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企业管理经典案例 >

第28章

企业管理经典案例-第28章

小说: 企业管理经典案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良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既包括诺基亚的投资理念、全球供应链体系,也包括与代理商的合作、市场反应,甚至是开放性的企业文化等等。如果说“科技以人为本”是诺基亚的“灵魂”,那么它们就是诺基亚获得成功所必须的“强健肌肉”。 

  诺基亚是从1995年开始在中国建立移动电话生产基地的,当时主要是在北京建立的合资工厂。那时候,诺基亚在中国的业务与现在相比还很小,1996年工厂的生产规模更是与现在没法比。那时候许多厂商在国内的产品里有不少都是通过非正式渠道进来的。当时厂商们也一度似乎都默认了这种做法。手机虽是个消费品,但是它的科技含量却很高,所以在整个手机的成本中,人工占的比例并不大。据说他们在和总部讨论建立生产基地的时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他们看好中国市场。第二,要了解和尊重中国国情、国策,做一个合法的企业,必须依靠正规的渠道和诚心,否则你就没法发展。第三、必须加快产品上市和供货的时间。产品生产出来,需要及时的供应出去,这是很关键的要素。虽然现在中国需求量有限,但是以后假如代理商说我现在需要一万部某一个型号的手机,你说我有,但是货在芬兰,你要给我7天的时间,我安排飞机运过来。那人家肯定会告诉你,对不起,我已经跟某某品牌合作了,我不能等你7天。但有工厂在这边就不一样了,更何况还可以在运费方面省下不小的成本。 

  一年后,也就是1998年,中国移动通讯的市场开始成倍地增长,那段时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少数在国内有生产基地的厂商尝到了甜头,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量暴涨,另一方面国家大力反走私,使得许多以前那些靠“水货”销售的品牌一下子就消失了。任伟光坦言这段时间对诺基亚(中国)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让诺基亚在市场上如鱼得水,“百无禁忌”。 

  诺基亚的目标是:从全世界最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员工。所以诺基亚也与世界上100多所大学和高等培训机构建立了联系,使员工有更多受培训的机会。在中国,诺基亚与清华、交大等著名学府合作了许多项目,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了解诺基亚并能走进诺基亚。 

  有了优秀的人才并为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诺基亚还实行按业绩奖励,这也包括在中国目前已从高层经理发展,具有优先认股权的人数从2000人增加至1999年的5000人。 

  在诺基亚全球55000名雇员中,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超过17000名,达到31%。1999年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了17。55亿欧元。可见诺基亚在研究方面真的是很舍得下本钱。不过,现在除了技术,决定一个企业的产品“卖不卖座”似乎更多的倾向于对市场需求的嗅觉灵敏程度和最终满足程度,在这方面成功,恰恰就是诺基亚的“神”之所在。 


横行全球的联邦快递
  96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孵化了联邦快递,也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单项投资的最高记录。 

  如果联邦快递公司失败了,人们就不会看到今天风险投资市场的空前繁荣,虽然风险投资市场仍然会存在,但活跃程度要逊色得多。 

  1。创建一座丰碑 

  弗雷德·史密斯冒着极大的风险,将全部财产850万美元投入到联邦快递公司,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为了筹到巨额资金,他竭尽全力游说华尔街大银行家,大投资商,筹集到9600万美元,创下了美国企业界有史以来单项投资的最高记录。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越来越依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那种从原料基地通过铁路、公路甚至运河把原料运至大工厂,再由工人制成体积庞大的工业产品的时代正在悄然消失。许多制造质轻价昂产品的公司不再依赖于接近原料产地,技术人员、科学家和管理人员已经成为经济结构中最难得的商品。因此,许多公司纷纷把自己的企业设在能够吸引科学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地方,诸如文化享受、高等教育、娱乐消遣和环境气氛都适合他们兴趣的地方。而工厂的制造设备可以设在旧金山、波士顿、纽约的郊区,还可以设在巴哈巴群岛。 

  这一新的产业布局造成了人员和产品的分散,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迅速、安全、可靠地传递各种信息和货物,特别是某些时间性很强的高技术产品。虽然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传送,但像图纸、文件、磁带、磁盘以及小型电子元件等货物是不可能通过电讯服务送到目的地的。对那些从事技术的公司或者依赖信息的公司来说,传统的邮政传递和货运公司在可靠性和时效性上都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在美国的运输市场上,急需要一种能够保证快速、可靠地传送货物的公司出现。这是时代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然而,敏锐地发现这一机遇,并勇敢地接受挑战,紧紧把住历史契机的,就是被誉为“隔夜快递业之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弗雷德·史密斯。就像亨利·福特看到许多人渴望有郊区居住的苗头,及时推出价格低廉的汽车一样,弗雷德·史密斯在美国历史上首创了“隔夜快递”这一新兴的服务行业。 

  1962年,弗雷德·史密斯考入耶鲁大学,在大学里,他凭着一名优秀企业家的潜在素质和特有的直觉就预见到美国工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将靠电脑、微处理机及电子装备来维系,而这些装备的维修则要靠量少价昂的组件和零件及时供应,而有关信件、包裹、存货清单也需要在尽快的时间内获得。他认为创立一种隔夜传递服务公司是十分必要的。弗雷德·史密斯把他的想法写成了论文。而他的教授却认为,论文中的许多观点虽然有某些可取之处,但这些观点是行不通的。首先,联邦政府对空运航线的管制将妨碍这种服务;另外,已经利用客运航线运送包裹的老牌航空公司的竞争也会使这样的服务得不到成功;而且,提供这种服务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是任何新创办的公司难以承受的。然而,弗雷德·史密斯创办隔夜快递公司的初衷始终没有动摇过。 

  1966年,弗雷德·史密斯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了经济学学士。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员,并到越南战场服兵役。1969年7月,弗雷德·史密斯两年服役期满离开部队,他获得了一枚银星奖章、一枚铜星奖章和两枚紫心勋章。越南战场上的经历使弗雷德·史密斯在又潮又热,温度高达120华氏度的越南丛林中前所未有地面对死亡和危险;越战经历培育了他应付企业经营可能失败的顽强精神;越战经历教会了他如何管理和激励人们。经历了越战磨砺的弗雷德·史密斯曾经说过:“我对破坏和炸毁东西感到如此厌恶,以致回来后特别想做一点建设性的事情。”美国风险投资资本家戴维·西尔弗在《企业巨富》中指出:“在越南的经历使史密斯仅凭直觉就能知道危险之所在,或许还能使他铤而走险。” 

  1969年,史密斯从越南战场回到美国后,先购买了一家叫阿肯色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公司,使之变为收购和销售旧飞机的交流中心,两年就赢利25万美元。但史密斯远未满足这样的成功,他在大学时提出隔夜递送小包裹的想法一直使他念念不忘。他先委托咨询公司对运输市场的形势和前景进行了研究与调查,根据咨询公司提供的美国现有邮政状况,史密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弗雷德·史密斯凭着特有的直觉预见到一种隔夜传递服务将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弗雷德·史密斯立即开始创办真正能够适应高技术时代发展潮流的“隔夜快递”公司。1971年6月28日,“联邦快递”公司正式成立,它的总部设在小石城旧址,写着“欢迎顾客光临”的大标语悬挂在公司办公室里。 

  公司正式成立以后,弗雷德·史密斯便积极努力地争取第一个大客户,寻求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签订服务合约。为了这第一笔业务,他使尽了全身解数,耗费了无数个夜晚通宵达旦地研究,不知在纽约与华盛顿之间跑了多少个来回,拿出几百个小时与那些“官方的人”解释、沟通、协调。 

  在弗雷德·史密斯看来,自己提供的隔夜传递可以为对方节省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方根本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服务,他坚信这笔生意肯定能做成,甚至连公司的名字都定为“联邦快递公司”。在与联邦储备系统进行谈判的同时,弗雷德·史密斯就已经信心十足地向泛美航空公司购买了两架装有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达索尔特鹰式飞机。他信奉圣哲柏拉图的话:“如果善用财富,则会为人类带来无穷的福祉。”弗雷德·史密斯个人投资35万美元,并有家庭信托基金为一笔360万美元的银行贷款做了担保,把购得的客机改装成货机以适用于运送包裹。 

  可是,弗雷德·史密斯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周以后他得到的却是联邦储备系统拒绝接受“隔夜快递”服务的消息,负责监督联邦储备系统的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式通知联邦快递公司,拒绝联邦快递公司为联邦储备系统提供“隔夜快递”服务的申请。理由就是联邦储备系统下属的个别地区的银行不同意弗雷德·史密斯的建议。长期以来,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内部,各地区的银行自立山头,靠多年的苦心经营才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用飞机连夜快递银行票据虽然可以为系统节省时间与金钱,但却阻塞了太多人的财源,有许多人就是靠原来的工作流程生存的,如果要采用新的方法传递票据,这些人的既得利益该怎么办? 

  用飞机为联邦储备系统快递票据的计划彻底失败了,特地购买的两架飞机被闲置在机库里动弹不得,刚刚建立起来的联邦快递公司和年仅26岁的弗雷德·史密斯面临着首战失利的沉重打击。然而,弗雷德·史密斯之所以无愧地被誉为当代成就最大的企业家之一,正是因为他在任何艰难险恶的环境面前都表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斗志、杰出的领导能力和超凡的智慧,正如联邦快递公司的一个雇员所说的:“在联邦快递公司成立后的最初三四年里,它本来会破产五六次,但弗雷德·史密斯不愿放弃。他真是个不屈不挠的人,怀着对前途的无限信心和十足的勇气,他创造了奇迹。” 

  2。征 服 

  弗雷德·史密斯对快递服务市场精辟独到的分析以及他的努力、他的自信、他的非凡的领导能力,他的不可多得的胆识,特别是他破釜沉舟地把全部家产投到联邦快递公司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征服了无数精明而狡猾的风险投资大师,征服了他们口袋里的9600万美元。 

  初战失利后的联邦快递公司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联邦储备系统的回绝,弗雷德·史密斯的朋友、竞争对手和传播媒介都认为他把继承的财产用于搞联邦快递公司的冒险简直是疯了。《赢得创新游戏》一书中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每个人都对弗雷德·史密斯说,他开创隔夜送包裹的速递服务是疯了。他们说,这种服务没有市场。民用航空委员会决不会批准这么做。你不可能找到可靠的送货员。此外,如果这种服务有市场,主要的航空公司或许早已经这么做了。” 

  的确,像隔夜送达包裹的速递业务确实应该由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航空公司、货运公司或者美国邮政管理局来尝试创立,他们在航空货运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又拥有运送货物的飞机,但他们不愿意冒风险去损害自己的利润率。像联合航空公司货运部就是在连续赔掉了近2000万美元之后才放弃了货运而转向能够赚钱的客运业。联合包裹运输公司、埃默里货运公司、飞虎运输公司这些本应该开创隔夜快递服务的大型货运公司,却对那个没有出现的市场过于畏惧。这些老牌企业,不仅没有参与隔夜快递服务的创立,而且断言,弗雷德·史密斯一定会失败。 

  弗雷德·史密斯并没有被铺天盖地的反对声吓退,他以一个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杰出企业家的胆识和方式继续实现他的目标,正如他自己讲的,他必须创新,哪怕只是为了生存。1972年到1973年初,弗雷德·史密斯投资75000美元组成了由专家、飞行员、技师、广告代理商等组成的高级顾问小组,再次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通过对市场潜力更深入的可行性分析,他们明显地发现,随着新兴技术的兴起,使美国传统的工业重镇日趋没落,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正在迅速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