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在红楼修文物 >

第377章

我在红楼修文物-第377章

小说: 我在红楼修文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只有国库的状况好起来的那天,怡亲王府的财政状况才能好起来。
  转眼到了回京的日子,石咏与如英一起辞别穆尔泰,带着安安回京。在广州过了两个月,安安与姥爷生出感情,临走的时候抓着穆尔泰的胡子不肯撒手。
  穆尔泰也舍不得安安,差点要把胡子都修了下来送给安安玩,结果被石咏夫妇两个赶紧劝住了。
  傅云生知道石咏离开的消息,没有更多的表示,只是约定与石咏继续按照老方法通信。他们两人一南一北,各自在为将来准备着、打算着。


第370章 
  石咏带着妻女; 坐船沿来路出珠江口,又过上了几日终日面对茫茫大海的生活。
  这时候他开始觉得妻子的反应有点儿奇怪:如英有时会望着他欲言又止; 情绪也有些善变; 整日坐在舱里不愿出来; 甚至吃饭也不愿与石咏一道; 有事没事只是摆弄那本当初薛宝琴所赠的小册子,又亲自执笔,将她在广州学来的几句洋文一一都记下来; 说是怕日后忘了。
  石咏正闹不清状况的时候; 安安来告密了。
  “爹,娘不肯好好吃饭; 尤其不肯吃鱼。安安以前不吃鱼爹都要说的; 可是爹这次不要说娘好不好!”
  石咏伸指刮一下安安的小鼻梁,算是夸奖这个小鬼灵精; 亏她还有点儿良心。
  于是石咏亲自去“监督”如英用饭。海船上的生活总是不如在陆上的时候方便; 可以食用的新鲜菜蔬也不多。石咏的妻女是船上最受优待的人; 但日常也只能吃一些蒸腌鱼、蒸腊肠之类的腌腊。结果石咏端着一盆清蒸咸鱼,进了如英的舱房,还未待开口; 如英已经掩着鼻; 哇的一声吐开了。
  石咏吓了一大跳,赶紧丢下饭菜,先过去照顾如英,抚着她的后背半天; 见如英只吐了些清水,此前大约实在是没吃什么东西。
  见到这个情形,石咏再是个蠢爹,也晓得是怎么回事,连忙悄悄问媳妇。如英面上微红,点点头,石咏便又傻了。
  若干年前,如英怀上安安的时候,他就傻过这么一回。隔了数年,石咏重蹈覆辙,傻乎乎地求证:“我要当爹了?”
  如英用帕子捂着鼻子点点头。
  石咏腾地站起来,这回他可没径直冲出舱门,见人便说:我要当爹了——他是赶紧先将那碟咸鱼拿了出去,离如英远远的,千万别再让如英闻见。
  接着阖船的人都听说了喜讯,一起过来向石大人贺喜。石咏一面感谢众人道喜,一面挨个儿问:“我家娃在折腾媳妇呢!船上有什么不腥味道不重又开胃又下饭的可以吃的?”
  旁人见这个爹,半是欣喜,半是愁容,一味担心媳妇不舒服,吃不下饭,忍不住都生出同情。这里有不少人是跑海船的,有经验,当下七嘴八舌地给石咏出了一堆建议。
  如英一人在仓里,见石咏托着那碟咸鱼就出去了,久久也不见回来,忍不住心生好奇,命随身侍奉的丫鬟出去看看,小丫鬟出去看了一圈,笑着回来,说:“奶奶,大爷在亲自给您张罗饭食呢!”
  如英一想,登时露出笑靥,心里已经安了,待想到石咏能做出什么饭食来,如英更是好笑——这个家伙,以前就没怎么见过他下厨,这会儿又能张罗出什么?
  “奶奶,真是没想到,大爷头一个想到的,是先去给您做可以入口的饭食。”小丫鬟挺感慨的,石咏对待媳妇儿,全没那些花哨,只想着那些实心实意的。
  “他能张罗出什么来?”如英也有些过意不去,船上条件有限,如英不想给众人添那许多麻烦,只打算等下一次靠了岸补给的时候再说。岂料惊动石咏,竟亲自操持起来。
  石咏请教了众人,得了一桩经验,知道绝对新鲜的海鱼是不腥的。原本他们所乘的官船无法捕鱼,刚巧在海上他们遇上了几艘渔船,官船便放了小舰下去,将渔船捕到的新鲜海产买来。石咏见一条刚出水的鲳鱼活蹦乱跳,心想就是它了,二话不说,在旁人的指点下亲自处理了,在鱼身内外抹上去腥的酒,填上姜片,上锅清蒸。鱼一出锅,立即香飘四里,却没什么腥气。
  石咏又去行李里翻了一遍,找出了原本带在路上给安安当零嘴的茶干,和两坛子泡菜。石咏将那茶干剖成薄片,淋上一点点香油,再挑一点泡菜出来,当成是给如英佐粥的小菜。
  船上本就有现熬的白粥,石咏便一件一件都给如英送去,先是白粥,然后是茶干与泡菜,最后才是那碟蒸鱼。他一面送去,一面观察如英的反应,似乎一有不对劲随时打算端了就跑。如英实实被他这架势逗得忍俊不禁,掩着口轻笑,她心头一松,连早先那些不适都忘记了,石咏亲手张罗的这些,如英倒是多少吃进去了些,没再尽数吐出来。
  而余下的石咏也没捞着,安安在母亲的舱房里吃得大快朵颐,连连称赞自家老爹做得好吃:“要是咱们来时也是爹做饭,安安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吃鱼呢?”
  石咏无奈了:小祖宗,你那只是挑食好吗?
  从此石咏过上了甜蜜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日子,每日亲手给媳妇儿和闺女张罗吃食,被一船人叹为观止,实在是没想到年轻有为的石大人竟然是个女儿奴兼宠妻狂魔。
  自此,家人的伙食,便都是由石咏亲自动手操持的:他会亲自将海里捞上来的海菜用开水烫了又烫,调成酸辣口的小凉菜给如英开胃,却又不敢让她多吃;也会将海里捞上来的新鲜小鱼儿炸成香脆的小鱼条儿,外头撒上芝麻让那娘儿俩当零嘴。待到了泉州,这位更是在补给的码头买了活鸡活鸭带上船,在舱房里养着,变着法儿给如英调剂饮食。
  大约也是因为在这官船上,如英整日高卧,无事可挂心,再加上饮食甚是妥当,她虽然吃了会吐,但是吐了也照样努力吃。如此以往,等船进吴淞口的时候,如英只是晨起会有些不适,其余时候已经完全与好人一样。
  不日到了苏州。石咏见如英静极思动,干脆带她和安安一起上岸走走,见见当年他曾经见过的风景名胜。同时他也派人去打听林如海的下落,想趁此机会去拜会这一位,也让如英见见故人。
  岂料打听了一圈,姑苏一带,无人晓得林如海的去向,这一位就像是神隐了一般。
  石咏知道林如海毕竟是康熙朝的旧臣,新帝登基自然会在江淮重地安插自己的心腹,林如海早早称病乞休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是像他这样有先见之明能急流勇退的,世间并不多。
  石咏寻林不遇,到底无法,只能悻悻而归,在心里默默期盼日后有缘再会。
  他携了妻女,缓缓回京。石咏在苏州时就已命人送了家信回去,石大娘足不出户,便听说了她儿子儿媳孙女三个人出门,回来时多了一口人。石大娘抱着大孙子沛哥儿合不拢嘴。与石家走动得较近的几家亲眷都有所表示,而如英的旧日丫鬟望晴听说了好消息,赶紧催着在同仁堂做大夫的丈夫靳勤,一起陪着石大娘去通州码头去接人去。
  那边石咏夫妇抵京,与亲朋故旧相见,自是一番欢喜。然而朝中也有人盯着石咏。都晓得石咏是新皇登基之后火速提拔的年轻要员,此前从未在六部当过差的,竟也能得个“南书房行走”的打眼职务。因此石咏回京之后,有不少人专盯着他,看他这次南下,差事办得如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回京之后又给哪些人孝敬——
  因此石咏回京之后,往哪几家走动,又往各处送什么礼,竟成了一件惹人瞩目的要事。
  岂料石咏给往来各处赠送的,全部都是广东的土产。他给十三阿哥的礼最重,全都是南方特产的药酒药油,专治风湿腿疼的;带给其余亲朋好友的是广州的各种药材和土特产,各种煲汤的药材与食材、腊肠腊肉火腿、瑶柱干贝干鲍之类,全是旁人没想到的。虽说价值并不高,但俗语说千里送鸿毛,礼轻人意重,石咏送的都是一向相熟的人家,也都体谅石咏这一趟长差跑得不容易,都高高兴兴地笑纳了。
  在众多礼品之中,唯有往唐英那里送的礼不同。石咏也未避嫌,将他带给唐英的礼品大包小包地往唐英府里一送,第二天就有御史弹劾,说是石咏重金贿赂昔日同僚,必有所图。消息一传出,旁人便多少为石咏感到可惜,但是人们也同样不明白,石咏贿赂谁不好,贿赂唐英干啥?
  当下雍正便命石咏上折子自辩,石咏便列了一张清单,将他送到唐英府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列出来。只见石咏送给唐英的,大多为广州出产的手工艺品,其中包括骨雕、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每个大类的成品精品各一到两件,每样东西后面还附有当地采购的价格。
  朝中等着看石咏笑话的人更加绝倒,嘲笑石咏“与御史台还真是配合得紧”,竟然还帮着把贿赂唐英的总金额一起算出来。
  然而待石咏将事情解释清楚,跳出来指责石咏的人便都哑了:原来石咏原本就是受唐英所托,南下勘察广州手工艺匠人的技艺风格和水平,以便京里造办处的匠人取长补短;将来宫中造办处也可能会考虑聘用一批来自广州的匠人;而京中制作各种手工艺品销往蒙古的匠人,也可以部分参考来自广州的时髦样式。这样的南北交流,有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采购这些产品的钱,都是唐英自掏的腰包。石咏回京交接了东西之后,唐英就按照价码把所有的钱都付给了石咏,两人还有交接时的收条为证。
  这下子旁人都无话可说,雍正却得意了。
  这位新君眼下已经采纳了新任山西巡抚诺敏的建议,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子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官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因此雍正对一个“廉”字极其敏感。石咏作为他亲自点了头提拔启用的年轻人,若是这次他南下广州,在地方上大刮一通地皮,雍正的脸自然没处搁;可是石咏偏生没有伸手往地方上要一分钱,据说吃喝住宿也都是借的岳父穆尔泰的客院,千里迢迢回京之后往来赠礼,也一样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没有半分可挑剔的地方。
  除此以外,石咏对十三阿哥的一份孝心,雍正也都看在眼里,登时觉得当初提这年轻人起来,当真是不亏。
  石咏南下的几桩差事,也都办得很漂亮:洋人那些所谓的“领事保护”原则被石咏驳了回去,反而给加了一条“在华必须遵守当地法律”的原则;对于移交死囚这一点,石咏虽然没有争取到百分之百完全自主,但是争取到了对等权益,同时也使中华一方在谈判之中站在极有利的地位。这可以算是功劳不小。果郡王十七阿哥在京中便顺势推了一把,进一步,已经与各国公使一道,迅速将这原则敲定。以后这些洋人海商在中国,以及中华商人出海,便都有基本原则可以遵循了。
  此外对与海禁和远洋贸易,石咏也呈上了内容详实,有理有据的折子,交出了漂亮的答卷。雍正便命将他的折子公开发下去,命百官各抒己见,一道辩论。这日在南书房便是如此,石咏被当成靶子,由各文官就大开海禁的一系列事宜向他发问,石咏作答。
  众人问得热烈,石咏这些天一直在南边,已经将海禁的种种利弊全部权衡过一遍,眼下胸有成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口便答,旁人几乎问他不倒。
  南书房里正讨论得热烈,忽见兵部尚书白潢匆匆忙忙进来,纳头便向雍正拜倒:“启禀皇上,臣有急事求见!”
  雍正见到白潢走得急,这样的天气里,额头竟然也沁出一层薄薄的汗水,心知当是大事,立即道:“众卿且暂退吧!”
  话一出口,雍正立即补了一句:“怡亲王留下!”
  于是十三阿哥留在南书房,其余人一起告退。石咏推出南书房的时候,跟前恰好是八阿哥允禩,石咏瞥了一眼,发现允禩若有所思,待见到石咏的眼光扫过来,允禩面上神情登时放缓,冲石咏微微一笑,扭头便出去了。
  石咏的本职就是南书房“行走”,眼下雍正与白潢和十三阿哥一道在南书房里议事,石咏一时也离开不得,只得立在外头,顺着今日的事想了一想。已进十月的天气,他却微微觉得有点儿烦闷——
  兵部尚书,急事求见,又是这个节骨眼儿上,这莫不是,西北又要出乱子吧!
  石咏猜得不错,此时此刻,雍正正立在南书房里,背着手,手中捏着一份代十四阿哥驻扎西北的国公延信发来的紧急军报,来来回回地在十三阿哥与白潢两人面前反复踱步。
  “罗卜藏丹津,好个罗卜藏丹津。”
  雍正愤怒之际,朝起手上的军报,狠狠地砸在面前的桌面上:“这次竟然不是策妄阿拉布坦,竟然是罗卜藏丹津!”
  原来,西北送来的紧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