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科学与近代世界 >

第23章

科学与近代世界-第23章

小说: 科学与近代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谓的知觉,而知觉则不外乎是思想。从这儿开始,我对我自

身的存在便知道得比以前更清楚、更明晰了。”在同书第三

篇中又说:

“正如同我以前说过的一样,我所感知的和想像的东

西也许离开我就根本不存在。然而我却确信我所说的知觉和

想像这类的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而言是存在于我身上

的。”

中世纪和古代世界的客观主义传入到科学中来了。在这

种观点下,自然被认为是自为的,其中包含着自身的交互作

用。最近在相对论的影响下,又有走向主观主义说法的趋势。

但除开近来这种例外情况外,科学思想中拟定自然定律时都

丝毫也没有提到依据个别观察者的问题。但对待科学的新旧

两种态度还有这样的区别。现代的反理性主义否定了一切将

终极的科学概念和对全部现实界更具体的观察所得到的概念

调和起来的想法。物质、空间、时间以及各种关于物质变形

的规律,都被认为是最后无情的事实,根本无须再研究了。

这种反对哲学的态度,对于科学和哲学两者都是十分不

利的。本讲要谈的是哲学。哲学家是理性主义者。他们都在

设法深入到无情而不以人意为转移的事实后面去。他们希望

用一般原理来解释进入事物流变中的各种细节的相互关系。

同时他们也在寻求可以消除纯武断论的原理,以便在假定任

何一部分事实之后,其他事实的存在就可以符合理性的某种

要求。他们要求探讨事物的意义。用亨利·西季威克的话来

说:

“哲学的基本目的就在于把理性思维的一切部分完全结

合,并清晰地连系起来。但任何哲学如果把构成伦理学主题

的重要判断与推理置之不问,这一目的就无法达到。”①

由于物理科学与社会科学对历史怀有偏见,拒绝在某些

终极思想机构之下再作推理,因而就把哲学排斥出了现代生

活的现实潮流。哲学失去了经常批判偏颇理论的作用。由于

科学把它排斥出了物质的客观领域,所以它只好退缩到主观

主义的精神中去。这样一来,17世纪的思想发展过程才与来

自中世纪而又得到加深的个人人格意识结合起来。我们看到

笛卡儿以他自己的哲学所能向他保证的终极精神为立足点,

然后再问这精神和他的科学所假定的终极物质(在“形而上

学的沉思”第一篇中所举的例子是人体和蜡)之间有何关系。

现在一方面是亚伦的杖,一方面是术士的蛇,从哲学方面来

说,唯一的问题就是谁吞了谁的问题;要不然就像笛卡儿所

想的那样,两者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属于这一思潮中的学

者有洛克、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等。另外还有两个伟人则在

这一思潮之外:一个是斯宾诺莎,另一个是莱布尼兹。他们

的哲学对科学都没有什么关系。斯宾诺莎由于保存了较老的

思想方法,莱布尼兹由于单子说十分新奇,所以就似乎都跑

到了极端,越出了哲学的安全界限。

哲学史和科学史极端类似。两者都是在17世纪时为后继

者安排了活动场面。但20世纪则开始了一种新的活动。如果

把思想潮流的一般转变归结到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作家,那

便是夸大其词。毫无疑问,笛卡儿只是把他那一个世纪已经

隐约出现的东西用一种肯定和明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同

样的道理,我们如果把哲学上的一个新面貌的开创工作归之

于威廉·詹姆士,那我们就忽视了他那一个时代的其他影响。

即使如此,我们如果把他在1904年发表的论文“意识是否存

在”和笛卡儿在1637年发表的“方法论”比较一下还是有好

处的。詹姆士把台面上的旧行头一起扫除了,或者说把灯光

全改变了。我们不妨从他的论文中举两句话来作例子:

“如果我直截了当地否认‘意识’的存在,从表面上看来

似乎太荒唐了。无可否认,‘思想’诚然存在。像那样说,读

者也许就不愿意看下去了。因此我极需解释一下,我否认的

只是这个字代表着一种实有,但同时又坚决地强调这字代表

着一种机能。”

科学唯物论和笛卡儿的自我同时受到了诘难。一个是受

到科学的诘难,另一个是受到詹姆士及其心理学上的前辈所

代表的一派哲学的诘难。这双重的诘难就标志着延续了250

年左右的这段时期已经结束了。当然,“物质”与“意识”都

代表着日常经验中非常明显的事实,任何哲学都必须提供一

些能适应两者的意义的东西。现在的问题是17世纪关于这两

个问题的解决法都假设了一个前提,这个前提现在已经受到

了诘难。詹姆士否认意识是一种实有,但却承认它是一种机

能。因此,实体与机能之间的区别对于理解詹姆士对旧思想

方法所提出的诘难便是极关重要的。前述论文充分地讨论了

詹姆士本人认为意识所具有的性质。至于实有一词,他虽拒

绝用来表明意识,但却没有作明确的解释。在上述引文后面

紧接着就有这样一段话:

“我的意思是说,质料或存在的性质就是构成物体和关于

物体的思维的东西,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原始质料或存在

的性质了。但思维可以在经验中产生一种机能。为了产生这

种机能,就形成了这种存在的性质。这种功能就是知。事物

不但存在,而且反映到心灵中去时还会被感知。为了解释这

一事实,‘意识’便是不可缺少的了。”

詹姆士否认意识是一种“质料”时,话就是这样说的。

“实有”这个词并不能充分表明其本身的含义。“质料”甚

至也是这样。“实有”的概念是十分广泛的,所指的可以是任

何能被想到的东西。一个人所想到的不能完全没有一点东西,

而被想到的东西就可以称为一个实有。在这种意义下,一种

功能就是一种实有。显然,詹姆士所想到的并不是这种实有。

451在这一系统讲演中我提出了自然机体论的假说。为了符

合这一理论,我将从我的目的出发,把詹姆士的学说解释成

刚好否定了笛卡儿在“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沉思”中所

说的东西。笛卡儿把·物·质和·灵·魂两种实有分开了。他认为物

质的本质是空间的广延,而灵魂的本质则是思维。这儿所谓

的思维是在笛卡儿所赋与的充分意义下的思维。例如在“哲

学原理”第一部,第53节中他说:

“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主要的属性,如心灵的思维和物体

的广延。”

在第51节中他说:

“关于实体,我们所认识到的只是除本身外,不需要其他

东西就能存在的东西。”

接着,笛卡儿又说:

“比方说,任何实体不能持续就不能存在,除开在思维中,

持续是不能和实体分离的……”

因此,我们可以作出结论道:对于笛卡儿说来,精神和

物体的存在方式,除开本身以外,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

了(上帝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他是万物的基础);精神和物体

都是持续的,因为没有持续性它们就不能存在了。物体的基

本属性是广延,精神的基本属性是思维。

笛卡儿的“哲学原理”中谈这几个问题的全部章、节表

现了无可估量的天才。这些既无愧于他那一个时代,也无愧

于法国人明晰的才智。他把时间和延续加以区别,把时间的

基础建筑在运动上,把物质和广延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切

都在他那个时代的可能范围内提示了近代相对论原理的概念

和柏格森的“创造性进化”的某些方面。但他的基本原理事

先假定了独立存在的实体,这种实体在时间延续的共体中具

有简单的位置。如果这实体是物体,则是在空间广延的共体

中具有简单的位置。这些原理直接引导出被思维的心智所考

察的唯物机械性的自然论。在17世纪以后,科学守住了唯物

的自然,而哲学则守住了思维着的心智。有几派哲学承认终

极的二元论,而各种唯心学派则主张自然仅是心智的思维作

用的主要体现。但各个学派都承认笛卡儿关于自然终极要素

的分析。当我说到近代哲学的主要思潮导源于笛卡儿时,并

不包括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当然这两人也受了他的影响,反

过来,他们也影响了其他的哲学家。我现在所谈的主要是科

学与哲学之间的有效接触。

科学与哲学两个领域的划分是很不容易的事。其实这说

明了这种划分所根据的死板前提具有什么样的弱点。我们所

看到的自然是物体、色、声、臭、味、触觉以及其他身体感

觉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交互作用在空间中表现为被介于它

们之间的体积互相隔离的、并具有个体形式的模式。同时这

整体也是一种流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像这样的系统

化的整体展示在我们面前时便是一个事物的综合体。但17世

纪的二元论者干脆抛开了这一点。当时科学上所谈的客观世

界只限于单纯的有广延的物质,它在时间与空间中只有简单

的位置,并且在空间运动方面受一定的规律支配。而哲学所

谈的主观世界则把色、声、臭、味、触觉等身体感觉归结为

构成个别心灵的思维的主观内容。两个世界都分享着总的流

变。但笛卡儿把被度量的时间看成是观察者心灵的思维作用。

显然,这一体系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心灵的思维显示

出自身是把颜色这类的实有作为注视的终点而提在心灵之

前。但在这一理论中,这些颜色之类的东西,归根结底不过

是心灵的装饰品。因此,心灵似乎被局限于它自己的思维世

界中。经验中主观与客观的完全符合,在心灵中只是心灵自

有的一种激情。从笛卡儿的论据所得的结论就成了贝克莱、休

谟、康德等人学说体系的起源。在这几个人之前,洛克也集

中注意在这一点上,认为这是极关重要的问题。因此,真正

客观世界的科学知识是如何取得的,便成了头等重要的问题。

笛卡儿说客观物体被知性所感知。他在“形而上学的沉思”第

二篇中说:

“因此,我必须承认,单凭想像,我连一块蜡是什么也不

能理解。唯有心灵才能感知它。这儿说的是单独的一块蜡,至

于蜡的普遍情况,这一点就更为明显了。但只能被心灵感知

的这块蜡究竟是什么呢?……对于它的感知既不是看、又不

是摸、也不是想像。以往人们虽然认为如此,但这里面没有

一项是这种感知。这仅是心灵的直觉(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拉丁字“观察”在它的古典用法中是和理

论的概念关连,但和实践的意义却是相反的。

现代哲学的两大任务现在便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了。心

灵的研究分成了心理学和认识论。前者是心理机能本身及其

相互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后者是共同客观世界的认识论。换

句话说,一种研究是把思维当成心灵的激情,另一种研究是

把它当成对客观世界观察的前导。这是一种很不妥当的分法,

曾经引起了不少的迷惑。17世纪以后的几世纪便充满了对这

问题的研讨。

如果人们从物理观念出发来看客观世界,从心灵观念出

发来看主观世界,便可以把笛卡儿对问题的提法作为出发点

了。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由于生理学的兴起而被破坏了。17

世纪时,人们从物理学的研究走到哲学的研究上来。19世纪

末期,尤其是在德国,人们从生理学的研究过渡到对心理学

的研究上去。这种风尚的转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当然,在

早期,人体的居间作用是受到充分重视的。例如笛卡儿的

“方法论”第5部就是这样。但生理上的本能说还没有发展起

来。在考虑人体时,笛卡儿是以物理学家的方法来思考的。但

现代的生理学家则具有医学生理学家的思想。威廉·詹姆士

一生的事业就是这种观点转变的例子。他也具有清晰而深刻

的天才,他能很快就把分歧点指出来。

我在前面为什么要把笛卡儿和詹姆士并列起来看,现在

就很清楚了。他们两人并没有对一个问题作出最后结论来结

束一个世纪。他们的伟大功绩都属于另一类型。他们每人都

以清晰的系统说法,开创了一个世纪。在当时那一阶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