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状元风流 >

第22章

状元风流-第22章

小说: 状元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为『春贴纸』。

这时,文房四宝已是备齐,众人簇拥着三人来到这书案前。陈尧咨提笔研磨,便在这粉笺挥洒泼墨,只见笔锋似箭,如蛇游走。

半个时辰下来,陈尧咨知觉手软,抹了抹头上的汗珠,秋蓉却是拿着随身的青丝面巾,轻试去他头上的热汗。只见这些对联放满了这桌椅,有:“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的,也有“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的,更有“云涌吉祥风吹和顺,花开如意竹报平安”的,陈尧咨书法独特,更显新意,众人见的满脸的笑呵呵,便是如获至宝,皆是喜言拜谢而去。

这除夕之日,皆是家家户户贴新桃符、贴门神、贴福字、贴窗花、挂红灯,陈府也是贴上新桃符,这小五却是为难,别人家桃符都来陈府,这陈府之联由谁写起呢,看了看三位少爷,面露难色。

陈省华笑道:“去岁之日,皆是为父做这喜庆桃符,今日可由你们三人代笔。”

陈尧叟道:“孩儿等必不负父亲教诲。”

陈尧佐也是笑道:“这楹联之事,却是三弟最为擅长,且他书法苍劲,不如就以三弟写的这一联吧。”

陈省华笑道:“既是如此,那这府门便由嘉儿代笔。”

陈尧咨笑道:“父亲可是说好了,孩儿可是只写这一联,其他还是让大哥、二哥捉笔吧。”

陈尧佐笑道:“只是你最是滑头。”

小五这厮飞疾的摆好书案,嘻嘻的笑着,道:“三少爷,这便请吧。”

陈尧咨笑了笑,来到书案,提笔而挥。陈省华细看,却是几行字:“除夕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新春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陈省华见此,不觉赞叹叫好,果是气势非常,陈尧叟二人见此楹联,也是称赞不已。

小五这厮连忙的忙活着和几个小厮向着府门走去。忙活一日下来,却是暮色已至。这除夕之日,却是把他忙得没了力气。

第三十四章 新年的名刺

正是: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第二日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只见得几个小厮围在一起,挂起炮竹,一阵响彻的“彭彭”之声,使得整个南部县沉浸在这声声的迎新之岁。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却是如“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坊间瓦市、茶楼酒肆、游走孩童,人人皆是喜气洋洋之色。

陈尧咨今日可是有得忙碌,新年必是有拜年之礼。陈府在这南部小县,也是殷实之家,郊游甚广,也不能一一走完,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便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约么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宅邸和恭贺话语之名刺,前往代为拜年。时人有诗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陈尧咨早早的便在秋蓉的侍候之下梳洗,团圆宴会已过,便是出门而去,今日正是大年初一,按着习俗,便是要至岳父、师尊府上登门拜访,习得叩首行礼,是为知书达理。

柳开既是陈尧咨的学文授业恩师,亦是柳青瑶夫婿,自然少不得要恭敬地拜访一番了,陈尧叟、陈尧佐皆是新进士子,也当拜会恩师。陈尧咨三人,便向着柳府而行。一路之上,皆是街坊乡邻与之祝贺,“陈公子贺喜、几位少爷过年贺福……”之类之声,陈尧咨微微答语,也是笑容可掬,悠悠然,便已是柳府在眼前。

只见柳府亦是红灯高挂,喜气一派。柳德看见是陈尧咨,顿时面露笑容的道:“我道今儿怎么喜鹊枝头叫个不停,原是小姑爷和两位少爷到了,快请吧。”

陈尧咨笑了笑,便往正堂而来。柳开却是出来相见,行礼之后,便是闲聊起来。

柳开笑道:“这正是年关,开春之后,便是文翁书院入学之期,唐夫、希元却是须往于成都府了。”

陈尧叟道:“正是如此,因而今日特来拜会恩师,此番相别,却是不知何日能再得恩师指教,尧叟与二弟因而特来拜谢恩师。“

柳开回道:“只是些许小事罢了,何必如此,但得在书院专心治学,他日功名在身,方得扬我古文风气。”

“定不负恩师教导。”陈尧叟站起身子,躬身行礼道。

陈尧咨笑道:“恩师,倒是范大人,昔日与王奕比试之期,却是帮忙不少,还未及拜谢。”

柳开闻此,笑道:“范大人这番却是忙碌,自与吐蕃对峙,便是夙兴夜寐。你也不必如此,与吐蕃交战数场,中立却是指挥有度,想不用多时,击溃吐蕃来犯却是不在话下。”

陈尧咨也是称赞:“范大人真经天纬地之才,以区区五万制敌,定是熟读兵法。”

柳开笑道:“这事却是和你有莫大关联。”

陈尧咨奇了,非但是他,便是陈尧叟二人也奇了,这吐蕃吃了败仗,与三弟有何关联。陈尧咨也是疑惑道:“恩师说笑了。这可是军国大事,何能与我扯上关系。”

柳开却是笑了,朗朗之声传遍了整个厅堂,道:“嘉谟,你可知与范大人的初次会面?”

陈尧咨摸了摸头,笑道:“这还是大哥二哥秋闱前些日子了,得恩师引荐,我与范大人虽是萍水相逢,他却送与了我那幅嘉陵山水图。”

柳开笑道:“于他而言,却甚是值得。”

陈尧咨奇道:“恩师何出此言,需知那幅卷轴可得是市面无价啊。”陈尧叟二人听了,不觉惊奇,这范大人不愧大气之人,连这价值连城之物,也可送与萍水相逢之人。”

柳开笑道:“的确如此,可你却于他谈了半日的吐蕃风土人情之物,谈及我天朝与吐蕃之战和之争。”

陈尧咨笑道:“我就说了一些,这吐蕃对敌虚实不分,须得围点打援,攻其不备,反客为主罢了。”

柳开道:“此兵法之道啊,中立聚集三万之众,迎头猛击,转战几日,得与吐蕃对峙,并急令西川节度使王知节出兵奇袭,吐蕃大败,损兵折将,现而今却是无力再战,只得退回高原。”

陈尧咨听闻大喜,“恩师,果真如此。”

柳开笑道:“不若如此,他怎能有闲与你比试评判。没想你虽是年幼,言语却是暗合兵法之道。这次大胜,范大人上表朝堂,当有你的功劳。”

陈尧叟听柳开此言,大惊,道:“恩师,三弟果真出此良谋?”

柳开笑道:“非但如此,此次中立上奏官家,修好与吐蕃四邻往来,共对吐蕃,想过些时日便有消息了。”

陈尧咨笑道:“如此而来,我大宋西陲,当安宁些日子了。”

柳开笑道:“此事一成,嘉谟功劳甚大啊。”

陈尧咨摊了摊手,笑道:“我可没想得什么功劳,这算是范大人贤明,指挥有度罢了。”

柳开笑道:“居不贪功,已是不易,得你三兄弟而教之,老夫虽是忙碌些许,却是甚为欣慰。唐夫、希元皆州试中榜,嘉谟亦是如此聪慧,老夫学文半生,也算后继有人。”

陈尧咨三人忙的站起身来,道:“定不负恩师教诲。”【。 ﹕。电子书】

几人再谈论些诗文经义,节日习俗,柳开乃是大名府人士,新春习俗却是有些不同于这西陲边县,谈及于此,不觉眉扬动须,三人亦是听得津津有味。

不觉之间,已过午时,柳开呵呵一笑,道:“今日正值年初之节,此喜庆之日,听闻你等前来,你们师母欣喜,今日便开得家宴。”

陈尧咨最年幼,也是柳青瑶的夫婿,自是最得柳夫人的喜爱,言笑之间,不断地给他夹菜,也不断地拿他打趣,陈尧咨这厮无碍,他习以为常了,却是使得柳青瑶双颊粉红,不敢正眼瞧着他。

陈尧咨在柳府也是走了走,看着这些熟悉的景色,不觉得为自己这半年来的经历所感慨,自清明之后,他似是洗心革面、浪子回头,再也不复那顽劣个性,更是得练书法、习太极、上书斋,写的时人传吟的诗词,描得文人称赞的文章,这对于初到这个时代的他而言,已是不易。冥冥之中似有渊源,秋蓉的贴心、柳青瑶的痴情,不得不使十岁的孩子面对起感情。

新年已至,他又长了一岁,在这些未来的日子,他必须重新去面对,为了自己,父亲的期盼,恩师的教诲,秋蓉的关切,师姐的痴情,让自己能够有足够之力,去让心灵的平静维持下去。

陈尧咨沿着这花园缓缓的散着步子,此时以至初春,春日的阳光微媚,水面波光艳艳,小草初出新芽,带来些草木似的清香,让人不自禁的深深地呼吸,感受着这春日的气息。微微的抬头一看,却是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柳青瑶的小院。柳青瑶正在绣着绸巾,见他到来,急急的收在背后,笑道:“师弟,你怎么到这后院来了,你不是与爹爹在正堂嘛。”

陈尧咨笑道:“我在花园散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小院,来看看你。师姐,你这手中却是何物啊?”

柳青瑶听闻他问及,忙把背后的双手撰的更紧,似是紧张,粉嫩的俏脸微红,轻声道:“没什么,只是平日的些许女红罢了。”

陈尧咨笑道:“那你为何见着我就把双手背着。”

柳青瑶见此,不觉心中生急,道:“这、这我哪、哪有,我、我这是做些女红呢。”

陈尧咨心想,这相必是女孩子的些许东西吧,自己一个大男人,也算准大男人了,怎生好去问这事。便岔开话题,笑问:“今日如此天气,为何不去踏青呢?”

柳青瑶笑道:“你不也是没去嘛。”

陈尧咨摇了摇头,道:“我这是没空闲下来不是,等着闲了,咱么一起去放纸鸢如何?”

柳青瑶笑道:“你可会放纸鸢?”

陈尧咨脸红下来,这玩意,他可是老手,以他顽劣的个性,弄坏的纸鸢怕是也不少。随即又是一想,“做这个还真麻烦,回去去问问秋蓉,她却是应知晓。”

柳青瑶放下女红,笑道:“我这也是闲暇之时,但见爹爹询问于你,便未曾相见。”

两人边说着,也走在这细草春绿之上,虽是正月开头,却也是墙角之便还有微微霜冻,寒梅绽放,傲立风霜,正是: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第三十五章 洁白莫为枝上雪(圣诞快乐)

腊月的寒气却是还未过去,令人有些微寒。陈尧咨解开自己身上的披风,披在柳青瑶的身子,在高挑的身形下,这披风有些显短,柳青瑶却还是仍旧纤手紧握。

看看陈尧咨,虽是年少却也身形修长,丝绸长衫,也是翩翩少年。突然,陈尧咨腰带的温玉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原来,这翠绿的温玉是那日柳开的寿宴,她送与陈尧咨的,也正是那晚的寿宴,陈尧咨成为了柳家的女婿,后来,他也以范宽的山水之画作为聘礼相赠。

柳青瑶心生温暖,柔柔的轻言:“这玉,你还佩戴者吗?”

陈尧咨笑道:“这是师姐你赠与我的,当然是随身的配着,从来便未曾离开过。”

柳青瑶笑道:“你可知这玉是何来?”

陈尧咨摇了摇头,道:“这却不知晓,我只知是是师姐你赠之物,未曾有别的念头。”柳青瑶听他此言,心里如艳阳洒满,心下舒畅,微微泛起笑意,却是如莲叶绽开,露出细小的小酒窝。

此时正是这种晚开的梅花绽放之时,这种梅花多瓣,一朵小碗状的水白红色梅花竟有五六瓣片细小花瓣,重重叠叠,碎瓣浮漾,花色极美,香气似是馨香满园,一阵风来,花香满园。

陈尧咨笑道:“这府内花园还真是别致,琅嬛绿绕,庭院风荷。这初春之时,亦是蕤梅点缀,如四时之景,花园占尽。”

柳青瑶笑道:“那些都是以前的修葺了,唯独这寒梅却是爹爹移植,亦是每日的驻足观赏。”

陈尧咨笑道:“寒梅傲立,品性高洁,深得文人喜爱,林和靖先生不是喜梅如斯,可见这梅,定有可取之处。”

柳青瑶笑道:“你倒是说说,这寒梅,有何可取之处了?”

陈尧咨不禁一笑,轻轻的走近这梅树,摘下一枝梅,笑道:“百花争艳也争娇,不经风雨自会凋。未与群芳同温暖,却在枝头独欢笑。可见其傲骨,耐得住寂寞,凡耐得住寂寞之人,必成大气。此花不与群花比啊。”

柳青瑶似有所悟,见着他手中的寒梅,有些出神,轻声的道:“师弟,你可知晓,这梅虽是傲立,梅若胜雪,便是这风霜高洁,可其性情如此,怎能得与桃李争艳,便是在这凌寒之时节绽放罢了。”

陈尧咨笑道:“这梅虽是孤寂,却也是得风骨只要,殊为不易。”

柳青瑶轻声而言:“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月随波动碎潾潾,雪似梅花不堪折。

李娘十六青丝发,画带双花为君结。

门前有路轻离别,惟恐归来旧香灭。’

这便是青瑶赞梅之处了。”

这本是温飞卿的律令,《相和歌辞·三洲歌》,柳青瑶吟诵此诗,便是都能听得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