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农妇难为 >

第86章

穿越之农妇难为-第86章

小说: 穿越之农妇难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郎病了,高烧不退。罗云初老三他们知道后,带着县里最好的郎中赶回老家。

“老三,你觉得这火是意外么?”大郎客厅里,罗云初抱着豆包,问道。

“难说啊。”不排除意外的可能。

“我看这火来得蹊跷,为什么哪不起火偏偏就咱们家的山头起了火?而且还那么巧就把大哥家那十亩棉花地烧了?”世界上哪来这么多的巧合?许多巧合都是人为操纵的。

他们宋家向南这片山头被烧了大半,那十亩棉地也不例外。亏得之前大郎整出一片空地,想用来挖窑烧炭,要不,这火若向上烧去,还有得烧。若非他们这座山头地形特殊,和相邻的山脉隔着一道宽宽的山涧,这场火,指不定得连累多少山头呢。

“二嫂,你说的我也想到了。”

“是谁,是谁要害我们?三弟啊,你现在是县太爷了,可得拿出官老爷的气势来啊,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大哥被人欺负啊。”宋大嫂一见宋铭承就嚎上了。

宋铭承听了她的话,皱了皱眉头,“大嫂,你先坐下吧。”

“三弟啊,你赶紧带兵去搜吧,坏人一定就在咱们附近几条村里。将他揪出来给你大哥一个公道啊。”宋大嫂眼巴巴地看着宋铭承。

“大嫂,这没凭没据的,扰民不好吧?”

“什么扰民?平时不做亏心事,晚上不怕鬼敲门,说扰民的那些个人心里一定有鬼!”

宋铭承苦笑,他这大嫂,只会出些搜主意。

“方晓晨,刚才让你去煎药,药呢?”宋母不满地瞪着宋大嫂,“还有,这事不用你操心,你管好自个儿,别给咱们宋家惹麻烦就好了。”

宋母积威已深,宋大嫂喏喏答应后就飞也似地跑到厨房。

“老三,这事儿能查么?你大哥这样,我看着心疼啊。若能把罪魁祸首查出来,赔点儿钱也中啊。”宋母关心地问。

罗云初觉得这事查起来有相当的难度,这里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人是昨晚摸黑作案,也不晓得有没有人见着。

宋铭承摇摇头,“刚才我让人出去打听了,也没打听出什么。这事估计是无疾而终了

宋母听后,满脸失望。

罗云初说出自己的想法,“老三,我估计如果这事是人为的话,极有可能是那些和咱们宋家结过仇的,或者和咱们宋家有利益冲突的。”

宋铭承点点头,“娘,二嫂说得对,最近大哥有没有和什么人发生过冲突?”

“冲突?没有啊,最近两个月他都忙着呢,哪有空和人家吵架打架?”他们宋家向来都与人为善,如果不是别人太过分,他们一般都不计较的。

三人坐在客厅,一时之间也没想出什么头绪。

“敌人在暗我们在明,最糟糕的是,现在连个可疑之人都没有,咱们只有暗自防范了。”

罗云初点头,她决定一会得和刘民说一声,让他晚上加强戒备才行。

“四喜,干得漂亮。”周有财笑眯眯地赞道,“昨晚没人看到你吧?”

四喜嘿嘿直笑,“老爷,保证没有,我连火把都没点,趁着月光摸上山的,泼了些油后一个火折子过去就搞定了。”

“便宜宋家了,只烧了宋老大那十亩棉地。若不是宋老二家的棉地一天到晚都有人守着,定让他们血本无归!”周有财一脸惋惜。

四喜心一紧,“老爷,宋老二家的几名长工眼睛利着呢,上回我才靠近就被察觉了。要不是我跑得快,恐怕就交待在那了。”

“呸,你个没出息的。罢了罢了,现在恐怕宋老三盯着呢,咱们也不好有什么动作。你最近也别出去了,就呆在你房间里窝两天吧。”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肉,肉汤肉沫都木有。。。

昨天忘了说,感谢kelly0981同鞋的火箭炮。这本书连载至今,很多同鞋都给馒头投了霸王票,馒头都记得。馒头想,等完结之时再整理出来统一感谢。。。嘿嘿。。。

115

时序进入九月份,宋铭承可谓是春风得意。他在青河县倡导推广的稻田养鱼收效广大,而他也深得民心。如今提起宋县令,农民们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青河县有民一万二千余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两亩水田,种晚稻时,不少人家都养上了鱼。放养了两个月,不少个头大的都有半斤了,每日早晚都见有农民拿着个围兜在田头捞鱼,大个的就放进桶里,小个的,就扔回田间。

甭管挣没挣到钱,至少饭桌上出现了荤腥,伙食改善了。日子好过,大伙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老三不笨,在向上头汇报工作时,将稻田养鱼的事提了提,顺便还给知府魏知山送去了两小筐活蹦乱跳的鱼,只说是下头农民的孝敬。由于去岁冬天那会青河县冻死人数只有一人,魏知山对宋铭承的印象有所好转,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不似以往般不待见。此时打开公文,见他在公文中提到了稻田养鱼的事,得知青河县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他颇感兴趣。他闭眼细细想了一回,决定明天亲自带人下去看看,这两年圣上对民生可是极为关心的,若果真如此,宋铭承倒是立了一件大功。

当老三接到知府要来青河县视察的秘令时,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次日一早,魏知山一行人便到了,随意挑了个村子,宋铭承和县里的二把手韩先志领着魏知山一行人往田间小路走去。

因是早上,不少鲤鱼鲫鱼从水里跃出,魏知山见了,笑着微微点头。

“大人,青河县的水稻长势不错呀。”一个留着两撇八字胡的中年男子略带惊讶地说道。

“哦?”魏知山挑眉头,他这回还带了管农事的下属来,这个八字胡的中年男子就是。

“看这稻穗,每亩多收两斗是没问题的。”这还是他保守估计呢。

“呵呵,铭承,青河县你管理得不错。”魏知山高兴地说道。

宋铭承可不敢接这个话,“全赖大人教导有方。”

“走,到那边看看去。”魏知山远远看到前面的田间或多或少有几人在。

“县大人,又下地呢?”

自打稻田养鱼的项目落实了下去,宋铭承就经常到地里田间视察,宋铭承对这些村民来说不算面生,渐渐地村民们也没有了初见时的畏惧,时不时能说上几句笑话。加上宋铭承原藉就是青河县的,村民们对他的爱戴中更多了一些亲切。百姓们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但父母官谁对他们好,谁在作戏,他们心里门儿清。

“呵呵,咱们就四处转转。对了,你叫李,李大河是吗?”

“是啊。”那个叫李大河的汉子见县老爷竟然能记住他的名字,心里头兴奋,想说些什么来表达他的感激,但嘴又笨,急得他脸红脖子粗。

“你桶里的是鱼?”魏知山感兴趣地指着他提着的木桶问道。

李大河被问得一愣,好在回神快,“是啊,大人。”他拎开网兜,好让大伙瞧清楚。

踌躇了一下,李大河期期艾艾地道,“县大人,农村人也没什么孝敬你们的,要不这鱼你们拿回去吧?”说完李大河的脸有点红,为拿不出像样的东西而惭愧。

“这怎么行?这鱼你是捞回去卖钱的吧,我们怎么能要呢。”

李大河急了,罢罢手,“咋不行了?田里鱼还多着呢,一天不卖也没啥。”这稻田养鱼的法子还是县大人教的呢,这几斤鱼而已,他若舍不得,说出去他李大河不被笑死才怪。

此时迎面走来一位老汉,放下水桶,“是啊县大人,若你怕李家小子吃亏的话,老头子这里也有鱼,一人出一半就是了。”

村民们太热情了,这下宋铭承拿不准主意了,眼巴巴地看着魏知山。

魏知山拍了拍他的肩,笑道,“村民们对你热情是好事啊,说明你爱民如子。”然后他转过头来对那老汉说道,“老丈,若你不介意,今儿午饭咱就上你那解决罢?”

那老汉忙不迭地点头,“老头子叫李贤德,就住在咱马平村的村口,大人随便问一个人都知道的。”

老汉老而经事,是个懂进退的,“那老头子就先回去让家里的婆娘整治午饭了,大人,你们可一定得来啊。”

魏知山点了点头,李长河一把提过那老汉的木桶,“六叔,我来帮你吧。”

看着渐行渐远的两人,魏知山感慨,“铭承,这青河县你治理得不错啊。”他倒不相信这是作戏,毕竟他刚才是随手一指,才挑了马平村来走访的。

宋铭承忙谦虚了一翻,不敢居功。

中午的时候,在李老汉家吃了一顿农家全鱼宴,五六道菜,都是用鱼做的。尽管比不上大府名厨的手艺,但也别有一翻风味。总而言之,魏知山对此行很是满意。通过走访,他发现稻田养鱼确实能给农民带来一些收益,再不济也能改善一下生活,而且养了鱼的水田收成也有所提高。这个项目适合在不少县镇里推广。不过他还得再观察观察,等到收晚稻时,如果确实能增产的话,他再往京里上一道详细的折子。

魏知山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最高兴的莫过于宋铭承了,能在上峰面前露一回脸,得到上峰的肯定。不说能更进一步,至少能让上峰记住了。当官的人最怕的莫过于上峰提起你的名字时都不知道是哪一位。

不过他可没忘了这里头有他二哥二嫂的功劳,如今二哥不在家,自己自然得多加照拂了。遂不管多忙,仍旧会抽空考教一下饭团的功课。而且他也吩咐了余氏,若二嫂这边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能帮的都要尽量帮。

“夫人,这些天接连阴天,连个太阳都没见着,那些棉株顶部的棉花桃可怎么办啊?”棉花的采收时间一般都是棉桃开裂吐絮七天左右,因为天气问题,顶部的棉桃未开裂吐絮,这回刘民一时拿不准主意了,只好亲自到县里跑一趟。

即便刘民不上来,罗云初也准备回老家一趟的。尽管棉株顶部的棉铃因结得晚,成熟度不好,质量也差,但也不能浪费啊。幸亏中质量好的中喷花都已经采收入库,要不她可得心疼死。

“这鬼天气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她细细想了想,“你们将那些有四十天以上的老熟桃全摘下来送到这儿来吧。”算了,老天爷不赏脸,她只有用人工催熟了。一会叫人买几十斤熟的香蕉柿子回来,利用它们产生的乙烯催熟棉桃,应该能得到正常吐絮的棉桃。

刘民没有多问,应了声是之后就回去忙去了。

“这就是宋二家种植棉花的详细法子?”周有财眯着眼看着手上的纸。

“是啊,他们家的长工亲口说的,哪还假得了?”四喜躬着身子说道,“哎哟喂,老爷,你不知道哇,宋二家今年棉花收获大着呢,八十四亩地产出的棉花有五万多斤。这几十亩地还不是水田呢,若是水田,啧啧。若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

周有财抓着纸张的手紧了紧,嘴唇抿着一条线。八十四亩地产出五万多斤棉花,相当于每亩有五六百斤的产出,他活了这么久,还没见过棉花这么高产的。不过,宋二郎,且让你们得意一回,“四喜,将黄良运叫来。”

四喜知道黄良运是帮周有财管理田间的老把式,隐约明了周有财的用意,当下也不敢怠慢,忙跑出去叫人。

116

“老爷,这法子我细细看了,都不难。而且我看这法子,关键之处就是打掉顶芽。”黄良运几十年的老把式了,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关键之处。

周有财听着点了点头。

“只是这里有两处不明白,四月初那会,宋二郎弄了好几麻袋的粉末撒到棉地里,这粉末是什么?另外就是打掉顶芽当天,他让人挑了好些像粪水一样的东西去喷棉株页面,这到底是不是粪水?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呢?”

“四喜,听到没?赶紧去查!”周有财也不认为那是猪粪,如果是的话,宋二郎怎么不告诉宋大郎,当时他可是派人盯着的,宋大郎的确没有像宋二郎一样在打掉棉株顶芽后给棉叶喷施此类物事。

刘民在向罗云初报告有人偷偷摸摸找上他,想花银子从他口中套出关于棉花种植的详细法子的事。

“是什么人,你知道吗?”觊觎

“那人瞧着面生得紧,小的一时也没认出来。”

“那他有说给多少银子你吗?”

刘民挺直了腰,目不斜视,板板地说道,“五十两,重点让我说出那天东家喷施棉叶的物事,以及四月初那会东家给棉地施洒的那几麻袋粉末是啥东西。”

罗云初的嘴角抽了抽,五十两,真是好大的手笔!普通人家是没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的,这样就排除了许多人,再加上他们刚收完棉花不久,消息不可能传得那么快的,而且若是外地人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光明正大地和他们宋家谈,而不是偷偷摸摸地找长工买,如此一来,目标便锁定在青河县几大地主身上。

来人很面生,也说明了背后之人极有可能是怕他们认出来,欲盖弥彰。思来想去,罗云初觉得周地主的嫌疑最大,还是那句话,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