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心生菩提树 >

第6章

心生菩提树-第6章

小说: 心生菩提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盘珪看了他们的联合上书,然后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跟前来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你们认为我教的不对,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学生,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他,那谁来教他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们都离开我了,我也不能让他离开,因为他需要我的教诲。”

  那位偷窃者听了盘珪禅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心灵因此而得到了净化,从此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

  菩提心语: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面对犯错的人,我们要以真心来感化他,排斥和嫌弃都是不明智的做法。我们要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情。

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有一天,仪山禅师在洗澡的时候,因为水太热,就叫弟子提桶冷水来加。有一个弟子奉命提了水来,将热水加凉了,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

  禅师很不高兴,说道:“你怎么如此浪费?世间上不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用处,只是价值不同而已,可你却那么轻易地将剩下的水倒掉。就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浇到花草树木上,不仅花草树木喜欢,水本身也不失去它的价值,为什么要白白地浪费呢?虽然是一滴水,但是价值也无限地大。”

  弟子听后若有所悟,于是将自己的法名改为“滴水”,这就是后来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后来弘法传道,有人问他:“请问世间上什么功德最大?”

  “滴水!”滴水和尚回答。

  这个人又接着问:“虚空包容万物,什么可包容虚空呢?”

  “滴水!”

  滴水和尚从此把心和滴水融在一起。在他眼里,一滴水中也有无尽的时空了。

  菩提心语:

  滴水虽小,但江河湖海无不是由滴水汇聚而成。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所在,不能因为它的渺小就认为它一无是处。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就是珍惜了生命本身,从中你会体味到不一样的感动。

追寻真实的生活层面

  这天,天刚破晓,居士抱着一束鲜花和一捧供果,赶到大佛寺上早课。刚踏进大殿,旁边突然跑出一个人,与居士撞个满怀,将他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居士看到水果被撞翻,忍不住叫道:“你这人怎么这么粗心,把我的供果全部撞翻了,你看怎么办?”

  这个人听了,也非常不满地说道:“撞翻就撞翻,顶多向你道歉,你干吗这么凶啊?”

  居士更是气愤:“你这是什么态度?自己错了还要怪人!”

  接着,他们开始互相指责,声音此起彼落。

  广圄禅师经过这里,将两人带到一旁,问明原委,开示道:“莽撞的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些行为都是愚蠢不堪的。能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真诚地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明智之举。”

  广圄禅师接着又说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有很多很多。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这一片虔诚的心境,不值啊!”

  “对不起,禅师!我错了,我实在太冒失了!”这个人又转身向居士说道,“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

  居士也真诚地说道:“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也不该发脾气,我实在太幼稚了!”

  干戈就这样化解掉了,二人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道理。

  菩提心语:

  生活中,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有很多,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破坏自己的心境。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失,真诚地接受别人的道歉,这才是明智之举。

人生的真理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弟子回答道。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还告诉我们终日坐禅不可以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感到很困惑。

  慧能禅师接着说道:“禅定,不是要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要使身心达到一种极度宁静和极度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的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就会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就如同明镜蒙尘,活得愚昧迷失了。”弟子躬身问道:“那么,该怎样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就处处都是苦海了。

  “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弟子终于醒悟。

  菩提心语:

  生活中,要保持一颗清净安定的心很难,因为被种种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让很多人活得愚昧迷失。因此,要心生智慧,就要坦然面对一切。

放开心胸终能释然

  禅海以前是一位武士的儿子,有一次到江户游玩,做了一位高官的随从。

  后来,他与大官的太太两相情悦,关系十分亲密。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他俩的私情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在自卫中,他杀了那位大官,带着他的太太逃往别处。

  他们没有生活来源,但因为习惯了奢华的生活,后来两人堕落成贼,而女人的贪得无厌使禅海深恶痛绝,他最终选择离开了她。

  之后,禅海来到很远的一个寺庙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他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

  于是,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尺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想要报仇。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禅海,发誓要将禅海置于死地才肯罢休。

  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完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

  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时间一天天过去,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在闲等中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就这样过了一年,他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已经是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了。

  这时,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的复仇者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菩提心语:

  一切怨恨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散。人都难免犯错误,只要真心悔改,就值得尊重。不必耿耿于怀,放开心胸,一切都会变得坦然。

心怀一颗公正的心

  从前,有位养鸡场的主人,一直都很讨厌沙弥。因为他觉得有太多的沙弥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尤其有些沙弥,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却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更让他义愤填膺,咬牙切齿。为了满足“替天行道”的正义感,养鸡场主人时不时地信口散布沙弥的坏话。

  有一天,有两个沙弥上门,说要买只鸡。

  生意上门,总不好往外推,主人让他们在偌大的养鸡场里挑了半天,没想到他们却挑中了一只毛掉得差不多,秃头又跛脚的公鸡。

  主人奇怪得很,便问他们为什么要买这只丑陋难看的病鸡。

  其中一位沙弥回答:“我们想把这只鸡买回去养在寺院里,路过的人看见要问起的话,我们就说这是你的养鸡场养出来的鸡。”

  主人一听,急了,连忙摇手:“不行不行!你们看看我这养鸡场里面的鸡,哪一只不是养得漂漂亮亮、肥肥壮壮的,就这一只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天到晚爱打架,才会弄成这种丑样子。你们拿它对外当代表,别人会误会我的鸡都这样,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

  另外一位沙弥笑嘻嘻地回答:“对呀!少数几个沙弥行为不检点,你却喜欢拿他们来当代表,对我们来说,也同样太不公平了吧?”

  菩提心语:

  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智,无论是看人还是看事,都要怀有一颗公正的心,绝不能以偏概全,让自己的偏见影响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莫因外在得失影响心情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他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撒了满地。弟子们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便召集弟子们。他不但没有责怪弟子,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听了金代禅师的话,弟子们的心放了下来,也更钦佩禅师的为人。

  菩提心语:

  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没有兰花这个障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我们做人也是一样,不要因为外在的得失而影响自己的心境。

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你

  唐代的丰干禅师在当时颇有名望。一天,他在树林里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衣服虽然不整,但相貌俊美。禅师问了附近村庄的人家,…qī…shu…wang…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不得已,禅师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了,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人,与拾得相交最为深厚。因为寒山家境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菜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避开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的偈语这样说: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如果你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菩提心语:

  修炼自己的内心。不管他人如何地诽谤、欺侮,只要谦让、忍让,顺其自然,就能避开那些无聊的纠缠,自己的内心也能慢慢得到升华。

过去的一切就让它过去

  圆心寺有个得道高僧,十六岁离开父母出家修行。自出家以来,他每天青灯黄卷,早诵晚唱,晨钟暮鼓,自感沾山水之灵气,吸佛道之精华,已经六根清净,六尘不染,了却了一切尘缘。因高僧德高望重,一时间,使得圆心寺香客不断,来参禅解悟的人也络绎不绝。

  一天,寺里来了一个青年,想了却尘缘,皈依佛门,在这里寻一份清净,找一方净土。青年跪在了高僧的面前,说:“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