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人生幸福论 >

第40章

人生幸福论-第40章

小说: 人生幸福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中来考察的。

    个人与社会,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自从世界上有了人,同时也就有了社会。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一

    ①《礼祀。礼运》。

    ②《汉书。董仲舒传》。

…… 302

    682第三章 幸福与主体

    个一个的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追求;社会也有社会的利益,即构成社会的人们的公共利益。个人有自己的价值目标,社会也有它自己的价值目标。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有价值关系。社会与个人互为价值主客体。当社会对个人提出需求时,社会是价值主体,个人是价值客体;当个人对社会提出需求时,个人是价值主体,社会是价值客体。所以个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社会也是这样,具有主客体两重身份。当个人作为价值主体时,他的价值就表现在他的价值需求上;当个人是价值客体时,他的价值就是他本人对社会需求的满足。

    人生价值的这两个方面,就是个人的权益与社会责任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的价值;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享有的权益,也是人生的价值。我们把个人作为价值客体时,他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称之为人的社会价值;当以个人作为价值主体时,把社会对个人的承认和满足,(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

    ,称之为个人的自我价值。当然,不论是人的社会价值,还是人的自我价值,都有许多具体的内容。把它概括为人的社会职责与个人的正当权益,不过是一个大的粗线条的分类而已。

    人生价值既然包括个人的权益和社会责任这两个部分,既然可以分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类,那么,这两个部分或两类价值是不是可以互不相干或者分庭抗礼呢?不是,不能这样看。

    在人生价值的个人权益和社会责任这两部分之中,社会责任无疑是主要的、决定性的。

    在合理的社会制度里,在正常的条件下,社会将根据每个人向社会贡献的多少,也就

…… 303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782

    是他对社会尽责任时情况,包括质量和数量,给予他适当的个人权益,给他一定程度的承认和满足。

    这种承认和满足,自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至于不履行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向社会做贡献的人,他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满足,而且还会受到来自社会和人民群众方面的批评和谴责。

    同样,人的价值中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部分,也不是互相平行、相互均等的。一般来说,人的社会价值居于主导的、决定性的方面,而个人的自我价值则是次要的、受社会价值决定的。一个人如果社会价值不高,却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标榜,那不但是很可笑的,而且结果将是徒劳的。决定以上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的社会性。我们每个人不管愿意与否,也不管个人自觉程度如何,事实上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多种社会关系所影响,到处打着社会的烙印,这是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主要方面,决定性的方面。虽然说社会也离不开个人,但这只是抽象而言,只是就社会离不开个人这个方面而言,社会可以离开每个具体的人,包括那些很有天才和很伟大的人。这些人即使去世,还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还会从群众中涌现出这样的杰出人物。正如人们熟悉的一个比喻,社会是大海、个人只是海中的一滴水,水离开大海而干涸,而大海离开一滴水却算不了什么。

    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不同的幸福观A人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这两个方面在人生中的地位的看法,属于人生价值观。具有不同人生价值观的人,对怎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的人生,对于什么是幸福,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 304

    82第三章 幸福与主体

    古今中外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看法,大体上是两种类型。

    一种人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烈,认为人生就应当为社会、为阶级、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一番贡献,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至于个人的名誉地位、待遇享受,乃至生死,都是次要的,都应当放在第二位。

    具有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人,认为能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甚至必要时洒一腔热血,都是应该的;自己的辛苦、劳累,甚至是牺牲,都是值得的;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他觉得能把自己的有限的生命与一种伟大的事业,与千百人的、子孙后代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一种幸福,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正如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对于我来说,“作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事业那样永久”。

    ①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也讲过这样一段话:“即使自己变成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②雷锋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③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艺术家、无数革命先烈、那些默默

    ①见《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第2卷,第354页。

    ②引自1980年7月13日《文汇报》。

    ③见《雷锋日记》,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7页。

…… 305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982

    无闻的无名英雄,都是这一类的人。

    这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他们为阶级、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他们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敬,成为做人的典范,被后人效仿。

    他们的幸福,在于把自己与一种伟大的、永恒的事业相联系,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得以化为永恒的伟大。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是内心世界的理性幸福。

    与这种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观相反的另一种人生价值观,是只重视个人的名利得失,把争得个人的权益视为天下最大的事。

    这种人对于自己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关心,不尽心,甚至有意逃避。而对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安危,个人的名利地位,斤斤计较,把为自己争好处,当成最大的乐趣。争得则乐,不得则甚感痛苦。这种人的痛苦与幸福,都是在个人得失的圈子里打转转的。当个人的利益与自己所应尽的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放弃社会责任,而只顾自己。甚至会以损害社会利益为代价,来达到谋取个人私利的目的。

    这种人的人生价值观,就叫作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具有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的人,在一生中,也可能会得到一些幸福。但是,这种幸福庸俗而且低级,只能在自己心中窃喜,绝对摆不到桌面上来,无颜在大庭广众面前向世人宣布。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对于这种幸福,是嗤之以鼻的。

    不同的苦乐观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A在人生价值观中,有一个如何对待吃苦与享乐的问题。

    对于苦与乐的看法,就叫作苦乐观。上一编讲过,有不少理论宣扬人生的价值在于享乐,在于物质享受,在于感官的快乐;

…… 306

    092第三章 幸福与主体

    认为人的价值在于拥有大量钱财,能尽情地进行物质享受,认为这些享受就是人生的幸福之所在。这种把享乐特别是肉体上的、物质方面的享乐当作人生目的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所谓的享乐主义人生观。

    从根本上说,享乐主义是私有制社会里那些能够进行享乐的人的人生观,它在最初只被那些少数有享乐条件的人所信奉,而与广大人民群众无缘。这些人鄙视劳动、贪图安逸与享乐,把与艰难困苦作斗争视为痛苦和不幸。这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自古就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像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得这么快。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也由于对不发达国家的巧取豪夺,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普遍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改善了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急剧蔓延。日本的社会学家千石保曾经在许多国家作过调查,他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供你一生到处玩乐而不需做工作,那么你是去玩乐,还是做工作?

    1987年千石保先生撰文说:“根据大约20年以前的调查,基本上没有人回答靠玩过日子。美国的比率仅为2—3%,日本竟不到1%。然而,近年来,‘玩派’骤然增多”。

    “根据1983年世界青年意识调查对11个国家提问的结果,‘玩派’比率最高的是瑞士,占39。

    8%;日本为19。

    8%,美国为21。

    8%。

    “到了1987年,日本的玩派占到26。

    9%,四年时间增加了7。

    1个百分

…… 307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192

    点“。

    ①我们中国是个穷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也只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有所提高。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相差很远。

    那么我国的情况又怎样呢?

    据千石保调查,中国不仅有“玩派”

    ,而且比率高得惊人。他写道:“令人难以掩饰其惊讶的是中国的数字。

    玩派着着实实接近半数,占49。

    8%,创世界最高纪录“。

    ②

    享乐主义如此之泛滥,是非常值得我们反省的。这表明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和引导,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享乐主义者的根本特征,是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事业心,没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奋斗目标。由于这些人没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所以就以寻求物质享乐的刺激来填补其心灵的空虚与失落,把享乐当成最高的幸福。恩格斯曾经说过:“享乐主义把丑恶的物质享受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毁掉了一切精神内容。”

    ③信奉享乐主义的人,就是那些由于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所以惧怕艰苦奋斗,经受不起困难的磨练,只想舒舒服服地过日子的懒人、庸人。而那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有着远大志向、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寄托于人民群众,寄托于伟大事业的人,才能凭着精神的力量,战胜艰难困苦,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翻一下我们的历史,几乎每页都记载着先人们的远大理想、艰苦奋斗,几乎到处都记载着对享乐主义的批判和

    ①②见《当代青年研究》1988年第6期、第7期。中国的玩派即便比千石保调查的数字小一半,那也是非常可怕的。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36页。

…… 308

    292第三章 幸福与主体

    藐视。

    中国青年所熟悉的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了《可爱的中国》一书。他在书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

    ①方志敏烈士所写的这一段话,是对整个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精神状况的真实写照。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物质生活极其艰苦,然而他们的志向极其高尚;虽然皮肉、肠胃经常遭受严寒、疲劳、伤痛和饥饿的折磨,流血、牺牲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们的心是热的,他们的情绪是乐观的。吃苦与牺牲,都是投身革命事业之前,就做好了准备的。真是如那支歌中所唱道的:“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中国人民打走了日本侵略军、打败了蒋介石反动派。

    北宋的卓越政治家范仲淹,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理想,这也是一种高尚的苦乐观。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做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