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农家多闲事 >

第121章

农家多闲事-第121章

小说: 农家多闲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蓟故巧虼涸平枇瞬簧俚摹�

    沈长贵带着沈长明给沈春云夫妇俩磕头,未语泪先流。“姑父,姑母——”

    沈春云流着泪,却是不应声。

    沈长致很清楚自家买了田产后,至余下八十几两银子留作急用,已经被他拿了十两银子出来,就算是加上沈忠那边的,估计也就只有八十两银子。“我们家估计也有八十两银子这样。若是不够,就只能卖地了。”

    沈长致也不隐瞒,自家买了田产的事情。毕竟到时候,田产要租赁出去,自是会被村子里的知道。若是让二叔知道,自家怀揣着大把的田产,却是不愿意救人,恐怕沈孝会寒了心。这之前的银子也会白白花了,得不到一句好的。”

    “我也先出十两银子,先凑着用。如今,这村子里有几个闲钱的,都已经买了地了,这家里头也没啥闲钱。”里正叹了一口气,若说柳氏没有买私盐,里正是不信的。

    就柳氏的性子,若是不偷摸着买私盐才是有古怪。但是,沈孝却是被这么一个无知妇人给连累了。所以说,这娶妻娶贤,是多么重要。

    村子里的一家家地凑着,总共也凑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当晚,沈忠因为白日受了惊吓,竟是发起了高烧,烧得2迷迷糊糊的。沈家一家子,也忙得脚不沾地。

    沈春云将沈团团兄妹俩赶去睡了,“你们爹这儿有我!都是快要做祖父的人了,这么一点儿惊吓都受不住,还平白地添乱!也正好,发个烧,看他还敢不敢乱走!”

    沈春云早已经知道了白日事情的经过,对于沈忠是又气又无奈。沈春云当然知道他大哥是好心,是紧张沈孝,他的亲弟弟,只是好心办坏事,差点儿将自己一家子给陷了进去。

    要不是有宁老头儿在,恐怕这场面都不好收拾了。

正文 171 吴家来人

    沈春云跟着宁老头儿去拿了药,“大叔,今日多亏你了。”

    “团团和长致都已经给我道过谢了,哪还值当你再来说一回。沈忠和长致本来就是无辜的,衙役也不会真的将人带走的,只不过是想要一点儿好处。”

    沈春云在城里的时候,自然已经听过了好多风声,只要塞了银子,衙役就只会带走当家人,鲜少会一家老小都带走的。毕竟将一家老小都带走了,还谁来上下打点?

    只是,沈孝一家子不是个懂事的,竟然一直在院子里喊着冤枉。衙役可不会管你冤枉不冤枉,左右也不是他们断案的。

    也亏得宁老头儿赶来的及时,又卖了一个面子,才得以将人给保了出来。

    “二十两银子,等回头,我二哥出来后,一定会还给大叔的。若是——若是我二弟真的没法子出来,我也会还的。”沈春云说着,也忍不住哽咽了。

    到如今为止,据说进了衙门的,就没有一个出来过。

    因为江夏城里的买卖私盐一案还没有了结,相关人等自然一个都不会放出来。

    等着沈春云回去后,宁老头儿皱着眉头,看着漆黑的夜,这夜好似格外的漫长。

    “你舅舅带的军队在哪里?”

    宁南星从药房里出来,站在宁老头儿的身边,“在北边。江夏城里驻扎的军队是南边的,恐怕不剥掉一层皮,是不会离开的。”

    “唉,这漆黑的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亮……”

    “快了。”宁南星应道。

    第二日一早,宁老头儿带着牛里正,和沈长致,杨平顺一道儿去了城里。

    杨平顺因为大点了衙门不少的银子,愣是连人也没有见着,但是好歹也是认得门。

    宁老头儿站在衙门门口,让其他人等在门口。“我去找找县尉,打听打听到底怎么一个情况。等出来咱再商议。”

    “宁爷爷,我们在对面的茶棚等你。”因为最近到衙门打听的人实在是太多,衙门门口,突然多了不少茶摊子。能在衙门附近摆摊子的,大多都是衙门里有人的。

    余下的走走到最近的一处茶棚,找了一张桌子落座,叫了一壶茶,等着宁老头儿出来。

    等了许久,宁老头儿才出来,沈长致赶紧迎了上去。

    “怎么样了?”

    一看到有人从衙门里出来,茶棚子坐着的其他人都盯着这边看。

    宁老头儿无奈地摇了摇头,“走吧,回去吧——”

    “唉,又是一个没有办法的……”

    “这人是死是活,都不知。这银子到底还要不要再填进去……”

    另外几张桌子的小声地说着,沈长致一行人也赶紧闭了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等着赶着马车往回走的时候,宁老头儿才开口说道,“只说了,帮忙打点,至于能不能出来,就看上面的人会不会松口了。其他的只能等了。这案子一日不结案,一个人都不用想出来。”

    “真的没有被的办法了吗?”杨平顺有些着急地问道。他的兄弟一家子都被关了进去,又加上二舅子,杨平顺早就心乱如麻。

    宁老头儿叹了一口气,“朝廷下的令,就是连军队都已经调过来了,若是没有彻查清楚,就连县太爷的乌纱帽估计都保不住。这么大的事情,谁敢放人?”

    宁老头儿暗自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想起来县太爷说的。

    原来沈孝和柳氏被抓,也是真的是没有法子,因为是有人将柳氏给供了出来。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柳氏的娘家人。

    柳氏买的都是私盐,还将那小贩介绍给了娘家兄弟。柳氏的娘家兄弟也是胆子大的,没有别的本事,重活累活脏活都不愿意做。因为买私盐,一来二去地跟小贩熟识了,熟识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买卖私盐的其中的利润有这般大。

    原本还生怕被抓着,只敢一斤半斤地做着,尝到甜头后,就没忍住,也跟着小贩做了起来。

    这回,县衙下令严查,朝廷还从南边调来了军队,协助各地的县府彻查私盐买卖之案。小贩被抓了起来后,没抗住兵爷的严刑拷打,一个松口,就将柳家人给招了。

    至于柳家人,还没有等兵爷拷打,就已经将人给招了。就连柳氏也招了出来。说上头的人,是柳氏介绍的。所以,就算是有衙门里的人出面,这事儿也不好搞。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只不过,宁老头儿心里却是有成算,也不知道牛里正是怎么样的心思。将这些事情都给瞒了下来,只说了,是因为柳氏的娘家人将柳氏给招了出来,有人证,所以衙门里的人自然是不会放人。

    一车人唏嘘不已。

    “这柳家人也太不是东西了,柳氏到底算是他们的出嫁女!若是柳家人有事,有柳氏和沈孝在外头帮忙打点,说不定在牢里的日子还能好受一点儿。这般将人供出来,这是打定了主意,一个都别想好了。

    等没了外人的时候,宁老头儿才将打听到的事儿都说了出来。沈春云听着颤抖不已,大骂着柳家人混账。

    “这两日,将银子送去县衙后面的第二个巷子的第三个院子,院门口贴着门神的。能不能成,就看上面的人想要一个怎么样的结果了。如今有军队的人插手,这件事儿就算是县太爷也不能一个拿主意了。要是柳氏能咬住不承认的,这事儿说不定有转机,不然的话,只能听天命了。”

    沈长致点点头,“长贵,你明日就跟我一起去吧,省得二叔二婶在牢里受罪。”

    沈长贵抹了一把泪,心里早就将柳家人骂死了。“嗯,我听你的,长致哥。”

    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沈长致就跟沈长贵一道儿启程了。

    趁着人少的时候,偷偷摸摸地将银子先送出去,免得着了人的眼。

    只是,没想到一波不平,一波又起。

    第二日,吴家人不请自来。

    沈春云看了一眼红了眼眶的沈婉,心里忍不住一个咯噔。“吴嫂子,你怎么来了,快请进。家里头有些乱,咱自家人,你也别介意。”

    这会儿吴家来人,沈春云可不觉得是什么好事儿。

    若说是吴家人有心,得知了沈孝夫妇俩的事情后,特意来探望的,沈春云是一百个不信。

    因为,吴嫂子来的时候,还带了当初的媒婆。

    沈春云客气地将人迎了进去,只是这话说的,让吴嫂子忍不住皱了眉头。

    沈婉看到自己未来的婆婆在这会儿来了,也知道是来干嘛的。心里苦涩不已,墙倒众人推,这话是错不了了的。

    沈婉朝着未来的婆婆福了福,就避了开去。

    沈团团玩着沈春云,迎着吴嫂子和媒婆进了堂屋。

    上茶后,沈春云不再说话。

    吴嫂子原本还想着等着沈春云耐不住性子询问的时候,再将自己的为难说出口。哪成想,沈春云就是好性子,只是埋头喝茶,一句话都不松口。

    吴嫂子朝着媒婆使了一个眼色。

    媒婆要不是得了吴嫂子的银子,也不愿意跑这一趟惹人嫌。

    “杨夫人最近好像事情挺多啊,一直没有在城里见着您一面。”媒婆笑着道。

    沈春云笑着点头,“嗯,最近家里头有些事情,所以忙得脚不沾地的。”沈春云只能笑着,她是想着为了沈婉的亲事最后搏一搏的。只要让吴嫂子看到,她们家里头还能笑得出来,估计这事儿就不大。只要吴嫂子稍稍犹豫一段时间,等着沈孝出来,这亲事就不会作罢。

    吴嫂子却是不愿意再多待下去,直接接过了话茬,“春云,往日里,在西市,咱的关系也是极好的。这一回,我是真的没法子,不得不来开这个口。杨安康兄弟都是念书的,往后也指望着能考个秀才举人的,我家的涛子也是打小在书院里念书的。我生了几个儿子,可就是涛子一个人在书院念书。

    涛子不光是为了自己念书,也是为了我们一大家子念书。

    若是——若是让人知道,以后涛子娶了一个娘家犯过事的媳妇,涛子就算是中了秀才,往后的路也是难走啊!说不定,就连考秀才的资格都没有。我就算是不为了涛子,也要为我其他的儿子媳妇想想,他们原本就对涛子念书有成见,若是让他们知道,念书了,不能考科举,这我们吴家都是要乱的啊!”

    吴嫂子说着这话,就忍住用帕子擦着眼泪。

    若是其他的理由,沈春云还能说上一说,借着往日的情面再劝一劝。但是吴嫂子说的这些,,沈春云无法反驳。

    如若是换成是她,沈春云觉得自己也宁愿背上骂名,也一定要让这门亲事不作数。

    沈春云也是擦了擦泪,“吴嫂子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只是,我二哥二嫂如今都在牢里,我一个出嫁的小姑子,实在是做不了这个主儿。涛子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自然不愿意毁了涛子的科举之路。”

    “你有这个心就好。这是五两银子,就当做是我家给沈家赔不是了,旁的忙帮不上,这么一点儿心意,就收着吧。之前给的聘礼,也不会还了,就给是你二哥打点打点吧。”吴嫂子如今只要沈家能松口就好,只要能拿回儿子的庚帖,就算是多花一些银子也是愿意的。

正文 172 说开了

    沈春云的脸色有些难看,她都已经这样说了,没想到吴嫂子还是要将话挑明白了。

    这男方要悔婚,这当初下的聘金自然是拿不回去的。毕竟女儿家的名声受了阻碍了,但是听着吴嫂子这话说的,倒是显得他们沈家平白贪了这些聘礼一般。

    “吴嫂子,既然这话都说开了,我这人嘴直,你也是知道的。这自古以来,若是男方悔婚,当初许下的聘金自然是要补偿女方的。倒是说不上还不还这些事儿。”沈春云有些恼了。

    这明摆着沈孝家里头出了事儿,吴家人就上门来退亲,可见也不会是好的,就算是吴嫂子说的这般理由,就是等事情尘埃落定了,再来商议也不迟。毕竟若是沈家真的判了罪了,他们也不能真的阻碍了吴涛的科举之路。

    都不是这等狠心的人家。

    只是吴家却是将人想的太过不堪。

    这是生怕等到时候沈孝夫妇俩定了罪了,生怕沈婉赖上了他家,逼着吴家娶媳妇。毕竟,没了爹娘的长女,自然不可能嫁得比吴家还好,更何况,还是判了罪的爹娘。

    想当初,沈婉就已经高攀了吴家。

    吴嫂子没有想到,娘家婆家都出了事儿的沈春云会这般强势,吴嫂子的面上也有一瞬间的难看。

    媒婆笑着插科打诨,“杨夫人说的是,这聘礼自然不可能再回来的在,这搁在谁家都是这样的。只是,咱俩家结亲,是结秦晋之好,若是勉强在一起了,往后这一家子闹腾地不行,这也不幸福。于男于女,都不是好事儿。”

    媒婆这话说的虽然极隐晦,但是沈团团还是听懂了言外之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