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宠婢 >

第75章

宠婢-第75章

小说: 宠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了这珠玉一般的闻家小姐,袁太夫人自然更加瞧不上钱昭君与刘赛君二人,甚至此时心中还有几分担忧,唯恐这二人会妨碍了这份亲事的结成,刘家人能够主动来请辞,袁太夫人虽然碍于情面故作挽留,但心里到底是巴不得刘家人赶紧走,甚至钱家人也赶紧一道儿走了才好。

  ☆、第七十五章 

虽然袁太夫人心中是如此想着,但是到底不可能真的说出来,她倒是希望钱家也像刘家一样识相赶紧离开,偏偏钱家人,是真的不怎么识相。
    而且,听到刘家人已经离开后,认定了刘家人是怕了她们,反倒是开始暗自欣喜,而钱昭君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天天在袁叔万会经过的路上装作偶遇。
    让袁太夫人忧愁的天天眉头皱起,偏偏袁老太爷更是受了钱袁氏的鼓吹,竟然不懂得眼色的想要撮合钱昭君和袁叔万二人,让袁太夫人更是心气不顺。
    袁叔万倒是对此倒是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毕竟他成日里多数时候都是在外边,就算回了家,也是呆在玄玠居内,除了偶尔与袁太夫人请安,几乎不会出现在袁家的其他地方。
    可是每回到丰岚园里请安之时,袁叔万回回都能与钱昭君偶遇,这事儿传到了袁太夫人的耳中,心中更是苦恼。
    原本袁太夫人并不想过早将闻家之事与袁叔万说了,毕竟虽然这事儿在她心目中已经认定是八九不离十,但到底还未过过明路,也不应该及早说出来。可是,一方面袁太夫人是真的担心钱昭君那天阴差阳错的就成了她的三儿媳妇,另一方面,都说越是显赫的人家,嫁女儿的时候,就越发慎重,袁太夫人也是唯恐闻家的人会来打听袁叔万的事情,回头因为钱昭君在里边搅着,让闻家不满意就不好了。
    思来想去,袁太夫人还是决定慎重对待此事,特地让底下人传话叫来了袁叔万,打算将这事儿与袁叔万说了。
    袁叔万依然是晚膳的时候到的丰岚园,简单用过晚膳后,他便捧着茶盏坐在了袁太夫人下首听着她说话,袁太夫人倒是没有绕关子,直切主题将话说了出来。
    “前几日,收到闻宰相家的请帖。”
    袁叔万听了这话,也没有开口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而袁太夫人又继续道:“虽然闻太夫人她们并未明确点出,但我瞧着意思,仿佛是想将她们家的五小姐说与你。”
    袁太夫人说完这话,便是将目光看向了袁叔万,想看看他会有什么反应。
    而袁叔万依然点了点头,并未说什么。
    袁太夫人以为他是不相信,又继续道:“这事儿,莫说是你,就是我到现在也不敢相信,但瞧着闻家,确实是有这个意思。”
    袁太夫人说完这话,看见袁叔万又点了点头,于是叹了一口气,轻声道:“不管如何,我也是仔细想过了,与闻家结亲,对你,对袁家都是有好处的,袁家虽然现在瞧着好,但到底全凭你一个人之力才走到今天的地步,而且升的这么快,根基太浅了。若是能够与闻家结为姻亲,对袁家也是一个保障。”
    袁太夫人说完这话,又想了想道:“当然,那闻家五小姐我也是瞧过,长相自然是端庄,瞧着性情也是不错,你瞧见了也一定会喜欢。”
    袁叔万没有说话,只是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温声开口道:“母亲不必多想,此事,儿子会处理好的。”
    “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只是你这成日里公事已经这般忙碌了,我也是心疼你,希望能替你做点事情,你也莫怪我乱掺合。”袁太夫人这话说的言真意切。
    袁叔万低头沉默了一下,将手中的茶盏放到了桌子上,轻声道:“母亲莫误会,儿子并非此意,只是闻家之事,牵扯过多,若是真的要定下殷勤,可能还会牵扯到朝堂上的事情,不能够轻易下决定。”
    袁太夫人闻言,倒是一时之间有些哑了声不知道该如何说。毕竟袁叔万也已经明言此事并非只是小小的私事,闻家和袁家若是真的结合,这甚至要牵扯到朝堂之事。
    袁太夫人虽然只是商妇出身,眼界并不大,甚至看待问题的目光有些狭隘不够长远,但是她在多数时候还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足够有自知之明,甚至在某些事情上分得清轻重缓急。
    就像当初太子闯入袁家要搜证据的时候,她并不知道内情,但是却能够在并不清楚内情的情况下,强忍着恐惧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这一点已是远远胜过许多人。
    不过,闻家的亲事,若是真的推了,确实是太可惜了。
    在袁叔万离开的时候,袁太夫人轻声叹了一口气,还是开口说了一句:“叔万,虽然我这个做母亲的不懂得朝堂之事,但是闻家比起袁家来,这门亲事瞧着还是我们袁家多了一些便利,闻家的小姐,若是能够做你的妻子,我这个做母亲也算了了一桩心事。而且闻家又有什么能够看中袁家的,说到底还不是看重你这个人。”
    袁叔万点了点头,行了一礼后,慢慢的走出了屋子。
    此时已是夜幕降临,从厅里走出去,便能够瞧见花园里点起的灯。
    其实,闻家找袁太夫人这事儿,袁叔万早已知晓,他甚至知道闻家这么做的目的,的确是为了他这个人。
    而且一向清高的闻家能够瞧得上他这个不过卑微商人出身的人,说到底,其实与先时太子之事有关系。这事儿,八九不离十便是皇后和太子妃在其中做的桥梁。
    若是他娶了闻家女,恐怕便是给了皇上最好的台阶下,等于是间接与太子达成了和解,对于太子而言,也是完美的一次善后,皇上自然会满意,也不会再将太子关着。
    另一方面,娶了闻家女,也等于是将他自己彻底划入了太子一方的阵营,不管他愿不愿意,至少在外人瞧着,便是这么一回事情。
    这事儿若是真的按照如此发展,却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可是,若是闻家真的主动提及了婚事,甚至后宫之中,皇后下了旨意,袁叔万自知也不可能为了这种小事去与闻家正面交锋。
    袁叔万嘴角微微翘了一下,慢慢的走下了台阶,朝着园子深处走了过去。
    闻家对于与袁家结亲一事,显然就像袁太夫人所想,是屈尊降贵了,所以也是高高摆了姿态,只等着这一份暗示递出后,袁家来求娶。
    谁知道,宴会过后,袁家完全就没了动静,好像根本没有看懂那一日的暗示一般,让闻家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做出怎么样的反应才好。
    闻家倒是不急,对于闻家这样高高在上的世家而言,袁家这样的商户出身的人家,不管袁叔万在朝中如何,但终究还是难入他们的眼,与袁家结亲,更是让他们觉得受了侮辱。但是碍于情势迫不得已,也只好推出了闻家如今适龄的五小姐闻青楚。
    瞧着袁家久久未有动静,闻家却是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只是他们不急,宫里自然有人急着。皇后、太子妃这会儿早已经是心急如焚了。
    袁家能够等得起,闻家也能够等得起,可是太子却是等不起,眼瞅着太子已经被关在了东宫这么久的时间,皇上却久久没有放出他的意思……
    等到闻家人进宫的时候,皇后与太子妃甚至打算拒绝了闻家所提议的再邀请一次袁太夫人的建议,打算直接下命令撮合这个婚事。
    而且并不仅仅是打算,甚至都已经要将这个婚事写好发出去了,却突然出了一事,将这事儿彻底给黄了。
    太后去世了。
    这位闻宰相的嫡女、曾为梁瑾帝太子妃、皇后的女人,最终熬不下去,选择用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风光过、也凄惨的一辈子。
    太后与皇后其实是姐妹,太后为嫡长女,早早被皇家定下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梁瑾帝为太子妃。而皇后为嫡次女,则被赐给了梁瑾帝的皇叔,当时的惠王。
    亲事一出,虽然对于闻家而言,是满门锦绣,但两姐妹地位也是瞬间天差地别了。
    太后作为未来的国母,自然是得了闻家的重视,出嫁前受重视,出嫁后则是更被尊重。虽然梁瑾帝荒唐,但是她也不介意,当时她膝下已有两个皇子,其中长子为太子,她的地位自然是稳稳妥妥,而且不出意外,只要她比梁瑾帝活的长,她便能为太后,她的儿子也能够成为皇帝。
    后来,她是真的比梁瑾帝活的长,而且梁瑾帝比她预想中死的要早的多了,她也成了太后,但是她的儿子,她两个儿子都死了。
    她是高高在上的太后了,却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太后,她的妹妹坐了她原先的位置,成了皇后。
    若仅仅是这样,太后倒也不至于会选择想不开,毕竟后宫的女人,从来都是坚强的。
    可是,她不仅仅是死了儿子,又死了丈夫,甚至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族也舍弃背叛了她。
    惠王能够坐上这个位置,少不得闻家在其中掺合,不然也不会在换了皇帝后,闻家人不降反升。
    而太后看出了这一点,却也是彻底冷了心,甚至是绝望了。等于是她最后那一点点还可以给她活下去的动力给抽走了,甚至还狠狠的推了她一把。
    太后自从从皇后变成太后之后,便一直恍恍惚惚,皇后倒是还顾及几丝姐妹之情让太医院好好照看着,可是人一旦走入了死角,便很难再走出来,更何况还是个本就绝望了的太后。
    梁惠帝对于这个侄子的皇后并没有太什么感情,若不是瞧在闻家的面子上,瞧在他妻子的面子上,根本也不会封她做太后。如今让她做了,也已经是仁至义尽了。皇后自己也忙,忙自己孩子的事情,忙后宫的事情,也不可能多出精力来照看太后。下人更是难免怠慢这一位有名无实的太后。
    太后是半夜了断的,她身边的人甚至不知道她何时藏了这么一根白绫,也根本没有听到屋内的动静。
    等到第二日清晨,负责伺候太后的宫女走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太后挂在梁上的身体也已经冷透了,根本就不回来了。
    皇家自然不会将这等丢人之事宣扬出去,对外也是隐瞒了太后的死讯,只说太后是急病而亡。而后仪式上也没有一丝一毫偏差,全部都按照了太后的规制,一项一项的办了下来。

  ☆、第七十六章 

说来真有几分讽刺,太后若是真的如同对外公布所说确是急病而亡或者其他自然一点的死亡原因,皇家倒根本不会如此精心去办理她的葬礼。可是偏偏她是自缢而亡,为了掩盖此事,倒真把太后当成了正经太后一般对待。
    一发现太后去世的消息,京城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庙宇丧钟敲了起来,皇家亲眷,大臣命妇纷纷被传召入宫为太后守灵,而京城里的喜庆场所,喜庆摆设一一都被撤下,举国进行国丧。
    寻常太后薨了,举行国丧一般只为一个月,并不会像皇上驾崩一般为期三个月。只是这一回,皇上却是下令将太后国丧延期至三个月,以示重视。
    原本寻常人家甚至是皇家也只需遵照此规矩,三个月内不进行婚嫁之事便可,可偏偏闻家作为太后的娘家,却显得有些特殊。
    照理太后只是出嫁女,也已经算不得是闻家的长辈了,偏偏太后是太后,而闻家一向都以规矩严谨、上奉皇家的礼教世家著称。若是不为太后守孝三年,多少有点自己打嘴的味道在。
    而且,他们原本想要与袁家结亲的目的,如今似乎不靠着这一手段,局势也有所缓和。闻家再三考虑,还是决定维护闻家的声誉,决定闻家上下为太后守孝三年。
    这个消息一出,最高兴之人,自然是闻家五小姐与其父母。
    闻家五小姐倒也不是真的看不上袁叔万,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姐妹所嫁人家都是世家公子乃至皇亲国戚,偏偏就她被家族推出去要嫁给一个商人出身的人家,多少有些抬不起头来。如今一听得不用嫁了,心中自然是欣喜万分。
    至于长辈口中所说只是暂缓,并不是完全取消这一桩婚事,闻青楚倒是根本未放在心上。
    自己要为太后,也就是她的姑姑守孝三年,可人袁家却并不需要为太后守孝三年,袁叔万如今年龄也算不小,膝下又无子嗣,如何会为了娶她而等上三年。
    若是真的如此这般重视她,闻青楚倒还真不介意嫁给袁叔万了。
    其实,虽然守孝三年这个消息传来,闻青楚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有利之处,可转而一想,自己却是得三年不得议婚嫁,偏偏她如今恰好已在婚嫁之龄,等到三年一过,她年龄多少又有几分偏大,即使闻家女儿不愁嫁,但不愁嫁也得看要嫁什么人家吧!想想真当是愁死人了。
    一时之间,闻家五小姐闻青楚与其父母心中真是有喜有忧。
    袁太夫人作为诰命夫人,自是得与袁叔万一道儿进宫去吊唁,而袁家有资格之人,也只有袁太夫人与袁叔万。
    虽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