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盛世医女 >

第134章

重生盛世医女-第134章

小说: 重生盛世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不知道她究竟是聪明还是笨!

    王九郎觉得有些心浮气躁,他知道这是病又犯了,他不动声色运气吐纳,几息之后才慢慢地将焦躁地情绪压下去。

    “王公子,你是在生气吗?”

    这轻轻柔柔地一句话,让他压下去的火气又翻了上来,这个顾重阳,总是轻而易举让他动怒。

    王九郎没有说话,拂袖转身而去。

    这是气大发了。

    虽然顾重阳不知道王九郎为什么会生气,但是她也知道一定是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所以他才会动怒。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顾重阳觉得他为人虽然清冷了些,却不是个不讲道理的。

    更何况,他还如此有才华,对于有才华的人,顾重阳向来十分钦佩羡慕。

    王九郎脚步很快,眨眼间就走到三步开外,高大疏朗的后背,列松如翠的身姿,整个人挺拔又有气度,顾重阳看着,隐隐觉得有些熟悉。

    她抛开异样的情绪,赶紧跟上:“王公子,你不要生气,我就是好奇姬御史既然已经凑够了六千石粮食怎么还不赶紧回京城销差而已,并不是故意要惹你生气。”

    前面大步走着的那个人突然定住,顾重阳猝不及防,重重地撞在王九郎的后背上。

    月白色裾袍上传来阵阵沉木香的味道,顾重阳不由呆住。

    那一年她追查母亲去世的真相,顾泰来找到伍大成之后就将他安置在琉璃厂大街,她急着见伍大成,在琉璃厂大街铺子门口差点摔跤,幸好有个男子伸手扶了她一把。

    那个男子穿的就是月白色裾袍,就是沉木香的味道。

    怪不得她会觉得王九郎的背影有些熟悉,原来他就是他,他就是那天那个人。

    她一直没有机会跟他道谢,原以为永远都没有机会再遇到,没想到竟然在南京有了这个机缘,更没想到他就是王九郎。

    顾重阳还在兀自发呆,王九郎已经转过身来扶正了她:“你说的,可是实话?”

    “什么?”顾重阳抬头,水汪汪的大眼睛,红红的鼻尖,惹人爱怜。

    王九郎一怔,心浮气躁的感觉再一次涌上了心头。

    这病对他情绪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了。

    他松开扶着她肩膀得手,不动声色地退开了半步:“你刚才说姬荣已经筹到了足够的粮食,是听谁说的?”

    “是我舅舅。”顾重阳虽然不知道王九郎为什么会这么问,但见他脸色凝重就知道事情很重要,她老老实实道:“三天前,姬御史请了窦知府做中间人,到沈家粮行购粮,我亲眼见舅舅送姬御史出门的,当天下午,粮食就被拉走了,这是我舅舅亲口告诉我的。”

    “你跟我来。”

    王九郎转身,进了厅堂。

    顾重阳尾随而至,他坐到主座,指了指身边的椅子:“你先坐下。”

    这个样子,分明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了,顾重阳心里打突,犹豫了一下方才坐下,整个人正襟危坐,后背挺得直直的。

    “据你说,姬荣已经筹到了足够的粮食,可你知道刚才姬荣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吗?”

    顾重阳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王九郎没有说话,只望着她不语,一双眸子清冷如雪。

    顾重阳知道他这是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赶紧凝神思索,刚才自己说了筹粮的事情王九郎脚步才停下来的,也就是姬荣前来一定是跟筹粮有关。姬御史出门的时候一筹莫展,一定是有事情求王九郎。

    难道说……

    顾重阳赶紧抬头,心中的想法脱口而出:“姬御史是来请你帮忙筹粮的!”

    王九郎微微颔首,眸中流露出淡淡的满意:“你还不算太笨。”

    这话不怎么好听,可顾重阳却眼睛一亮,眼角眉梢都带了几分,她竟然被大名鼎鼎的玉树公子王九郎夸赞了,能不让人骄傲吗?

    “可是,他分明已经筹够粮食了啊。窦知府的的确确是派人拉走了五千石粮食啊。”这得意不过一瞬,顾重阳又冷静了下来:“难道说他在撒谎?”

    “他说他只筹够了两千石粮食,一千石是在别处收购,另外一千石是从沈家粮行收购。可你却说沈家粮行卖给他五千石粮食。”王九郎手指敲了敲桌面,挑眉看着顾重阳道:“要么是他撒谎,要么是沈家未卖给他!”

    “这不可能!”顾重阳立马反驳道:“沈家粮行的的确确是卖了五千石粮食,这一点我可以保证。可眼下离朝廷给定的时间不过月余,姬御史必须赶紧回朝廷复命,否则就会延误时期,他断不会收了足够的粮食却故意在南京耽搁。”

    顾重阳眉头紧锁,秀气的眉毛拧成一团:“问题出在哪里呢?”

    看着她死死锁着眉头,嫣红的小嘴因为注意力集中而死死地抿着,一副用尽全身的力气在思索的样子,不由就叹了一口气。

    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值得她这样费神费力吗?

    罢了,未免她将眉头皱掉,他还是提示她一下吧。

    “你漏了一个人。”

    “谁?”

    “窦浩晓!”

    顾重阳大惊:“窦浩晓!豆好小,南京知府窦大人,竟然是豆好小!”

    “你还挺会给人起外号的。”王九郎慵懒地站起来:“你好好想想,想明白了再来找我。”

    顾重阳一颗心都在窦浩晓身上,浑然没有注意王九郎已经起身出去了。

 131。第 131 章

    豆好小,本名窦浩晓,前一世,他跟舅舅一样,都是伪帝的功臣。只不过,她那个时候根本不关注官场之事,对于官员也不了解。她知道豆好小这个名字,还是因为贺润年那帮文人背地里嘲讽窦浩晓那里短小,以至于他的小妾跟儿子勾搭成奸。

    真没想到窦浩晓竟然跟是舅舅是儿女亲家,可前世舅舅根本没有与窦浩晓来往啊,否则她也不会一点印象都没有。

    就算素娥表姐故去了,两家既是姻亲,又同是伪帝的旧臣,怎么会不来往呢?

    等等!

    窦浩晓跟舅舅一样都是伪帝的旧臣,而他们又是儿女亲家,那到底是谁先上了荣王的船,然后拉另外一个人过去上船的呢?

    此时的窦浩晓已经是南京知府了,舅舅不过是一介商户。

    如果我是荣王,绝不会弃知府而选商户,荣王一定是先拉拢南京知府,然后让南京知府帮他办事、去拉拢别人,一定比他自己出面更稳妥更好。

    也就是说,窦浩晓现在极有可能现在就已经是荣王的人了。

    眼下北方有灾情,百姓忍饥挨饿,户部又没有粮食,如果我是荣王,一定会趁这个机会多多收购粮食,哄抬粮价,让灾情扩大,还可以大捞一笔。

    所以,窦知府之前要舅舅将剩下的两千石粮食转卖给他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他一定是荣王的人。

    舅舅答应了姬御史卖给他五千石粮食,可窦浩晓从中作梗,只交出一千石粮食给姬御史,剩下的四千石被他吞了。

    而舅舅与姬御史都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若不是姬御史前来向王九郎求助,若不是她无意中听见,这个秘密谁也不会知晓。

    窦浩晓已经是荣王的人,而舅舅目前还不是,他也不知道窦浩晓已经勾搭上了荣王,而且对于窦知府的所作所为,舅舅心里其实是不赞同的。

    舅舅这样小心谨慎,绝不会主动上荣王的船,顶着杀头的风险去追求荣华富贵。也就是说,只要她阻止舅舅跟窦知府接触,就可以阻止舅舅跟荣王接触。

    她一定要揭穿窦浩晓的诡计,让舅舅看清楚他的嘴脸。以舅舅的心性,他就算明着不疏远窦知府,背后也一定会留个心眼的。这样一来,窦知府也好,荣王也罢,想要暗算舅舅,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

    沈家书房。

    顾重阳将窦知府已经暗中被荣王收买的这件事情隐下,将窦知府暗中昧下四千石粮食的事情悉数告知沈玉成。

    沈玉成一脸的震惊:“重阳,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若不是姬御史去找王九郎帮忙被我撞上,这事情恐怕就被窦知府神不知鬼不觉地瞒过去了。”

    眼下朝廷缺粮之际,窦知府做出这样胆大包天的事情,一旦被查出,绝对没有好结果。

    她以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王九郎一定会插手,没想到他竟然说:“荣王造反与我有何关系?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龙椅也好,皇位也罢,不过是各凭本事,谁有能耐谁坐罢了。不管谁坐皇帝,对我们王家而言都是一样的。”

    这怎么能一样呢?别人做了皇帝,会优待王家,□□王不会啊,他会将文国公府满门抄斩,逼得王九郎遁逃,为报仇不惜引得鞑靼铁骑南下。

    虽然伪帝败了,但鞑靼的铁骑也踏破了大齐的城门,与王九郎辅佐的新帝一南一北划江而治。虽然后来王九郎励精图治,用了不过短短五年的时间就越过长江,赶走了鞑靼,统一了大齐。可百姓也好,京畿也罢,都惨遭鞑靼的□□,鞑靼临走之前还放了一把大火,只留下流离失所的百姓与千疮百孔的京城。

    有人赞王九郎忠肝义胆,忠君爱国,有人骂他为报私仇引狼入室,涂炭百姓……流言蜚语,莫衷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佩服他的人将他奉若神明,恨他的人恨不能啖其肉,饮其血。

    但他励精图治,让大齐朝四海升平,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齐重新走上了强国之路,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可眼下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只要阻止荣王造反,沈家也好,王九郎也罢,都能避免上一世的悲剧。

    可王九郎会信吗?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皇上,可不管皇位政权如何更迭,只要有读书人,世芬堂王家的地位就稳若磐石。

    若是她说荣王谋权篡位之后会将王家满门抄斩,王九郎会信吗?

    别说王九郎了,就连她自己都不会信。

    篡位后的荣王名不正言不顺,只有拼命拉拢王家,向王家示好才能稳住天下士子的心。他对付王家不异于自掘坟墓,天下人的吐沫都能将他淹死。

    他一开始的确是这么做的,三番五次屈尊降贵莅临王家问政,的确博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月后,他突然在王家遇刺,并说王家人以下犯上,冥顽不灵,通通该死。于是,文国公府被满门抄斩。

    听起来是天方夜谭,可事实就是如此。

    原本她以为既然王家上一世会行刺伪帝,定然是不满伪帝篡权的,可从目前看来,王家对谁当皇帝毫不在意。既然如此,王家人又怎么可能会去行刺伪帝呢!

    也就是说,行刺不过是一个名头,伪帝杀光王家另有原因。

    而这个原因是她所不知道的,因为她对王家实在不了解。

    现在贸贸然地告诉王九郎,他一定不会相信自己,她必须要做点什么事情取信于王九郎,说不定还能有几分可能。

    而帮助姬御史就是一个契机。

    她若是做成了这件事情,就会改变王九郎觉得她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的形象,也可以让舅舅看清楚窦知府的真面目,让他远离窦知府。

    顾重阳压下心头千丝万缕的想法,目光灼灼地望着沈玉成:“舅舅,你打算怎么办?”

    “这件事情干系重大,你让我好好想想。”

    沈玉成双手交握,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回踱步。

    顾重阳并不催促,只静静地等待舅舅的决定。

    也不知道在书房转了多少个圈,沈玉成终于停了下来:“我既然答应了姬御史要给他五千石粮食,他却只收到一千石,姬御史嘴上不说,心里定然对沈家有所抱怨的。既然如此,那就再给姬御史补四千石。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虽然卖给户部价格便宜,但沈家却不是那种没有良心,企图发国难财、惟利是图的小人。”

    “舅舅,你说得真好!”

    若不是沈家人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却又不失儒商的道义,沈家的生意怎么可能会做得这么大?

    一饮一啜,皆是天定。

    舅舅,远比她想象中还要慷慨正义。

    沈玉成双手一拍,打定了主意道:“既然这消息是你从王九郎那里打听到的,干脆还由王九郎出面吧,这样的话,也算我们还他一个人情了。”

    顾重阳就笑:“不是还他一个人情,是送他一个人情,姬御史一定会以为我们沈家是看在王九郎的面子上所以才肯让出四千石粮食的。”

    “你这丫头,到底年纪小。”沈玉成失笑:“王九郎是什么人,他岂会在意姬御史是不是感激他。”

    顾重阳听了不由一阵默然,是啊,王九郎什么都有,又岂会在意这么点事情。明明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