圈的良田未必就比顾椿家里少。
  江南士族把繁庶的两江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万顷良田,说划就划,又有谁把地方衙门放在眼里。
  赵怀珏再三提点过让章春民早做决断,可惜张阁老病重后,章春民对江南士族再也使不上力气了,秉着能混一日是一日的念头,拖延至今,他也明白,把这糊成臭泥一般的财政袒露给朝廷,等着他的会是什么下场,但无所谓了,太师的刀早就架在了脖子上,早砍晚砍还不是一回事吗。
  年龄见长,顾椿的精神愈发不济,当他再次面临这四面楚歌的境况时,面如死灰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轻松释然,赵明诚这小子不孬,好歹让人死得明白。
  天下没有至公至廉的官,对士族来说,或许用“贪”这个字不合适,但他们确实是损了国家平民,最终肥了自己。这是“士”这个阶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赵明诚凭一己之力扭转不了历史的浪潮,顾椿想着,或许太师打算收回土地,将江南士族从底子上打服,但他绝没有想到,赵秉安的布局不止针对江南,他的蓝图囊括了两京十三省,大朔麾下所有疆域。
  而江南六道,不过是他为了顺利推行新政而准备对天下士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