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人类的知识 >

第78章

人类的知识-第78章

小说: 人类的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大体相象。我认为常识相信这个信念是对的,除了知觉与物体的相象比常
识所假定的要少这一点。我们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目前我们要谈的是“原
因”这个概念所担当的任务。

照我们刚才研究的结果来看,“原因”这个概念是原始的和不科学的。
在科学中它已被“因果律”的概念所代替。这种发展的需457 要发生如下。
假定我们有一种常识性的概括性命题,即认为A 是产生B 的原因,例如橡果
是产生橡树的原因。如果在A 与B 之间有一段有限的时间间隔,在这段时间
内可能发生某种事情阻止B 的出现,例如猪可能把橡果吃掉。我们无法把世
界上全部无限复杂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并且除了凭借以前的因果知识,我们
也无法说出哪种可能发生的外界条件会阻止B 的出现。我们的定律因而变
成:“如果没有什么东西阻止B 的出现,那么A 将成为产生B 的原因”。或
者更简单点说:“除非A 不产生B,A 就是产生B 的原因”。这是一个蹩脚
的定律,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是很不够的。

科学有三种方法克服这种困难,即(1)微分方程,(2)准永久性和(3)
统计上的规律性。我将逐一谈到每一种方法。

1。每当某一组外界条件产生促使这些外界条件发生某种变化的趋势,而
这种变化转过来又改变这种变化的趋势时,就有必要使用微分方程。万有引
力提供了最为大家熟悉的例子:地球在每一时刻都有向着太阳的加速度,但
是太阳的方向却在不断改变着。因此万有引力定律必须说出每一时刻的改变
趋势(加速度),这里已知条件是该时刻的形势,留下要计算的是有限时间
内总的产生的变化。或者举“跟踪曲线”为例:一个人站在正方形场地的一
个角落,他的狗站在一个相邻的角落。这个人沿着不朝向狗的一边行走;狗
在每一时刻都朝向他的主人跑去。什么是狗所走的路线呢?显然只有微分方
程能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狗的方向总在不断改变着。
对于因果律所作的这种解释是古典动力学中的老生常谈,没有多讲的必
要。

2。准永久性的重要性不具有那样多的习惯势力,也较少引起人们的注
意。从一种意义上讲,它可以被认为是第一运动律的推广。第一运动律说,
不受外界原因影响的物体将继续以匀速作直458 线运动。这句话蕴涵着:第
一、物体继续存在;第二、那些可以看作是“小的”原因将只产生方向或速
度上的小的改变。这一切在意义上都显得有些含糊不清,但是它却把那些可
以叫作“正常的”预料的东西建立起来。
我所说的准永久性定律比起第一运动律来要普遍得多,人们用它来解释
常识关于“东西”的概念和物理上关于“物质”的概念(古典物理学中)所
以成功的原因。由于以前各章已经说过的理由,一件“东西”或一块物质不
当看作是一个单一的有持续性的实体,而是要看作一连串互有某种因果连系
的事件。这种因果连系就是我所说的“准永久性”。我提出的这个因果律可
以叙述如下:“已知在某一时刻的一个事件,那么在任何稍微靠前或靠后的
时刻,在某一相邻的地点,存在着一个极其相似的事件”。我不是肯定说这
种情形总在发生,而只是说它往往经常发生——经常到足以让在一个特例上

证实它的归纳得到高度的概然性。

在人们把“实体”抛弃之后,就常识来说,在不同时间的一件东西或一
个人的同一性就必须解释为存在于某种可以叫作“因果线”的东西上面。在
正常情况下,我们凭借一种与以前的外形在性质上的相似来认识一件东西或
一个人,但是这并不是用来给“同一性”下定义的东西。一位在日本监狱禁
闭过多年的朋友回来见到我们,我们可能说:“我真有些认不出你了”。假
定你认识一对你无法分别的挛生兄弟;假定其中一个在战斗中失去一只眼
睛,一条胳膊和一条腿。这时他与他先前自己的相似远远不及另外那个挛生
兄弟,但是由于某种因果的连续性,我们仍然把他,而不是把另外那个挛生
兄弟,和他先前自己认作同一个人。对于自己来说,个人的同一性是由记忆
来保证的,记忆产生一种“因果线”。一块已知物质在一个已知时刻可能属
于不止一种“因果线”;比方说,我的胳膊永远是同一条胳膊,尽管组成它
的分子在改变。在一种情况下我们考虑的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因果线,在另
一种情况下则是物理学的因果线。

“因果线”的概念不仅包含在东西或人的准永久性中,而且也包含在“知
觉”的定义中。当我看见群星的时候,每一颗星在我的459 视网膜上会产生
它的单独的效果,它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全靠有一条穿过当中空间的因果
线。当我看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一页印刷纸时,从这些东西的各部分到
眼睛之间就有因果线存在。我们可以把因果连锁再往后推,一直推到太阳—
—如果我们是凭日光看东西的话。但是如果我们越过了桌椅或印刷纸再往后
推,那些原因对于它们的结果就不再具有任何接近的相象之外了。此外,这
些原因不是仅仅与一件“东西”联系在一起,而且与相互作用连系在一起,
例如介乎太阳与桌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在我“看见一张桌子”时我的
经验能够给我很多关于桌子的知识,但却不能给我很多关于以我的经验为终
点的那个过程的先前部分的知识。由于这个理由,人们说我看见的是桌子,
而不是太阳。但是如果把太阳反映在一面好的镜子里,那么人们就说我看见
了太阳。一般来说,在叫作“知觉”的那种经验中被知觉的事物是以一个感
官为终点的一条因果线的首项。

一条“因果线”,照我的意思给这个名词下定义,是一个由事件组成的
时间上的系列,它们的关系是已知其中若干事件,就可以推论出其它事件,
不管别的地方可能发生什么事件。一条因果线总是可以被看成是某种事物的
持续——不管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个光子或是任何其它东西。一条因果
线从头到尾可能性质不变,结构不变,或者两者都有缓慢的变化,但却没有
任何相当大的突然变化。在收听广播时从讲话人到收听人之间那个过程我认
为就是一条因果线;这里起点与终点在性质以及结构上都是相似的,但是中
间的连系手段——声波、电磁波和生理过程——彼此之间以及对于这个系列
的首项和未项,却只有结构上的相似。

认为存在着这类多少由自己决定的因果过程的看法在任何程度上都没有
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是我认为这是科学的基本公设之一。正是由于这条公设
的真实性(如果它为真的话)我们才能获得部分的知识,不管我们多么无知。
认为宇宙是一个由互相关连的部分组成的体系的看法可能是对的,但却只能
在某些部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不依靠其它部分而被人认识的条件下才能被我
们发现,我们的公设使之成为可能的正是这一点。

3。关于统计上的规律性我们没有必要多讲,因为看来这是一460 个推论

而不是一条公设。它在物理学上的重要性始于气体的动力说,这种理论把比
方说温度当成了一个统计上的概念。量子论大大提高了它的地位。物理学的
基本规则现象是统计方面的,而这些基本规则现象甚至在理论上也还不能告
诉我们个别原子未来的行为,这种看法现在看来大概是对的。这种理论与较
早的个体决定论的区别在我们现在所谈的问题上是不重要的,我们的问题是
找出一些给归纳推理以必要基础的公设。这些公设不必有必然性和普遍性;
我们只需要说出大概某种特征通常出现于某一类情况之中。这一点在量子力
学中与古典物理学中是同样真实的。

另外,把统计上的规律性代替个体的规律性,只有在有关原子现象方面
才被认为有必要,而所有这些原子现象都是推论出来的现象。一切能观察到
的现象都是属于宏观世界的,让这些现象服从科学仍然是个与过去没有什么
不同的问题。

第六章结构与因果律

从以上的讨论看来,单纯列举的归纳法不是一个可以给非证明性的推论
以充分理由的原则。我个人认为把注意力集中在归纳法上面严重妨碍了对于
科学公设的整个探讨。在本章内我要提出一个这样的公设,起初用比较含糊
的说法,随着讨论的进展我们的说法也就逐步精确起来。

在本章内我将研究关于结构的原则问题。我们往往经常看到461 结构上
大体相同的许多不同的实例存在于时空的不同部分。不同的人的身体结构大
体上是个常数:一个人身上的骨骼、肌肉、动脉等等与另一个人身上的骨骼、
肌肉、动脉等等是相同的。在所有哺乳动物中结构上的相同程度就少一些,
在所有脊椎动物中结构上的相同程度就更少,而在所有生物中则只存在着某
种程度的相同结构——例如细胞结构。有许多种元素,其中每种元素的特征
都由原子核的结构来决定。至于人造的东西,举例说,一本书就有许多复本;
如果这些都是一个版本,那么它们在结构上就会非常相似。

到现在为止我所谈的一直是些可以叫作实体结构的东西,即可以把结构
单位看作是一块物质的一些结构;但是还有以事件为单位的其它结构。拿一
篇音乐作品为例。你可能听过好多次贝多芬C 小调交响乐,有时演奏得好,
有时演奏得不好。不管你什么时候听到贝多芬C 小调交响乐,那种特有的听
觉总是由一种声音的时间序列所组成。两次不同的演奏在结构上并不完全相
同,正是由于这些细微的不同,演奏才有好坏之分。但是它们在结构上都非
常接近相同,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它们彼此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它们与乐谱
之间。读者会说“结构”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抽象到使一篇乐谱,一张
唱片和实际的演奏可能都具有同样结构的程度。这样在某一篇音乐作品的各
种不同实例之间,也就是在作曲家的原稿,不同的印成的乐谱,唱片与演奏
之间存在实际的结构上的相同,尽管在每个细节上并不完全相同。任何懂音
乐的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着乐谱,会觉察到在他所听到的与看到的之间存
在的那种结构上的相同。

我现在谈一下相同结构这个概念的另一种应用。我们都相信我们生活在
一个共同的世界之中,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有着与我们一样有知觉的生物,而
且还存在着物体。我说我们都相信这一点。尽管事实上许多哲学家装出一副
怀疑的样子。一方面有那些主张只有他们自己存在并且竭力让别人同意他们
看法的唯我主义者。另外还有一些哲学家主张一切实在都是心理上的东西并
且主张在我们观看太阳时我们所经验到的感觉尽管真实,太阳本身却是一种
虚构。作为这种看法的一个发展的有莱布尼兹的学说,按照这种学说世界是
由永远互不作用的单子组成,而知觉也绝不是由于外面世界对于知觉者所起
的作用而产生。按照这种看法,我们都可以说是在做梦,但是我们大家所做
的梦在结构上却是相同的。我说不同的哲学家曾经主张过这些不同的看法,
我并不认为它们当中哪一个看法能够被否证。另一方面,它们当中也没有哪
一个看法可以被证实;进一步说,人们无法相信这些看法,连那些主张这些
看法的人也不相信。我现在要谈的是设法找出一个原则,如果它为真,那么
它就让我们在坚持那种认为有一个由心理的和物理的客体所组成的共同世界
的常识信念上得到了合理的根据。假定首相做了一次广播演说,并假定许多
听过广播的人事后对照笔记。看来只要他们的记忆力管用,那么他们听到的
都是相同的声音结构;这就是说,如果你的记忆力好,去问另外一个记忆力

好的人:“你听到些什么内容?”你从回答中将听到和你听广播时所听到的
大体一样的话。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各自感受个人的幻觉,而在他的幻觉与你
的幻觉之间竟然出现紧密的相似,你会认为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可是你却不
必去依靠别人的记忆力,因为这种记忆力不是永远正确的。如果你是个爱好
哲学的百万富翁,你也许让《汉姆雷特》这样演出:戏院中只有你一个人是
个在场观众,其它每个座位上都放一架电影照相机。演出结束之后,你可以
把不同的记录放映在银幕上,这时你会发现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