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人生幸福论 >

第81章

人生幸福论-第81章

小说: 人生幸福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岵荒芩姹懵蛞凰嘧印⒁患路嘧邮遣沽擞址欤炝擞植梗比嗣裥枰保岷敛涣呦У匕炎约夯艿那柘壮隼础U钦庵志竦募だ呕峒甘耆缫蝗眨廖拊寡缘刈龊檬拢镏嗣强朔选�

    自我牺牲精神是处理公私关系的最高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它要求人们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无条件地使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这种牺牲精神,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的。在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中,当战斗任务需要一个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舍身炸碉堡的时候(即社会幸福和个人生命之间发生严重对立时)

    ,只有勇于作出个人牺牲,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幸福作出贡献。同样,在抗洪救险、凿洞炸坝、挺身而出救人、奋勇制服匪霸等艰巨工作中,紧急的任务需要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时,都有一个怎样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问题,要保证上述事

…… 616

    06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业的顺利完成,使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就要求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服从大局和全局。如王进喜舍身跳入坑中搅拌混凝土,以防止井喷给国家造成损失;罗盛教舍身救落入冰窟中的儿童等等,都属于这样的情况。

    为了革命和建设,在特定情况下,也要求人们在个人幸福方面作出重大牺牲。如为了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和排洪防洪等重大任务的完成,需要群众搬迁住宅以致个人财产受到很大的损失,或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为了保卫祖国舍弃亲人,为了科学事业而损害健康等,都需要人们作出一定的个人牺牲。

    我们学习雷锋,不能只模仿他做好事,必须学习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和国家利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们向雷锋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高瞻远瞩,看到全体,放眼未来,以利人为荣,以助人为乐,献身于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献身于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并把这些作为最大的幸福。

    雷锋精神已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土壤中,它已经而且还将影响和激励人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谋福利,为崇高和伟大事业而做出自我牺牲。

    自我、小我与大我A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说:凡是赋予整个人类的一切,我都要在内心中体味参详,我的精神抓住至高至深的东西不放,将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心上,

…… 617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106

    于是小我便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

    在幸福问题上,也会遇到自我、小我与大我的问题,我们必须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我们既要尊重自我、小我,又要维护大我;在必要时甚至必须为大我而牺牲自我、小我。因为,当幸福仅仅属于个人的时候,只不过像挂在项上的金锁链,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只有当它属于集体、属于人民的时候,才是伟大的、有意义的。

    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能够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为了使小我扩展成大我而自觉地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

    例如,革命烈士彭湃参加革命首先从自己开刀,他把自己大地主家庭的土地分给了农民群众。

    闻名的共产党人杨殷同志,为了给党筹措活动经费,不仅卖掉了自己的全部田产,而且卖掉了自己兄弟的全部田产,最后把妻子的首饰全都拿去卖掉了。刘胡兰在敌人钢刀的威逼下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有一个大我,她知道必须为了大我而牺牲小我,绝不能贪生怕死,出卖同志而保住小我,那样实在太卑鄙了。

    所以,毛泽东给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大我形象。

    只有胸怀大我,宁愿牺牲自我、小我的人,才能不陷于个人的悲喜之中,才能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浪漫主义,“我自横刀向天笑”。这些人在共产主义大业和人类正义事业面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孟轲曾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①方志敏在狱中写了《可爱的中国》,表白了以小我服从大我、为大我①《孟子。告子上》

…… 618

    206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不惜牺牲小我的铮铮雄心: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假设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可惜于我这一蚁命!

    如果只顾及保全自我、小我,而出卖他人、背叛革命,这样苟延残喘地活着还不如壮烈地去死,因为这样的生活已不再有任何意义。王若飞则指出,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唾弃,那样活着是没有什么意思的。电影《红岩》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真理,革命战士成岗被敌人百般折磨,身上滴着鲜血,双脚拖着铁镣,写就了这样的诗句:“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他的生命得到了升华,人们永远赞颂他。而甫志高在敌人的利诱威逼下,贪生怕死,背叛了革命,供出了游击队的联络点,虽然苟活了一段时间,但遭到了所有有正义感者的唾弃。总之,革命斗士为了追求更大的幸福——实现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献身,死的光荣、伟大;为保住小命,出卖同志、背叛革命的人则活得可耻、卑鄙。

    在革命者的心目中,为取得革命胜利而遭到的灾祸苦难,是革命所必须偿付的代价。这种代价需要多少,便得付出多少,丝毫不能吝惜。这种代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吃苦、舍富、受贫、忍饥、耐寒、担忧、挨骂、坐牢、受刑、杀头、战死等等。

    这些代价无论多么重大,对未来的永久幸福来说,它总是暂时的,对全局的胜利来说,它总是局部的。

    在这里,革命者把自我、小我溶入阶级的大我中去了,个人的牺牲便成

…… 619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306

    了整个阶级的一个局部牺牲。对于抱有这样的人生观和幸福观的人,他们决不会只追求物质享受的幸福,而是把遭受灾难祸患视为意料中之事,即使在杀身大祸面前,他们也能以“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的革命浪漫主义豪迈气概处之,绝不逃避苟免,他们在牺牲中感到了幸福。

    这种为人类的大我而作的牺牲,在那些抱有个人主义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庸人眼里,无论如何不可理解。他们把这些事看成是天外飞来的横祸,认为如果谁不临难逃避,屈辱苟且,那谁就是自讨苦吃。他们把个人甘受大祸而为人民创造大福的人,一律看成傻子。这些人只承认个人、小我的幸福而无视大我、人民的幸福,只贪图渺小的、狭隘的幸福而不理解伟大的、普遍的幸福,只知道物质享受的幸福而不懂得精神生活的幸福;只体会到活着的价值而省悟不到壮烈地死的意义;只追求个人一生一世的幸福而看不到广大人民子孙万代的幸福。他们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幸福观较之服从于大我的革命者的幸福观,可谓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一个是何等的渺小,一个是多么的崇高。

    资产阶级幸福观的本质特征在于鼓吹个人幸福,把损人利己、追求个人幸福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不变法则。狄德罗就曾说,所有活着的东西,人也不是例外,都牺牲同类来寻求自己的幸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种观点正是尔虞我诈、追逐私利、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映,这种幸福观必定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的基础上。恩格斯曾对当时的这种资产阶级幸福观进行过尖锐的批判,他说,这种幸福观“使人不做一点正事,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丢掉人的

…… 620

    406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本性,而去一味追求‘幸福’,只想吃得好,喝得好;它把丑恶的物质享受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毁掉了一切精神内容。“

    这种以自我、小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幸福观认为,死——哪怕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和正义的事业,都是最大的不幸,只有自己活着才是幸福的,如果我不在里边,即令最好最完美的世界,也是毫不足取的。这种观点是多么的自私自利啊。

    个人主义幸福观不顾及大我,只注重自我、小我、是不是容易得到“幸福”

    ,容易得到某种满足呢?

    且看这样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农民,他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他朝思暮想:“要是我有几亩地,自种自收,该有多好啊!”后来他的希望达到了,他有了几亩地。过了几年,他又想:“要是我有几百亩地,雇几个长工,自己不下地,该多好啊!”他的愿望又成真了,他成了地主,吃喝玩乐,成天不干活。按说他应该满意了吧,但他依然不满足,他在想:“出门得自己走路,要是有马骑,有轿坐,该多好啊!”他的目的又实现了,出门能骑马坐轿了,论理他应该感到十分的“幸福”了吧,可是,他的欲念还在膨胀,他这时又想:“要是能在朝中作官该多好啊!”这个哲理性的故事昭示我们,以自我、小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者所需要的幸福难以达到,其无限膨胀的欲望是始终满足不了的。有一首歌谣也反映了同样的道理:一天忙碌为的饥,刚得饱来又思衣;衣食刚得双份足;房中缺少美貌妻;有了娇妻并美妾,

…… 621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506

    出入无轿少马骑;骡马成群田万顷,无有官职怕受欺;六品七品嫌官小,四品五品也嫌低;当朝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当皇帝。

    这种以自我、小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幸福观是要不得的,因为它产生的私欲会永无止境,持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必然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危害社会,妨碍人类大我的幸福。我们应该像彭湃、杨殷、方志敏等革命者那样,为了大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甘愿遭遇苦难祸害,牺牲自我、小我。当然,现在我们正处于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环境中,既没炮火、硝烟,又没有敌人屠刀的逼迫、严刑的拷打,更没有刑场上壮烈的牺牲,但我们仍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把他们处理自我、小我与大我关系的原则和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来,时时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不搞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和友爱精神,克己让人,先公后私,当个人志趣和国家的需要有冲突时,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把荣誉让给别人而把困难担在自己肩上,多贡献而少索取等等,所有这些,和过去英雄人物为革命牺牲个人生命的行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雷锋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张海迪、朱伯儒、蒋筑英、罗健夫、雷雨顺等先进人物正是做到了以上这些,才受到人们的敬仰。

    张海迪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为社会作贡献,而不在于

…… 622

    606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向社会索取。谁能够正确处理自我、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谁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幸福。懂得奉献和肯于奉献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得到的回报也是奉献。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愿奉献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而如果以自我、小我为中心,把个人幸福当作最高目的,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追求个人利益,必然是损公利己、损人利己,最终陷入孤立无援、众叛亲离的悲惨境地。

    在实现集体幸福中实现个人幸福A人是处于社会之中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都生活在集体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内涵基本趋于一致。人们只有在实现集体幸福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个人幸福。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在过去的种种冒充的集体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的个人。由于这种集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梏。

    马克思和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