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人生幸福论 >

第12章

人生幸福论-第12章

小说: 人生幸福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与幸福是紧密相联的,虽然人的幸福不能没有欲望,但又不能任欲望随意扩张和滋生,应当使欲望与自己的实际处境和地位相适应。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和需要合乎自己的处境和地位,同时又具有多种满足这些欲望和需要的方法,那么,这个人就是幸福的人。这就是霍尔巴赫对幸福与欲望的辩证理解。

    霍尔巴赫还提到了幸福与快乐的关系。他认为,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是以其经久性和轻快性为衡量标准的,因而,最大的幸福就是最能够经久的幸福,而暂时的或历时不久的幸福只能叫作快乐。快乐越是强烈便越容易消逝,因为人的感官只能容忍一定数量的运动;超出这数量,快乐就变成了痛苦,或变成一种存在的难堪方式、一种我们渴望它赶快中止的存在方式。

    所以,有时快乐和痛苦往往只有一纸之隔。

    要

    ①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第282页。

…… 90

    47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谨防过度的快乐,避免因过度的快乐而紧接着出现的悔恨、烦恼与厌倦,否则,暂时的因快乐而引起的幸福可能会变成长久的不幸。

    每一个人在其生命的每一时刻都必然会追求幸福,但是,必须用理性来节制自己的快乐,拒绝一切能够转变为苦恼的东西,并努力为自己提供最长久的幸福。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A与爱尔维修一样,霍尔巴赫也不把幸福仅仅看作个人的事情。他认为,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相互关联的;虽然每个人都有权享受幸福,但必须把个人的幸福与他人的和社会的幸福结合起来,而后者正是前者的条件。

    人为了自我保存,为了享受幸福,肯定要与跟他有同样欲望、同样厌恶的人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中,“因此道德学将向他指明,为了使自己幸福,就必须为自己的幸福所需要的别人的幸福而工作;它将向他证明,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

    ①人们企求幸福,“就是爱那种与我们的存在符合一致、能够保存它、能使我们的生存幸福的东西。所以人凭着本性,就不仅应当爱自己,而且还应当爱一切协助他取得幸福的东西;由此可见,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应当爱其他的人,因为他们是他的存在、他的保存、他的快乐所必需的。”

    ②霍尔巴赫看重人的自爱,但又要求人们爱别人,爱那些使我们自己能够获得幸福的手段,这个手段不是别的,就是要求别人也与我们一样生存、一样幸福。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649、650页。

…… 91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57

    霍尔巴赫不仅认为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幸福是自己幸福的条件,每个人的幸福也都互为条件,任何人的幸福都离不开他人的幸福,而且他还把这种关系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加以评价:“德行就是真实地并且经常地对结成社会的人类有益的一切;不德,就是有害于他们的一切。最伟大的德行就是给人们提供最大的与最持久的利益的这类行为;而最大的不德就是最扰乱他们对于幸福的倾向、最扰乱社会所必需的秩序的行为。”

    ③所以,如果一个人的行动经常使他的同类感到幸福,那么他就是有德之人,否则,就是无德之人。霍尔巴赫把能否给人带来幸福看作有无德行的标准,是很有见地的,这是一种道德上高尚的伦理追求。

    霍尔巴赫还顺便谈到了幸福与义务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义务“就是由经验和理性给我们指出为达到我们自己所定的目的所必需的一些方法;这些义务就是存在于同样渴求幸福、同样渴求自我保存的人们当中所有的关系之必然性的结果。”

    ④所以,当义务要求我们做什么时,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不采取这些方法,我们就不能达到由我们的本性所预定的目的,如自我保存和幸福等。义务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带有强制性质,在幸福问题上,它要求那些与我们一起生活的人们也得到与我们相同的幸福。霍尔巴赫指出,人们应该对朋友、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人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只有这样,在社会中相互依存的所有人才能得到幸福。比如,他强

    ③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第120页。

    ④②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上卷,第121、274—275页。

…… 92

    67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调个人对家庭的义务,认为一个家庭的幸福,首先在于家庭中成员身上的义务感。霍尔巴赫最后总结说:“一句话,光是自己一个人,是谁也不能成为幸福的。”

    ②这是对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的精辟概括。

    综合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的幸福观,我们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他们的幸福观所赖以确立的人性论,在肯定人的自然本性方面、在批判宗教的天国幸福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趋乐避苦只是人的本质中自然性的一面,它不能代表人的全部本质。对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来说,社会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自然性是为社会性服务的。所以,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幸福观的人性基础是错误的,它不能成为人类幸福的前提条件。第二,在论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关系时,他们都提出了有一定合理性的观点,但霍尔巴赫比爱尔维修分析得更全面、更清晰。如果说,爱尔维修讨论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侧重点是个人幸福,那么,霍尔巴赫在对待二者的关系上就具有了辩证的因素。当然,由于他们坚持趋乐避苦的人性论,这就使得他们在说明社会幸福的重要性时显得底气不足,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点。第三,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一样,他们在强调人的感性幸福的同时,也看到了理性的指导作用。这使我们感到,在感性主义幸福论者和理性主义幸福论者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如果暂不考虑思想家们的政治立场和个人偏见,那么,我们看到,由于思想家们所面对的都是既具有感性又具有理性的同一个人类,所以,他们的理论肯定有相融之处,只是侧重点和落脚点不同而已。

…… 93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77

    第三章 三 幸福是满足自身需要后达到的状态——费尔巴哈的幸福观追求幸福是生物的本性A幸福是道德的基础和源泉A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A在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之后不到一个世纪,在他们的邻国德国,出现了一位赞同他们的思想的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他公开反对宗教的灵魂不死说,否认来世的、天国的生活,号召人们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尽力享受时代带给我们的一切东西,过幸福的生活。

    1867—1869年,他完成了重要的伦理学著作《幸福论》,全面地阐发了他对生活、对幸福的理解和态度。

    追求幸福是生物的本性A费尔巴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性就是人的本质。这是他的幸福论的最初出发点。

    费尔巴哈指出:“凡是抱有希望的生物,便只希望对它有益、有利、有好处的东西,只希望使它获得福利,而不是祸害,只希望保存它的生命和促进它的生命,而不是限制和破坏它的生命,只希望不与感觉相抵触,而与感觉相适应;简

…… 94

    87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言之,它只希望使它能够幸福,而不是使它不幸福。“

    ①这一段话,表明了费尔巴哈对生物本性的看法,他还以幼虫为例作了说明。

    “一个幼虫经历了长时间的不成功的寻觅和紧张的流浪以后,终于安息在它所期望的适宜于它的植物上。是什么驱使它采取行动,是什么促使它作这样艰苦的流浪呢?是什么强迫它的筋肉交互地紧缩又放松呢?……只是对生命的爱、对自我保存的愿望、对幸福的追求。”

    ②由此可见,在费尔巴哈眼里,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一切有生命的生物基本的和原始的追求。

    生物如果停止了期待获得幸福的追求,那么,生物也就整个地失去了存在的希望。

    由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人的本性也同生物一样,就是追求幸福。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幸福的追求,人所愿望的和努力追求的任何对象都是使人幸福的东西。幸福的内容是感觉欲望的满足,因此,每一个祸害、每一个得不到满足的追求、每一个落空的愿望、每一个烦恼、每一个不足感、每一个损害,都是对幸福的破坏,或是对于每个有生命有感觉的生物生来就有的追求幸福的否定。

    费尔巴哈承认,在他之前,洛克、马勒伯朗士和爱尔维修都已认定: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意志的重要而普遍的追求。

    他还引用爱尔维修的话,“快乐的愿望是我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准绳,一切的人都不停地追求幸福,……我们的一切

    ①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1月新1版(下同)

    ,第535页。

    ②②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535—536、537—538页。

…… 95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97

    有意志的行为都不过是这种追求的活动而已。“

    ②来为自己的观点论证。这就表明,把追求幸福当作人的天性不是费尔巴哈的发明和贡献,他的前辈们早已论及了,只是费尔巴哈对这个观点的论证和叙述更为详细、更为直接。

    费尔巴哈把追求感觉快乐当作人的幸福,看作人的天性,但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与追求幸福相矛盾的现象,他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举自杀为例,因为自杀似乎是与幸福形成极显著的、最极端的和最强烈的矛盾。费尔巴哈是这样看待自杀的,他认为,自杀并不与人追求幸福的天性相违背。

    当人们追求②幸福而不能达到目的时,活在世上就会遭受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于是,有些人便选择了自杀,这恰恰是追求幸福愿望的最后表现,而不是对追求幸福的否定。因为自杀者之所以选择死,不是因为死是一种祸害,而是因为死是祸害和不幸的终结;某人希望死,并选择与追求幸福相矛盾的死,只是因为死是唯一的良药,可以医治已经存在的或只是带威胁性的、难以忍受和忍耐的、与他的追求幸福不相符合的那些矛盾。这种态度表明,对幸福的追求没有在幸福中得到证明,而是在不幸中得到证明。因此,费尔巴哈感叹道,追求幸福既是人间喜剧的来源,也是人间悲剧的来源。

    幸福都是些什么呢?

    或者说,什么是属于幸福的东西呢?

    费尔巴哈认为,“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因为生活(自然是无匮乏的生活、健康的和正常的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

…… 96

    08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对于幸福的追求。“

    ①为了保证人的幸福追求,首先必须保存生命,因为没有生命,就没有幸福可言。

    “生命分界的地方和生命分界的东西,也就是追求幸福分界的地方和追求幸福分界的东西。”

    ②?需要的一切。这番论述,可以归结为一句B话:生命本身就是幸福。

    费尔巴哈与法国唯物主义者一样,在宣扬感性幸福时,尤其强调在爱情和性的追求中的幸福。

    他论证道:“在自然界中,实际上有许多下等动物是紧随着性交时或性交后即死亡,它们的生命在种子或卵由身体排出时即耗尽或终结。受孕的行为对于它们是最后的生命享乐,因之对于它们说来也是最高的超越其他一切的享乐,只要有这种享乐,其他就没有什么要求的东西,愿望和憧憬的东西,从而,也就没有什么要体验的东西。”

    ②如果按照费尔巴哈所描述的那样,下等动物尚能得到如此的快乐和幸福,那么躯体和精神都比下等动物要发达和完善得多的社会的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费尔巴哈认为,人能够在有更大连续性的、经常反复的享乐中享受最高的人生快乐,如人对于性生活和爱情的追求与人对幸福的追求是一致的。

    幸福是道德的基础和源泉A费尔巴哈批判了宗教道德的禁欲主义,认为宗教道德是完全违背人的健全本性的,是一种冷酷、空虚、虚伪和强制

    ①②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543、544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