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盛世医女 >

第132章

重生盛世医女-第132章

小说: 重生盛世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她不能挽救舅舅一家上荣王的船,这个人情以后可能就会是舅舅一家的救命稻草。就算她带着舅舅全家避开了荣王,以后这个人情必然还有用得着的地方。

    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王九郎啊,这样的机会她怎么能错过?

    顾重阳摇着沈玉成的袖子,像个刁蛮的小孩子:“舅舅,你难道不相信我会医术吗?”

    沈玉成有些犹豫,毕竟给人治病是大事。虽然之前崔老夫人说过她家孙子的病逝重阳治好的,但他仍然有些半信半疑。

    “舅舅!”顾重阳突然松开手,低声道:“我之所以能查出害死母亲的凶手,就因为我会医术。不管四老爷也好,舅舅也好,你们言之凿凿地告诉我母亲是病死的,我都不相信,就因为我那时日日给母亲号脉,知道她身体康健,不可能会有心疾。舅舅,请你相信我,我的医术可以的。”

    这个时候外甥女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孩子的沉稳。

    她一个十岁出头的女孩子,在京城那个虎狼之窝,顶着层层风险,一个人追查母亲去世的真相,不仅查出了凶手,还帮着长房夺了次房的爵位……

    他一直觉得那都是崔老夫人做的,重阳不过占个名头而已,可崔老夫人没有必要骗自己啊。还有重阳,她也不会骗自己的。

    “舅舅当然相信你。”沈玉成哈哈一笑:“给人治病是好事,舅舅怎么会阻拦呢,你只管去,好好给王家夫人治病。”

    “那我明日派人来接顾小姐。”王九郎见目的达到,起身告辞。

    翌日,顾重阳到了鸡鸣寺给抱真夫人复诊。

    经过一副药的疗效与一夜的修养,抱真夫人身体的毒素已经少了很多,只是她精神还有些怠倦,气色也不太好。

    “顾小姐年纪这么小,不仅古道热肠急人所急,而且用药精准针灸娴熟,真是了不起。”

    抱真夫人双眸剪水,气度出尘,连说话都温温柔柔的十分好听。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顾重阳心头有些愧疚。昨天趁着抱真夫人昏迷的时候她给她施针,一来是为了逼出蛇毒,二来是为了给她打胎。

    可怜那孩子,在母亲不知道他到来的时候就胎死腹中了。

    不过,那胎儿中了蛇毒,根本不保。早打下来不过是早点让他超生罢了。

    顾重阳收回心思,微微一笑:“夫人谬赞了,我不过略通医术,算不得什么。您才华出众,琴艺高超,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呢。重阳打心眼里佩服您这样的人。”

    她说得是真心话,可能这样的恭维听得太多了,抱真夫人并未有太多的反应,只柔柔一笑,说不出来的妩媚。

    顾重阳就叹了一口气,抱真夫人今年该有三十六七岁了吧,可看着竟然像是二十四五岁花信年华的女子,褪去了少女的青涩,正是芬芳动人的时候。

    有如此美貌偏又有如此出身,再加上名动天下的才华,怪不得能有大齐朝第一美女才女的名号。

    “顾小姐,我的身子什么时候能痊愈?”

    抱真夫人与王九郎到南京来,是奉新帝之命给王家先祖王道之修建祠堂,王道之得太。祖皇帝三顾世芬堂,方出仕辅佐太。祖治理天下,他死后太。祖赐封号为公,他们修建的就是为公祠。

    顾重阳知道,抱真夫人是怕自己身体不好耽误修建祠堂的事情。

    “夫人不必担心,您的身子没有大碍了。不过蛇毒需要慢慢清除,还需一个月的时间。”

    其实蛇毒不过十来天就能痊愈,顾重阳说一个月,不过是想让抱真夫人养养身子,毕竟小产之后,要卧床一个月。

    抱真夫人听了有些失望,眉头轻锁,惹人怜惜。

    自己是个女子尚且如此,若是个男子见了她这副模样,恐怕恨不能将性命捧给她吧。

    抱真夫人身边的贴身侍婢换成了于嬷嬷,她禀报:“夫人,九爷来了。”

 130。第 130 章

    原本眉头笼着轻愁的抱真夫人突然眼睛一亮,眼角眉梢都是惊喜:“快扶我起来,把那件烟青色的对襟衫拿来给我换上,算了,还是穿那件湖蓝色的吧,看着精神些。”

    “我的头发乱不乱,要不要重新梳个发髻?还有我的脸色会不会太难看了,要不要敷点粉?”抱真夫人语气轻快带着期待:“把窗户都打开,通通风,再把木樨香熄了换上沉木香,九郎最喜沉木香的味道。”

    “用我前几天接的山泉水给九郎泡龙井茶,九郎向来讲究。要不然我们去厅堂吧,这内室药味太重了,九郎哪里能闻得了呢……”

    那在意又紧张的模样,哪像是等着儿子来请安的母亲?说是等待心上人也不为过。

    顾重阳站在一边叹为观止。

    要不是于嬷嬷劝着,说王九郎已经到院子门口了,抱真夫人不知道还要怎么折腾呢。

    听到王九郎的脚步声,抱真夫人伸长了脖子朝外看。

    在看到王九郎的那一瞬间,她满面的都是笑容,眼睛里都是王九郎,再也看不见其他人。

    “你来了,快进来,怎么今天有空过来?昨天我被蛇咬了,吓得不得了,整个人都没有了主心骨,幸好你来了,我可就放心了。你怎么不多歇歇?一路上累不累?是走的水路还是旱路?路上太不太平?”

    抱真夫人眼睛盯着王九郎,像是看几岁的小儿一样,絮絮叨叨问个没完没了。

    王九郎神色冷淡,没有任何的表情,也不看她,只走进来站在床榻边听着她说话。

    看样子,他打算露个面就走。

    顾重阳在旁边暗暗咋舌,这对母子相处的模式好奇怪。

    真没想到抱真夫人跟王九郎之间的关系竟然这样,王九郎竟然连面子功夫都懒得做了。

    不过,任谁知道自己孀居的母亲怀了虐种,恐怕都不会有好脸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眼下这个情况,王九郎与其母关系不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难道说……王九郎早就知道抱真夫人与别人有染?

    顾重阳不由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住!

    她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抱真夫人这个反应分明是觉得对王九郎有愧,而王九郎厌恶母亲,根本不愿意与抱真夫人见面,毫不掩饰对她的厌恶,所以,他偶尔来一次,抱真夫人才会这么激动。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一切。

    怪不得昨天她说抱真夫人是滑脉,王九郎第一时间不是反驳不是怀疑,而是问她是谁派来的。

    原来如此!竟然如此!

    王九郎怨恨抱真夫人,却因为她是他的母亲而无可奈何。

    顾重阳不由想起母亲去世的时候,碧云与钟婆言之确凿地告诉她,母亲是与人通。奸被撞破,所以羞愤自尽的。巨大的震撼与极度的痛苦几乎将她击垮。

    后来证明母亲是清白的,她用生命证明了她的清白。

    比较起来,王九郎比自己可怜多了。明知道母亲不贞,却无可奈何,还要替她藏着捂着。

    顾重阳心里生出几分怜悯

    “看来你已经没事了。”王九郎声音平静无波,就说了这一句就再也没有其他话了。

    抱真夫人却像吃了凤凰蛋一样,激动的手都不知道该朝哪里放,声音微微带了几分哽咽:“这位顾小姐医术十分高明,多亏了你去请她过来,我的身子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过几天就可以出门了。”

    “果然如此?”王九郎突然挑眉,看了一眼顾重阳。

    他的眼神依然很凌厉,可顾重阳却不像原来那样害怕,只觉得他跟从前的自己一样,在忍受着煎熬。

    “当然不是。”顾重阳站起来道:“夫人爱子心切,不想王公子担心,所以才故意隐瞒病情。若要痊愈,还需要月余时间。”

    抱真夫人忙道:“你不用担心,顾小姐是为了我好,其实我自己觉得我已经好多了。”

    王九郎没有理会抱真夫人,只对顾重阳说:“既然如此,接下来一个月就麻烦顾小姐了。”

    顾重阳轻声道:“医者治病,理所当然,说不上麻烦。”

    王九郎转身欲走,抱真夫人忙道:“这是雨前龙井,今年刚下来的,我让人用泉水泡的,你尝一尝?”

    可惜,王九郎没有回答,径直走了出去。

    抱真夫人就一直望着他离开的方向,呆呆地看了很久。

    顾重阳见她拥着被子,双眸都是牵挂,一副慈母的样子,再次叹了一息。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她开了药方子,就提出告辞。

    沈玉成见顾重阳平安回来,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怎么样?还顺利吗?抱真夫人的身子如何?清蛇毒你有几分把握?”

    昨天王九郎走了之后,顾重阳就把王九郎是南京世芬堂主人,京城文国公世孙的身份告诉了沈玉成。

    沈玉成当场就呆住了:“你说,刚才那位王公子是玉树公子王旭王九郎?”

    “对啊,他与母亲抱真夫人一起来南京修建为公祠啊。”顾重阳道:“舅舅,你刚才有些失礼了。”

    沈玉成冷汗直冒:“哎呀!若不是玉树公子,怎么会有这样好的容貌风度,我竟然会做出这样失礼的事情。”

    要不是顾重阳拦着,沈玉成甚至想亲自登门赔礼,他竟然如此怠慢世芬堂后人,传出去他恐怕再也不要做人了。

    所以,今天沈玉成哪里也没有去,就等着顾重阳回来问问情况:“王九郎如何说?他有没有怪罪我?有没有迁怒你?”

    “舅舅,我是抱真夫人的救命恩人,还是抱真夫人的大夫,他既然亲自登门请我去给抱真夫人治病,肯定是没有怪罪您的,更不会迁怒于我,您就放心好了。”

    沈玉成道:“你知道我们沈家吃亏就吃亏在没能出个进士,家里底蕴太薄,再有钱,也不过是个商户,不能跟那些世代耕读的大家族相比。世芬堂第一代堂主拒绝出仕,却像前朝皇帝献上《兴安策》,一部《兴安策》保了前朝两百年的兴平安泰。太。祖建国之后,王为公出仕,撰写《宰辅志》如今依然大受欢迎,是每个入官场新手必备的书籍。”

    他惋惜地叹了一口气:“若是我昨天没有那么失礼,而是将王九郎奉若上宾,让你二表哥出来作陪,王九郎稍微点拨一下,你二表哥说不定就有中进士的希望。就算不能中进士,得了王九郎的推荐,以举子身份谋个一官半职也不是难事。”

    沈玉成跺了跺脚,说不出来有多悔恨。有眼不识金镶玉,财神老爷到门前都没认出来,白白地错过了这个良机。

    “舅舅!”顾重阳劝慰道:“世芬堂是读书人心中的神圣之地,文国公府更是受皇帝看重,我们不过是一介商户,齐大非偶,想跟人家结交,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以王九郎的身份,每天求他办事的人不知凡几,他岂会因为您的态度好坏而指点或不指点表哥。就算他愿意指点表哥,我们家又没有什么他能看得上眼的,这样大的恩情,我们拿什么做为回报?”

    是啊!与人交往就跟做生意是一样的,讲究的是互惠互利,王九郎要什么没有,沈家的确没有什么东西给他。

    这样一想,沈玉成反倒坦然了:“你这孩子真是个有大智慧的,宠辱不惊头脑冷静,舅舅不如你。”

    舅舅不过是乍然遇到王九郎这样的人惊住了罢了,顾重阳笑呵呵地哄着沈玉成:“在重阳心中,谁都不如舅舅。”

    听着外甥女的话,沈玉成哈哈一笑,刚才的懊恼烟消云散。

    ……

    三月下旬开始,南京城的粮价一涨再涨,价格竟然能比往年的价格贵了五成。

    粮商这才意识到今年粮食将会大赚,纷纷下乡收粮。可粮食早已被沈家收购得差不多了。

    沈家是大商户,历年来收粮都占大头,沈家收购三千石的粮食作为全年粮食库存,而其他商户没有那么多的财力物力,一般来说都会收购一千石左右。

    没想到的是,沈家今年收购了五千石,加上顾重阳收购的八千石,总共就是一万三千石,几乎把南京周边的粮食给收光了。

    那些粮商只知道今年沈家收了很多粮,究竟有多少,他们并不清楚。

    沈家提前得到了粮食要涨价的消息,竟然不告诉他们,自己未雨绸缪,真是气人。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沈家将粮食高价卖给北方收粮食的商人。

    虽然眼红又嫉妒,但沈家有足够的钱去收粮,又有南京知府这样的亲家,那些人也只能在心里抱怨一二罢了。

    四月初,户部收粮的官员纷纷南下,各省地方官员都提前得到了消息,开始着手收粮。不是配合收,而是必须收粮,每省每县都有指标,朝廷甚至将收到的粮食数量作为年终课考的参考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